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2025年春晚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2025年春晚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2025年春晚 专题练习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将榫卯结构、飞檐斗拱等传统建筑元素巧妙融入文艺表演,配合现代舞美和灯光效果。这一节目形式( )
①突破传统建筑文化的固定模式,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
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赋予传统建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③挖掘了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核,使其成为当代建筑文化的核心
④在保留传统建筑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推动其与现代艺术融合,促进传承与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歌曲《登高》其歌词蕴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旋律富有感染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此类歌曲的广泛传播( )
①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激发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拼搏精神
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25年央视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与开场表演《如意舞步》通过创新的舞台呈现和精彩演绎,营造出喜庆祥和且富有时代感的节日氛围。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此类开场节目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②优秀文化不仅丰富精神世界,还可通过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③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舞台表演是传递文化的重要形式
④春晚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影响力远超其他文化活动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4.创意融合舞蹈《秧BOT》由杭州字树科技、新疆艺术学院合作表演,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秧歌舞相结合,带来全新视觉体验。关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技的进步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拓展了文化创作的空间
②文化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方向
③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能够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④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必然会使传统文化失去其原本的韵味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小品《借伞》邀请赵雅芝、叶童等作为特邀嘉宾,引发观众对经典影视作品的回忆热潮,同时赋予小品新的看点。这一现象说明( )
①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不会随时间流逝而降低,具有永恒魅力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明星效应是小品成功的因素之一,其带来的热度直接决定小品质量的高低,其他因素都难以与之相比
④传统文化只有借助现代传媒和明星效应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舞蹈《幽兰》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编排展现了优雅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体现了舞蹈艺术( )
①是人类表达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能够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
②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③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独立,各自发展,没有内在联系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7.江苏无锡分会场节目《无锡景·家国情》将江南水乡的温婉特色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以下对于地方文化与家国文化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地方文化是家国文化的根源,家国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②地方文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家国文化的繁荣,而家国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③地方文化与家国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地方文化在传承家国文化中具有独特作用,但也受到家国文化的引领和规范
④家国文化的内涵是固定不变的,地方文化只能在其既定框架内进行有限的创新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西藏拉萨分会场节目《格桑花开》展现了西藏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这体现了(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绚丽画卷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③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④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魔术《画蛇添福》由刘谦表演,魔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出( )
①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魅力,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艺术形式的受欢迎程度取决于其神秘性和新奇性,越神秘越能吸引观众
③魔术艺术通过巧妙的手法和创意,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④魔术艺术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武术《笔走龙蛇》由甄子丹等表演,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弘扬武术文化的意义在于( )
①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将武术作为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唯一标准
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和传统文化
③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武术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使武术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运动项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歌曲《世界赠予我的》由王菲演唱,其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哲理的歌词传递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歌曲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动的、自觉的,人们欣赏歌曲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④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重庆分会场节目《庆·新春》中,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的参与以及中外艺人的合作表演,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以下关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世界性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世界性的发展会反哺文化民族性,促使其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演进。
②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互对立的,强调民族性就会削弱世界性,追求世界性就必然牺牲民族性
③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又要积极融入世界文化的共性,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
④只有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文化元素才能在文化交流中被广泛传播,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会受到排斥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13.公益广告《奶奶的日历》《年夜饭》等在春晚中播出,传递了亲情、团圆等温暖的价值观。这说明( )
①公益广告是传递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②春晚中的公益广告能够借助其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社会风尚
③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公益广告的播出能够确保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公益广告的作用大于一般的文艺节目,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相声《我们一起说相声》由岳云鹏、孙越表演,作为传统曲艺形式在春晚舞台上持续焕发生机。这意味着( )
①传统曲艺形式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②春晚舞台为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但并非唯一途径
③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曲艺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④传统曲艺形式相较于现代文化形式,具有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5.在全球化浪潮下,《声动梨园》探索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融合,以下策略对其传承与国际传播最关键且合理的是( )
A. 顺应全球文化发展潮流,每场表演缩至30分钟内,用3D打印戏服降成本,靠低价高效吸引全球观众。
B. 借国际影视热度,改编国外经典IP,邀国际影星跨界参演,打开戏曲国际知名度。
C. 立足中国文化地位,联合国际学者剖析观众审美,保留戏曲核心,与国际院校合作开发创新课程,携手国际传播集团,通过全球巡演和线上线下直播推广。
D. 抓住短视频风口,鼓励演员在国际平台发部优秀表演片段,文化部门偶尔小额奖励,以此吸引全球关注。
16.歌曲《春意红包》由毛晓彤等演唱,充满新春喜庆氛围且融入了当下流行文化元素。这表明文化创作( )
①要立足社会实践,反映时代的需求和特点,体现时代精神
②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
③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④文化创作若要保持文化的传统特色,必须大量借鉴传统节日的固定形式和元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小品《花架子》关注社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现实问题,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这表明小品这类文艺形式( )
①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能承担起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责任
②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定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③可以通过生动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④只适合在春晚这样的大型舞台上表演,以实现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8.(6分)2025年春晚舞台上,《声动梨园》汇聚众多戏曲演员,展示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多种戏曲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将榫卯结构、飞檐斗拱等传统建筑元素巧妙融入文艺表演。
请简要回答,这些节目对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影响力等方面有何意义?
19.(8分)2025年春晚,小品《花架子》关注社会形式主义问题,引发观众共鸣;歌曲《春意红包》融入流行文化元素,展现当下生活氛围。从舞台搭建背后的经济投入,到节目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都体现出春晚与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
有人认为:“春晚节目只是娱乐大众的方式,和社会经济、政治没有关联。”
请你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0.(10分)2025年春晚是一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盛宴。重庆分会场节目《庆·新春》中,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的参与以及中外艺人的合作表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元素相融合,节目中既有中国传统乐器的悠扬演奏,又有哈萨克斯坦特色乐器的独特音色,不同风格音乐的碰撞,让观众耳目一新。同时,2025年春晚通过电视、网络直播等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播出,直播期间,海外观众通过社交媒体纷纷分享自己对春晚节目的喜爱,相关话题在国际社交平台上热度持续攀升。春晚舞台上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不仅成为节目中的视觉亮点,也引发了国际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春晚在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4分)
(2)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阐述春晚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
(3)面对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我们应如何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请分别从三个角度角度提出建议。(3分)
21.(12分)在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丰富着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学校准备以“优秀文化在河南,伴我成长共前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素材选取2025年春晚中,歌曲《登高》展现的积极精神风貌 ,《世界赠予我的》传递的生活感悟,武术《笔走龙蛇》弘扬的中华武术文化等节目,引导同学们深刻感受优秀文化的力量。
(1)积极意义我能讲:从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阐述这些春晚节目与河南本土文化对同学们成长的积极意义。(3分)
(2)歌词分析我在行:在学校举办的“文化之声”音乐会上,播放2025春晚歌曲《难忘今宵》,以下是部分歌词:“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请从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文化传承与交流三个角度角度中的两个,分析歌词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3分)
例如:“青山在,人未老”:暗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国家发展与人才、生态的紧密联系。
(3)创意原因我剖析:2025年春晚开场表演《如意舞步》融入河南武陟“黄河飞龙”,采用单人独龙形式并融合太极武术。请分析春晚进行这样创意融合的原因。(3分)
倡议要点我列举:活动结束后,为持续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和践行优秀文化,营造河南校园文化新风尚,请以学生会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列出至少三条倡议要点。(3分)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 ①选项:《栋梁》将传统建筑元素与文艺表演融合,打破了传统建筑仅在建筑领域展示的固定模式,在表演内容上融入建筑文化知识与故事,形式上采用舞台表演,实现了创新,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利用现代舞美和灯光等科技手段,使传统建筑文化以新的视觉效果呈现,如灯光突出榫卯结构的精巧,赋予了其符合现代审美的时代内涵,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当代建筑文化多元,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内核虽重要,但不能成为唯一核心,像现代建筑还受环保、功能主义等理念影响,此选项错误。
- ④选项:保留榫卯等基因,与现代艺术的舞蹈、音乐等融合,让传统建筑文化在新形式下得以传承与发展,该选项正确。
2.答案:C
- ①选项:歌曲主要在精神层面鼓舞人,不能像教育、科技那样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成为经济直接动力,如科技发明能直接推动产业升级,该选项错误。
- ②选项:积极歌词和旋律能激励人们面对困难保持乐观拼搏,如在困境中听此歌可增强斗志,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说歌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于宽泛,这里主要体现其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还需教育、实践等多方面配合,该选项错误。
- ④选项:优秀歌曲如《登高》能以独特艺术魅力感染人,如激昂旋律唤起内心勇气,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该选项正确。
3.答案:D
- ①选项:春晚开场秀营造的喜庆氛围,观众在观看时会不知不觉受感染,长期积累会留下深刻印象,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影响,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题干未提及开场节目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改变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如未说人们看后工作更积极等,该选项错误。
- ③选项:通过舞台表演、道具等物质载体,传递出节日文化,说明文化氛围营造需物质依托,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春晚虽重要,但不能说影响力远超其他文化活动,如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在当地也有深远影响,该选项错误。
4.答案:B
- ①选项:在《秧 BOT》中,人工智能为舞蹈创作提供动作设计、场景模拟等新工具,拓展了创作空间,如创造出虚拟秧歌舞伴舞效果,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科技发展由自身科研、经济需求等推动,文化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成果体现而非根本动力,如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传播创新,该选项错误。
- ③选项:科技与传统秧歌舞结合,产生了智能舞蹈表演新形式,促进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可带来新活力,如数字博物馆让文物更生动,不会必然失去韵味,该选项错误。
5.答案:A
- ①选项:《借伞》邀请经典演员引发回忆热潮,说明经典作品如《新白娘子传奇》等不因时间流逝而失价值,其人物形象、故事仍受喜爱,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小品既保留经典元素又有新剧情,是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如经典角色在新情境中产生新故事,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明星效应是小品成功因素之一”有一定道理,可吸引观众。但“热度决定小品质量高低”错误,小品质量取决于剧本、表演等多方面,非仅靠热度。“其他因素难与之相比”也过于绝对,各因素相互影响,并非明星效应独大,该选项错误。
- ④选项:传统文化自身有传承体系,像民间技艺靠师徒传承,并非仅靠现代传媒和明星,该选项错误。
6.答案:C
- ①选项:舞者通过《幽兰》的舞姿表达优雅气质和情感,展现人类精神世界,如传递宁静、高洁等精神,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舞蹈承载着编舞者对文化的理解、审美等内涵,如古典舞体现传统文化的含蓄美,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舞蹈需通过影响人的思想、审美,间接推动社会发展,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如激发创作灵感,该选项错误。
- ④选项:舞蹈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如舞蹈借鉴音乐节奏、美术色彩,不是独立发展,该选项错误。
7.答案:D
- ①选项:地方文化是家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根源,家国文化是多元地方文化的整合升华,两者有区别,如岭南文化与中华文化,该选项错误。
- ②选项:地方文化发展有利于家国文化,但不是必然推动,还受地方经济、政策等影响;家国文化对地方文化影响重大,如国家文化政策引导地方文化发展,该选项错误。
- ③选项:地方文化如无锡文化在传承家国文化中,以特色如水乡文化传播爱国情怀;同时受家国文化规范,如遵循国家文化价值导向,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家国文化内涵随时代发展,如新时代加入创新精神;地方
文化创新空间大,如西安打造文化新地标,该选项错误。
8.答案:B
- ①选项:《格桑花开》展示西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如藏医与中医相互学习,共同丰富中华文化,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节目展示西藏成就体现国家对民族地区扶持,遵循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促进发展,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经济社会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如西藏交通改善利于文化传播,而非文化是经济前提,该选项错误。
- ④选项:西藏文化有独特宗教、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瑰宝,如藏传佛教艺术,该选项正确。
9.答案:B
- ①选项:魔术与戏曲、舞蹈不同,其独特手法、道具等满足人们求新求异需求,说明不同艺术形式各有魅力,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魔术受欢迎还因表演艺术、创意等,如精彩互动环节,不只是神秘新奇,该选项错误。
- ③选项:魔术巧妙设计和手法展现了人类智慧,如复杂道具机关,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魔术能传播创意文化,培养观众思维,有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如启发科学兴趣,该选项错误。
10.答案:C
- ①选项:武术是文化软实力一部分,但不是唯一标准,文化软实力还包括文学、电影等,该选项错误。
- ②选项:武术表演弘扬民族尚武精神,传承如太极拳等传统武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武术在国际舞台展示,如武术赛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武术是全民健身重要项目,但受场地、兴趣限制,不能成为主要项目,该选项错误。
11.答案:A
- ①选项:《世界赠予我的》源于生活感悟创作,高于生活的哲理表达,体现文化是实践产物,如写人生挫折经历,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深刻歌词能充实精神世界,如引发思考人生,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人们主动选择欣赏歌曲,在欣赏中受文化熏陶,如因情感共鸣而接受歌曲传递的价值观,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文化通过影响人进而间接影响社会,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如改变观念后推动社会变革,该选项错误。
12.答案:D
- ①选项:文化民族性如中国春节文化是世界性的基础,春节在全球传播中吸纳国际元素,丰富自身,二者相互促进,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依存,强调民族性可丰富世界性,如日本动漫保留民族风格走向世界,该选项错误。
- ③选项:如西方交响乐融入中国元素,中国武术借鉴国际体育理念,说明二者在交流中可转化,且要保持特色与融入共性促进发展,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民族文化独特元素如中国剪纸在国际交流中受欢迎,不会受排斥,该选项错误。
13.答案:A
- ①选项:公益广告《奶奶的日历》等传递温暖价值观,如尊老爱幼,是传播正能量载体,有教育意义,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春晚受众广,公益广告借助其平台引导社会风尚,如倡导环保生活,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公益广告能引导但不能确保人们树立价值观,还受个人经历、教育等影响,如有人看后仍不践行,该选项错误。
- ④选项:公益广告和文艺节目在不同方面影响观众,不能说公益广告作用更大,如文艺节目可提供审美享受,该选项错误。
14.答案:D
- ①选项:相声《我们一起说相声》在春晚持续发展,是因为不断融入新话题、表演方式,在继承传统上创新,适应时代,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春晚为相声提供展示平台,但茶馆、小剧场等也是传承途径,该选项正确。
- ③选项:传承相声文化能丰富精神生活,如带来欢乐;增强文化自信,因传统艺术受认可,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传统曲艺和现代文化形式各有价值,不能绝对地说传统曲艺形式相较于现代文化形式具有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发展脉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选项错误。
15.答案:C
- A 选项:缩短表演时间和降低成本会损害戏曲艺术完整性,无法展现文化内涵,不利于传承传播,如剧情仓促,该选项错误。
- B 选项:改编国外 IP 易丢失戏曲本质特色,如戏曲唱腔、表演体系被破坏,无法真正传播戏曲文化,该选项错误。
- C 选项:立足自身文化,联合各方剖析审美、保留核心、开发课程、全球巡演和直播,能保持特色并有效推广,如国际院校课程培养专业人才,该选项正确。
- D 选项:仅靠短视频和小额奖励,传播不深入持久,无法系统传承戏曲文化,如短视频难以展现全貌,该选项错误。
16.答案:B
- ①选项:《春意红包》融入流行元素,反映新春人们对红包、团聚的新期待,立足当下生活实践与时代精神,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文化创作应社会效益优先,注重文化对社会、人的积极影响,而非经济效益首要,如优秀文艺作品提升社会道德,若只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忽视文化内涵,该选项错误。
- ③选项:歌曲继承传统音乐旋律,结合流行节奏创新,如采用传统调式搭配现代编曲,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保持文化特色应挖掘内在精神,而非大量借鉴传统节日的固定形式和元素,如创新春节歌曲可创新主题表达,不一定套用旧形式,该选项错误。
17.答案:D
- ①选项:小品《花架子》关注社会问题,引发思考,说明它不仅娱乐,还能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如讽刺形式主义,该选项正确。
- ②选项:小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非绝对积极,其内容若不良,会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时才可能促进社会进步,所以“一定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说法错误,该选项错误。
- ③选项:通过幽默表演和语言,如夸张角色行为,引导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如倡导务实作风,该选项正确。
- ④选项:小品在多种场合都能发挥价值,如社区表演、网络平台等,不只是春晚,该选项错误。
18. (6 分)
①文化传承上,《声动梨园》和《栋梁》这类节目是对传统戏曲文化、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延续,它们将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呈现于春晚舞台,使后人能够了解并铭记先辈们创造的文化财富,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以薪火相传,维系民族文化的血脉。(2 分)
②在文化创新层面,节目把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利用现代舞台技术、表演形式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表现形式,如《栋梁》借助现代舞美展现榫卯结构等,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推动文化不断发展。(2 分)
③这些节目还能提升文化影响力,春晚的高关注度让传统戏曲和建筑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2 分)
19. (8 分)
他的观点是错误的。(1 分)
①春晚节目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小品《花架子》针砭时弊,引导社会思考;歌曲《春意红包》传递文化元素与生活气息,它们都在传播文化观念、塑造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绝非仅仅娱乐大众,而是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引导的责任。(2 分)
②经济上,春晚带动庞大产业链。从节目筹备的物资采购、演职人员薪酬支付,到相关文化产品开发、广告赞助等,拉动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与经济紧密相连。(2 分)
③政治方面,春晚是国家文化展示窗口,体现国家文化政策导向,弘扬主流价值观,如公益广告传播正能量,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政治功能。(2 分)
④综上,春晚节目与社会经济、政治深度交融、相互促进,在文化、经济、政治多领域都有重要意义。(1 分)
20. (10 分)
(1)①借助明星与国际艺人合作,如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参与,利用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国内外观众,提升节目关注度,促进文化交流。(1 分)
②运用现代媒体平台直播,电视与网络直播突破时空限制,将春晚推向全球,扩大传播范围,增强文化传播效果。(1 分)
③展示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刺绣等登台亮相,以直观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引发国际友人兴趣,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2 分)
(2)①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春晚展示的中国文化元素为全球文化增添独特色彩,促进文化多元共生。(1 分)
②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中外文化在春晚舞台碰撞融合,不同音乐风格、艺术形式相互学习,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发展。(1 分)
③增进文化理解包容,各国观众通过春晚了解中国文化,减少文化误解与偏见,促进世界文化和谐共处。(1 分)
(3)①教育领域:学校开设文化交流课程,如“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文化传播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1 分)
②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如“中华传统艺术数字展”等国际文化项目,运用现代技术与创意提升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1 分)
③民间交流:民间组织举办“中外文化节”等活动,邀请外国友人参与体验中华文化,如传统节日庆祝、民间技艺学习等,促进民间文化互动。(1 分)
21. (12 分)
(1)①优秀文化塑造精神世界,歌曲《登高》《世界赠予我的》激励同学们树立积极人生态度,培养健全人格,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乐观坚强。(1 分)
②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武术《笔走龙蛇》等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使同学们深刻认识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传承弘扬民族文化。(1 分)
③促进全面发展,春晚节目及河南本土文化提供丰富文化滋养,提升同学们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与道德修养,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分)
(2)①“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体现民族团结精神,强调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方,都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中,共同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1.5 分)
②“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凸显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热爱与美好祝愿,激励人们为祖国繁荣富强不懈奋斗。(1.5 分)
③“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反映文化传承与交流,春晚作为文化纽带,维系着人们情感,促进文化代代相传与人际交流互动。(1.5 分)
(3)①文化传承需要,河南武陟“黄河飞龙”与太极武术是宝贵文化遗产,融入春晚开场表演能让古老文化重焕生机,引发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传承。(1 分)
②创新表演形式,将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结合,创造新颖视觉效果与文化体验,提升春晚艺术品质与观赏性,满足观众多元文化需求。(1 分)
③地域文化宣传,借助春晚平台展示河南文化魅力,提升河南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地方文化发展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繁荣。(1 分)
(4)①开展文化学习活动,如举办“河南文化与春晚经典”知识竞赛,鼓励同学们深入了解优秀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1 分)
②组织文化实践行动,成立“文化传承志愿者”团队,参与本地文化保护与宣传活动,如文化古迹保护、民俗文化推广等。(1 分)
③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传播优秀文化,设置文化展示区展示同学们文化创作成果,如文化手抄报、传统技艺作品等。(1 分)
评分标准
1—17每题两分 不存在多选
18 题评分标准
- 文化传承方面(2 分):提到节目对传统戏曲、建筑等文化形式的保护、延续或传承作用,得 1 分;阐述出具体的传承方式如展示文化元素、让后人了解等,再得 1 分。考生若从其他合理角度回答且观点正确,也可得分。
- 文化创新方面(2 分):指出节目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上的创新表现,如利用现代技术或形式改造传统文化,得 1 分;说明这种创新带来的结果如赋予新内涵、满足审美需求等,得 1 分。其他相关且合理的创新角度作答,也给予相应分数。
- 文化影响力方面(2 分):分析出春晚平台使节目传播更广、吸引关注或增强文化自信等影响,得 1 分;进一步阐述对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得 1 分。其他合理的文化影响力相关阐述,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19 题评分标准
- 回答出观点错误即可得 1 分
- 文化价值反驳(2 分):能说明春晚节目具有文化引导、观念传播等价值,而非单纯娱乐,得 1 分;结合具体节目如《花架子》《春意红包》分析,得 1 分。若从其他春晚节目或文化价值体现的不同角度进行有效反驳,同样得分。
- 经济关联反驳(2 分):指出春晚带动产业链,如列举节目筹备中的经济活动或相关文化产品开发等,得 1 分;说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 1 分。对于经济关联的其他合理反驳观点和例子,也会给予分数。
- 政治功能反驳(2 分):阐述春晚体现文化政策导向或弘扬主流价值观等政治功能,得 1 分;结合公益广告等实例分析,得 1 分。考生从其他政治功能相关方面进行正确反驳,可得分。
- 总结部分(1 分):清晰表明原观点错误并总结春晚与经济、政治、文化的紧密联系,得 1 分;若总结不完整或者未进行总结,酌情扣分。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20 题评分标准
- (1)文化交流举措(4 分)
- 艺人合作(1 分):提到邀请国际艺人提升关注度促进交流,得 0.5 分;简要说明其作用,得 0.5 分。若从艺人合作的其他积极影响角度回答且观点正确,可得分。
- 媒体平台(1 分):指出利用媒体直播扩大传播范围,得 0.5 分;强调传播效果增强,得 0.5 分。其他关于媒体平台在文化传播中作用的合理阐述也会被认可。
- 民间艺术展示(2 分):说明展示民间艺术展现文化魅力,得 1 分;阐述引发国际兴趣推动传播,得 1 分。从民间艺术展示的其他相关方面进行正确回答,可得分。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 (2)文化多样性意义(3 分)
- 丰富多样性(1 分):提及春晚为世界文化增添色彩,得 0.5 分;解释其对文化多元共生的促进,得 0.5 分。其他合理的丰富文化多样性的解释和例子可得分。
- 交流互鉴(1 分):说明中外文化在春晚交流融合推动创新,得 0.5 分;举例或进一步解释,得 0.5 分。从交流互鉴的其他角度进行正确阐述,会给予分数。
- 理解包容(1 分):分析春晚促进文化理解包容,得 0.5 分;阐述对文化和谐共处的作用,得 0.5 分。若有其他关于文化理解包容的合理观点,也可得分。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 (3)推动文化走出去建议(3 分)
- 教育领域(1 分):提出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能力,得 0.5 分;说明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得 0.5 分。教育领域的其他有效建议和措施,只要合理可得分。
- 文化产业(1 分):指出企业挖掘资源打造项目,得 0.5 分;强调提升竞争力,得 0.5 分。文化产业方面的其他可行建议也会被认可。
- 民间交流(1 分):说明民间组织举办活动促进互动,得 0.5 分;列举具体活动形式,得 0.5 分。从民间交流的其他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可得分。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21 题评分标准
- (1)积极意义(3 分)
- 精神塑造(1 分):阐述节目对精神世界塑造如培养态度、人格等,得 0.5 分;结合具体歌曲分析,得 0.5 分。若从其他精神塑造的相关角度结合节目分析,也可得分。
- 文化认同(1 分):指出增强文化认同自信,得 0.5 分;结合武术等文化形式说明,得 0.5 分。其他关于文化认同的合理阐述和例子可得分。
- 全面发展(1 分):说明促进全面发展,提升素养等,得 0.5 分;解释其与文化滋养的关系,得 0.5 分。从全面发展的其他相关角度进行正确回答,会给予分数。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 (2)歌词分析(3 分)
- 民族团结(1.5 分):
- 准确解释歌词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内涵,如强调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等,得 1 分;若从其他合理角度分析,也可得分。
- 结合“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等具体语句详细分析,指出其如何体现这种精神,得 0.5 分。
- 爱国主义(1.5 分):
- 清晰分析出歌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核心要点,如对祖国的热爱、祝福及愿意为祖国奋斗等,得 1 分;若从其他正确角度分析,可得分。
- 针对“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等语句深入阐述这种情怀的具体表现和感染力,得 0.5 分。
- 文化传承与交流(1.5 分):
- 精准解读出歌词反映的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意义和作用,如春晚通过歌曲等形式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促进人际文化交流等,得 1 分;若从其他相关且合理的角度解读,也会给予分数。
- 围绕“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详细说明其在维系情感、延续文化传承脉络方面的体现,得 0.5 分。
注意:考生只要在这三个方面中答对任意两条分析内容,即可获得满分 3 分。若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 则不给分。
- (3)创意原因(3 分)
- 文化传承(1 分):说明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得 0.5 分;结合“黄河飞龙”等分析,得 0.5 分。从文化传承的其他方面和相关例子进行正确回答,可得分。
- 创新形式(1 分):指出创新表演形式及效果,得 0.5 分;解释对春晚品质的提升,得 0.5 分。其他关于创新形式的合理观点和解释会被认可。
- 地域宣传(1 分):阐述提升地域文化知名度等作用,得 0.5 分;说明对产业的推动,得 0.5 分。从地域宣传的其他积极影响角度回答,可得分。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 (4)倡议要点(3 分)
- 文化学习(1 分):提出具体学习活动形式,得 0.5 分;说明活动目的,得 0.5 分。文化学习方面的其他合理建议和活动形式可得分。
- 实践行动(1 分):描述实践行动内容,得 0.5 分;强调行动意义,得 0.5 分。从其他实践行动的相关方面进行正确回答,会给予分数。
- 校园氛围(1 分):说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得 0.5 分;阐述其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得 0.5 分。若从其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方式和作用角度回答,可得分。
注意 :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观点对并且合理,也可适当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