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下科学§2.1走进微观世界(1)教学设计课题 2.1 走进微观世界(1)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教材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是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1节《走进微观世界》的第1课时,主要讲两方面的内容:感受分子的存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冰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种类很多。分子很小,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这对学生来说较难,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以及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分子之间有空隙;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建立分子微观概念;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科学思维: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气体分子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都要大得多;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态度责任: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重点 分子微观概念的建立;分子之间存在空隙;难点 分子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空气、水、岩石、金属、塑料等。 我们接触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如何近入微观层面去探究物质的构成 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方法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任务一:感受分子的存在 活动:观察冰糖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冰糖,我们可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 ___________。 3)将碾碎后的冰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冰糖的粉末_________。 参考:1)细小的晶体颗粒 2)粉末状颗粒 3)冰糖粉末逐渐消失不见讨论交流:冰糖在水中真的消失了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将块状物进行研磨,使之不断变小,但得到的颗粒仍肉眼可见;研磨后,冰糖颗粒成为粉末,用放大镜观察,冰糖粉末是由大量的细 小的颗粒构成的,但这些细小的颗粒远不是构成冰糖的最小单元。 将物质溶解也可以看作一种分割方法,某种物质溶解后肉眼就看不见了。 科学研究表明,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在水中会分散成无数个蔗糖分子。 由于分子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他们。我们可证明其存在,例如,冰糖水喝起来是甜的,就可以确认冰糖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 归纳:一、分子的存在 1、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 ……。 2、分子很小: 分子极小,不同的分子大小不等;但都小得看不见、摸不着; (1)分子质量极微小: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就含有约1.67×1021 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2)分子体积极微小: 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乒乓球将有地球那么大了。 (3)分子的直径极小: 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 千米长,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3、观察分子的存在; 分子很小,肉眼观察不到,普通可放大几百倍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观察,但可用能放大几百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一些物质的分子的存在。 任务二:构成物质的众多分子是紧密无间隙地挤在一起的,还是彼此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呢?活动:1)取一根一端封口的细长玻璃管(长40cm左右),按图2.1-3进行下面的实验。 2)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至玻璃 管容积的1/2 ,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 3)用手指堵紧开口一端,上下颠倒多次。 4)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现象: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说明: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视频:分子间存在空隙归纳: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分子间的空隙: (1)实验现象: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2)解释: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两种物质混合时分子之间的空隙会 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体积的变化。当水、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空隙,使混合后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从而引起总体积减小。 任务三:是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大,还是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大?活动:1)1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如图 2.1-4所示。 2)实验发现,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实验表明: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原因:水(液体)和空气(气体)各自的分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分子间空隙大的容易被压缩(如空气);分子间空隙小的不容易被压缩(如水)。 归纳:2、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1)各种微粒之间都存在空隙: 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粒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2)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 在固体和液体中,粒子之间空隙比较小; 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空隙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比较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3)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空隙大小引起的。 应用:天然气中分子之间有较大空隙,在受到更大压强时,分子间空隙减小,直至气体液化;所以天然气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分子的存在是不易被观察到的; 所以通过实验加分析推理来帮助学生认识分子这种极微小的存在以突破难点分子的存在从三方面来说明:质量、体积和直径;使学生认识到分子的“小”学生已知道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等结构,这部分内容足以使学生认识到分子比细胞小得多,从另一方面认识到分子的“小”;分子间的空隙也是无法直观看到的的,通过宏观现象(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总体积并不是“1+1=2”,从而分析出分子间存在空隙,从而突破难点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不同状态的微粒空隙不同,从而用此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物质三态变化、热胀冷缩、液体石油气可以装在瓶中等,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通过任务型教学完成知识的建构,突破难点的同时也突出了重点。课堂练习 1、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C )A.分子数目增多 B.分子变大 C.分子间间隙变大 D.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2、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B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3、有一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B )A.A B.B C.C D.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5、向容积为250毫升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3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1)A中的现象为 ,说明了 。(2)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参考:(1)液面低于刻度线;分子之间有空隙 (2)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3张PPT)(浙教版)七年级下2.1 走进微观世界物质的微观结构第二章“第1课时”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科学观念:建立分子微观概念;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科学思维: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探究实践:通过探究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气体分子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都要大得多;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态度责任: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新知导入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空气、水、岩石、金属、塑料等。我们接触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如何近入微观层面去探究物质的构成 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方法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 任务一解决问题探究新知感受分子的存在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冰糖,我们可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2)交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 ___________。3)将碾碎后的冰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冰糖的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小的晶体颗粒粉状颗粒冰糖粉末逐渐消失看不见了冰糖在水中真的消失了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讨论交流将块状物进行研磨,使之不断变小,但得到的颗粒仍肉眼可见;研磨后,冰糖颗粒成为粉末,用放大镜观察,冰糖粉末是由大量的细 小的颗粒构成的,但这些细小的颗粒远不是构成冰糖的最小单元。将物质溶解也可以看作一种分割方法,某种物质溶解后肉眼就看不见了。科学研究表明,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在水中会分散成无数个蔗糖分子。由于分子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他们。我们可证明其存在,例如,冰糖水喝起来是甜的,就可以确认冰糖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探究新知一、分子的存在1、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探究新知2、分子很小:分子极小,不同的分子大小不等;但都小得看不见、摸不着;(1)分子质量极微小: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就含有约1.67×1021 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2)分子体积极微小: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乒乓球将有地球那么大了。(3)分子的直径极小: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 千米长,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探究新知3、观察分子的存在;分子很小,肉眼观察不到,普通可放大几百倍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观察,但可用能放大几百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一些物质的分子的存在。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探究新知任务二构成物质的众多分子是紧密无间隙地挤在一起的,还是彼此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呢?1)取一根一端封口的细长玻璃管(长40cm左右),按图2.1-3进行下面的实验。2)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至玻璃 管容积的1/2 ,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3)用手指堵紧开口一端,上下颠倒多次。4)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什么?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视频:分子间存在空隙探究新知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1、分子间的空隙:(1)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之和。(2)解释: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两种物质混合时分子之间的空隙会 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体积的变化。当水、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空隙,使混合后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从而引起总体积减小。探究新知1)1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如图 2.1-4所示。2)实验发现,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任务三是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大,还是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实验表明: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原因:水(液体)和空气(气体)各自的分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分子间空隙大的容易被压缩(如空气);分子间空隙小的不容易被压缩(如水)。探究新知2、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1)各种微粒之间都存在空隙: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粒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2)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在固体和液体中,粒子之间空隙比较小; 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空隙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比较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探究新知(3)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空隙大小引起的。应用:天然气中分子之间有较大空隙,在受到更大压强时,分子间空隙减小,直至气体液化;所以天然气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课堂练习1、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增多B.分子变大C.分子间间隙变大D.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C课堂练习2、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B课堂练习3、有一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A.A B.B C.C D.DB课堂练习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D课堂练习5、向容积为250毫升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3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1)A中的现象为 ,说明了 。(2)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液面低于刻度线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课堂总结2.1 走进微观世界(1)……分子、分子间有间隙一、物质由分子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大部分物质是有分子构成的,但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2、分子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2、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3、物质热胀冷缩、气体可液化装瓶都与分子间空隙变化有关;4、温度变化时,分子间的空隙可化生变化,如物质三态变化。分层作业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3、预习“分子处在不停运动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相关内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下§2.1 走进微观世界(1)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建立分子微观概念; 2、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3、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一、知识点梳理: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它非常微小,在光学显微镜下 (填“能”或“不能”)看到;现在只能使用 才能观察到分子的存在;2、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分子 (填“相同”或“不同”);如,蔗糖由 构成,水由 构成;构成氧气的粒子是 ,构成氢气的粒子是 ,干冰是由 构成的。3、构成物质的众多分子紧紧挨在一起,但它们之间也存在 ;两种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均匀混合在一起后,得到的总体积 原来两种物质体积之和;4、大量实验证明,构成固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要比液体或气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 ,同一种物质处于固体、液体或气体时,分子间空隙最大的是 ;固体不易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5、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 变化改变的分子间 引起的。给一定量的气体加压,受压的气体分子间的空隙 ,慢慢地液化成液体;若继续加压,则分子间隙继续 ,最后成为固体。二、例题讲解:例题1、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分子数目增多 B. 分子变大C. 分子间间隙变大 D. 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例题2、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例题3、有一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A.A B.B C.C D.D例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例题5、向容积为250毫升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3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1)A中的现象为 ,说明了 。(2)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三、课后练习:1、 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 B. 分子间隔 C. 分子数目 D. 原子大小3、如图为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示意图,设计该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 )A.分子间存在空隙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第3题图) (第4题图)4、关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 该实验说明黄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甲所示,图中圆圈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甲 A B C 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一滴水就是一个分子C.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D.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分子7、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8、在课堂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后的总质量与未混合前的总质量一样大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小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溶解于水后看不见了,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极其微小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D.给盛油的厚壁无裂痕钢瓶内施加高压时,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10、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气体热胀冷缩:分子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1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C.水的三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D.1L黄豆和1L芝麻混合总体积小于2L:分子之间有间隔11、氧气的密度比氮气的密度大,用“”表示氧气分子,“”表示氮气分子,静止的封闭容器中有氧气和氮气,图中最能代表久置后封闭容器里的氧气和氮气分布情况的是( )12、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0~120nm(纳米),传染性很强。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是医用外科口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口罩体的长度约为175mm B.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gC.任何物质的分子都不能通过罩体 D.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10-5mm~1.2×10-4mm13、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小夏同学演示了酒精与水混合明的实验,小夏同学回家了,也做了这个实验,他先取了一个奶茶的管子(较细),尖的那端用剪刀剪平,,然后把底部用胶带封住,他先把酒精加入到管子内,加到这个管子的体积的1/3,然后再往里面又加了1/3的水(水里面有红墨水),并在水面处做上记号,然后他用手捂住管子的上端,将管子上下颠倒4次,希望能够观察到老师上课时做出来的现象。(提示: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水的质量比酒精大。)(1)小夏同学希望观察到的现象是 ;(2)但实际上小夏并没有发现他想看到的现象,发现液面与刻度线是基本持平的。请从他的实验过程入手,分析其操作的错误之处 。14、在研究分子间是否有间隙时,教材安排了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如图),实验后有同学提出了疑问。(1)实验中要先往细玻璃管内加水再加酒精,这是为什么? ;(2)有同学认为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实验操作时,用手指堵住管口,导致一部分水粘在手指上了,使得总体积减小,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地写出实验方案): 。15、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1、粒子 不能 扫描隧道显微镜2、 不同 蔗糖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3、空隙 小于4、小 气体 固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5、温度 空隙大小 减小 减小二、例题讲解:例题1、C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数目增多,故选项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错误。C、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D、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C符合题意。例题2、B解析:A、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所以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毫升;故A错误;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质量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空间位置无关,且酒精与水是任意比例互溶的;所以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故B正确;C、 常温下,食盐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1g食盐加入到1g水中,食盐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C错误;D、 食盐溶液中的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银;所以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D错误;B符合题意。例题3、B解析:物质的粒子间都有一定间隔,下压活塞时,氧分子间隔会变小,体积变小,但分子个数不会改变;故B符合题意。例题4、D解析: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能够被肉眼看到,肯定是由无数分子构成的物质,故A错误;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也是由无数分子构成的物质,故B错误;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看起来很小,但是由很多铜原子构成的物质,而不是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故D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例题5、(1)液面低于刻度线;分子之间有空隙 (2)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解析:(1)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所以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发生扩散现象,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之中,导致它们的总体积减小,液面退到刻度线的下面;所以,A中的现象为:液面低于刻度线,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2)当液体变化的体积相同时,玻璃管越细(横截面积越小),液面的高度变化越大,更有利于直接观察到总体积的变化。所以,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三、课后练习:1、D 2、B 3、A 4、C 5、D 6、C 7、C 8、C 9、D10、D 11、A 12、C13、(1)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2)他是先加酒精再加水,应该是先加水再加酒精14、(1)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若先加酒精再加水,在充分混合前已有部分水分子进入酒精的分子间隙中。(2)可将原先的酒精换成水,水与水混合,总体积不会有明显变化;15、清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酒精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水分子会跑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面,因此混合后它们的总体积会比原来各部分体积之和小一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2.1 走进微观世界(1).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2.1 走进微观世界(1)学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2.1 走进微观世界(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分子存在空隙.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