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习题 (有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习题 (有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习题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研究发现,在盐胁迫的环境下,耐盐植株会利用液泡膜上的NHX运载体将Na+逆浓度梯度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并富集到液泡中,以增强植株对盐胁迫环境的抵抗能力,下图表示物质运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1运输Na+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载体蛋白2的作用有利于维持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差
C.液泡中富集的Na+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细胞吸水
D.降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2.主动运输的能量除来自ATP外,还可依赖顺浓度差提供能量(协同运输)。图1为动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图2为植物细胞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进出液泡的机制相同,可维持液泡内外pH差
B.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不会影响钠钾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C.图1中载体蛋白甲和钠钾泵虽然同时运输两种物质,但是也体现了专一性
D.图2中Ca2+从细胞液进入细胞质基质时,其通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3.细胞可运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
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C.神经细胞膜上运输K+的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氨基酸
4.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药物A是水溶性物质,药物B是脂溶性物质
B.脂质体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运载的药物送入细胞
C.脂质体运输的药物,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D.脂质体表面由于不具有可供免疫细胞识别的糖被,因而在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能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
5.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B.载体蛋白的每次转运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D.水分子进入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6.下列实例中体现主动运输的是( )
A.红苋菜放在热水中水的颜色变成红色
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
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
D.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细胞
7.土壤中有一种细菌分泌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3,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用于植株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分解菌中的高尔基体参与脲酶的加工和运输
B.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C.NH4+中的N可作为玉米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的构成元素
D.玉米根细胞和尿素分解菌中均具有裸露的DNA分子
8.已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主动运输)。下图序号中能表示该运输过程的是(  )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9.盐植物的液泡膜和细胞膜上有大量质子泵,可将ATP水解并利用释放的能量将细胞质中的H+泵入液泡和泵出细胞,在液泡膜和细胞膜两侧形成H+电化学梯度。液泡膜和细胞膜上还分布着能同时转运H+和Na+的反向转运载体,借助H+电化学梯度将Na+运入液泡和运出细胞,来保持细胞质内的低Na+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泵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
B.呼吸抑制剂不会对Na+运入液泡和运出细胞产生影响
C.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耐盐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分
D.H+通过反向转运载体由液泡和细胞外进入细胞质属于协助扩散
10.碘是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浓度是血浆中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钠钾泵通过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以维持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钾泵运输Na+、K+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改变
B.抑制NIS的功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Na+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甲状腺滤泡细胞
D.NIS运输I-和Na+的方式相同
11.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 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 将 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H2O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12.下图表示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用同一个载体吸收葡萄糖与Na+,说明载体无特异性
B.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动力不同,但都属于主动运输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一致
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ATP的水解无关
三、非选择题
13.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重要作用,用的主要无机氮源。下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吸收相关物质的转运机制,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利用NH4+中的 N 元素合成 作为构成遗传物质的单体,这体现无机盐的 功能。根毛细胞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 。
(2)根毛细胞吸收NO3- 的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质子泵体现了蛋白质具有 功能。
(3)生长期玉米幼苗需要大量吸收无机氮源。为给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建议,请利用生长期玉米幼苗、含适宜浓度的硝酸铵 (NH4NO3)培养液、NO3-和 NH4+浓度检测仪,设计实验,探究生长期玉米幼苗主要吸收的无机氮源种类。请写出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14.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二者的相关转运机制如图所示。当NH4+作为主要氮源时,会引起细胞内NH4+积累和细胞外酸化,进而抑制植物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铵毒。已知AMTs、NRT1.1和SLAH3是膜上的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根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来合成的有机大分子是 (答出2点)。
(2)由图分析,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NO3-通过 NRT1.1 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3)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引起细胞外酸化的分子机制是 。在农业生产上,为缓解铵毒可采取的施肥措施是 。
(4)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拟南芥以硝酸铵(NH4NO3)为唯一氮源时,对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请设计实验验证拟南芥存在这种偏好性。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15.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面的圆盘形,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红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与功能,对于机体完成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1)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含有39个谷氨酸(R基:—CH —CH —COOH),则血红蛋白至少含有 个游离的羧基。
(2)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膨胀。此过程中水进入细胞有两种运输方式,通过水通道蛋白AQP1的 以及通过磷脂分子间隙的自由扩散。
(3)科学家获得并利用AQP1的mRNA,以蛙卵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AQP1功能。
①为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科学家在众多的细胞中选择蛙卵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从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该细胞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②请完善本实验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编号 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
对照组 蛙卵细胞不做处理 Ⅱ. ,观察并统计两组细胞破碎比例。 Ⅲ.
实验组 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B D A ACD ABC
题号 11 12
答案 ABC ABD
1.A
2.C
3.B
4.C
5.D
6.B
7.D
8.A
9.ACD
10.ABC
11.ABC
12.ABD
13.(1) 脱氧核苷酸 组成复杂的化合物 核糖体、线粒体
(2)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运输
(3) 把生长期的玉米幼苗放在以含适宜浓度的硝酸铵 (NH4NO3)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比较培养前后NO3-和 NH4+浓度。 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生长期玉米幼苗主要吸收的无机氮源是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生长期玉米幼苗主要吸收的无机氮源是NH4+。
14.(1)蛋白质、核酸
(2)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NO3-逆浓度梯度运输
(3) 土壤中的NH4+增多使其在细胞内积累和产生的NH3和H+增多,H+外流增多引起细胞外酸化 施加硝态氮(NO3-)肥
(4)配制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用配制好的营养液培养拟南芥;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剩余含量
15.(1)43
(2)协助扩散
(3) 细胞膜上不含通道蛋白AQP1 蛙卵细胞中注射AQP1的mRNA 将两组细胞都放入相同的低渗溶液中 实验组细胞破碎比例多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