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南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重庆市南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重庆市南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走红,该片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玉壶从大英博物馆(51°N,0°)逃出后的回国之路。完成下面小题。
1.穿过大英博物馆的经线是(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南回归线 D.北回归线
2.下列关于大英博物馆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高纬度
C.东半球、高纬度 D.西半球、中纬度
3.某同学在标记大英博物馆位置时写成了(0°,51°E)。这样表示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的地点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4.大英博物馆位于五带中的(  )
A.南温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热带
(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隆重举行。本届亚运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正好对应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当天,重庆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夜最长昼最短
7.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8.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9.亚运会期间,澳大利亚正好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10月7日晚上8点,亚运会男足决赛在韩国和日本之间进行。日本东京观看比赛是晚上9点,造成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2024七上·南川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17和18:24,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较近,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土耳其经常发生地震是因为土耳其(  )
A.深居内陆 B.靠近海洋
C.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D.位于板块内部
12.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判断,中间的红海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几大板块中不包含大陆的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024七上·南川期末)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图是发生月食时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月食出现的黑影是地球的影子,所以是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即地球的形状是(  )
A.圆柱体 B.正球体
C.圆锥体 D.不规则的球体
15.下列对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B.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站在南极点朝向只有北方 D.有地轴穿过地球
16.如果地球表面穿上特制衣服后,泡在海水部分和没泡在海水部分的比值大约是(  )
A.8:4 B.3:7 C.4:6 D.7:3
(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国庆假期,重庆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小袁计划10月3日去磁器口游玩。图1是利用手机软件查的公交出行方案示意图,图2为磁器口导览图,图3为磁器口天气预报,完成下面小题。
17.小袁出发去磁器口,如果想避免交通拥堵,应该选择方案(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小袁到达磁器口后,通过导览图发现深水井景点位于宝轮寺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9.小袁发现导览图上缺少了比例尺,已知宝轮寺和深水井两点间实际直线距离300米,图上距离3cm,则正确的比例尺是(  )
A.1:1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20.通过天气预报,小袁去磁器口旅游还需要带(  )
A.羽绒服 B.防晒霜 C.雨具 D.墨镜
21.(2024七上·南川期末)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于2023年5月6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图)举行,标志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结束。据图可推断英国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
(2024七上·南川期末)表是某年甲乙两国人口资料统计图,其中15~60岁为劳动力人口,15岁以下、60岁以上为非劳动力人口,60岁以上为老龄人口。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年龄结构占比(%) 出生率(%) 死亡率(%)
0~14岁 15~60岁 60岁以上
甲 16.8 63.6 19.6 0.67 0.73
乙 6.2 70 23.8 2.1 0.44
22.甲国与乙国相比(  )
A.乙国老龄化更突出 B.乙国人口总量更大
C.乙国劳动力比重小 D.乙国人口增长缓慢
23.据表判断乙国可能(  )
A.地广人稀 B.经济发达 C.疆域辽阔 D.出生率高
24.甲乙两国自然增长率相比(  )
A.甲高于乙 B.甲低于乙 C.甲乙相等 D.无法判断
25.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严重问题是(  )
A.耕地减少,环境改善 B.劳动力短缺
C.节约资源,浪费减少 D.教育程度更高
26.(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5月,重庆“野人教练”带着500个梦想成功登顶珠峰,成为第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登顶珠峰的人,他的事迹鼓舞了更多的人去实现梦想。下图是攀登珠峰路线图。
(1)图中大本营和珠峰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已知珠峰顶气温为-20℃,那么大本营的气温大约是   ℃(取整数值)。
(2)在登山过程中,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是沿着   (填“山脊”或“山谷”)前进。
(3)在攀登珠峰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是因为珠峰是由珠峰所在的   (填板块名称)与南部的   (填板块名称)挤压抬升形成的。
27.(2024七上·南川期末)地理兴趣小组用同样大小的平底盒子装等量的沙土模拟地平面,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沙土约0.6厘米,记录初始温度。然后把两个盒子分别用木板支撑成图1和图2所示角度,在阳光下照射30分钟后记录沙子的温度。
(1)推测实验30分钟后,   (填“图1”或“图2”)盒子温度更高。
(2)实验图1中太阳入射角度数是   ,该实验模拟的是   (填“直射”或“斜射”)现象。该实验是验证   (填“太阳高度角”或“地表起伏”)对温度的影响。
(3)如果将图2换成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实验对象的太阳入射角度调整为一致,再次重复本次实验,则在阳光照射30分钟后,测得   (填“图1”或“图2”)盒子温度更高。
28.(2024七上·南川期末)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情况推断,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填“平原”或“高原”);据人口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分布情况推断,世界人口最稠密区是   (填“南”或“北”)半球的   (填“高”、“中”或“中低”)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远离”或“靠近”)海洋的地区;一般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展中国家。
29.(2024七上·南川期末)气候与植被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读图1、图2和图3,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为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是龙血树,它树冠上翘形成一个倒伞形状的树冠,通常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对应的气候是图1中的   (填“甲”或“乙”)。
(2)图3是著名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屋顶倾斜角度   ,房屋底距离地面   ,可以适应当地气温   、降水   的特点。
30.(2024七上·南川期末)16岁的杰西卡·沃森独自驾驶帆船,完成了历时210天的环球航海之旅。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是   洲,B是   洲,两大洲之间的界线是   (填“苏伊士运河”或“土耳其海峡”)。
(2)杰西卡·沃森航行经过的C是   洋,D是   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A
4.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由材料可知,大英博物馆的经纬度位置为(51°N,0°),因此穿过大英博物馆的经线是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故答案为:B。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大英博物馆的经纬度位置为(51°N,0°) ,因此位于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A。
3.在标记大英博物馆位置时写成了(0°,51°E),0°只能指纬度表示赤道,经度已经确定,因此这样表示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的地点有一个。
故答案为:A。
4.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内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内为南寒带。大英博物馆(51°N,0°)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故答案为:B。
【答案】5.C
6.C
7.B
8.C
9.A
10.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5.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式是9月23日,此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
故答案为:C。
6.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式是9月23日,此时为北半球的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故答案为:C。
7.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B。
8.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隆重举行。 在这期间地球运行至丙段秋分前后。
故答案为:C。
9.亚运会期间,地球公转到北半球的秋分前后,北半球正值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正好处于春季。
故答案为:A。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A
1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因此土耳其经常发生地震是因为土耳其位于板块交界处。
故答案为:C。
1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故答案为:A。
1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
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D
16.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D。
1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很规则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A正确;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B正确;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站在南极点朝向所有的方向都是正北,C正确;地球并不存在地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D错误。
故答案为:D。
16.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无论将地球如何划分为任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故答案为:D。
【答案】17.C
18.D
19.B
20.C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17.由题中信息可知,该路段为主干道,车流量大,易发生交通拥堵, 方案③不易发生交通拥堵。
故答案为:C。
18.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因此到达磁器口后,通过导览图发现深水井景点位于宝轮寺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D。
19.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图上距离3cm,计算可知实地距离300米,因此比例尺=3cm/30000cm=1/10000。
故答案为:B。
20.通过天气预报可知有雨。因此需要带雨伞是防雨工具。
故答案为:C。
21.【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A正确;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B错误;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C错误;
东正教也叫正教、希腊正教。基督宗教的一派,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答案】22.A
23.D
24.B
25.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22.A、甲国60岁以上人口占19.6%,乙国60岁以上人口占23.8%,因此乙国老龄化突出,A正确;
B、表中信息不能计算人口数量的数据,不能计算人口总数,B错误;
C、甲国劳动力人口占63.6%,乙国劳动力人口占70%,因此乙国劳动力比重大,C错误;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死亡率,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乙国人口增长较快。
故答案为:A。
23.在世界各大洲中,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属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属发展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国出生率为2.1%,人口出生率高; 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 。无法判断人地特点、经济情况和国土面积。
故答案为:D。
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死亡率,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
乙国人口增长较快。
故答案为:B。
25.人口过多的不利之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医疗紧张、住房紧张。人口老龄化的不利之处: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故答案为:B。
26.【答案】(1)3694.86;2
(2)山脊
(3)亚欧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分层设色地形图;板块构造学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由图可知,大本营的海拔是5154米,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86米,相对高度是3694.86米。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已知珠峰顶气温为-20℃,两地相对高度是3694.86米,因此大本营的气温大约是2℃。
(2)由图可知,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地形部位为山脊,所以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是沿着山脊前进。
(3)珠穆朗玛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南部的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形成的。
故答案为:(1) 3694.86 ;2(2)山脊(3)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点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及非洲板块交界处。
(1)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读图可知,大本营的海拔是5154米,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86米,大本营和珠峰顶的相对高度是8848.86-5154=3694.86米。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已知珠峰顶气温为-20℃,两地相对高度是3694.86米,因此大本营的气温大约是-20+(3694.86÷1000)×6≈2℃。
(2)读图可知,在登山过程中,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所以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是沿着山脊前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是由于珠峰所在的亚欧板块和南部的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形成的。
27.【答案】(1)图2
(2)90°;直射;太阳高度角
(3)图1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1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吸收相同时间的热量,温度更高。
(2)由图可知,实验图1中太阳入射角度是90°,模拟的是太阳直射现象,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因此该实验是验证太阳高度角对温度的影响。
(3)沙土与水相比,沙土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因此如果将图2换成等量的水,图1还是沙土,在太阳入射角度一致的情况下,沙土的温度升高的更快,在阳光照射30分钟后,测得图1盒子温度更高。
故答案为:(1)图2(2)90°;直射;太阳高度角(3)图1
【点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太阳光线直射地平面,太阳高度角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强。
(1)在两幅图中,图1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在实验30分钟后,温度更高。
(2)实验图1中太阳入射角度是90°,模拟的是太阳直射现象。该实验是验证太阳高度角对温度的影响。
(3)沙土与水相比,沙土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如果将图2换成等量的水,图1还是沙土,在太阳入射角度一致的情况下,沙土的温度升高的更快,在阳光照射30分钟后,测得图1盒子温度更高。
28.【答案】(1)平原;北;中低
(2)靠近;小于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由图二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条件好,适合人类居住。
(2)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海洋的地区;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故答案为:(1)平原;北;中低(2)靠近;小于
【点评】人口的分布
四大人口稠密区:
(1)亚洲东部
(2)亚洲的南部
(3)欧洲
(4)北美洲东部
四大人口稀疏区:
(1)高纬度地区
(2)高山高原地带
(3)沙漠地带
(4)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1)由图中人口分布的海拔范围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人口是分布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由图中人口分布的纬度范围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适合人类居住。
(2)从海陆位置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湿润,交通便利;一般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发展中国家,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29.【答案】(1)乙
(2)大;高;高;丰富(多)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根据材料可知,龙血树,它树冠上翘形成一个倒伞形状的树冠,通常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因此对应的气候是图1中乙。
(2)由图3可知,干栏式建筑屋顶倾斜角度大,原因是该地区气候湿热,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房屋底距离地面高可以通风散热。
故答案为:(1)乙(2)大;高;高;丰富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地形高,气温冷
寒带气候;特点: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1)根据材料可知,龙血树,它树冠上翘形成一个倒伞形状的树冠,通常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甲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对应的气候是图1中乙。
(2)读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地区,栏式建筑屋顶倾斜角度大,该地区降水多,有利于排水;气候湿热,蛇虫较多,因此房屋底距离地面高。
30.【答案】(1)非;亚;苏伊士运河
(2)大西;印度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图中A是非洲,B是亚洲,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作用: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
(2)由图可知,C是大西洋;D是印度洋。
故答案为:(1)非;亚;苏伊士运河(2)大西;印度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读图可知,A是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B是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2)读图可知,C是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D是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1 / 1重庆市南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走红,该片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玉壶从大英博物馆(51°N,0°)逃出后的回国之路。完成下面小题。
1.穿过大英博物馆的经线是(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南回归线 D.北回归线
2.下列关于大英博物馆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高纬度
C.东半球、高纬度 D.西半球、中纬度
3.某同学在标记大英博物馆位置时写成了(0°,51°E)。这样表示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的地点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4.大英博物馆位于五带中的(  )
A.南温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热带
【答案】1.B
2.A
3.A
4.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由材料可知,大英博物馆的经纬度位置为(51°N,0°),因此穿过大英博物馆的经线是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故答案为:B。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大英博物馆的经纬度位置为(51°N,0°) ,因此位于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A。
3.在标记大英博物馆位置时写成了(0°,51°E),0°只能指纬度表示赤道,经度已经确定,因此这样表示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的地点有一个。
故答案为:A。
4.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内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内为南寒带。大英博物馆(51°N,0°)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隆重举行。本届亚运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正好对应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当天,重庆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夜最长昼最短
7.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8.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9.亚运会期间,澳大利亚正好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10月7日晚上8点,亚运会男足决赛在韩国和日本之间进行。日本东京观看比赛是晚上9点,造成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答案】5.C
6.C
7.B
8.C
9.A
10.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5.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式是9月23日,此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
故答案为:C。
6.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式是9月23日,此时为北半球的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故答案为:C。
7.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B。
8.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隆重举行。 在这期间地球运行至丙段秋分前后。
故答案为:C。
9.亚运会期间,地球公转到北半球的秋分前后,北半球正值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正好处于春季。
故答案为:A。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南川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17和18:24,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较近,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土耳其经常发生地震是因为土耳其(  )
A.深居内陆 B.靠近海洋
C.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D.位于板块内部
12.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判断,中间的红海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几大板块中不包含大陆的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答案】11.C
12.A
1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因此土耳其经常发生地震是因为土耳其位于板块交界处。
故答案为:C。
1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故答案为:A。
1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南川期末)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图是发生月食时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月食出现的黑影是地球的影子,所以是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即地球的形状是(  )
A.圆柱体 B.正球体
C.圆锥体 D.不规则的球体
15.下列对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B.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站在南极点朝向只有北方 D.有地轴穿过地球
16.如果地球表面穿上特制衣服后,泡在海水部分和没泡在海水部分的比值大约是(  )
A.8:4 B.3:7 C.4:6 D.7:3
【答案】14.D
15.D
16.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D。
1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很规则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A正确;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B正确;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站在南极点朝向所有的方向都是正北,C正确;地球并不存在地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D错误。
故答案为:D。
16.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无论将地球如何划分为任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国庆假期,重庆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小袁计划10月3日去磁器口游玩。图1是利用手机软件查的公交出行方案示意图,图2为磁器口导览图,图3为磁器口天气预报,完成下面小题。
17.小袁出发去磁器口,如果想避免交通拥堵,应该选择方案(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小袁到达磁器口后,通过导览图发现深水井景点位于宝轮寺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9.小袁发现导览图上缺少了比例尺,已知宝轮寺和深水井两点间实际直线距离300米,图上距离3cm,则正确的比例尺是(  )
A.1:1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20.通过天气预报,小袁去磁器口旅游还需要带(  )
A.羽绒服 B.防晒霜 C.雨具 D.墨镜
【答案】17.C
18.D
19.B
20.C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点评】(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17.由题中信息可知,该路段为主干道,车流量大,易发生交通拥堵, 方案③不易发生交通拥堵。
故答案为:C。
18.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因此到达磁器口后,通过导览图发现深水井景点位于宝轮寺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D。
19.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图上距离3cm,计算可知实地距离300米,因此比例尺=3cm/30000cm=1/10000。
故答案为:B。
20.通过天气预报可知有雨。因此需要带雨伞是防雨工具。
故答案为:C。
21.(2024七上·南川期末)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于2023年5月6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图)举行,标志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结束。据图可推断英国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A正确;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B错误;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C错误;
东正教也叫正教、希腊正教。基督宗教的一派,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2024七上·南川期末)表是某年甲乙两国人口资料统计图,其中15~60岁为劳动力人口,15岁以下、60岁以上为非劳动力人口,60岁以上为老龄人口。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年龄结构占比(%) 出生率(%) 死亡率(%)
0~14岁 15~60岁 60岁以上
甲 16.8 63.6 19.6 0.67 0.73
乙 6.2 70 23.8 2.1 0.44
22.甲国与乙国相比(  )
A.乙国老龄化更突出 B.乙国人口总量更大
C.乙国劳动力比重小 D.乙国人口增长缓慢
23.据表判断乙国可能(  )
A.地广人稀 B.经济发达 C.疆域辽阔 D.出生率高
24.甲乙两国自然增长率相比(  )
A.甲高于乙 B.甲低于乙 C.甲乙相等 D.无法判断
25.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严重问题是(  )
A.耕地减少,环境改善 B.劳动力短缺
C.节约资源,浪费减少 D.教育程度更高
【答案】22.A
23.D
24.B
25.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22.A、甲国60岁以上人口占19.6%,乙国60岁以上人口占23.8%,因此乙国老龄化突出,A正确;
B、表中信息不能计算人口数量的数据,不能计算人口总数,B错误;
C、甲国劳动力人口占63.6%,乙国劳动力人口占70%,因此乙国劳动力比重大,C错误;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死亡率,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乙国人口增长较快。
故答案为:A。
23.在世界各大洲中,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属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属发展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国出生率为2.1%,人口出生率高; 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 。无法判断人地特点、经济情况和国土面积。
故答案为:D。
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死亡率,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
乙国人口增长较快。
故答案为:B。
25.人口过多的不利之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医疗紧张、住房紧张。人口老龄化的不利之处: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故答案为:B。
26.(2024七上·南川期末)2023年5月,重庆“野人教练”带着500个梦想成功登顶珠峰,成为第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登顶珠峰的人,他的事迹鼓舞了更多的人去实现梦想。下图是攀登珠峰路线图。
(1)图中大本营和珠峰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已知珠峰顶气温为-20℃,那么大本营的气温大约是   ℃(取整数值)。
(2)在登山过程中,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是沿着   (填“山脊”或“山谷”)前进。
(3)在攀登珠峰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是因为珠峰是由珠峰所在的   (填板块名称)与南部的   (填板块名称)挤压抬升形成的。
【答案】(1)3694.86;2
(2)山脊
(3)亚欧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分层设色地形图;板块构造学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由图可知,大本营的海拔是5154米,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86米,相对高度是3694.86米。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已知珠峰顶气温为-20℃,两地相对高度是3694.86米,因此大本营的气温大约是2℃。
(2)由图可知,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地形部位为山脊,所以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是沿着山脊前进。
(3)珠穆朗玛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南部的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形成的。
故答案为:(1) 3694.86 ;2(2)山脊(3)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点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及非洲板块交界处。
(1)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读图可知,大本营的海拔是5154米,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86米,大本营和珠峰顶的相对高度是8848.86-5154=3694.86米。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已知珠峰顶气温为-20℃,两地相对高度是3694.86米,因此大本营的气温大约是-20+(3694.86÷1000)×6≈2℃。
(2)读图可知,在登山过程中,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所以从一号营地到突击营地是沿着山脊前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是由于珠峰所在的亚欧板块和南部的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形成的。
27.(2024七上·南川期末)地理兴趣小组用同样大小的平底盒子装等量的沙土模拟地平面,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沙土约0.6厘米,记录初始温度。然后把两个盒子分别用木板支撑成图1和图2所示角度,在阳光下照射30分钟后记录沙子的温度。
(1)推测实验30分钟后,   (填“图1”或“图2”)盒子温度更高。
(2)实验图1中太阳入射角度数是   ,该实验模拟的是   (填“直射”或“斜射”)现象。该实验是验证   (填“太阳高度角”或“地表起伏”)对温度的影响。
(3)如果将图2换成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实验对象的太阳入射角度调整为一致,再次重复本次实验,则在阳光照射30分钟后,测得   (填“图1”或“图2”)盒子温度更高。
【答案】(1)图2
(2)90°;直射;太阳高度角
(3)图1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1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吸收相同时间的热量,温度更高。
(2)由图可知,实验图1中太阳入射角度是90°,模拟的是太阳直射现象,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因此该实验是验证太阳高度角对温度的影响。
(3)沙土与水相比,沙土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因此如果将图2换成等量的水,图1还是沙土,在太阳入射角度一致的情况下,沙土的温度升高的更快,在阳光照射30分钟后,测得图1盒子温度更高。
故答案为:(1)图2(2)90°;直射;太阳高度角(3)图1
【点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太阳光线直射地平面,太阳高度角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强。
(1)在两幅图中,图1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在实验30分钟后,温度更高。
(2)实验图1中太阳入射角度是90°,模拟的是太阳直射现象。该实验是验证太阳高度角对温度的影响。
(3)沙土与水相比,沙土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如果将图2换成等量的水,图1还是沙土,在太阳入射角度一致的情况下,沙土的温度升高的更快,在阳光照射30分钟后,测得图1盒子温度更高。
28.(2024七上·南川期末)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情况推断,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填“平原”或“高原”);据人口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分布情况推断,世界人口最稠密区是   (填“南”或“北”)半球的   (填“高”、“中”或“中低”)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远离”或“靠近”)海洋的地区;一般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1)平原;北;中低
(2)靠近;小于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由图二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条件好,适合人类居住。
(2)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海洋的地区;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故答案为:(1)平原;北;中低(2)靠近;小于
【点评】人口的分布
四大人口稠密区:
(1)亚洲东部
(2)亚洲的南部
(3)欧洲
(4)北美洲东部
四大人口稀疏区:
(1)高纬度地区
(2)高山高原地带
(3)沙漠地带
(4)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1)由图中人口分布的海拔范围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人口是分布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由图中人口分布的纬度范围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适合人类居住。
(2)从海陆位置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湿润,交通便利;一般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发展中国家,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29.(2024七上·南川期末)气候与植被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读图1、图2和图3,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为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是龙血树,它树冠上翘形成一个倒伞形状的树冠,通常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对应的气候是图1中的   (填“甲”或“乙”)。
(2)图3是著名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屋顶倾斜角度   ,房屋底距离地面   ,可以适应当地气温   、降水   的特点。
【答案】(1)乙
(2)大;高;高;丰富(多)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根据材料可知,龙血树,它树冠上翘形成一个倒伞形状的树冠,通常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因此对应的气候是图1中乙。
(2)由图3可知,干栏式建筑屋顶倾斜角度大,原因是该地区气候湿热,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房屋底距离地面高可以通风散热。
故答案为:(1)乙(2)大;高;高;丰富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地形高,气温冷
寒带气候;特点: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1)根据材料可知,龙血树,它树冠上翘形成一个倒伞形状的树冠,通常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甲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对应的气候是图1中乙。
(2)读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地区,栏式建筑屋顶倾斜角度大,该地区降水多,有利于排水;气候湿热,蛇虫较多,因此房屋底距离地面高。
30.(2024七上·南川期末)16岁的杰西卡·沃森独自驾驶帆船,完成了历时210天的环球航海之旅。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是   洲,B是   洲,两大洲之间的界线是   (填“苏伊士运河”或“土耳其海峡”)。
(2)杰西卡·沃森航行经过的C是   洋,D是   洋。
【答案】(1)非;亚;苏伊士运河
(2)大西;印度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图中A是非洲,B是亚洲,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作用: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
(2)由图可知,C是大西洋;D是印度洋。
故答案为:(1)非;亚;苏伊士运河(2)大西;印度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读图可知,A是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B是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2)读图可知,C是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D是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