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常见的动物》单元 3.给蜗牛建个“家”单元 《身边的物体》 课题 给蜗牛建个“家” 课时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 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给蜗牛设计、建造一个“家”并进行观察,知道蜗牛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在该生活环境蜗牛能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科学思维 根据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蜗牛需要的生存条件,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论证。 探究实践 根据蜗牛的习性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讨论制作,能给蜗牛建一个“家”。 态度责任 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给蜗牛设计、建造一个“家”并进行观察,知道蜗牛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在该生活环境蜗牛能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蜗牛的习性,推测蜗牛需要的生存条件,设计蜗牛的生活环境。教学 准备 教师:与学生相同的材料、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铅笔、橡皮、记录单、2-3个挨饿的蜗牛、菜叶、石英砂、泥土、饲养箱或带气孔的透明塑料盒、水、小碗、毛巾、放大镜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给蜗牛建个“家”。一、聚焦:你们的蜗牛需要一个舒适的“家”吗? (一)疑难互答:说一说自己在饲养蜗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的提问: (1)长期给它是菜叶,它会不会营养不良? (2)我在养蜗牛的盒子上盖了一本练习簿,它结果把我的练习簿也给吃了,屎还是白色的。 (3)蜗牛的便便拉在没吃完的菜叶上了,它吃了有问题吗? (4)蜗牛想要爬盒子,留下了很多黏液,把我的透明盒子都给爬糊了,我都看不清它了。 (5)我为了给蜗牛保持潮湿的环境,在它的“地上”洒水,它就不愿意下去了。 (6)我家开空调的时候,蜗牛好像会躲起来。 ...... 说明:以上问题,如果现场学生能互答的可以即时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在饲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后面的建造活动更有价值。发现蜗牛的生存条件得不到一点点满足就会出现小问题,亟待我们仔细设计它的家和后期的照顾。 (二)总结学生问题 师:同学们刚从蜗牛的食物、运动方式、卫生清洁、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等方面展开了咨询,我们把这些方面统称为蜗牛的生活环境。(板书:食物+湿度+温度+有运动的地方+卫生+……=生活环境) 过渡:蜗牛的家需要合理建设蜗牛才会住得舒服。(出示课题:给蜗牛建个“家”) 【设计意图】根据日常观察,建构“生活环境”的粗浅概念。并明确任务:要给蜗牛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它的“家”才舒适。二、探究:有根据地设计与制作蜗牛的“家” 1.根据条件选择材料,再设计 根据刚才的讨论,先明确蜗牛的基本生存需求,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遮蔽处以及食物来源。再到材料超市选择材料。材料清单如下: 2.设计蜗牛的家 (1)根据拿来的材料,想一想它们都能为蜗牛提供什么生存条件。 (2)讨论设计蜗牛的“家”的标准。 评价标准评价细则温暖、湿润蜗牛停留的时间长,说明湿度、温度适宜;蜗牛停留的时间很短,说明不适宜。通气有明显的通气孔食物选择多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卫生便于主人清理大便(3)在记录单上画一个蜗牛的“家”。 【设计意图】领好材料再设计,初浅地意识到工程设计一般在限制性条件设计;并且明确设计的标准,带有目的地画图,是一年级学生需要养的科学习惯。 2.制作与测试蜗牛的“家” (1)小组合作制作蜗牛的“家” 按照草图,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选定的材料组装成蜗牛的住所。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确保蜗牛能够舒适地生活。 (2)把蜗牛放入“家”中,观察蜗牛的活动。(看看哪些地方适合,哪些地方还需要再改进。) 根据观察结果,评估蜗牛对新家的满意度。 如果蜗牛频繁躲避在某些区域,可能说明这些区域提供了更好的遮蔽或湿度条件,可以考虑增加类似元素。 如果蜗牛在某些区域活动较少,可能意味着这些区域的环境不够适宜,需要调整,如增加湿度、改变食物种类或调整遮蔽物的位置。 观察测试蜗牛的“家”自评表 评价标准自评,在对应的“( )”中打“√”阴凉☆☆☆( ) ☆☆( ) ☆( )湿度☆☆☆( ) ☆☆( ) ☆( )通气☆☆☆( ) ☆☆( ) ☆( )食物☆☆☆( ) ☆☆( ) ☆( )卫生☆☆☆( ) ☆☆( ) ☆( )【设计意图】按照草图设计,这也是一年级小朋友很难办到的,需要教师巡视做指导。观察蜗牛在新家中的活动,实际是自主测试,巡视时指导学生根据标准来观察,带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填写自主评价表。 疑难解答】三、研讨:确定合适的生活环境 1.全班展示汇报成果,请学生根据设计图和蜗牛的“家”的实物作介绍; 并根据《观察测试蜗牛的“家”自评表》针对自己产品作出评价以及汇报产品的改进。 2.其他同学根据5个标准,进行质疑与评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中的条件与蜗牛的特点相结合,能以“环境的什么能为蜗牛提供什么”这样的句式来介绍或评价,围绕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研讨。 拓展1:继续饲养蜗牛,你还需要哪些地方的帮助?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2:寻找其他小动物的“家”(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自然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下课以后,大家可以拿上放大镜,像一名生物学家一样,从环境中找寻蛛丝马迹,找到小动物们(蚂蚁)的“家”,不过不要去打扰它们哦,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观察蜗牛方法的迁移和应用,自然界的小动物同样具有会活动、需要食物、栖息地等共同特征,观察蚂蚁或者其他小动物同样指向对生物的理解,是学生认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横向迁移过程。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