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24七上·浏阳期末)地图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最能帮助小明完成的工作是(  )
A.查找春游的好去处 B.确定自己所在的大洲和国家
C.确定上学的最佳路线 D.分析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2.若该图的比例尺1:20000,小明家到高级中学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
A.20米 B.600米 C.5000米 D.1000米
【答案】1.C
2.B
【知识点】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点评】(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1.由图可知,该图主要是小明家及学校附近的情况,因此该地图最能帮助小明完成的工作是确定上学的最佳路线;此图不能查找春游去处和分析本地区地形特征,也不能确定自己所在的大洲和国家。
故答案为:C。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该图的比例尺1:20000,小明家到高级中学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因此经过计算实地距离为600米。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浏阳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奔赴“天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酒泉地理位置约(40°N,100°E),可知酒泉位于(  )
A.低纬度、南温带 B.中纬度、西半球
C.亚热带、北半球 D.北温带、东半球
4.身处美国的华侨观看卫星发射直播的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答案】3.D
4.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内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内为南寒带。酒泉地理位置约(40°N,100°E),因此酒泉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故答案为:D。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浏阳期末)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亚运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在(  )时间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地球公转到①处,浏阳可能出现(  )
A.满野映山红盛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答案】5.C
6.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5.由题干可知,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此时地球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
故答案为:C。
6.当地球公转到①时,此时位于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此时处于春季中后期和夏季初期,气温回升,山花盛开。“无边落木萧萧”是秋季的景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冬季 的景观;“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是秋末的景观。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浏阳期末)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建有赤道纪念碑,被厄瓜多尔人称为“世界之半”。读图,完下面小题。
7.赤道纪念碑被称为“世界之半”是因为这里是(  )
A.东、西半球分界线 B.东经西经分界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陆地海洋分界线
8.下列关于厄瓜多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东半球 B.全部位于低纬度
C.全部位于南半球 D.地势东高西低
【答案】7.C
8.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读南纬、北纬的方法: ①有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②无赤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 ①有0°经线,则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有180°经线,则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西增西经,东增东经。
7.赤道纪念碑被称为“世界之半”是因为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而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也不是东经西经分界线(东经西经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
故答案为:C。
8.由图可知,厄瓜多尔的纬度位置为1°N-4°S左右,全部位于低纬度地区,跨南北半球;厄瓜多尔的经度位置大约为77°W-80°W之间,全部位于西半球; 厄瓜多尔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东西低。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我国2023年10月某日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数据代表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段乌鲁木齐的风向是(  )
A.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10.下列地区中,天气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成都空气良好,适宜爬山游玩
B.武汉天气晴朗,适合外出郊游
C.南宁天气晴朗,适宜外出野炊
D.哈尔滨狂风暴雨,禁止站在树下
【答案】9.D
10.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利用风向标判断风向方法: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东南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符号F是天气中常用的,F是北风四级的意思,F向右倾斜45度是东北风四级的意思;风向图上,最长的线叫风杆,较短的线(或旗)叫风尾,风尾在风杆上的方向即为风向。
9.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由图可知,乌鲁木齐的风是东南风。
故答案为:D。
10.A、由图可知,成都天气为多云,空气质量106,属于轻度污染,不适应爬山游玩,A错误;
B、武汉是晴天, 空气质量38,适合外出郊游,B正确;
C、南宁此时是中雨天气,不适宜外出野炊,C错误;
D、由图可知,哈尔滨西北风四级,小雨,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浏阳期末)受海陆、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差异很大。结合世界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有关图中②、③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 B.②地是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
C.③地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 D.③地是寒冷干燥的寒带气候
12.图中④箭头所示方向,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特点是(  )
A.先减少,再增加 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先增加,再递减 D.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答案】11.D
12.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11.图中②地被赤道穿过,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年降水量高于2000毫米;③地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以寒带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
故答案为:D。
12.由图可知,图中④箭头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风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浏阳期末)中国援建中非共和国的萨卡伊光伏电站于2022年6月15日并网发电,该电站位于首都班吉以西约9千米,所产电能极大缓解了班吉的用电难,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读萨卡伊光伏电站全景图(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中国援建中非共和国的光伏电站属于(  )
A.南南合作 B.南北对话 C.东盟合作 D.上合组织
14.班吉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13.A
14.C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非洲气候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根据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四个类型。
1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做“南南合作”。中国和中非共和国都为发展中国家,故两国之间的合作属于南南合作。
故答案为:A。
14.由图可知,班吉被赤道穿过,位于非洲中西部,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其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多雨。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浏阳期末)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碉堡房——炎热干旱 B.冰屋——温和湿润
C.茅草屋——终年寒冷 D.蒙古包——高温多雨
16.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①气候温暖湿润②高山、峡谷地区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④高纬度地带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答案】15.A
16.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西亚的民居碉堡房,当地全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A符合题意;
B.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冰雪广布,冰屋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非洲的茅草屋,该地区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有稀树高草,原料丰富,C不符合题意;
D.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包,该地区气候干旱,草原广阔,蒙古包拆卸与安装方便,适应当地传统的游牧生活,D不符合题意。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①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①③⑤正确。②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高纬度地带气候寒冷,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睛】(1)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一般来说,碉房多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在拉萨等地,我们能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房大多是旧西藏贵族所修。也有的碉房只修平房。同帐篷一样,碉房也有大有小,这主要依主人家庭人口和修建住房的经济能力而定。
(2)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15.读图可知,西亚的民居碉堡房,西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A正确。北极的冰屋,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冰雪广布,冰屋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B错误。非洲的茅草屋,该地区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有稀树高草,原料丰富,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包,该地区气候干旱,草原广阔,蒙古包拆卸与安装方便,适应当地传统的游牧生活,D错误。故选A。
16.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①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①③⑤正确。②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高纬度地带气候寒冷,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②④错误。故选C。
(2024七上·浏阳期末)小刘读到一首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词中描写的聚落类型及依据是(  )
A.乡村,明月别枝惊鹊 B.乡村,稻花香里说丰年
C.城市,路转溪桥忽见 D.城市,清风半夜鸣蝉
18.依据词中描写的景象,说明当时作者所在地区是(  )
A.白天 B.冬季 C.春季 D.黑夜
【答案】17.B
18.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环境。
1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故答案为:B。
18.由材料分析可知,由材料中的“明月”、“半夜”、“七八个星天外”可知,说明所在地区时黑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描述夏季的景观。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浏阳期末)比亚迪是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以125.56万台的总销量,超过了奔驰和宝马,跻身世界汽车品牌销量前十名,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七十年来的历史性时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为了实现海外市场布局,比亚迪计划在巴西建立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在泰国等地建设新工厂,这说明(  )
A.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
B.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C.国与国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D.国际矛盾和冲突不断
20.比亚迪凭借其不断创新的技术,与德国戴姆勒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这属于国际经济合作方式里的(  )
A.工程承包 B.劳务合作 C.发展援助 D.技术合作
【答案】19.A
20.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点评】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资源和能源分布不均,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一定的劣势,同时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因此,一个国家想要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19.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十分成熟,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国际合作日益密切,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故答案为:A。
20.与德国成立合资公司,一起研发电动汽车,这属于技术合作;
故答案为:D。
21.(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实地范围更小的是   (填图A或图B)。
(2)图A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
(3)A山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4)写出等高线地形图(图B)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山体部位名称:B   
(5)某徒步旅行者在图B山区中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水流方向前进,摆脱困境。请对这种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
【答案】(1)图A
(2)西南
(3)570
(4)陡崖
(5)因为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并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居住等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
(1)依据各种地图的作用及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图A比例尺大于图B比例尺,故实地范围更小的是图A。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因此图A中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3)地点地面某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图中D地的海拔为100米,A地海拔是670米,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4)由图可知,图中B处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适合攀岩。
(5)在山区,河流通常沿着地势较低的路径流动。跟随小溪前进可以利用这一自然指示,逐步接近山脚和平原地区,从而找到出路。
故答案为:(1)图A(2)西南(3)570(4)陡崖(5)在山区,河流通常沿着地势较低的路径流动。跟随小溪前进可以利用这一自然指示,逐步接近山脚和平原地区,从而找到出路
【点评】山顶(山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陡崖: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1)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两幅地图中,图A比例尺大于图B比例尺,故实地范围更小的是图A。
(2)读图可知,图中用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故图A中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3)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D地的海拔为100米,A地海拔是670米,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4)读图可知,图中B处多条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适合攀岩。
(5)人们往往喜欢逐水而居,而河流都是有小溪汇集而成的,所以在河流沿岸应该有人类居住,故迷路者沿小溪水流方向前进,应该能找到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摆脱困境。
22.(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下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题。
(1)上图中,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面积更大的是   球。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大洲中,赤道横穿的有   (填多个数码)。
(3)各大洲中,最寒冷的是数码⑦代表的   洲;除了⑦代表的大洲没有热带外,序号   代表的大洲也没有热带。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答案】(1)东半
(2)①③⑤⑥
(3)南极;②;巴拿马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④、⑤两大洲为北美洲河南美洲,位于西半球,①、②、③、⑥、⑦分别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分布的大洲是东半球,因此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面积更大的是东半球。
(2)由图可知,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赤道横穿的大洲有①③⑤⑥。
(3)⑦代表的南极洲,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气候以寒带气候为主;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间,除了南极洲没有热带外,②代表的欧洲也没有热带,欧洲主要位于北温带;④北美洲、⑤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故答案为:(1)东半(2) ①③⑤⑥ (3)南极; ② ;巴拿马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④、⑤两大洲的是西半球,①、②、③、⑥、⑦分布的大洲是东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面积更大的是东半球。
(2)读图可知,赤道横穿的有⑤南美洲、③非洲、①亚洲、⑥大洋洲,故赤道横穿的大洲有①③⑤⑥。
(3)读图可知,数码⑦代表的南极洲,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间,除了南极洲没有热带外,序号②代表的欧洲也没有热带。④北美洲、⑤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同时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23.(2024七上·浏阳期末)学习《海陆变迁》时,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回答问题。
实验过程:
实验一:如左图所示,用手挤压书本,
实验二:如右图所示,利用铝箔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制作模型,模拟板块运动。
(1)实验一,用手按左图所示箭头方向挤压书本,书本发生的变化是   (选填隆起变形或断裂),模拟了板块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
(2)实验二,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蜡烛加热区,铝箔盒中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将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
实验结论:
(3)实验二模拟的板块运动带来的现象有   。(填多个序号)
①山脉的形成、增高 ②海洋面积变大 ③形成新的裂谷 ④海洋面积变小
拓展应用:当地时间2023年5月23日,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大量火山灰、烟雾和岩浆从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出。世界主要活火山分布图如下所示。
(4)用板块知识解释“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答案】隆起变形;碰撞挤压;张裂;②③;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活动频繁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实验一,书本发生的变化是隆起变形,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高大的山脉。
(2)由图可知,实验二,两块海绵将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的张裂会形成海洋或裂谷。
(3)由图可知,实验二,两块海绵将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的张裂会形成海洋或裂谷。
(4)由图可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位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故答案为:(1)隆起变形;碰撞挤压(2)张裂(3) ②③ (4)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位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24.(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世界某区域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图1)和“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1)据左图示信息分析,甲为   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狭窄通道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   的分界线。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据图1看,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类型)地区;据图2看,世界近80%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就亚欧大陆来看,   (填沿海或内陆)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
(3)左图中乙地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   。
【答案】(1)苏伊士;北美洲
(2)平原;沿海
(3)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终年寒冷
【知识点】七大洲;大洲分界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狭窄通道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原因是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
(3)人口的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区:(1)亚洲东部(2)亚洲的南部(3)欧洲(4)北美洲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区:
(1)高纬度地区(2)高山高原地带(3)沙漠地带(4)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图中乙地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乙地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北极地区),终年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
故答案为:(1)苏伊士;北美洲(2)平原;沿海(3) 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终年寒冷
【点评】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1)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甲为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狭窄通道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据图1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200米以下),据图2看,世界近80%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就亚欧大陆来看,沿海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3)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乙地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北极地区),终年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
25.(2024七上·浏阳期末)竹子、梅花与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这种荡气回肠的气节被人们广为称颂。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下图为世界平均气温及竹子分布图及A、B、C三地气候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A地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填海陆因素或地形因素)。
(2)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   (以上/以下),大部分位于热带。
(3)结合B地区气候特点,简要说明该地没有竹子分布的主要原因。
(4)C地区传统民居多为底层架空的竹楼,从建材、气候等方面简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地形因素
(2)以上
(3)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4)竹子分布密集,可就地取材;全年湿热的气候特点,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潮防水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因此,A地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的地区,主要位于热带。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图中B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不适宜竹子生长。
(4)由图可知,C地区位于中南半岛,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气候湿热。 因此传统民居多为底层架空的竹楼。从建材上说,该地的气候适宜主子的生长,建造竹楼可就地取材;从气候来理解,该地区气候湿热,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水防潮。
故答案为:(1)地形因素(2)以上(3)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4) 从建材上说,该地的气候适宜主子的生长,建造竹楼可就地取材;从气候来理解,该地区气候湿热,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水防潮
【点评】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纬5-10°。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
7、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北部。
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
9、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40-60°大陆西岸。
10、高山高原气候;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
11、寒带气候;分布:极圈内。
(1)读图可知,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故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2)读图可知,竹子的分布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20℃等温线以南,南半球20℃等温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且等温线较为稀疏,温差小。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
(3)读材料分析可知,竹子分布地区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图中B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气温主要在30℃以上,温度高,降水少,不适宜竹子生长。
(4)读图可知,图中C处是竹子的分布区,建造竹楼可就地取材;C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丰沛且分旱雨两季,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水防潮。
26.(2024七上·浏阳期末)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某中学地理课堂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下图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气候的分布规律
(1)同学们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雨林气候两侧依次是热带草原气候和   气候;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南北纬30°-40°是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是   气候。
(2)亚洲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不同的季风气候类型,影响因素是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分布不同的气候类型,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探究2:气候的影响因素
探究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甘蔗是常见的糖料作物。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热量要求尤其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会遭受冻害。
(3)四种气候类型中,最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是   (填序号)。
【答案】热带沙漠;温带海洋性;纬度因素;海陆位置;④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5°以内。热带雨林气候两侧依次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40-60°大陆西岸。
(2)亚洲东部受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影响,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分布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3)根据材料可知,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水热要求比较高,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就会遭受冻害。因此气候比较湿热的地区。图中四种气候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因此甘蔗适合种植在 ④ 地。
故答案为:(1)热带沙漠;温带海洋性(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 ④
【点评】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纬5-10°。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
7、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北部。
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
9、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40-60°大陆西岸。
10、高山高原气候;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
11、寒带气候;分布:极圈内。
1 / 1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24七上·浏阳期末)地图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最能帮助小明完成的工作是(  )
A.查找春游的好去处 B.确定自己所在的大洲和国家
C.确定上学的最佳路线 D.分析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2.若该图的比例尺1:20000,小明家到高级中学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
A.20米 B.600米 C.5000米 D.1000米
(2024七上·浏阳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奔赴“天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酒泉地理位置约(40°N,100°E),可知酒泉位于(  )
A.低纬度、南温带 B.中纬度、西半球
C.亚热带、北半球 D.北温带、东半球
4.身处美国的华侨观看卫星发射直播的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2024七上·浏阳期末)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亚运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在(  )时间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地球公转到①处,浏阳可能出现(  )
A.满野映山红盛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2024七上·浏阳期末)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建有赤道纪念碑,被厄瓜多尔人称为“世界之半”。读图,完下面小题。
7.赤道纪念碑被称为“世界之半”是因为这里是(  )
A.东、西半球分界线 B.东经西经分界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陆地海洋分界线
8.下列关于厄瓜多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东半球 B.全部位于低纬度
C.全部位于南半球 D.地势东高西低
(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我国2023年10月某日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数据代表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段乌鲁木齐的风向是(  )
A.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10.下列地区中,天气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成都空气良好,适宜爬山游玩
B.武汉天气晴朗,适合外出郊游
C.南宁天气晴朗,适宜外出野炊
D.哈尔滨狂风暴雨,禁止站在树下
(2024七上·浏阳期末)受海陆、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差异很大。结合世界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有关图中②、③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 B.②地是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
C.③地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 D.③地是寒冷干燥的寒带气候
12.图中④箭头所示方向,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特点是(  )
A.先减少,再增加 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先增加,再递减 D.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024七上·浏阳期末)中国援建中非共和国的萨卡伊光伏电站于2022年6月15日并网发电,该电站位于首都班吉以西约9千米,所产电能极大缓解了班吉的用电难,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读萨卡伊光伏电站全景图(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中国援建中非共和国的光伏电站属于(  )
A.南南合作 B.南北对话 C.东盟合作 D.上合组织
14.班吉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024七上·浏阳期末)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碉堡房——炎热干旱 B.冰屋——温和湿润
C.茅草屋——终年寒冷 D.蒙古包——高温多雨
16.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①气候温暖湿润②高山、峡谷地区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④高纬度地带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024七上·浏阳期末)小刘读到一首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词中描写的聚落类型及依据是(  )
A.乡村,明月别枝惊鹊 B.乡村,稻花香里说丰年
C.城市,路转溪桥忽见 D.城市,清风半夜鸣蝉
18.依据词中描写的景象,说明当时作者所在地区是(  )
A.白天 B.冬季 C.春季 D.黑夜
(2024七上·浏阳期末)比亚迪是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以125.56万台的总销量,超过了奔驰和宝马,跻身世界汽车品牌销量前十名,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七十年来的历史性时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为了实现海外市场布局,比亚迪计划在巴西建立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在泰国等地建设新工厂,这说明(  )
A.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
B.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C.国与国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D.国际矛盾和冲突不断
20.比亚迪凭借其不断创新的技术,与德国戴姆勒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这属于国际经济合作方式里的(  )
A.工程承包 B.劳务合作 C.发展援助 D.技术合作
21.(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实地范围更小的是   (填图A或图B)。
(2)图A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
(3)A山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4)写出等高线地形图(图B)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山体部位名称:B   
(5)某徒步旅行者在图B山区中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水流方向前进,摆脱困境。请对这种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
22.(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下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题。
(1)上图中,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面积更大的是   球。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大洲中,赤道横穿的有   (填多个数码)。
(3)各大洲中,最寒冷的是数码⑦代表的   洲;除了⑦代表的大洲没有热带外,序号   代表的大洲也没有热带。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23.(2024七上·浏阳期末)学习《海陆变迁》时,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回答问题。
实验过程:
实验一:如左图所示,用手挤压书本,
实验二:如右图所示,利用铝箔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制作模型,模拟板块运动。
(1)实验一,用手按左图所示箭头方向挤压书本,书本发生的变化是   (选填隆起变形或断裂),模拟了板块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
(2)实验二,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蜡烛加热区,铝箔盒中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将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
实验结论:
(3)实验二模拟的板块运动带来的现象有   。(填多个序号)
①山脉的形成、增高 ②海洋面积变大 ③形成新的裂谷 ④海洋面积变小
拓展应用:当地时间2023年5月23日,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大量火山灰、烟雾和岩浆从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出。世界主要活火山分布图如下所示。
(4)用板块知识解释“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24.(2024七上·浏阳期末)读“世界某区域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图1)和“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1)据左图示信息分析,甲为   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狭窄通道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   的分界线。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据图1看,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类型)地区;据图2看,世界近80%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就亚欧大陆来看,   (填沿海或内陆)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
(3)左图中乙地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   。
25.(2024七上·浏阳期末)竹子、梅花与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这种荡气回肠的气节被人们广为称颂。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下图为世界平均气温及竹子分布图及A、B、C三地气候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A地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填海陆因素或地形因素)。
(2)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   (以上/以下),大部分位于热带。
(3)结合B地区气候特点,简要说明该地没有竹子分布的主要原因。
(4)C地区传统民居多为底层架空的竹楼,从建材、气候等方面简析其形成原因。
26.(2024七上·浏阳期末)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某中学地理课堂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下图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气候的分布规律
(1)同学们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雨林气候两侧依次是热带草原气候和   气候;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南北纬30°-40°是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是   气候。
(2)亚洲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不同的季风气候类型,影响因素是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分布不同的气候类型,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探究2:气候的影响因素
探究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甘蔗是常见的糖料作物。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热量要求尤其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会遭受冻害。
(3)四种气候类型中,最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是   (填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点评】(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1.由图可知,该图主要是小明家及学校附近的情况,因此该地图最能帮助小明完成的工作是确定上学的最佳路线;此图不能查找春游去处和分析本地区地形特征,也不能确定自己所在的大洲和国家。
故答案为:C。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该图的比例尺1:20000,小明家到高级中学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因此经过计算实地距离为600米。
故答案为:B。
【答案】3.D
4.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内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内为南寒带。酒泉地理位置约(40°N,100°E),因此酒泉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故答案为:D。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故答案为:B。
【答案】5.C
6.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5.由题干可知,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此时地球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
故答案为:C。
6.当地球公转到①时,此时位于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此时处于春季中后期和夏季初期,气温回升,山花盛开。“无边落木萧萧”是秋季的景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冬季 的景观;“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是秋末的景观。
故答案为:A。
【答案】7.C
8.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读南纬、北纬的方法: ①有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②无赤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 ①有0°经线,则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有180°经线,则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西增西经,东增东经。
7.赤道纪念碑被称为“世界之半”是因为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而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也不是东经西经分界线(东经西经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
故答案为:C。
8.由图可知,厄瓜多尔的纬度位置为1°N-4°S左右,全部位于低纬度地区,跨南北半球;厄瓜多尔的经度位置大约为77°W-80°W之间,全部位于西半球; 厄瓜多尔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东西低。
故答案为:B。
【答案】9.D
10.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利用风向标判断风向方法: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东南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符号F是天气中常用的,F是北风四级的意思,F向右倾斜45度是东北风四级的意思;风向图上,最长的线叫风杆,较短的线(或旗)叫风尾,风尾在风杆上的方向即为风向。
9.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由图可知,乌鲁木齐的风是东南风。
故答案为:D。
10.A、由图可知,成都天气为多云,空气质量106,属于轻度污染,不适应爬山游玩,A错误;
B、武汉是晴天, 空气质量38,适合外出郊游,B正确;
C、南宁此时是中雨天气,不适宜外出野炊,C错误;
D、由图可知,哈尔滨西北风四级,小雨,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D
12.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11.图中②地被赤道穿过,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年降水量高于2000毫米;③地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以寒带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
故答案为:D。
12.由图可知,图中④箭头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风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C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非洲气候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根据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四个类型。
1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做“南南合作”。中国和中非共和国都为发展中国家,故两国之间的合作属于南南合作。
故答案为:A。
14.由图可知,班吉被赤道穿过,位于非洲中西部,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其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多雨。
故答案为:C。
【答案】15.A
16.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西亚的民居碉堡房,当地全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A符合题意;
B.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冰雪广布,冰屋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非洲的茅草屋,该地区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有稀树高草,原料丰富,C不符合题意;
D.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包,该地区气候干旱,草原广阔,蒙古包拆卸与安装方便,适应当地传统的游牧生活,D不符合题意。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①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①③⑤正确。②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高纬度地带气候寒冷,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睛】(1)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一般来说,碉房多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在拉萨等地,我们能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房大多是旧西藏贵族所修。也有的碉房只修平房。同帐篷一样,碉房也有大有小,这主要依主人家庭人口和修建住房的经济能力而定。
(2)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15.读图可知,西亚的民居碉堡房,西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A正确。北极的冰屋,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冰雪广布,冰屋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B错误。非洲的茅草屋,该地区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有稀树高草,原料丰富,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包,该地区气候干旱,草原广阔,蒙古包拆卸与安装方便,适应当地传统的游牧生活,D错误。故选A。
16.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①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①③⑤正确。②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高纬度地带气候寒冷,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②④错误。故选C。
【答案】17.B
18.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环境。
1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故答案为:B。
18.由材料分析可知,由材料中的“明月”、“半夜”、“七八个星天外”可知,说明所在地区时黑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描述夏季的景观。
故答案为:D。
【答案】19.A
20.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点评】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资源和能源分布不均,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一定的劣势,同时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因此,一个国家想要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19.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十分成熟,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国际合作日益密切,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故答案为:A。
20.与德国成立合资公司,一起研发电动汽车,这属于技术合作;
故答案为:D。
21.【答案】(1)图A
(2)西南
(3)570
(4)陡崖
(5)因为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并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居住等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
(1)依据各种地图的作用及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图A比例尺大于图B比例尺,故实地范围更小的是图A。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因此图A中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3)地点地面某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图中D地的海拔为100米,A地海拔是670米,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4)由图可知,图中B处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适合攀岩。
(5)在山区,河流通常沿着地势较低的路径流动。跟随小溪前进可以利用这一自然指示,逐步接近山脚和平原地区,从而找到出路。
故答案为:(1)图A(2)西南(3)570(4)陡崖(5)在山区,河流通常沿着地势较低的路径流动。跟随小溪前进可以利用这一自然指示,逐步接近山脚和平原地区,从而找到出路
【点评】山顶(山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陡崖: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1)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两幅地图中,图A比例尺大于图B比例尺,故实地范围更小的是图A。
(2)读图可知,图中用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故图A中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3)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D地的海拔为100米,A地海拔是670米,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4)读图可知,图中B处多条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适合攀岩。
(5)人们往往喜欢逐水而居,而河流都是有小溪汇集而成的,所以在河流沿岸应该有人类居住,故迷路者沿小溪水流方向前进,应该能找到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摆脱困境。
22.【答案】(1)东半
(2)①③⑤⑥
(3)南极;②;巴拿马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④、⑤两大洲为北美洲河南美洲,位于西半球,①、②、③、⑥、⑦分别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分布的大洲是东半球,因此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面积更大的是东半球。
(2)由图可知,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赤道横穿的大洲有①③⑤⑥。
(3)⑦代表的南极洲,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气候以寒带气候为主;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间,除了南极洲没有热带外,②代表的欧洲也没有热带,欧洲主要位于北温带;④北美洲、⑤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故答案为:(1)东半(2) ①③⑤⑥ (3)南极; ② ;巴拿马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④、⑤两大洲的是西半球,①、②、③、⑥、⑦分布的大洲是东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面积更大的是东半球。
(2)读图可知,赤道横穿的有⑤南美洲、③非洲、①亚洲、⑥大洋洲,故赤道横穿的大洲有①③⑤⑥。
(3)读图可知,数码⑦代表的南极洲,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间,除了南极洲没有热带外,序号②代表的欧洲也没有热带。④北美洲、⑤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同时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23.【答案】隆起变形;碰撞挤压;张裂;②③;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活动频繁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实验一,书本发生的变化是隆起变形,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高大的山脉。
(2)由图可知,实验二,两块海绵将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的张裂会形成海洋或裂谷。
(3)由图可知,实验二,两块海绵将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的张裂会形成海洋或裂谷。
(4)由图可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位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故答案为:(1)隆起变形;碰撞挤压(2)张裂(3) ②③ (4)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位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24.【答案】(1)苏伊士;北美洲
(2)平原;沿海
(3)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终年寒冷
【知识点】七大洲;大洲分界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狭窄通道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原因是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
(3)人口的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区:(1)亚洲东部(2)亚洲的南部(3)欧洲(4)北美洲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区:
(1)高纬度地区(2)高山高原地带(3)沙漠地带(4)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图中乙地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乙地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北极地区),终年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
故答案为:(1)苏伊士;北美洲(2)平原;沿海(3) 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终年寒冷
【点评】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1)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甲为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狭窄通道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据图1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200米以下),据图2看,世界近80%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就亚欧大陆来看,沿海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3)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乙地处于高纬度的极地地区(北极地区),终年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
25.【答案】(1)地形因素
(2)以上
(3)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4)竹子分布密集,可就地取材;全年湿热的气候特点,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潮防水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因此,A地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的地区,主要位于热带。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图中B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不适宜竹子生长。
(4)由图可知,C地区位于中南半岛,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气候湿热。 因此传统民居多为底层架空的竹楼。从建材上说,该地的气候适宜主子的生长,建造竹楼可就地取材;从气候来理解,该地区气候湿热,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水防潮。
故答案为:(1)地形因素(2)以上(3)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4) 从建材上说,该地的气候适宜主子的生长,建造竹楼可就地取材;从气候来理解,该地区气候湿热,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水防潮
【点评】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纬5-10°。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
7、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北部。
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
9、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40-60°大陆西岸。
10、高山高原气候;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
11、寒带气候;分布:极圈内。
(1)读图可知,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故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2)读图可知,竹子的分布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20℃等温线以南,南半球20℃等温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且等温线较为稀疏,温差小。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
(3)读材料分析可知,竹子分布地区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图中B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气温主要在30℃以上,温度高,降水少,不适宜竹子生长。
(4)读图可知,图中C处是竹子的分布区,建造竹楼可就地取材;C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丰沛且分旱雨两季,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水防潮。
26.【答案】热带沙漠;温带海洋性;纬度因素;海陆位置;④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5°以内。热带雨林气候两侧依次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40-60°大陆西岸。
(2)亚洲东部受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影响,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分布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3)根据材料可知,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水热要求比较高,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就会遭受冻害。因此气候比较湿热的地区。图中四种气候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因此甘蔗适合种植在 ④ 地。
故答案为:(1)热带沙漠;温带海洋性(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 ④
【点评】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纬5-10°。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
7、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亚洲东北部。
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
9、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40-60°大陆西岸。
10、高山高原气候;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
11、寒带气候;分布:极圈内。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