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2课时)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字,学习独立识字,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古诗《赠汪伦》,感受古诗所传达的情感。
3.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4.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了解内容,感受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字。
2.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字,学习独立识字,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古诗《赠汪伦》,感受古诗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导入: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可以请教它。
揭示谜底:字典
教师引导:字典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查字典。当我们知道一个字的读音,而不知道它怎么写,也不知道它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来查。
二、勇闯第一关——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1.教师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ɑ b c d e f ɡ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采用多种形式熟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1)指名读。
(2)男生读。
(3)女生读。
(4)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1)学生自由背诵。
(2)指名学生背诵。
三、勇闯第二关——回顾音节,了解音序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厨”这个字怎么读吗?
预设:chú。
教师继续引导: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从字典里找答案吧!
教师提问:谁知道“厨”这个字的音节和音序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序就是这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预设:“厨”的音节是chu,音序是“C”。
四、勇闯第三关——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1.教师引导:你们能找到“厨”在字典中哪一页吗?
2.教师演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骤:
(1)定音序。“厨”的音序是C,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面找到大写字母“C”。
(2)找音节。在“C”下面找到音节“chu”,在字典正文第64页。
(3)寻页码。翻到正文第64页,找到“chu”,接下来看清楚声调往下找,就可以查到“厨”字在第65页。
3.学生练习查字典。
(1)出示学习单:
生字 音序 音节 页码 组词
母(mǔ)
页(yè)
止(zhǐ)
斤(jīn)
寸(cùn)
丁(dīng)
千(qiān)
全(quán)
元(yuán)
(2)学生自主练习查字典,完成学习单。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3)指名一位学生上台,通过投影演示查“母”和“页”字,校对这两行的填写,教师相机点评。
(4)根据查字典的情况,进一步学习“止、斤、寸、丁、千、元”的书写。
4.引导学生熟记《音序查字法口诀》。
音序查字法口诀
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首个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方法是首先要定音序,然后找音节,从而在汉语拼音索引中找到页码。最后要看清声调,才能在字典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字哟。
五、学习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古朗月行》,诗歌的作者是李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赠汪伦》。
2.朗读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学生读,指导读准后鼻音:赠(zèng)、汪(wāng)、乘(chéng)、将(jiāng)、情(qíng)。
3.学习诗歌第一、二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
①出示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了解,站在船头的是李白。
②出示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从这句中得知,岸边来送别的是汪伦.
(2)引导学生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的一种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歌舞形式。
(3)了解第一、二句的意思:我坐上小船刚要起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踏着拍子唱歌为我送行。
(4)指导读好第一、二句。
4.学习诗歌第三、四句。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简单讲解“桃花潭”。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是一处历史名胜。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桌练说: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要分别了,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会说些什么?
预设:伤心、难过、不舍。
(4)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5)了解第三、四句的意思: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一片真情。
(6)指导读好第三、四句。
5.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想想汪伦来送别的时候李白是什么心情,试着读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指名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3)同桌合作练习背诵古诗。教师请三组同桌上台展示背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2.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了解内容,感受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打电话的?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
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打电话的经历。
教师板书:打电话
2.教师继续引导:你认为打电话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呢?
预设学生发言说步骤。
教师进行总结:
(1)拿起电话先拨号。
(2)电话拨通讲事情。
(3)电话结束说再见。
3.教师出示根据打电话要点编成的儿歌,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打电话,先拨号,
电话号码拨准确。
拿起电话说“您好”,
告诉对方你是谁。
明明白白说事情,
通话结束说“再见”,
注意电话要放好。
二、依托情境,明确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1.依托情境一,实践基本过程,明确要把表达的事情说明白。
(1)出示教材中提供的情境一:打电话约同学踢球。
指名学生朗读。
(2)小组合作用玩具电话打电话。
小组讨论应该怎样打电话,确定两名组员进行打电话实践,其他组员评议指导。
(3)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打电话,其他学生观看。
教师在学生拿起听筒时,播放拨号音频;在学生拨号后,播放接通音频。
(4)评议交流,教师强调要把表达的事情说清楚,尤其要说清楚时间和地点。
教师相机在板书中添加:明明白白说事情,要点一定要说清。
2.依托情境二,再次实践,明白出现忙音或他人接电话的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1)出示教材中提供的情境二: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指名学生朗读。
(2)指名一位学生用玩具电话模拟打电话向老师请假,教师在学生拨号后,播放忙音的音频。
提问:这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办?
讨论明确:这是忙音,可以过几分钟再打。
(3)请学生再次拨号,老师扮演自己的爱人接电话,看学生如何应对。
(4)评议讨论:这个小朋友刚才做得对不对?
预设1:学生应对不出。
请另外两名学生扮演李中与张阳妈妈,读读教材中李中与张阳妈妈的对话,然后请学生讨论:应该怎么做?
通过讨论明确:如果接电话的不是你要找的人,问好之后,告诉对方自己要找谁。如果要找的人不在,可以请接电话的人转告。
预设2:学生应对正确。
小结:如果接电话的不是你要找的人,问好之后,告诉对方自己要找谁。如果要找的人不在,可以请接电话的人转告。
3.依托情境三,实践接电话,明确要点。
(1)出示教材中提供的情境三: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指名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3)根据讨论结果,教师与一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打电话。
模拟内容:叔叔请孩子转告爸爸,明天上午的会议取消了。
(4)请学生复述叔叔的话。
若学生复述正确,则予以肯定: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记住了主要内容,很好。
若学生不能正确复述,则提醒认真倾听,并记住主要内容;如果没听清楚或者没记住,可以请对方重复。
教师补充板书:认真倾听对方话,主要内容记心中。
(5)教师与学生再模拟一次,直到学生记住要点为止。
李军:喂,您好,我是李军。请问您找谁?
王叔叔:李军,你好。我是你爸爸的同事王明,你爸爸在吗?
李军:王叔叔好,我爸爸有事出去了,不在家。您有什么事吗?我可以帮您转达。
王叔叔:好,那麻烦你和你爸爸说一声,明天上午的会议取消了。
李军:好的,王叔叔,我记下了,等爸爸回来后我就告诉他。
王叔叔:那谢谢你了,李军,再见。
李军:王叔叔,再见。
(6)读读根据打电话要点编成的儿歌。
打电话,先拨号,电话号码拨准确。
拿起电话说“您好”,告诉对方你是谁。
明明白白说事情,要点一定要说清。
认真倾听对方话,主要内容记心中。
通话结束说“再见”,注意电话要放好。
三、提供多种情境,自由实践
1.出示下面的情境,请学生从中选一个,小组合作打电话。根据儿歌中的打电话要点互相评议指导。
情境一:到叔叔阿姨家玩,叔叔阿姨留你吃饭,你要打电话告诉家里人。
情境二:因为生病请假,不知道当天的作业,打电话问同学。
情境三:有一个阿姨打电话找妈妈,妈妈不在家,阿姨请你转告妈妈一些话。
情境四:老师打电话来,说晚上要来家访,你不知道晚上父母能否准时回家。
2.请几个选择不同情境的小组展示打电话及互相评议指导的过程。教师注意对学生互相评议及帮助的过程进行评价。
四、和大人一起读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和哪些小朋友关系好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谁和谁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谁和谁好》。
教师播放范读,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努力将儿歌读正确、通顺。流利。
教师请同学朗读:谁能把这首儿歌流利地读出来吗?
指名读,相机指导“谁、藤、蜜蜂、仰脸”的读音,提醒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教师指导: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预设:藤和瓜、蜜蜂和花、白云和风、我和同学。
教师指导: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物都是好朋友,向同学们都能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查字典”环节,主要内容是学习音序查字法。我先复习巩固音序,再利用“厨”字分步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音序查字法,最后通过总结口诀、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巩固,牢固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在学习及背诵古诗环节,我引导学生由词到句再到整首诗,循序渐进,进而熟读成诵。我认为不必苛求一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诗意有过于深入的理解,应注重背诵与积累。
“和大人一起读”环节,我让学生读《谁和谁好》时,多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敢于表达,并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爱上阅读。
【不足之处】
对文本的挖掘和解读还不够深,导课、引课还不够顺畅。课堂教学过于拘紧、紧张。对学生放手学习和合作学习做得还不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