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2课时)浙教版 七年级下创设情境液态水气态水水的状态模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状态上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水会变成其他物质吗 探究实践探究实践探索活动2.仔细观察:水的颜色、状态为___________,无色透明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_______,两支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气泡都下降且有高低不同2 : 1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如图2.2-10所示。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发生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探究实践问题讨论:1.玻璃管装水有什么要求?(1)装满水;(2)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2.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氢气:用燃着的木条,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氧气+-3.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多少?2:14.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 + 氧气2 : 1探究实践5.构成水、氢气和氧气这些物质的粒子很小,但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水通直流电氢气 + 氧气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问题讨论:氢原子 氧原子氢原子 氧原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探究实践建构水电解的模型:水通直流电氢气 + 氧气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水电解的微观模型: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探究实践思考与讨论根据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及实验现象,分析水在通电情况下是如何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水分子通电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1个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探究实践水分子通电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通直流电氢气 + 氧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通电分解:微观上:宏观上:探究实验水分子通电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电解水的反应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思考与讨论水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水电解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是原子,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探究实践1.从微观角度判断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为什么?2.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化学变化.因为有新分子生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3.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不一样。不能。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氧气、氢气是物质,氧、氢是组成水的元素。思考与讨论探究实践在电解水时,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通电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能够燃烧帮助燃烧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再保待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探究实践自制水电解器:不需要检验气体,注意安全。探究实践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 子 原 子不同点相同点 联系 注意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有间隙;永恒运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比构成分子本身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迁移应用2.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C迁移应用3.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D4.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迁移应用5.若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用“●”表示,则下列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B6.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 B.相同的物理性质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C板书设计水通直流电氢气 + 氧气体积比 2 : 1电解器 负极 正极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电解建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2课时)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2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甲、乙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实验现象是水电解器两边都有无色气体生成,两管内水面下降D.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2.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3.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4.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水由氢和氧组成 B.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C.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5.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 N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C.气体 M、N 的质量比为1∶2D.检验 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6.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7.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图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和 B.和 C.和 D.核心素养提升8.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生成气体 (填“A”或“B”),b应接电源的 极。(2)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10.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 )变蓝色。(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创新素养应用11.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我市科学老师针对图1实验自创新装置。图1 图2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mL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至16V,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2)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______(填字母编号)。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③检验两极气体非常方便 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参考答案核心概念聚焦1.D 2.A 3.D 4.D 5.D 6.D 7.D核心素养提升8.B9.(1)B 正 (2)已进行一段时间 (3)水--→氢气+氧气 2.D10.(1)碘分子 (2)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不存在创新素养应用11.(1)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①③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2节)【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6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道已知的绝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认识这些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2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⑦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水电解实验了解水分子的构成,2.科学思维: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3.探究实践: 培养以实验为主的探究能力,学习解决实际问题。4.态度责任: 通过学习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教材分析】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虽然学生很熟悉,但如何以科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缩小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距离感,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状态上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变成别的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水会变成其他物质吗 引入课题水分子的构成 探索活动: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如图所示。 2.仔细观察 :水的颜色、状态为 _________,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_________,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 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 察到 _______________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1.玻璃管装水有什么要求? 参考:(1)装满水;(2)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2.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参考:氢气:用燃着的木条,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多少?2:1 4.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5.构成水、氢气和氧气这些物质的粒子很小,但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问题引入:建构水电解的模型 学生尝试: 得到模型: 思考与讨论:根据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及实验现象,分析水在通电情况下是如何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 参考: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1个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问题引入:水电解可得到的实验结论 图片展示: 归纳结论: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宏观上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思考与讨论:电解水的反应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参考:水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水电解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是原子,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问题引入:水、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 归纳结论:在电解水时,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通过实验现象、分子模型,讨论、分析 学习水分子的构成,依据模型的思想,试着建构水电解模型。 由氢气、氧气、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推理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电解水.mp4 第2章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2课时) (共20张ppt).pptx 考试这样考--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2课时).docx 自制水电解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