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共60分)
(2024八上·罗定期末)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后简称“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梳州举行。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开幕式开始时,杭州的夜空流光溢彩,而家在(31°N,87°E)的小撒同学在收看节目时,天还亮着呢。这是因为(  )
A.纬度差异 B.地球公转 C.气候差异 D.地球自转
3.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2024八上·罗定期末)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2”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读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及“雪龙2”船科考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雪龙2”船的始发地与目的地分别位于(  )
A.亚洲、南极洲 B.欧洲、南极洲
C.大洋洲、南美洲 D.亚洲、大洋洲
5.“雪龙2”船科考路线(  )
①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 ②经过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
③跨越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④经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24八上·罗定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北纬37.5度,东经137.2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日本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7.地震时正确的防护可以有效的减少地震中的伤害,下列属于地震中正确的做法的是(  )
①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②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
③远离高大建筑物,不乘坐电梯④逃生时需要避开高压线和变压器,防止触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八上·罗定期末)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开幕,当天成都的气温23℃~31℃,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气温为3℃~9℃。世界的气温分布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的年平均气温约20℃ 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年温差小 D.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10.成都大运会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西班牙语 B.英语、汉语
C.英语、俄语 D.英语、法语
(2024八上·罗定期末)……(魏)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一头扎入上方谷,于是诸葛亮下令:关门,放火!眼看司马懿父子就要被烧死时,“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如此,司马懿死里逃生,诸葛亮得知后长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材料中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12.这种降水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迎风坡 B.山地背风坡 C.赤道地区 D.两极地区
(2024八上·罗定期末)世界优质牧场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地区,多汁牧草生长喜温喜湿。读图,“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丙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低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4.关于上图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乙是热带草原气候
C.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丁是温带季风气候
15.为了生产品质奶,牧场最好选择在(  )
A.甲气候分布区 B.乙气候分布区
C.丙气候分布区 D.丁气候分布区
(2024八上·罗定期末)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喜食辣椒。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潮湿,而辣椒恰恰有驱风袪湿,散热健脾的功效。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不能体现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是(  )
A.东北地区人们常在冬季穿棉袄
B.西亚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
C.我国南方的建筑有墙壁薄、屋顶陡的特点
D.东南沿海地区人们的餐桌上常见海鲜
17.榴莲生长需要22℃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和1000毫米以上的年平均降水,据此判断,榴莲产地居民最有可能居住在(  )
A.浙江绍兴的斜顶房
B.西亚厚墙小窗民居
C.北极地区的冰屋
D.东南亚的高架屋
(2024八上·罗定期末)老年人口一般指65岁及以上人口,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下图为“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  )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基本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9.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将呈下降趋势
B.影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只有发达国家
C.全球性老龄化问题加剧会导致劳动力短缺
D.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将成为所有国家的人口政策
(2024八上·罗定期末)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读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从纬度位置的高低来分析,人口稠密区均位于(  )
A.低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21.图中A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寒冷 B.气候湿热 C.气候干旱 D.空气稀薄
(2024八上·罗定期末)2022年春晚音乐短剧《万象回春》描述了十几头亚洲象一路“象”北,离群独象贪玩戏水,“旅行团”里迎来新生命……下图是节目演出中的一场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场景展示的是(  )
A.乡村聚落,树木丛生 B.城市聚落,高楼耸立
C.乡村聚落,交通便利 D.城市聚落,商业发达
23.这群亚洲象所在生活区中的民居是底层架空的二层竹楼,这样的民居适应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四季凉爽
24.亚洲象一路向北,又回到自己的故居。这一路上,受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保护。聚落文化也如此,针对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所面临的保护与利用的困境,合理的建议是(  )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建筑 B.全部拆除后照样重建
C.加强保护,根据需要合理改建 D.不要碰,任其发展
(2024八上·罗定期末)图是某宗教建筑景观图,读完成下面小题。
25.该景观建筑所代表的典型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印度教
26.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主要信仰该宗教的是(  )
A.泰国 B.西亚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
(2024八上·罗定期末)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对体质特征的描述:“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安地,举足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土形之人”最可能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8.“土形之人”最可能分布在(  )
A.欧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非洲北部 D.北美洲中部
(2024八上·罗定期末)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利雅得举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关赢。中国企业参与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电信网络建设、哈马德国际港口等建设,同时卡塔尔也是中国液化天然气最大进口来源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和卡塔尔均属于(  )
A.发达国家 B.贫穷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科技强国
30.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可以(  )
A.消除区域经济差异
B.发挥各国优势技术或产品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C.大力促进“南北对话”
D.降低劳动力成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24八上·罗定期末)雅万高速铁路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印尼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读上图“雅万高铁示意图”和“雅加达气候资料图”,下图“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请分析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的原因。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一说火山喷发给当地人们带来的影响。
(3)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请你从气候角度说明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的原因。
(4)简述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对雅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32.(2024八上·罗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埃及这四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对应着四个文明发源地,分别是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图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
材料二: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气候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这一阶段是全球气候温暖期,四大文明几乎同时在北半球形成。
(1)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为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结合图文资料归纳四大文明发祥地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
(2)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就如何珍惜和保护这些遗产,请你献计献策。
(3)图中的②③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请分析两地人口稠密的原因。
(4)图中的宗教建筑是哪种宗教的建筑?①②③三地居民中,哪里的居民主要信仰这种宗教?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3.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1.根据题意可知,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梳州举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地球运行在①附近。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即导致不同经度间产生了时间差异。因此开幕式开始时,杭州的夜空流光溢彩,而家在(31°N,87°E)的小撒同学在收看节目时,才是下午,天还亮着呢。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根据题意可知, 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时是我国的秋季。
A.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描述的秋季景观,A符合题意;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夏季景观,B不符合题意;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描述的冬季的景观,C不符合题意;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4.A
5.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点评】去南极地区的科考最好是每年的2月份去,因为每年的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温度较高,且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科学的考察。
4.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属于我国,位于亚洲;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洲。
故答案为:A。
5.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故②错误、故④正确;该科考路线未经过苏伊士运河,整个路线跨越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故①错误、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6.B
7.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发生的前兆:大地震来临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突然升、降。井水会发生打旋、冒泡、变色、变味等现象。震前出现暴雨、大旱、大涝、大雪或骤然酷热等反常气候现象。震前动物经常会发生异常现象,如鸡不进窝、飞上树,老鼠出洞乱窜,冬天蛇出洞等。大地震前,在未来震中区域附近常常会出现形态各异的光带,多发生在地震前数秒、数分或几小时。地光之后会发生地声,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地声,其声音像打雷、狂风、狮吼、放炮等。
6.读图,根据世界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地震发生时,①应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②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③远离高大建筑物,不乘坐电梯;④逃生时需要避开高压线和变压器,防止触电。故A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8.D
9.C
10.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联合国有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俄语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使用;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8.读图分析可知,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等温线基本和纬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较小;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约20℃,A不符合题意 ;
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B不符合题意;
C.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温差大,C符合题意;
D.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根据题意可知, 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办,所以首先使用主要语言是汉语;而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而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所以主要使用语言还有英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1.A
12.C
【知识点】降水的形式、形成、类型与等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答案】13.C
14.D
15.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气温变化曲线图
【解析】【点评】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最后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13.读图分析,丙地1月气温最高,约28℃,但降水少,即夏季炎热干燥;7月气温最低,但在0℃以上,降水量大,即冬季温和多雨。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A不符合题意;
B.乙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不符合题意;
C.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不符合题意;
D.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优质牧场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地区,多汁牧草生长喜温喜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可以生产品质奶,因此牧场选择在乙气候分布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6.D
17.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气候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A.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棉袄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因此人们常在冬季穿棉袄, 体现了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 , A不符合题意;
B.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因此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 ,体现了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 ,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湿热多雨,因此建筑 建筑有墙壁薄、屋顶陡的特点,体现了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东南沿海地区靠近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产品多样,因此海鲜常见于东南沿海居民的餐桌上,不是气候的影响,是海陆位置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榴莲生长需要22℃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和1000毫米以上的年平均降水, 由此推测榴莲产地位于气温高、降水多的热带地区。读图分析可知,A为浙江斜顶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为西亚民居,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地区;C为冰屋,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D为东南亚高架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8.A
19.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由于人口增长过慢,会引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为此应该鼓励生育。总之,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另外发展中国家的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等。为此我们应该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保护城市环境, 使城市人口增长与措施环境容量相适应。
18.读图分析可知: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读图分析可知,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全球老龄化严重,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图中是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图,预测不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影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将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0.B
21.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20.读图,从纬度位置的高低来分析,人口稠密区均位于0°-60°之间,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读图分析可知,A地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2.A
23.B
24.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的概念和主要类型;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解析】【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乡村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小,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社会生活单一;而城市非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以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较多,社会生活丰富。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因此要加以保护。
22.读图分析可知,该场景中房屋稀疏、树木丛生,应该是乡村聚落。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底层架空的二层竹楼是为了防潮,而且可以散热透气,因此说明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保留原貌,根据需要合理改建。 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建筑 、 全部拆除后照样重建 、 不要碰,任其发展都不利于其保护与利用。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5.A
26.B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宗教建筑特点:基督教建筑:尖顶,十字架;伊斯兰教建筑: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建筑:佛塔、寺庙、石窟等。
25.读图分析可得,图中建筑屋顶呈穹窿状,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该景观建筑所代表的典型宗教是伊斯兰教。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泰国居民主要信奉佛教;西亚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欧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主要信奉基督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7.C
28.B
【知识点】人种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黄色人种皮肤为黄色或黄棕色,毛发黑而直,脸型宽平,鼻梁中等,身材中等;白色人种皮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和发色都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体毛较多,身材比较高大;黑色人种肤色为黑色或者黑棕色,头发短而卷曲,眼睛为黑色,嘴唇较厚,下巴较低,体毛少,四肢较长。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等”,说明肤色为黄色,因此最可能是黄色人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土形之人”最可能是黄色人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主要为白色人种;北美洲中部以白色人种为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9.C
30.B
【知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点评】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发展中国家是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9.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和卡塔尔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都不是贫穷国家;卡塔尔不是科技强国。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A.不会消除区域经济差异,A不符合题意;
B.可以发挥各国优势技术或产品优势,促进经济发展,B符合题意;
C.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之间的合作属于"南南合作",C不符合题意;
D.两国加强经济合作不会降低劳动力成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1.【答案】(1)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位于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生态破坏。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雅加达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
(4)缓解沿线的交通压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火山与地震;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
(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活跃,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因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
(2)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可知,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有: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破坏;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也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根据雅加达气候资料图分析可知,雅加达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
(4)读图分析可知,雅万高铁位于爪哇岛少,人口、城市密集。雅万高铁的建设可缓解沿线的交通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故答案为:(1) 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位于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 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生态破坏。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雅加达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4)缓解沿线的交通压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 雅万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 ,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和印尼国家战略项目,也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
(1)依据材料和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是因为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位于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印尼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是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有两方面,第一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生态破坏。第二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读气候资料图可知,雅加达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量多。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
(4)读图和依据材料可知,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人口、城市密集,雅万高铁的建设可缓解沿线的交通压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沿线地区的联系,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32.【答案】(1)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
(3)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历史悠久。
(4)是佛教的建筑;③地的居民主要信仰佛教。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世界三大宗教;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世界文化遗传及其保护
【解析】【分析】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这里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便于农耕。这些都为四大文明发祥地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自然条件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另外国家要投入人力、物力合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文化传承。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②位于亚洲南部,③位于中南半岛,属于东南亚,两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灌溉便利;农业历史悠久,种植粮食经验丰富。因此人口稠密。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宗教建筑为佛塔,属于佛教建筑。①地位于西亚,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②地位于南亚,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③地位于东南亚,居民主要信仰佛教。
故答案为:(1) 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 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 ;(3) 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历史悠久 ;(4) 佛教;③ 。
【点评】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宗教建筑特点:基督教建筑:尖顶,十字架;伊斯兰教建筑: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建筑:佛塔、寺庙、石窟等。
(1)由图可知,四大文明古国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这里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2)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国家投入人力、物力合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文化传承。
(3)由图可知,图中②位于亚洲南部,③位于中南半岛,两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高;土壤肥沃,河流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粮食生产有保证;农业历史悠久,种植粮食经验丰富,粮食产量高,加之淡水丰富。
(4)图洲宗教建筑为佛塔为佛教建筑,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①②③三地居民中,亚洲东南部③地居民主要信仰该宗教。
1 / 1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共60分)
(2024八上·罗定期末)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后简称“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梳州举行。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开幕式开始时,杭州的夜空流光溢彩,而家在(31°N,87°E)的小撒同学在收看节目时,天还亮着呢。这是因为(  )
A.纬度差异 B.地球公转 C.气候差异 D.地球自转
3.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答案】1.A
2.D
3.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1.根据题意可知,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梳州举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地球运行在①附近。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即导致不同经度间产生了时间差异。因此开幕式开始时,杭州的夜空流光溢彩,而家在(31°N,87°E)的小撒同学在收看节目时,才是下午,天还亮着呢。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根据题意可知, 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时是我国的秋季。
A.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描述的秋季景观,A符合题意;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夏季景观,B不符合题意;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描述的冬季的景观,C不符合题意;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八上·罗定期末)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2”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读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及“雪龙2”船科考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雪龙2”船的始发地与目的地分别位于(  )
A.亚洲、南极洲 B.欧洲、南极洲
C.大洋洲、南美洲 D.亚洲、大洋洲
5.“雪龙2”船科考路线(  )
①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 ②经过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
③跨越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④经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4.A
5.D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点评】去南极地区的科考最好是每年的2月份去,因为每年的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温度较高,且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科学的考察。
4.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属于我国,位于亚洲;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洲。
故答案为:A。
5.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故②错误、故④正确;该科考路线未经过苏伊士运河,整个路线跨越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故①错误、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八上·罗定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北纬37.5度,东经137.2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日本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7.地震时正确的防护可以有效的减少地震中的伤害,下列属于地震中正确的做法的是(  )
①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②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
③远离高大建筑物,不乘坐电梯④逃生时需要避开高压线和变压器,防止触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6.B
7.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发生的前兆:大地震来临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突然升、降。井水会发生打旋、冒泡、变色、变味等现象。震前出现暴雨、大旱、大涝、大雪或骤然酷热等反常气候现象。震前动物经常会发生异常现象,如鸡不进窝、飞上树,老鼠出洞乱窜,冬天蛇出洞等。大地震前,在未来震中区域附近常常会出现形态各异的光带,多发生在地震前数秒、数分或几小时。地光之后会发生地声,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地声,其声音像打雷、狂风、狮吼、放炮等。
6.读图,根据世界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地震发生时,①应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②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③远离高大建筑物,不乘坐电梯;④逃生时需要避开高压线和变压器,防止触电。故A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八上·罗定期末)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开幕,当天成都的气温23℃~31℃,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气温为3℃~9℃。世界的气温分布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的年平均气温约20℃ 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年温差小 D.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10.成都大运会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西班牙语 B.英语、汉语
C.英语、俄语 D.英语、法语
【答案】8.D
9.C
10.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联合国有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俄语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使用;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8.读图分析可知,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等温线基本和纬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较小;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约20℃,A不符合题意 ;
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B不符合题意;
C.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温差大,C符合题意;
D.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根据题意可知, 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办,所以首先使用主要语言是汉语;而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而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所以主要使用语言还有英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罗定期末)……(魏)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一头扎入上方谷,于是诸葛亮下令:关门,放火!眼看司马懿父子就要被烧死时,“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如此,司马懿死里逃生,诸葛亮得知后长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材料中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12.这种降水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迎风坡 B.山地背风坡 C.赤道地区 D.两极地区
【答案】11.A
12.C
【知识点】降水的形式、形成、类型与等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024八上·罗定期末)世界优质牧场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地区,多汁牧草生长喜温喜湿。读图,“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丙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低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4.关于上图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乙是热带草原气候
C.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丁是温带季风气候
15.为了生产品质奶,牧场最好选择在(  )
A.甲气候分布区 B.乙气候分布区
C.丙气候分布区 D.丁气候分布区
【答案】13.C
14.D
15.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气温变化曲线图
【解析】【点评】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最后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13.读图分析,丙地1月气温最高,约28℃,但降水少,即夏季炎热干燥;7月气温最低,但在0℃以上,降水量大,即冬季温和多雨。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A不符合题意;
B.乙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不符合题意;
C.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不符合题意;
D.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优质牧场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地区,多汁牧草生长喜温喜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可以生产品质奶,因此牧场选择在乙气候分布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罗定期末)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喜食辣椒。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潮湿,而辣椒恰恰有驱风袪湿,散热健脾的功效。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不能体现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是(  )
A.东北地区人们常在冬季穿棉袄
B.西亚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
C.我国南方的建筑有墙壁薄、屋顶陡的特点
D.东南沿海地区人们的餐桌上常见海鲜
17.榴莲生长需要22℃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和1000毫米以上的年平均降水,据此判断,榴莲产地居民最有可能居住在(  )
A.浙江绍兴的斜顶房
B.西亚厚墙小窗民居
C.北极地区的冰屋
D.东南亚的高架屋
【答案】16.D
17.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气候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A.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棉袄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因此人们常在冬季穿棉袄, 体现了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 , A不符合题意;
B.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因此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 ,体现了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 ,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湿热多雨,因此建筑 建筑有墙壁薄、屋顶陡的特点,体现了气候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东南沿海地区靠近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产品多样,因此海鲜常见于东南沿海居民的餐桌上,不是气候的影响,是海陆位置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榴莲生长需要22℃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和1000毫米以上的年平均降水, 由此推测榴莲产地位于气温高、降水多的热带地区。读图分析可知,A为浙江斜顶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为西亚民居,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地区;C为冰屋,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D为东南亚高架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八上·罗定期末)老年人口一般指65岁及以上人口,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下图为“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  )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基本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9.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将呈下降趋势
B.影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只有发达国家
C.全球性老龄化问题加剧会导致劳动力短缺
D.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将成为所有国家的人口政策
【答案】18.A
19.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由于人口增长过慢,会引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为此应该鼓励生育。总之,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另外发展中国家的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等。为此我们应该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保护城市环境, 使城市人口增长与措施环境容量相适应。
18.读图分析可知: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读图分析可知,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全球老龄化严重,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图中是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图,预测不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影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将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八上·罗定期末)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读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从纬度位置的高低来分析,人口稠密区均位于(  )
A.低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21.图中A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寒冷 B.气候湿热 C.气候干旱 D.空气稀薄
【答案】20.B
21.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20.读图,从纬度位置的高低来分析,人口稠密区均位于0°-60°之间,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读图分析可知,A地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八上·罗定期末)2022年春晚音乐短剧《万象回春》描述了十几头亚洲象一路“象”北,离群独象贪玩戏水,“旅行团”里迎来新生命……下图是节目演出中的一场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场景展示的是(  )
A.乡村聚落,树木丛生 B.城市聚落,高楼耸立
C.乡村聚落,交通便利 D.城市聚落,商业发达
23.这群亚洲象所在生活区中的民居是底层架空的二层竹楼,这样的民居适应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四季凉爽
24.亚洲象一路向北,又回到自己的故居。这一路上,受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保护。聚落文化也如此,针对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所面临的保护与利用的困境,合理的建议是(  )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建筑 B.全部拆除后照样重建
C.加强保护,根据需要合理改建 D.不要碰,任其发展
【答案】22.A
23.B
24.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的概念和主要类型;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解析】【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乡村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小,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社会生活单一;而城市非农业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以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较多,社会生活丰富。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因此要加以保护。
22.读图分析可知,该场景中房屋稀疏、树木丛生,应该是乡村聚落。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底层架空的二层竹楼是为了防潮,而且可以散热透气,因此说明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保留原貌,根据需要合理改建。 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建筑 、 全部拆除后照样重建 、 不要碰,任其发展都不利于其保护与利用。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八上·罗定期末)图是某宗教建筑景观图,读完成下面小题。
25.该景观建筑所代表的典型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印度教
26.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主要信仰该宗教的是(  )
A.泰国 B.西亚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
【答案】25.A
26.B
【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宗教建筑特点:基督教建筑:尖顶,十字架;伊斯兰教建筑: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建筑:佛塔、寺庙、石窟等。
25.读图分析可得,图中建筑屋顶呈穹窿状,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该景观建筑所代表的典型宗教是伊斯兰教。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泰国居民主要信奉佛教;西亚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欧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主要信奉基督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罗定期末)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对体质特征的描述:“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安地,举足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土形之人”最可能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8.“土形之人”最可能分布在(  )
A.欧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非洲北部 D.北美洲中部
【答案】27.C
28.B
【知识点】人种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黄色人种皮肤为黄色或黄棕色,毛发黑而直,脸型宽平,鼻梁中等,身材中等;白色人种皮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和发色都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体毛较多,身材比较高大;黑色人种肤色为黑色或者黑棕色,头发短而卷曲,眼睛为黑色,嘴唇较厚,下巴较低,体毛少,四肢较长。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等”,说明肤色为黄色,因此最可能是黄色人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土形之人”最可能是黄色人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主要为白色人种;北美洲中部以白色人种为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罗定期末)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利雅得举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关赢。中国企业参与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电信网络建设、哈马德国际港口等建设,同时卡塔尔也是中国液化天然气最大进口来源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和卡塔尔均属于(  )
A.发达国家 B.贫穷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科技强国
30.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可以(  )
A.消除区域经济差异
B.发挥各国优势技术或产品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C.大力促进“南北对话”
D.降低劳动力成本
【答案】29.C
30.B
【知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点评】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发展中国家是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9.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和卡塔尔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都不是贫穷国家;卡塔尔不是科技强国。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A.不会消除区域经济差异,A不符合题意;
B.可以发挥各国优势技术或产品优势,促进经济发展,B符合题意;
C.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之间的合作属于"南南合作",C不符合题意;
D.两国加强经济合作不会降低劳动力成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24八上·罗定期末)雅万高速铁路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印尼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读上图“雅万高铁示意图”和“雅加达气候资料图”,下图“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请分析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的原因。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一说火山喷发给当地人们带来的影响。
(3)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请你从气候角度说明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的原因。
(4)简述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对雅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位于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生态破坏。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雅加达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
(4)缓解沿线的交通压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火山与地震;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
(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活跃,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因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
(2)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可知,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有: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破坏;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也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根据雅加达气候资料图分析可知,雅加达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
(4)读图分析可知,雅万高铁位于爪哇岛少,人口、城市密集。雅万高铁的建设可缓解沿线的交通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故答案为:(1) 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位于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 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生态破坏。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雅加达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4)缓解沿线的交通压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 雅万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 ,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和印尼国家战略项目,也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
(1)依据材料和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是因为印尼地处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位于两条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之国”之称,印尼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或者是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有两方面,第一不利的影响:掩埋农田,毁坏家园,影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生态破坏。第二有利的影响: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火山灰可以肥田,可以发展旅游业等。
(3)读气候资料图可知,雅加达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量多。雅万高铁车站设计“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
(4)读图和依据材料可知,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人口、城市密集,雅万高铁的建设可缓解沿线的交通压力;缩短万隆和雅加达的通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沿线地区的联系,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为沿线地区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32.(2024八上·罗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埃及这四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对应着四个文明发源地,分别是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图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
材料二: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气候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这一阶段是全球气候温暖期,四大文明几乎同时在北半球形成。
(1)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为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结合图文资料归纳四大文明发祥地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
(2)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就如何珍惜和保护这些遗产,请你献计献策。
(3)图中的②③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请分析两地人口稠密的原因。
(4)图中的宗教建筑是哪种宗教的建筑?①②③三地居民中,哪里的居民主要信仰这种宗教?
【答案】(1)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
(3)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历史悠久。
(4)是佛教的建筑;③地的居民主要信仰佛教。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世界三大宗教;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世界文化遗传及其保护
【解析】【分析】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这里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便于农耕。这些都为四大文明发祥地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自然条件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另外国家要投入人力、物力合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文化传承。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②位于亚洲南部,③位于中南半岛,属于东南亚,两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灌溉便利;农业历史悠久,种植粮食经验丰富。因此人口稠密。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宗教建筑为佛塔,属于佛教建筑。①地位于西亚,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②地位于南亚,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③地位于东南亚,居民主要信仰佛教。
故答案为:(1) 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 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 ;(3) 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历史悠久 ;(4) 佛教;③ 。
【点评】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宗教建筑特点:基督教建筑:尖顶,十字架;伊斯兰教建筑: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建筑:佛塔、寺庙、石窟等。
(1)由图可知,四大文明古国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这里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2)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国家投入人力、物力合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文化传承。
(3)由图可知,图中②位于亚洲南部,③位于中南半岛,两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高;土壤肥沃,河流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粮食生产有保证;农业历史悠久,种植粮食经验丰富,粮食产量高,加之淡水丰富。
(4)图洲宗教建筑为佛塔为佛教建筑,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①②③三地居民中,亚洲东南部③地居民主要信仰该宗教。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