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土壤的结构与质地(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土壤的结构与质地(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4.2土壤的结构与质地(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2.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3.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
4.“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 )
A.微生物 B.矿物质颗粒 C.空气 D.腐殖质
5.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6.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7.关于土壤的成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动物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所以土壤动物都是有益的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时,为了把水都赶出来,加热温度越高越好
C.腐殖质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是因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腐殖质
D.校外观察某土壤样本中的生物结束后,应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95%
9.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
A.最低等生物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10.下列各种因素中,不能使岩石风化的是
A.风和冰 B.流水
C.热胀冷缩 D.高等动物
1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
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
C.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12.地球表面的土壤对大自然及我们人类本身实在太重要了。没有肥沃的土壤,就不会有茂盛的植物,就不会有我们人类的今天。而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草的作用尤为重要。你认为草在土壤的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A.草地植被会让土壤表层下面具有稠密的根系并残留有大量的有机物
B.草地中的有些植物,根系上生长着大量的根瘤菌,可以提供大量的氮肥
C.根系中的矿质元素在吸收、积累、分解过程中,对土壤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D.以上三项都是
1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14.没有参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外力作用是
A.水 B.风
C.闪电 D.阳光
15.“水滴石穿”向我们形象地叙述了土壤形成阶段中的一种方式。以下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的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形成的
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矿物质埋入土壤中形成的
D.岩石在水的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
二、填空题
16.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和 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17.下表是对长期使用两种肥料的农田中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数据。
样地 跳虫类(种/ m2) 蜱螨类(种/ m2) 线蚓类(种/ m2) 线虫类(种/m2)
有机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 减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会对土壤造成 污染。
18.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 。②③有什么不同? 。②④有什么不同? 。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 ;②③比较说明了 ;②④比较说明了 。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
19.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20.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2土壤的结构与质地(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B D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C D
1.B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解答即可。
【详解】A.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A正确。
B.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另外化肥施用过多还会造成“烧苗”现象,B错误。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C正确。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正确。
【点睛】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D
【分析】此题考查土壤的形成。
【详解】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气候长期作用才形成的土壤。D描述错误。故选D。
3.B
【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详解】绿肥植物在翻压入土后,能够经过降解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即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虽然其分解后也能释放出氮、磷、钾等养分,但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非直接增加钾肥含量,也不是直接用作植物的食物。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分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详解】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纳的空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不会因土壤板结而减少。
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分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的作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为成土母质提高了有机质,而形成土壤肥力。所以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积累有机质,B正确。
故选B。
6.D
【分析】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他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详解】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属于土壤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有利于根生长和吸收无机盐。
【详解】有些土壤中的动物以植物的根为食,对植物不利;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将使其中的有机物分解;腐殖质属于有机物一类,不能被植物吸收,但可作为土壤动物的食物,腐殖质多的土壤中无机盐也多,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故选D。
【点睛】掌握土壤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
【详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错误;
D、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其余的是腐殖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组成成分。
9.B
【分析】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是生物地衣对环境的影响。
【详解】土壤形成过程:裸露的岩石不断被风化,在进一步的风化中,开始出现低等的生物,接着慢慢出现地衣苔藓植物,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最后出现森林、草原,因此选项C正确。
【点睛】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关键。
10.D
【分析】根据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风和冰,流水,热胀冷缩这些外力作用能使岩石风化。而高等动物并不会。故选D。
11.C
【详解】土壤的形成受地形类型、坡度影响,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在继续,形成后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运行其肥力的变化,A错误,C正确; 土壤固体部分除了腐殖质还有其他组成部分,综合分析本题选择C。
12.D
【分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
【详解】由此可知:草地植被会让土壤表层下面具有稠密的根系并残留有大量的有机物,草地中的有些植物,根系上生长着大量的根瘤菌,可以提供大量的氮肥,这两项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根系中的矿质元素在吸收、积累、分解过程中,对土壤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如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所以D符合题意。
13.D
【分析】此题考查土壤的形成。
【详解】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土壤。D项描述错误,故选D。
14.C
【详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与风、水和阳光都离不开,风可以风化颗粒大的岩石,水可以让土壤更加肥沃,阳光给土壤带来热量,与闪电无关,故选C。
15.D
【分析】根据风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滴石穿”就是岩石在水的冲击下经分化变成小碎块,实质是一种分化作用。故D正确。故选D。
16. 岩石风化 生物积累
【详解】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形成原因,比较简单。
17. 数量 生物
【分析】有机肥主要是动物排泄物或植物的残体,属于天然的肥料,主要经发酵制成;化肥是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里面含有化学添加剂。
【详解】由图表可知,化肥田中的跳虫类、蟀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的数量都比有机肥田中的少,所以,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数量减少。结合分析可知,有机肥主要是动物排泄物或植物的残体,如果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类粪便,则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18.空气 水 无机盐 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 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 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②生长得最好。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的变量是空气;②③的变量是水;②④的变量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2)实验结果②盆植株生长最好,①②④生长不好.通过①②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通过②③比较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通过②④比较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3)实验结果②盆植株生长最好,原因是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量的无机盐。
【点睛】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9. 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 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分析】(1)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2)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详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0.有机物 21.③①⑤ 22.B
【分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20.假如环境条件成熟,类比地球土壤的形成过程,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是:②岩石风化→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生长→③高等植物生长→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即②④⑥③①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