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I. B
“ ”
{解析)B项 民间文学文本被学者反复引用后,成为了经典 “曲解文意,原文是 一旦采风记录下来,这

一文本便成为经典 。
2.C

{解析 “Jc 项 政府部门不宜过多于预 于文元据,原文只说了政府采用培训方式作用有限,并未说政府

不宜过多干预 “ 传承场 的形成。
3. D
” ”
{解析} “ 传承场 是民间文学作品讲、唱的场所。 A项“ 口传·印记 基本陈列厅提供了民间文学类非
遗展示场所,并没有进行讲唱活动。B项是对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C项用新的表现形式呈现传
“ … ”
奇故事,是对民间文学类非遗创造性转化。 D项将 码头号子 这一民间文学类非遗 “ 移植 到新的民

俗活动中,重塑了新的 “ 传承场 。

4.①方式不同: “ ”鱼缸里养鱼 指采用培训’方式培养传承人,“ 移植 指将民间文学类非遗引入到民众生活

和新的民俗活动中。②效果原同:f鱼缸里养鱼 违背了民间文学传承人自然天成的养成规律,效果不
“ ” “
太理想。 移植 是重塑新的 传承场
共4分)
5.①挖掘陕北说书独特的文化元索和艺术魅力,找到其与当下生活的契合点。②将陕北说书“ 移植··到
” “ ”
互联网平台,借用网络媒介,重塑新的 “ 传承场 。③在新的 传承场 中,网友自发参与陕北说书的二
次创作与传捕,成为自然养成的传承人群体。(每条2分,意思答对即可)
6.C
“ ”
{解析} 农户思想落后已是扶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错,老邱的行为说明扶贫工作中要注意提高农民
的思想素质,但不能说该问题已成为主要问题。
7.8
“ ”
{解析] 但都能体现人物积极为群众解决问题 错。前两次恰恰表现出乔安的群众意识 不够。
8.①对自己处理问题是否得当的怀疑:②谜底揭晓后,对自己工作不细致的反思:③对军队扶贫工作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获得了成长。(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与评分细则 第1页(共4页)
9.①语言幽默:把严肃场合中的词语“ 三等功 ”“ 犯罪分子”“ 当事猪”等称呼置人鲜活 的生活情境,造成反
差效果,幽默有趣。②情节戏剧化:“ 不速之客··小黑猪被一次次送走后,又总能在关键时候出现,特别
是最后一次出现,极具喜剧效果。③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深度:本文以军营生活中的一件小插曲为切
人口,既反映出新农村建设和军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体现了对军人成长的思考。(每条2分,意思
对即可)
10.C EG
[解析}断句为: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翻译:这个人
先前是那样做事的。现在他做事与先前不一样,这不是他的本性,而是粉饰外表来迷惑世人啊。
11. A
[解析}用法不全相同。原文中“ 一日咎前之非”中“ 咎” 是动词,意为责备,“ 既往不咎”中“ 咎” 是动
词,意为责备,“ 咎由自取 ”中“咎” 是名词,意为过失。B项,《六国论》中的“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
“ 率”是全都,一概的意思。C项,《项脊轩志》中的“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的“ 顾” 是看的意思。D
项,两个“ 其”均为代词。
12.A
I解析] “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并非作者的主要观点。
13. ( I )人生活 在天与地之间,那么本来就不可能不犯错误,但为什么最终不妨害人成为圣人贤人呢?
(“ 固 ”“ 卒” 每点一分,句意2分)
(2)如果因为是小错误就回l我原谅·轻易触犯,那么,不发展到做出大的恶行都不会停下。(“ 苟 ”“ 至
于”每点一分,句意2分)
14.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能改就可使普性恢复。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要以敬畏之
心丽对过错,克和j自己的欲望,勿以错小而为之。(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材料-:
天犯过错误吗?犯过,日食、月食等就是天犯下的错误。地犯,过错误吗?犯过,山崩地裂、江河枯
竭等就是地犯下的错误。天和地都犯过错误,但为什么最终没有连累到天覆盖大地、地永载万物呢?
(因为天和地都)善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人生活在天与地之间,那么本来就不可能不犯错误,但为
什么最终不妨害人成为圣人贤人呢?(这是因为圣人贤人)也善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所以太甲改
正了错误,孔子说不要怕改正错误,杨雄崇尚改过向善,(这些圣贤)都是善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啊。
我有一位朋友和了错误之后又能悔悟,悔悟之后又能改正,别人却说:“这个人先前是那样做事
的。现在他做事与先前不一样,(这)不是他的本性,(而是)粉饰外表来迷惑世人啊。”这难道是有见
识的话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2页(共4页)
上天描撒4二、义、礼、智、仿给所有生灵,人生来都具备、拥有。拥有而不思考就会失去,思考而不
践行就会废弃。 -旦某天责备之前犯的错误,迅速行动,反思、改正错误.这就在明丢失的(五德)又
重甜获得,荒废的(五德)又重新兴起。(对于我朋友改正错误的举动)却说什么不是出于他的本性,
这是带领天下人残害与生俱来的品性。
况且,就像一个人拥有财物,先是被盗贱抢走,不久这个人又夺回了这些财物,(别人)却说:“ 这
不是他的财物,这是他 ”刚才从盗贱手里抢来的。可以这么说吗?当然不可以。有形的财物为自己拥
有,本来就不像无形的本性为自己拥有。财物失而复得,却说“ 不是他的财物”,尚且不可以,本性失
而复碍,却说“ 不是他的本性
材料二:
君子所犯的错误中,遇上世间事情的变化无法自我解脱避免而犯的,占十分之七;对事物的认识
不周密而犯的,占十分之三。普通人所犯的错误中,不是放意却犯错的占十分之三;自己明白却不能
承受欲望而犯的,占十分之七。因此,君子祀的错误,确实是人们所说的错误,大概是超过了仁义的适
当限皮罢了。普通人犯的错误,就不是人们所说的错误了,那只是小的恶行罢了。
土豆君子到圣人,他们祀的错误,-定是因为遇上世间事情的变化而祀的,因为自己对事物的认
识不周密而犯的却很少。下至普通人到小人,(他们祀的错误)都是因为承受不住欲望动了恶念而祀
的,不是放意却犯错的也很少。普通人对号大的恶作,通 常因为害怕而不敢做.可是对于小的恶行却
由于承受不住欲望而又姑且自我原谅,于是犯下了恶行。圣贤看待小的错误,就像普通人看待大的恶

行,因此心怀敬畏不敢触犯 : ’l、人看待大的恶行,就像普通人看待小的错误,因此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衣服首饰刚刚穿戴时,(人们)常常担心弄脏弄坏,一旦脏了坏了,就不再珍惜。 如果因为是小错
误就自我原谅轻易触犯.那么,不发展到做出大的恶行都不会停下。所以砍伐一树,杀死一头兽,不按
照它的时令规律,孔子祀这种行为都看作是不孝颇。小错误啊!也很危险啊!
15.C
” ” ”
{解析] “友人科举高中 的说法有误,结合标题“ 罢举 和l尾联“ 不是挂枝终不得 可知友人参加科举
并未考中,转而应召从军。
” ” ” ”
16.①“ 抛 “ 驱 等动词的使用别出心裁,
“ 抛 景、“ 驱 愁的写法把景、愁具象化,很有表现力;②原是以
诗写景,以洒遍愁,诗人却说采景人诗,驱憨人酒,翻出新意:③本是送别诗,然颈联写驱愁人酒,似耍
一饮而尽,有豪壮之意。(每点2分,共6分)
17.(1)短发萧骚擦祖It冷,稳泛沧浪空阔
(2)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示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测流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3页(共4页)
示例 3: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l陆
错误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千古凭高对此,谩磋荣辱
18.示例:A直截了当 B针眨时弊/振聋发聊/发人深省(答对一处 2分,如有错别字酌情扣分)
” ”
{解析]A根据后文“ 间接的、暗示的、隐含的方式 可推知此空。B根据前文 笑话是对各种丑恶现象

的讽刺揭露 可推知此空。
19.A
{解析]A助动词,表示能够。B助动词,表示值得。C助动词,表示许可。D形容词,表示厉害。
20.①籍 ②载 ③慧 ④幽(任意答对 3 处即可)
{解析]①书藉应为书籍 ②承栽应为承载 ③智惠应为密葱 ③忧默应为幽默
21.甲:笑话在唐宋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乙: 有讽喻型、启宿型、谐谑型三类(答 主要有三种··亦可)
{解析]甲空。甲空所处段落是对笑话发展历程的概述。根据甲空后对店、宋笑话的具体举例,可知
” ”
此处是总述 唐宋笑话发展状况。 乙空。根据前文“细究其类别 和后文的“ : ,可知此处是对后文的
总领。
22. (I)“
” ”
黎庶 与“ 裂树 谐音,父老答非所问,引人发笑。讽刺7 自命消高的官员不顾说话对象,故弄风
雅,从而导致答者不明其义、转换话题。(谐音子法2分,具体效果l分)
(2)“
” ”
君子之交谈如 “ 醉翁之意不在P分别跑去“ 水 和“

酒 ,幽默风趣。文雅含蓄地表现了穷书生与
好友之间淳朴真挚的友悄 0, ( 指明熟语 2分,具体效果1分)
” “ ”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方式和熟语的使用。(I)要点明 “ 谐音 ,指出 讽刺 意味。(2)要点明省略熟
” ” ”
语中的“ 水 “和 酒 ,指出二人
“ 友情淳朴真挚 。
23.写作提示: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 “ 和 的内涵。审读材料时要明确和
谐相处 、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人伦准则,没有和谐,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同
“ ” ”
时也要看到 和 “不能与 同 丽等号。 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它承认矛盾,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附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充满了差异性,一昧求同是忽视差异,回避矛盾和l竞争。倡导.“璃l谐 就是耍强调
“ 和而不同
“ ” “ ”
成更商层级的和谐统一。写作时要注意兼顾两句话的语意,在 和 与 同 的比较闸释中深入辨析
“ ”和 的内涵。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