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同步练(有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同步练(有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4.1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同步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溶菌酶 B.免疫球蛋白 C.干扰素 D.溶酶体
2.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且在骨髓中成熟
B.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D.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下列人体体液内的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睾酮 B.抗体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4.如图为人体中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全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淋巴细胞前体细胞
B.活性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内的基因数量变少
C.活性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D.活性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仍能不断地分裂和分化
5.免疫细胞能够根据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己方”和“敌方”,下列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
①B淋巴细胞 ②巨噬细胞 ③树突状细胞 ④细胞毒性T细胞 ⑤记忆T细胞 ⑥浆细胞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D.免疫自稳、监视功能主要依靠第一、二道防线,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靠第三道防线
7.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B.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布在体液中具有杀菌作用
C.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8.研究表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识别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调节表面PD-L1的量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D-1与PD-L1相互识别的过程,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若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含量发生改变,机体可能会出现免疫失调的现象
C.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量增加,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D.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时,若加入PD-L1的抗体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9.“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进入胃部后引起胃体肌肉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B.辅助性细胞、细胞、浆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D.机体发热说明人体对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多种淋巴细胞组成
B.完成特异性免疫
C.不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
D.只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反应
11.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病毒
C.树突状细胞只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12.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免疫活性物质 D.胰岛A细胞
二、多选题
13.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作用。Т细胞的受体蛋白PD-l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细胞免疫等功能。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发挥免疫效应
B.肿瘤细胞表达PD-L1蛋白会提高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注射PD-L1抗体有助于对肿瘤的免疫治疗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14.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产生抗体的功能
C.溶菌酶、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人体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16.如图所示结构,符合下列哪组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
A.l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l表示调节方式,2~4分别表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C.l表示血糖来源,2~4分别表示食物、肝糖原、非糖物质
D.l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三、非选择题
17.2016年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的研究团队向外界公布了一项名为“NSI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的技术。该技术就是用基因敲除技术让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这种失去免疫能力的小鼠,可以在诸多方面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帮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等组成的。
(2)该免疫缺陷小鼠是通过敲除免疫基因来实现的。去掉免疫基因的目的就是让小鼠体内不能产生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和 等特异性免疫细胞,从而失去特异性免疫能力。
(3)利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也就是让小鼠体内长出与肿瘤患者一样的肿瘤,然后评估各类药物的疗效。
现有多只带有某癌症患者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抗肿瘤药物X和药物Y等实验所需的材料,请完善下列方案为癌症患者筛选出疗效更强的抗肿瘤药物。
①将带有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给甲组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给乙组鼠定期注射 ,给丙组鼠定期注射 作对照。
③将三组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食物和饮水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和评估三组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如果肿瘤细胞数量关系为 ,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对该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
18.褪黑素是一种藻类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具有相似的合成途径。人体内的褪黑素是由内分泌腺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其分泌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
(1)外界暗信号会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其细胞膜内电位变为 电位从而产生兴奋,从而引起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到达受体的方式是 。
(2)在人体中褪黑素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据检测,褪黑素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推测褪黑素对睡眠的影响是 。
(3)褪黑素还可以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挥调节作用,强光处理20h的雄性大鼠会出现性早熟现象,经检测其体内睾酮(一种雄激素)含量异常升高,某研究小组认为可以通过注射外源性褪黑素来达到治疗性早熟的目的,并以幼龄雄性大鼠为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
第一步:将若干幼龄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B两组 ,C组不作处理。
第二步: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第三步:检测并记录A、B、C三组雄性大鼠体内睾酮含量。
预期实验结果:A、C两组小鼠体内睾酮含量大致相同,且明显 B组。
(4)研究表明,褪黑素还能使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某些免疫因子,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由以上可得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观察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答出两种即可)
(5)研究发现,褪黑素在植物体内虽然含量微少,但在调节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将褪黑素确认为一种植物激素,其依据是 (答出2点即可)。在植物体内,结构上和褪黑素相似的植物激素是 。
19.癌细胞可通过肿瘤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逃避T细胞的杀伤。
(1)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以防止肿瘤的发生,该功能的完成往往离不开树突状细胞,该细胞具有 功能。
(2)研究发现谷氨酰胺(Gln)与肿瘤免疫逃逸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实验一:给野生型小鼠和R鼠(T细胞和B细胞都缺陷的小鼠)移植结肠癌细胞,瘤内补充缓冲液或Gln,检测移植后肿瘤的大小。实验结果如下图,结果显示在野生型小鼠中 ,但在R鼠中没有该现象;结果说明 。
②实验二:研究人员推测Gln对小鼠结肠癌的有益效果需要树突状细胞参与,为验证以上推测,设计了以下实验:
组别 对象 实验处理 结果检测
1 Bat鼠 移植结肠癌细胞 不补充Gln 肿瘤大小
2 Bat鼠 移植结肠癌细胞 补充Gln 肿瘤大小
3 野生鼠 移植结肠癌细胞 不补充Gln 肿瘤大小
4 野生鼠 移植结肠癌细胞 补充Gln 肿瘤大小
该实验中,Bat鼠应具备的特点是
③实验三:已有研究表明,用药物阻断小鼠肿瘤对Gln的利用可抑制肿瘤生长。给野生型小鼠移植结肠癌细胞,测定发现与血浆相比,癌细胞间组织液中Gln含量 。
(3)研究发现,与树突状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Gln转运蛋白的数量更多,推测癌细胞通过Gln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 。
20.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麻杏石甘汤(MXSGD),常用于防治流感,也是新冠疫情防控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方剂之一。为研究麻杏石甘汤防治流感的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小鼠和感染了A'型流感病毒的模型小鼠为材料,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感染A型流感病毒以及 。人体抵御外来流感病毒攻击的第二道防线是 ,其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趋化因子CCL5由免疫细胞分泌,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位聚集,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CCL5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 。上图的实验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 (填“能”或“不能”)有效缓解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损伤,判断依据是 。
(3)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诱导肠上皮细胞过度表达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肠组织损伤。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处理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富度
组别 粪球菌属 埃希菌属 乳杆菌属 普雷沃菌属
正常组+生理盐水 1.11 0.03 1.90 10.97
模型组+生理盐水 0.29 12.59 0.33 2.95
模型组+奥司他韦 0.96 0.01 3.00 3.82
模型组+MXSGD 1.11 0.02 1.10 10.51
上表的实验结果说明 属的细菌与肠道炎症损伤呈正相关。通过上表结果可以推测,MXSGD缓解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炎症损伤的机制是 。
2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非甾体类(NSAIDs)抗炎药可解热、镇痛而减轻症状,其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药物成分 IC50(COX﹣1) IC50(COX﹣2) IC50(COX﹣2/COX﹣1)
阿司匹林 1.60 277.00 173.00
吲哚美辛 0.03 62.35 73.43
布洛芬 3.98 70.16 15.16
注:COX(包括COX﹣1和COX﹣2)能催化前列腺素的生成,COX﹣1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胃肠道和肾脏的不良反应轻。
(1)病原体侵染常引起机体发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影响下丘脑中的 中枢的功能,使 等器官的产热量增大,导致机体 ,进而出现发热症状。
(2)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 (答出2点)等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最终由其他免疫细胞将甲型流感病毒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 的功能。
(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这三种药物成分中应该选用的是 ,依据是 。
(4)正常情况下,体温调定点可控制机体的温度接近37℃。病毒感染会引起前列腺素增多,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服用NSAIDs抗炎药退热的机理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B C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CD ABC AD CD
1.D
2.B
3.A
4.C
5.B
6.C
7.C
8.D
9.D
10.B
11.C
12.D
13.ACD
14.ABC
15.AD
16.CD
17.(1)免疫活性物质
(2) T细胞 B细胞
(3) ②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 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丙组>乙组>甲组
18.(1) 正 扩散
(2)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3) 强光处理20h A组注射适量的褪黑素,B、C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低于
(4) 神经-体液-免疫 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
(5) 植物自身能够合成、含量微少、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生长素
19.(1) 免疫监视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2) 瘤内补充谷氨酰胺(Gln)会减缓野生型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 谷氨酰胺(Gln)抗肿瘤作用离不开特异性免疫 Bat鼠缺乏树突状细胞 更低
(3)癌细胞膜上Gln转运蛋白数量多于树突状细胞;谷氨酰胺(Gln)进入癌细胞的多,进入树突状细胞的少;无法促进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呈递实现免疫逃逸
20.(1) 处理时间、药物的种类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防御
(2) 免疫活性物质 能 与模型组相比 MXSGD治疗后,小鼠体内的趋化因子CCL5的水平显著降低,与奥司他韦组相近,且接近于正常组水平
(3) 埃希菌 MXSGD 通过调节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上皮细胞过度表达炎症因子,从而缓解炎症损伤
21.(1) 体温调节 肝、脑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 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 免疫防御
(3) 布洛芬 IC50(COX﹣2)较低;IC50(COX﹣2/COX﹣7)低,不良反应轻
(4)抑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使体温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