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图为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2.北半球在游客甲的(  )
A.左侧 B.右侧 C.前方 D.后方
【答案】1.A
2.A
【知识点】特殊的纬线;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其纬度为 0°。厄瓜多尔有赤道穿过,人们站在赤道上就相当于同时站在了南北两个半球上,所以图中的 M 线就是赤道。
故答案为:A。
2.已知游客甲面向东方,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按照地理方位,东方在前方,西方在后方,北方在左侧,南方在右侧,北半球在赤道以北,也就是在面向东方时的左手边方向,所以北半球在游客甲的左侧。
故答案为:A。
3.(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列图例中,通常用于表示长城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例A表示长城,B表示铁路,C表示洲界,D表示水库。
故答案为:A。
【点评】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统称图例,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2024七上·长寿期中)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根据地球仪的特点,完成下面小题。
4.同学们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圆圈表示纬线 B.用椭圆形物体制作地球仪
C.地轴要与水平面成66.5°角 D.在北极标注N,南极标注S
5.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可观察到正确的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4.B
5.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4.在制作地球仪时用椭圆形物体是错误的做法。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在制作地球仪时,通常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的球体来表示地球,这样便于准确地表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关系等,而不是用椭圆形物体。
故答案为:B。
5.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顺时针。
故答案为:B。
6.(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图示意某校地理小组拍摄的月食现象全过程图。读图,据图中月面上的阴影,可推测出(  )
A.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A正确;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错误;仅根据阴影无法推断地球表面积和地球平均半径,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发生时地球的影子;登高望得远等。
7.(2024七上·长寿期中)地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设计实验演示此次天文现象,下列作品中,可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经线和经度
【解析】【分析】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仪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024七上·长寿期中)某中学“地理+”校园劳动实践教育初见成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的田径场、桂花园、教学区及图中四个地块,实地面积最小的是(  )
A.田径场 B.桂花园 C.教学区 D.气象站
9.该图中所出现的符号和文字属于地图三要素当中的(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 D.指向标
【答案】8.D
9.C
【知识点】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点评】(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8.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一致,因此图上面积越小则实地面积越小,实地面积最小的是气象站。
故答案为:D。
9.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统称图例,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长寿期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约每隔15日一个节气,它能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大小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11.下列符合重庆市昼长夜短的节气是(  )
A.小暑 B.立冬 C.小寒 D.雨水
1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节气是(  )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1、确认夏至;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其他节气;3、在节气旁标注时间和昼夜长短情况。
10.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的。
故答案为:B。
11.重庆市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地球公转到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之间。
故答案为:A。
1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半球达到一年昼最长夜最短。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长寿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假如甲、乙、丙三人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各自所在位置出发,最先到达180°经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
14.图中,丙地的经纬度坐标位置是(  )
A.(175°E,0°) B.(175°W,23.5°S)
C.(175°E,23.5°N) D.(175°W,23.5°N)
15.图中,甲位于丙的(  )
A.正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答案】13.A
14.B
15.D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16.(2024七上·长寿期中)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张三同学按下列要点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21千米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大小
(2024七上·长寿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图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阶段。
1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18.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17.A
18.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2024七上·长寿期中)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首次在我国额济纳旗设立地面课堂,为神舟家园的青少年撒下科学种子,点亮星空梦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本次“天宫课堂”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  )
A.完成空间站必须要授课的任务
B.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C.展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D.展现我国是第一个建立空间站的国家
20.以下不是我国探索太空成就的是(  )
A.东方红一号 B.嫦娥一号 C.阿波罗11号 D.天宫二号
21.中国对太空探索的成就主要有(  )
①探月工程②火星探测③天宫空间站④中国天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以上均是
【答案】19.B
20.C
21.D
【知识点】太空探索的进展;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点评】 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19.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其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而不是完成空间站必须要授课的任务等。
故答案为:B。
20.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由长征三号甲火箭送入太空。;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在我国航天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阿波罗11号不是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故答案为:C。
21.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涵盖了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天宫空间站以及中国天眼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
故答案为:D。
22.(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面不属于宇航员在太空上需要克服的困难(  )
A.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 B.月球大气厚实,氧气充足
C.太空中太阳辐射强 D.剧烈的温度变化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分析】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这使得月球表面的环境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中,面临着温度极端变化(白天可达摄氏100度以上,夜晚可能低到零下150度)、辐射暴露(没有磁场保护,会暴露在太阳和宇宙射线的高能辐射中)等问题,而不是存在大气厚实这种情况。
故答案为:B。
【点评】在低重力环境下,骨骼失去了像在地球上那样的重力压力,会导致骨骼质量流失。例如在太空长期停留的宇航员,其骨骼中的钙等物质会逐渐减少,骨骼变得疏松。这是因为在地球上,人体的骨骼和肌肉需要对抗重力来维持正常的功能状态,而在低重力环境下这种对抗消失,骨骼和肌肉就会逐渐萎缩退化。
(2024七上·长寿期中)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异。为方便旅客,很多酒店大厅墙壁上挂着世界部分城市的电子时钟。下图示意某酒店的电子时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  )
A.早5小时 B.早6小时 C.晚5小时 D.晚6小时
24.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答案】23.A
24.C
【知识点】时差
【解析】【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3.根据图示信息显示,北京时间为08:00,莫斯科时间为03:00,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早5小时。主要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两地有经度差异存在时差。
故答案为:A。
2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长寿期中)我们可以用灯泡(表示太阳)和地球仪(表示地球)来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演示地球自转时(  )
A.从左向右拨动球体 B.从右向左拨动球体
C.保持地轴竖直状态 D.需要假想太阳旋转
26.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产生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25.A
26.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25.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故从左向右拨动球体,A正确,B错误;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C错误;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旋转,D错误。
故答案为:A。
26.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长寿期中)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与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  )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木星和土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金星和火星之间
28.地球的天然卫星A星球是(  )
A.哈雷彗星 B.太阳 C.金星 D.月球
29.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能正确表示地球在太空中位置的是(  )
A. B.
C. D.
30.有关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③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
④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⑤存在液态水⑥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答案】27.D
28.D
29.B
30.D
【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
【解析】【点评】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太阳辐射,虽然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数十亿年以来,太阳辐射十分稳定,这对于地球生命的演化极其重要。稳定的光照为地球提供了持续的能量来源,使得地球上的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生长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等资源。这一条件是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27.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故答案为:D。
28.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月球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直径约3476千米,是地球的1/4,其年龄大约是46亿年,结构分为月壳、月幔和月核等部分。
故答案为:D。
29.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故答案为:B。
30.太阳光照稳定,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为地球生命演化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宜的大气层,有适合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利于生命诞生演化,地球是一颗行星自身不发光发热与之无关。
故答案为:D。
31.(2024七上·长寿期中)读某村庄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本图采用   表示方向,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   方。
(2)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   向   。
(3)AB图上距离量得2cm,图中AB段公路的实际长度是   。
【答案】(1)指向标;北
(2)南;北
(3)8千米
【知识点】比例尺;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
(2)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因此可以判断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
(3)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A、B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4千米× 2=8千米。
故答案为:(1)指向标;北(2)南;北(3)8千米
【点评】根据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图带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辨别方向,在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正北方向。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
(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若图中A、B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4千米× 2=8千米。
32.(2024七上·长寿期中)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示意图反映北半球的节气是   。
(2)B,C两点,处于黑夜的是   点。
(3)这一天,我国首都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全年中最   的。
(4)该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5)A、B、C、D、E中位于北温带的是   。
【答案】(1)夏至
(2)C
(3)高
(4)极昼
(5)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由图可知,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面向太阳光线的为白天,背对着的是黑夜,因此图中C位于夜半球,地处黑夜。
(3)由图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4)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5)23.5°N:北回归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23.5°S: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66.5°N:北极圈,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夏至(2)C(3)高(4)极昼(5)B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
(2)读图可知,面向太阳光线的为白天,背对着的是黑夜,因此图中C位于夜半球,地处黑夜。
(3)读图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最高,北京位于40°N左右,因此这一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4)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故符合条件的是B。
33.(2024七上·长寿期中)【太阳光杀菌】读资料和左图、右图,回答问题。
资料一: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引起人类患病,因此要注意杀菌消毒。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一般细菌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就会被杀死,所以阳光具有杀菌作用。
资料二:地球某日光照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思考完成:
(1)判断左图所示A、B、C三地中此时最适合阳光杀菌的地点   ,并说明理由   。
(2)说出地球运行到右图中乙位置时我国所处的季节   ,判断此季节是否为阳光杀菌的最佳季节   ,并说明原因   。
【答案】(1)C;A在黑夜,没有阳光;B处在黎明,光照不强;C在正午时分,阳光炙热,杀菌作用最大。
(2)夏季;是;夏季太阳高度大,阳光最为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一般细菌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就会被杀死,所以夏季是杀菌的最佳季节。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一天中,最适合阳光杀菌的是太阳光照最强的正午。由图可知,A地位于夜半球为黑夜;B地位于晨线上,将迎来日出;C地位于昼半球,处在正午,所以C地更适合暴晒杀菌。
(2)地球运行到右图乙位置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气温高最适合暴晒杀菌。此时为我国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位置,北半球获取的光热最多,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
故答案为:(1)C; A地位于夜半球为黑夜;B地位于晨线上,将迎来日出;C地位于昼半球,处在正午,所以C地更适合 暴晒杀菌 (2)夏季;是;此时为我国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位置,北半球获取的光热最多,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根据材料"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可知,一天中,最适合阳光杀菌的是太阳光照最强的正午。A地位于夜半球,无阳光;B地位于晨线上,此时太阳照射较弱;C地位于昼半球,处在正午,光照强烈,所以C地更适合暴晒杀菌。
(2)地球运行到右图乙位置时,为6月21日前后,我国正处于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比其他季节大,太阳照射最为强烈,获得太阳光热最多,且白昼时间比其他季节长,最适合暴晒杀菌。
34.(2024七上·长寿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水采样,助力科学研究。中国某集团在不同海洋采集当地海水样品的过程中,发现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约50°N,169°E)的采集难度最大。
材料二:极地周边经纬网图(左图)、海水采集示意图(右图)。
(1)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选填“南”或“北”)   半球。
(2)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   方向。
(3)左图中①②③④点,位于中纬度的是   和   。
【答案】(1)西;北
(2)南
(3)①;②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1)判读南纬、北纬的方法: ①有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②无赤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 ①有0°经线,则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有180°经线,则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西增西经,东增东经。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的经纬度大致为(50°N,169°E),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因此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西半球;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半球。
(2)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方,其他地点都位于其南方,因此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南方。
(3)高中底纬的划分:3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30°和6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图中①②两点都位于30°N-60°N之间,属于中纬度范围内;③点位于30°N线上,位于低中纬度的分界线上;④点位于北回归线(23.5°N)上,属于低纬度范围内。
故答案为:(1)西;北(2)南(3) ①;②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的经纬度大致为(50°N,169°E),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西半球;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半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方,其他地点都位于其南方,故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南方。
(3)低纬度的范围是0°—30°,中纬度的范围是30°—60°,高纬度的范围是60°—90°。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点都位于30°N-60°N之间,位于中纬度范围内;③点位于30°N线上,位于低中纬度的分界线上;④点位于北回归线(23.5°N)上,位于低纬度范围内。
1 / 1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图为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2.北半球在游客甲的(  )
A.左侧 B.右侧 C.前方 D.后方
3.(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列图例中,通常用于表示长城的是(  )
A. B.
C. D.
(2024七上·长寿期中)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根据地球仪的特点,完成下面小题。
4.同学们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圆圈表示纬线 B.用椭圆形物体制作地球仪
C.地轴要与水平面成66.5°角 D.在北极标注N,南极标注S
5.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可观察到正确的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6.(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图示意某校地理小组拍摄的月食现象全过程图。读图,据图中月面上的阴影,可推测出(  )
A.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7.(2024七上·长寿期中)地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设计实验演示此次天文现象,下列作品中,可用的是(  )
A. B.
C. D.
(2024七上·长寿期中)某中学“地理+”校园劳动实践教育初见成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的田径场、桂花园、教学区及图中四个地块,实地面积最小的是(  )
A.田径场 B.桂花园 C.教学区 D.气象站
9.该图中所出现的符号和文字属于地图三要素当中的(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 D.指向标
(2024七上·长寿期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约每隔15日一个节气,它能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大小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11.下列符合重庆市昼长夜短的节气是(  )
A.小暑 B.立冬 C.小寒 D.雨水
1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节气是(  )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
(2024七上·长寿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假如甲、乙、丙三人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各自所在位置出发,最先到达180°经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
14.图中,丙地的经纬度坐标位置是(  )
A.(175°E,0°) B.(175°W,23.5°S)
C.(175°E,23.5°N) D.(175°W,23.5°N)
15.图中,甲位于丙的(  )
A.正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16.(2024七上·长寿期中)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张三同学按下列要点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21千米
(2024七上·长寿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图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阶段。
1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18.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4七上·长寿期中)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首次在我国额济纳旗设立地面课堂,为神舟家园的青少年撒下科学种子,点亮星空梦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本次“天宫课堂”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  )
A.完成空间站必须要授课的任务
B.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C.展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D.展现我国是第一个建立空间站的国家
20.以下不是我国探索太空成就的是(  )
A.东方红一号 B.嫦娥一号 C.阿波罗11号 D.天宫二号
21.中国对太空探索的成就主要有(  )
①探月工程②火星探测③天宫空间站④中国天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以上均是
22.(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面不属于宇航员在太空上需要克服的困难(  )
A.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 B.月球大气厚实,氧气充足
C.太空中太阳辐射强 D.剧烈的温度变化
(2024七上·长寿期中)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异。为方便旅客,很多酒店大厅墙壁上挂着世界部分城市的电子时钟。下图示意某酒店的电子时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  )
A.早5小时 B.早6小时 C.晚5小时 D.晚6小时
24.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2024七上·长寿期中)我们可以用灯泡(表示太阳)和地球仪(表示地球)来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演示地球自转时(  )
A.从左向右拨动球体 B.从右向左拨动球体
C.保持地轴竖直状态 D.需要假想太阳旋转
26.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产生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4七上·长寿期中)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与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  )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木星和土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金星和火星之间
28.地球的天然卫星A星球是(  )
A.哈雷彗星 B.太阳 C.金星 D.月球
29.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能正确表示地球在太空中位置的是(  )
A. B.
C. D.
30.有关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③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
④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⑤存在液态水⑥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31.(2024七上·长寿期中)读某村庄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本图采用   表示方向,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   方。
(2)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   向   。
(3)AB图上距离量得2cm,图中AB段公路的实际长度是   。
32.(2024七上·长寿期中)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示意图反映北半球的节气是   。
(2)B,C两点,处于黑夜的是   点。
(3)这一天,我国首都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全年中最   的。
(4)该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5)A、B、C、D、E中位于北温带的是   。
33.(2024七上·长寿期中)【太阳光杀菌】读资料和左图、右图,回答问题。
资料一: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引起人类患病,因此要注意杀菌消毒。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一般细菌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就会被杀死,所以阳光具有杀菌作用。
资料二:地球某日光照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思考完成:
(1)判断左图所示A、B、C三地中此时最适合阳光杀菌的地点   ,并说明理由   。
(2)说出地球运行到右图中乙位置时我国所处的季节   ,判断此季节是否为阳光杀菌的最佳季节   ,并说明原因   。
34.(2024七上·长寿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水采样,助力科学研究。中国某集团在不同海洋采集当地海水样品的过程中,发现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约50°N,169°E)的采集难度最大。
材料二:极地周边经纬网图(左图)、海水采集示意图(右图)。
(1)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选填“南”或“北”)   半球。
(2)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   方向。
(3)左图中①②③④点,位于中纬度的是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知识点】特殊的纬线;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其纬度为 0°。厄瓜多尔有赤道穿过,人们站在赤道上就相当于同时站在了南北两个半球上,所以图中的 M 线就是赤道。
故答案为:A。
2.已知游客甲面向东方,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按照地理方位,东方在前方,西方在后方,北方在左侧,南方在右侧,北半球在赤道以北,也就是在面向东方时的左手边方向,所以北半球在游客甲的左侧。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例A表示长城,B表示铁路,C表示洲界,D表示水库。
故答案为:A。
【点评】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统称图例,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答案】4.B
5.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4.在制作地球仪时用椭圆形物体是错误的做法。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在制作地球仪时,通常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的球体来表示地球,这样便于准确地表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关系等,而不是用椭圆形物体。
故答案为:B。
5.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顺时针。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A正确;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错误;仅根据阴影无法推断地球表面积和地球平均半径,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发生时地球的影子;登高望得远等。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经线和经度
【解析】【分析】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仪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答案】8.D
9.C
【知识点】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解析】【点评】(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8.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一致,因此图上面积越小则实地面积越小,实地面积最小的是气象站。
故答案为:D。
9.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统称图例,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1、确认夏至;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其他节气;3、在节气旁标注时间和昼夜长短情况。
10.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的。
故答案为:B。
11.重庆市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地球公转到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之间。
故答案为:A。
1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半球达到一年昼最长夜最短。
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B
15.D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16.【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大小
【答案】17.A
18.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答案】19.B
20.C
21.D
【知识点】太空探索的进展;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点评】 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19.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其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而不是完成空间站必须要授课的任务等。
故答案为:B。
20.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由长征三号甲火箭送入太空。;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在我国航天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阿波罗11号不是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故答案为:C。
21.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涵盖了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天宫空间站以及中国天眼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
故答案为:D。
2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解析】【分析】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这使得月球表面的环境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中,面临着温度极端变化(白天可达摄氏100度以上,夜晚可能低到零下150度)、辐射暴露(没有磁场保护,会暴露在太阳和宇宙射线的高能辐射中)等问题,而不是存在大气厚实这种情况。
故答案为:B。
【点评】在低重力环境下,骨骼失去了像在地球上那样的重力压力,会导致骨骼质量流失。例如在太空长期停留的宇航员,其骨骼中的钙等物质会逐渐减少,骨骼变得疏松。这是因为在地球上,人体的骨骼和肌肉需要对抗重力来维持正常的功能状态,而在低重力环境下这种对抗消失,骨骼和肌肉就会逐渐萎缩退化。
【答案】23.A
24.C
【知识点】时差
【解析】【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3.根据图示信息显示,北京时间为08:00,莫斯科时间为03:00,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早5小时。主要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两地有经度差异存在时差。
故答案为:A。
2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故答案为:C。
【答案】25.A
26.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25.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故从左向右拨动球体,A正确,B错误;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C错误;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旋转,D错误。
故答案为:A。
26.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故答案为:C。
【答案】27.D
28.D
29.B
30.D
【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
【解析】【点评】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太阳辐射,虽然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数十亿年以来,太阳辐射十分稳定,这对于地球生命的演化极其重要。稳定的光照为地球提供了持续的能量来源,使得地球上的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生长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等资源。这一条件是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27.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故答案为:D。
28.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月球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直径约3476千米,是地球的1/4,其年龄大约是46亿年,结构分为月壳、月幔和月核等部分。
故答案为:D。
29.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故答案为:B。
30.太阳光照稳定,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为地球生命演化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宜的大气层,有适合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利于生命诞生演化,地球是一颗行星自身不发光发热与之无关。
故答案为:D。
31.【答案】(1)指向标;北
(2)南;北
(3)8千米
【知识点】比例尺;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
(2)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因此可以判断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
(3)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A、B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4千米× 2=8千米。
故答案为:(1)指向标;北(2)南;北(3)8千米
【点评】根据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图带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辨别方向,在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正北方向。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
(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若图中A、B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4千米× 2=8千米。
32.【答案】(1)夏至
(2)C
(3)高
(4)极昼
(5)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由图可知,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面向太阳光线的为白天,背对着的是黑夜,因此图中C位于夜半球,地处黑夜。
(3)由图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4)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5)23.5°N:北回归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23.5°S: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66.5°N:北极圈,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夏至(2)C(3)高(4)极昼(5)B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
(2)读图可知,面向太阳光线的为白天,背对着的是黑夜,因此图中C位于夜半球,地处黑夜。
(3)读图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最高,北京位于40°N左右,因此这一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4)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故符合条件的是B。
33.【答案】(1)C;A在黑夜,没有阳光;B处在黎明,光照不强;C在正午时分,阳光炙热,杀菌作用最大。
(2)夏季;是;夏季太阳高度大,阳光最为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一般细菌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就会被杀死,所以夏季是杀菌的最佳季节。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一天中,最适合阳光杀菌的是太阳光照最强的正午。由图可知,A地位于夜半球为黑夜;B地位于晨线上,将迎来日出;C地位于昼半球,处在正午,所以C地更适合暴晒杀菌。
(2)地球运行到右图乙位置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气温高最适合暴晒杀菌。此时为我国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位置,北半球获取的光热最多,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
故答案为:(1)C; A地位于夜半球为黑夜;B地位于晨线上,将迎来日出;C地位于昼半球,处在正午,所以C地更适合 暴晒杀菌 (2)夏季;是;此时为我国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位置,北半球获取的光热最多,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根据材料"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可知,一天中,最适合阳光杀菌的是太阳光照最强的正午。A地位于夜半球,无阳光;B地位于晨线上,此时太阳照射较弱;C地位于昼半球,处在正午,光照强烈,所以C地更适合暴晒杀菌。
(2)地球运行到右图乙位置时,为6月21日前后,我国正处于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比其他季节大,太阳照射最为强烈,获得太阳光热最多,且白昼时间比其他季节长,最适合暴晒杀菌。
34.【答案】(1)西;北
(2)南
(3)①;②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1)判读南纬、北纬的方法: ①有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②无赤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 ①有0°经线,则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有180°经线,则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西增西经,东增东经。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的经纬度大致为(50°N,169°E),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因此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西半球;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半球。
(2)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方,其他地点都位于其南方,因此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南方。
(3)高中底纬的划分:3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30°和6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图中①②两点都位于30°N-60°N之间,属于中纬度范围内;③点位于30°N线上,位于低中纬度的分界线上;④点位于北回归线(23.5°N)上,属于低纬度范围内。
故答案为:(1)西;北(2)南(3) ①;②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的经纬度大致为(50°N,169°E),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西半球;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可知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半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方,其他地点都位于其南方,故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南方。
(3)低纬度的范围是0°—30°,中纬度的范围是30°—60°,高纬度的范围是60°—90°。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点都位于30°N-60°N之间,位于中纬度范围内;③点位于30°N线上,位于低中纬度的分界线上;④点位于北回归线(23.5°N)上,位于低纬度范围内。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