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湘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湘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湘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十四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依托黄金水道,深入推进发展长江经济带。图为“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环渤海经济区相比,长江经济带具有的突出优势为( )
A.毗邻港澳 B.著名的侨乡 C.发展腹地广 D.重化工基地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
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③以经济为中心强化大开发
④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全长1813.5公里,是国家“北煤南运”最长的运输通道。截至2023年12月,浩吉铁路煤炭总运量近1.8亿吨。近期,浩吉铁路“捎脚运输”优质水源,以减少空车返程造成运力与运费的浪费。下图为浩吉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浩吉铁路沿线难以观赏到( )
A.皑皑冰川 B.茫茫黄沙 C.青青草原 D.滔滔黄河
4.建设浩吉铁路的重要意义是( )
A.扩大煤炭“海转铁”运量 B.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C.实现废弃物质资源化 D.优化煤炭空间配置
5.推测浩吉铁路“捎脚运输”优质水源的主要工具是( )
A.集装箱液袋 B.大型塑料储水桶 C.罐式集装箱 D.高强度玻璃罐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简称“明州”、“明市”)是该国最佳骑行城市之一,这得益于涵盖“州—都市区—郡—市”多个层级的自行车交通体系规划。其中明市规划的自行车道将城市中心与公园、河湖、景点相连接,并且与机动车道、人行道分离。左图为明州州级自行车走廊规划示意图,右图为明州郡内设置私人自行车架的公交车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明州多层级自行车交通体系规划能大幅度提升自行车行驶的( )
①灵活性
②连续性
③安全性
④经济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明市规划自行车道最主要目的是( )
A.缩短上下班的通勤时间 B.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求
C.提高沿线地区土地价格 D.减少自行车道占地面积
8.明州郡内轻轨与公交车多设置私人自行车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销售自行车渠道 B.扩大自行车出行范围
C.减少自行车偷盗现象 D.增加自行车停放区域
由中国承建的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海洋渔场1号”已在挪威投入使用。这座海上超级巨无霸直径110米、高69米,一年可养三文鱼150万条,可抗12级台风,设计使用年限25年,是深海养殖业的“划时代”装备。据完成下面小题。
9.与近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可以( )
A.减少资金投入 B.提高产品质量 C.缩短养殖周期 D.减少海洋纠纷
10.为了减轻远离陆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海洋渔场1号”设计时应主要考虑( )
①生产建造成本
②海底地形特征
③海洋天气状况
④自动运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海洋渔场1号”的投入使用主要利用了( )
A.海洋能源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海洋矿产资源 D.海洋空间资源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进一步发展。图1为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图,图2为京津冀局部区位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在图1中,①②③示意京津冀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其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劳动力、资源、产品,②产业与技术,③工业制成品
B.①劳动力、资源、产品,②工业制成品,③产业与技术
C.①产业与技术,②劳动力、资源、产品,③工业制成品
D.①产业与技术,②工业制成品,③劳动力、资源、产品
1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市的发展定位为( )
①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②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③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④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图2中的曹妃甸工业区承接了北京的重化工企业转移,其承接的优势条件为( )
①政府的政策支持
②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③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
④产业结构更为成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近年来,我国很多省份推行“公转铁”政策,通过发展铁路运输,减轻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对公路运输的依赖,促进区域物流转型升级。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公路相比,通过铁路运输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主要优点是( )
①提高灵活性强
②降低运输成本
③提高安全性
④减少货物中转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6.“公转铁”可以促进区域物流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 )
A.优化物流资源,减少碳排放量 B.筹建铁路站点,拉动经济增长
C.缓解交通压力,提升运输效率 D.减少公路站点,提升装卸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长江经济带,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位置。
(1)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
(2)简述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6分)
(3)试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4分)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实现生态修复、渔业生产、渔业碳汇、景观再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图2为该示范项目简图。
(1)列举莱州湾海域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需防御的主要海洋灾害。(2分)
(2)简析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目的。(6分)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说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的意义。(6分)
19.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下图中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材料二: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3)分析该区域有哪些不利自然条件影响昆曼公路的建设?并列举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备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6分)
(2)有利于保护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全流域内的分工和协作,有利于产业转移;有利于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增强流域内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任答3点,得6分)
(3)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交流和协作;建设和完善上、中、下游的城市群体系,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任答3点,得6分)
18.答案:(1)灾害性海浪;赤潮;风暴潮;海冰。(任答2点,得2分)
(2)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6分)
(3)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6分)
19.答案:(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6分)
(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8分)
(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任答3点,得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