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人体的消化系统的是( )A.心脏 B.肝 C.胃 D.食管【答案】A【知识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详解】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和肠腺。胃、食管都属于消化器官,肝脏是属于消化腺,属于消化系统,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属于循环系统。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做胃镜检查时,使用一根管子从患者的口腔插入到检查部位,这根管子无须经过患者的( )A.咽 B.胃 C.食道 D.小肠【答案】D【知识点】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器官。【详解】消化道各器官的组成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医生给胃病患者做胃镜检查时,使用一根管子从患者的口腔插入,一直到检查部位(胃),这根管子无须经过患者的小肠。由此可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下面是对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大肠能消化在小肠中未被消化的物质C.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答案】B【知识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详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是食物通过的管道;消化腺则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故A不符合题意。B.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它并不具备消化食物的能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和吸收,故B符合题意。C.胰液和肠液都是消化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都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物质,使其变成小分子物质,便于身体吸收,故C不符合题意。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这些消化液共同作用,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并通过小肠壁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生活习惯容易造成龋齿的是( )A.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B.喜欢吃蔬菜、水果C.每天都要吃巧克力、蛋糕等甜食 D.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答案】C【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分析】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如果饮食中缺乏钙,引起体内缺乏钙,或吸收不良引起的缺钙,都会影响牙齿的坚固。牙齿会因缺钙而变得疏松,形成龋齿。又因为维生素D能帮助钙磷的吸收,维生素A能增加牙床黏膜的抗菌能力,所以,要注意从膳食中保证供给。氟不可缺乏,一旦缺乏,也可导致龋齿。【详解】A.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是预防龋齿保证牙齿的健康习惯,不符合题意。B.多吃蔬菜水果是合理的营养,能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不容易造成龋齿,不符合题意。C.喜欢吃甜食、零食而不注意口腔卫生,是形成龋齿的生活习惯,符合题意。D.饮食中多吃富含维生素D、钙、磷的食物是预防龋齿保证牙齿的健康的保证,不符合题意。故选C。5.龋齿形成的原因是( )A.口腔内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B.蛀虫把牙咬坏C.咬硬物损坏牙釉质D.吃醋太多损坏牙齿【答案】A【知识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分析】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详解】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几部分。牙釉质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可见A正确。故选A。6.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现龋齿。患龋齿的人的牙齿损伤的先后顺序是( )A.牙本质→牙髓牙骨质 B.牙骨质→牙髓牙本质C.牙釉质→牙本质→牙髓 D.牙釉质→牙骨质→牙髓【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析】牙齿的结构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根据组成成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牙冠、牙颈、牙根等。【详解】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如图牙齿根据组成成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牙冠、牙颈、牙根等。牙髓内有丰富的神经,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患龋齿损伤牙齿的顺序是应该从外到内: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故选C。7.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腔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B.肝脏位于消化道内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D.胃有储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答案】C【知识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详解】A.口腔主要负责机械性消化(咀嚼)和化学性消化(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淀粉),但不涉及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初步消化主要在胃中进行,A错误。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右上方,但不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B错误。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如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和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等),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D.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而不是磨碎食物。食物的机械性磨碎主要在口腔中完成,D错误。故选C。8.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答案】B【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小肠的结构特点【分析】题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详解】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检测胃肠疾病,A正确。B.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B错误。C.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④胃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C正确。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小肠,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B。9.下图示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___和消化腺两部分。(2)请写出图中代表的器官名称:③__________、⑥________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答案】(1)消化道 (2)肝脏 小肠 (3)胰腺 小肠【知识点】消化和吸收【详解】试题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图中的③代表肝脏,⑥代表小肠。胰腺能分泌胰液,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器官的功,并将结构名称与图形一一对应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记忆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考点:此题考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此考查学生对消化系统这一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10.口腔健康,从“齿”开始。变异链球菌是龋齿的主要病原细菌,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科研团队拟从甲、乙、丙三种乳酸菌中,筛选出能抑制链球菌且具有治疗龋齿潜力的最佳菌株,进行了如下实验:表1 三种乳酸菌对某种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组别 添加物质 剂量(μL) 培养温度(℃) 抑菌效果1 蒸馏水 100 37 -2 乳酸菌甲 37 -3 乳酸菌乙 100 37 +++4 乳酸菌丙 100 37 ++注:一无抑菌效果:+有抑菌效果。请回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 ,组别 为对照组;组别2中添加的乳酸菌甲剂量应为 μL,这遵循了实验法中的 原则。(3)该实验培养温度设置为37℃,其目的是模拟人体的 (填身体部位)温度。(4)据表可知,乳酸菌 和乳酸菌 对该种变异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抑菌效果最佳的是乳酸菌 。(5)预防龋齿,除适当补充有益口腔健康的乳酸菌外,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多选题)A.早晚刷牙 B.饭后漱口 C.多吃甜食 D.定期检查【答案】(1)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一样吗(2) 不同乳酸菌 1 100 单一变量(3)口腔(4) 乙 丙 乙(5)ABD【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应是: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一样吗?(2)通过实验设置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乳酸菌。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组别1添加物质是蒸馏水,是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调条件相同且适宜,故组别2中添加的乳酸菌甲剂量应为100μL,这遵循了实验法中的单一变量原则。(3) 人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应该在36℃-37.2℃,其中口腔的实验培养温度设置为37℃,这是因为人的口腔温度接近37℃,这样更贴近实际环境,使实验更有参考价值。(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乳酸菌乙和乳酸菌丙均对变异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其中乳酸菌乙效果最佳。(5)为了预防龋齿,我们除了适当摄入有益的乳酸菌,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定期进行牙齿检查,不建议多吃甜食,这会加速龋齿的形成。/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人体的消化系统的是( )A.心脏 B.肝 C.胃 D.食管2.做胃镜检查时,使用一根管子从患者的口腔插入到检查部位,这根管子无须经过患者的( )A.咽 B.胃 C.食道 D.小肠3.下面是对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大肠能消化在小肠中未被消化的物质C.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4.下列生活习惯容易造成龋齿的是( )A.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B.喜欢吃蔬菜、水果C.每天都要吃巧克力、蛋糕等甜食 D.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5.龋齿形成的原因是( )A.口腔内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B.蛀虫把牙咬坏C.咬硬物损坏牙釉质D.吃醋太多损坏牙齿6.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现龋齿。患龋齿的人的牙齿损伤的先后顺序是( )A.牙本质→牙髓牙骨质 B.牙骨质→牙髓牙本质C.牙釉质→牙本质→牙髓 D.牙釉质→牙骨质→牙髓7.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腔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B.肝脏位于消化道内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D.胃有储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8.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9.下图示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___和消化腺两部分。(2)请写出图中代表的器官名称:③__________、⑥________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10.口腔健康,从“齿”开始。变异链球菌是龋齿的主要病原细菌,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科研团队拟从甲、乙、丙三种乳酸菌中,筛选出能抑制链球菌且具有治疗龋齿潜力的最佳菌株,进行了如下实验:表1 三种乳酸菌对某种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组别 添加物质 剂量(μL) 培养温度(℃) 抑菌效果1 蒸馏水 100 37 -2 乳酸菌甲 37 -3 乳酸菌乙 100 37 +++4 乳酸菌丙 100 37 ++注:一无抑菌效果:+有抑菌效果。请回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 ,组别 为对照组;组别2中添加的乳酸菌甲剂量应为 μL,这遵循了实验法中的 原则。(3)该实验培养温度设置为37℃,其目的是模拟人体的 (填身体部位)温度。(4)据表可知,乳酸菌 和乳酸菌 对该种变异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抑菌效果最佳的是乳酸菌 。(5)预防龋齿,除适当补充有益口腔健康的乳酸菌外,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多选题)A.早晚刷牙 B.饭后漱口 C.多吃甜食 D.定期检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1 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层作业) (原卷版).docx 3.1.1 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