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常见的动物》单元 4. 水中的动物
单元 《身边的物体》 课题 水中的动物 课时 1
核心 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水中生活着很多动物,鱼有鳞片、鳍、鳃等器官,用鳍运动、用鳃呼吸,它的身体适应水生环境。 科学思维 观察鱼的形态特征,推测其器官与身体结构的功能,认识到鱼的特殊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探究实践 能用简单的科学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能用简图画出鱼的主要特征。 态度责任 通过鱼的观察活动,能对鱼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意分享交流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学会爱护小动物。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观察知道鱼的身体结构特征并能简单地描述。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分析鱼的结构特点,推测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 准备 教师:鱼板贴、课件等。
学生:鱼缸(方形)、鱼、棉签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水中的动物。
一、聚焦: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有很多生物的池塘剖面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水中生活着很多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中的动物。(揭示课题) 3.聚焦:鱼是我们非常熟悉一类水中的动物,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提到鱼时,聚焦问题: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里,它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将观察与思考落到鱼这种最具代表性的水生动物上,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身体特点。
二、探索:运用工具,观察记录(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鱼缸(方形)、鱼、棉签、记录单 (一)探索1:组织学生观察鱼的身体特点,画一画鱼的身体。 1.提问:我们用眼睛怎么来观察鱼呢?(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先观察鱼整体的形状,再观察各个部分。为了能更加全面地记录鱼的身体结构,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全方位进行观察。) 2.观察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鱼以简笔画、文字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边观察边演示画法,强调在画的过程中必须安静观察,真实记录。 3.交流展示:观察到的鱼身体分了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又有什么?猜一猜,各个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4.再次细致观察鱼的形态特征,提问:鱼有多少个鱼鳍呢? 5.小结:通过观察鱼的活动学生知道鱼两头尖,中间宽,身体分了头部、躯干、尾部三部分,头部有嘴、眼、鳃,躯干部有鳍、鳞片,尾部有尾鳍。鱼的鳍一共有7个,2个胸鳍、2个腹鳍、1个臀鳍、1个背鳍和1个尾鳍。 【设计意图】学生先从不同的角度,安静地观察鱼,再进行真实的记录,让一年级小朋友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及时、真实记录的习惯。从观察、记录和交流展示中认识鱼有头、眼、嘴、鳞、鳍、鳃等结构和相关结构的数量,让他们猜一猜各个部分的作用,为接下来的鱼的运动探究做好准备。 (二)探索2:观察鱼的运动。 1.观察鱼的运动:组织学生先在安静的状态下观察,再借助棉签,触碰鱼的身体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仔细观察,不同的鱼鳍是怎么摆动的?没有腿,鱼靠什么运动呢? (引导学生和蜗牛、人等的运动进行比较) 3.模仿鱼的游动:让学生用手来模仿比划一下鱼在运动时不同部位鳍的摆动情况。 4.总结:鱼是靠鱼鳍的摆动来运动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鱼的运动与人或蜗牛的运动进行比较,思考鱼没有足或腿,是怎么运动的呢?观察了解鱼靠鳍运动。还让学生用手来模仿比划一下鱼运动时不同部位鳍的摆动情况增加课堂趣味性,为了让学生更有代入感,为最后一课《动物联欢会》的表演做铺垫。 (三)探索3:观察鱼的呼吸。 1.组织学生观察鱼在水中的呼吸情况,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鱼嘴巴和鳃盖一开一合在干什么? 3.感受自己的呼吸:指导学生用鼻子一呼一吸,指出这是肺呼吸。提问:鱼在水里是不是也是用鼻子一呼一吸呢?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是鱼在喝水,教师可以顺势解释如果是鱼在不停地喝水的话,那鱼的肚子就会撑破,但实际上鱼肚子并没有破,说明鱼不是在喝水。 4.播放鱼呼吸的演示动画。 5.总结:鱼用鳃呼吸,和人的呼吸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鱼的头部,聚焦到鱼鳃,让学生知道鱼用鳃呼吸。 疑难解答】
三、研讨:讨论交流,分享发现(预设7分钟) 组织小组交流或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 1.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这些结构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2.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 【设计意图】学生对课堂观察进行回顾梳理,总结鱼的身体特点和功能,强化对鱼的认识的同时,体会到鱼的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拓展:它们也是鱼类。(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水中动物的图片 先让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鱼,了解学生对鱼的认识,再以图片等形式出示带鱼、鲨鱼、飞鱼等常见的鱼,丰富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可以适当引导提炼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认识各种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鱼,知道它们都属于鱼类,丰富学生对鱼类的认识,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研究水中的动物兴趣的同时,感受水中的动物的多样性。
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