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探索地球表面(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探索地球表面(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4.1探索地球表面(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水圈
2.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B.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壳
C.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C层中
D.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为A<B<C
3.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形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平原
4.岩石圈—地球的坚硬外壳,下列对岩石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地壳,地壳就是岩石圈 B.软流层属于岩石圈
C.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D.岩石圈是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
5.相对高度一般很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类型是 (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6.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7.海拔一般在 200- 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该地形是()
A.高原 B.丘陵 C.平原 D.盆地
8.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9.如图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
A.①鞍部 B.②山谷 C.③山脊 D.④陡崖
10.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数值关系是a>b>c>d,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拔小于乙地
B.甲地位于山谷
C.乙地可能发育形成河流
D.站在丙地不可能看到丁
11.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属于(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2.如图为某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  )
A. B.
C. D.
13.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
B.①②两条登山线路中,坡度较缓的是②
C.③所处的地形为鞍部
D.③④两个露营地点中,相对安全的是④
15.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 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 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二、填空题
16.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 , ,和 。
17.地球不是很平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18.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叫__________。等高线的凸侧互相对称处为__________。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__________形状。
1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 。
20.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 、 、 ;
(2)岩石圈是指 层和 顶部(填字母)。
21.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测量点已注明了海拔(单位:米),试绘出等高线地形图。
(2)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为 。
(3)该地形的走向大致是 向。
22.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部位名称是:王村地处 ;李村地处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 米。
(3)图上测得丁山和大王山两地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千米
2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C表示的地形是 ;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
(3)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填字母)。
24.读“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的是 ,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 。
25.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小金用半个土豆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制作过程依次为图一中的a、b、c所示,则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等高线地形图应是如图中的 (选填字母);
A.B.C.D.
(2)“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图三中沿甲、乙两条线路登山,比较容易攀登的是 线路(选填“甲”或“乙”)
(3)若图三中虚线C为泥石流的运动轨迹,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 (选填图中的数字序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1探索地球表面(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C B B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D B
1.D
【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D
【详解】A、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故A错误。
B、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故B错误。
C、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故C错误。
D、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平约3470千米,所以图中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为A<B<C,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盆地是盆状地形,主要特征是四周高(山脉或其它山地隆起带)、中部低(平原和丘陵),所以题目描述的地形是盆地。故选B。
4.C
【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详解】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这里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特点,牢记即可。
5.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高度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类型是山地,故选C。
6.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原地形平坦,A错;山地和丘陵地面都崎岖不平,B对;盆地为中间低,四周高,但中间不一定是平原,也可以有丘陵,如四川盆地,C错;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是山地,D错;综上可知,故选B。
7.B
【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形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海拔一般在 200- 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该地形是丘陵;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和缓;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地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结合题意。故选B。
8.D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详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选D。
9.D
【详解】①是等高线呈闭合状,由外到内数值变大为山峰,故A错误;②是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为山脊,故B错误;③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为山谷,故C错误;④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D。
10.C
【详解】图中是等高线地形图,如果a>b>c>d,则甲地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乙地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容易形成河流,丙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丁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丙、甲、乙、丁,站在丙地可能看到图中任何部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C
【分析】此题考查地形的类型。
【详解】结合教材知识得知,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所以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属于丘陵。故选C。
12.B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地形为鞍部,它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图B符合其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B
【详解】A.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故A不符合题意。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B符合题意。
C.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故C不符合题意。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山峰的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①②两条登山线路中,①处等高线较疏,坡度较缓;③所处的地形为山谷;③④两个露营地点中,相对安全的是④,③在山谷,有可能暴发山洪,排除ABC,故选D。
15.B
【分析】此题考查等高线判读。
【详解】甲处为等高线低值中心,为盆地,A错;乙等高距为100米,且有两条等高线重合,所以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是≥100米,<300米,B对;丙图和丁图等高距一致,等高线疏密程度一致,所以丙图坡度和丁图一致,C错;丁地等高线凸向低海拔,为山脊,不可能出现河流,D错;故选B。
16. 地壳 地幔 地核
【详解】[1][2][3]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向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从地売到地核,依次经过地壳一地幔一地核。
17.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分析】地表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陆地表面是由(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五种不同地形组成的。
【详解】地表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陆地表面是由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五种不同地形组成的。
18.等高线地形图,鞍部,小的封闭的曲线
【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两个闭合的等高线的中间部位为鞍部。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闭合形状,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变大。
19.陡;缓
【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20. 地核 地幔 地壳 A B
【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详解】(1)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
(2)读图可知,岩石圈是指A层和B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1.(1)绘图略。(将数字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山地(山) (3)南北
【详解】(1)等高线是指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不交差,不重叠(陡崖除外)。
(2)由图可知,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为山地。
(3)通过绘图和方向标可知,该地形的走向大致是南北向。
22.(1)山脊;鞍部(2)760(3)5
【详解】读图可知,(1) 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部位名称是:王村地处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李村地处鞍部(两山之间的低地).(2)张村海拔高度400米,丁山海拔高度1160米, 故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1160-400=760米.(3)图中比例尺为1:200000,图上距离为2.5厘米,实地距离为500000厘米=5千米.
23. 山脊 B 450 G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详解】(1)C是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
(2)B处相比H处等高线密集,B坡度较陡。
(3)图中比例尺为1:15000,说明图上1cm代表15000cm,3cm对应实际距离为3×15000cm=45000cm=450m。
(4)G为等高线重合地点,为陡崖,适合攀岩。
24. 鞍部 B B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H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EF 西北向东南
【详解】(1)依据位置,图中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可判定,B、H两点中,B点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3)图中CD线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F线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EF可能发育成河流。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从西北向东南。
25. A 甲 ②
【详解】(1)读图可知,土豆山由三截组成,截面为闭合的曲线,因此“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应有三条闭合等高线,因此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等高线地形图应是如图A,A符合题意。故选A。
(2)甲地比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因此比较容易攀登的是线路是甲。
(3)发生泥石流时,人逃生时方向应尽量与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逃向地势较高的山坡。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的规律,④方向与河流中水流方向一致,①方向与河流中水流方向相反,②、③方向与泥石流发生的山谷走向大致垂直,但③路线要越过河谷,因此在O点的人合理的逃生路线为②。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