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6.1《 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课题 6.1 国家权力机关教学内容分析 基于大单元教学,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讲述人民当家作主,教材编排了两课内容,第五课主要是从制度层面讲述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主要是从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的第一框《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框题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讲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设计的落实,又是为后面所讲的其他国家机构做好铺垫。《国家权力机关》 的内容有两目:第一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哪些国家机关,从而明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第二目: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并辨别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从而进一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性,离中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比较少,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参与政治生活是大人的事,是国家的事,自己年纪还小,很容易产生“当家作主与我无关”的想法。但是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国家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必备的素质。因此,这一课对于中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十分必要。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人民当家作主,不仅需要完善的国家制度予以保证,而且需要通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知道我国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既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又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树立制度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道德修养: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知道国家机构在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中起到的作用,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职权,特别是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育法治观念,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感受国家机构的性质、职权,体会国家机构在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作用;关注国家机构职权的依法行使,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 责任意识: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国家机构职权的依法行使,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知识科普 思考: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国家机关?它们的职权有哪些? 教师引领:今天我们共同探究国家机构。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内容,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介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职能。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国家机构”科普视频,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成功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环节二:出示目标,展示预习成果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PPT出示素养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 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设计意图:展示目标,成功引领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活动;通过预习对课本知识提前感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环节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诵读宪法: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思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是不是全国14亿人民都到北京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呢?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教师引领: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合作探究 视频: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小组探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分别是怎样的? 他们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又如何呢 教师引导归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地位。 学生大声朗读宪法第二条规定,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对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的认识。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选派代表在班级汇报讨论成果。 学生根据教师引领,在教材中做好标记和记录。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宪法”环节,引导学生在研读法律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通过视频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了解人代会产生过程的同时,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性质。环节四: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闻播报:两会百科 自主探究: 视频中依次提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哪些职权? 视频中没提到的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什么? 学习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四大职权 2.学以致用:下列材料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哪些职权? 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种子法,起草并初次审议畜牧法修订草案。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计划执行的情况; 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执行预算情况的报告; 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置;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教师引导归纳: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①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 学生参与学以致用活动,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可见给出的实例,进行快问快答,深刻理解人大职权的相关知识。 学生根据所学,归纳人大的四种职权的区分,结合教师引领,归纳区分技巧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新闻播报”活动,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设置“学以致用”活动动,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的能力。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作业: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同步练习题 拓展性作业: 以权力机关为话题,出一期手抄报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课立足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选取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参与和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领悟知识,归纳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采用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材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并结合时政材料,归纳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本课突出的亮点有: 清晰展示核心素养目标,可检测性强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多角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不够满意的地方是: 个别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选材料应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课堂检测环节应设置更多的题型学习评价设计 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通过出示人代会产生示意图,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材料、火眼金睛等方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归纳感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