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基本权利 核心素养课件(共33张PPT)+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基本权利 核心素养课件(共33张PPT)+ 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结合视频思考: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生命权、受教育权、劳动权、财产权、选举于被选举权... ...
公民基本权利
第三课
公民权利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
增强权利意识,学会珍惜、爱护自己享有的权利;
道德修养
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政治认同
认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认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责任意识
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规定;懂得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0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02.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意义?
03.公民的人身自由内容、意义?
04.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05.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创设情境
小岩的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岩好奇地问爸爸投了谁的票。爸爸认真地说: “参加选举是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我赞成的候选人都是能够为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真心为我们服务的人。”小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说:“等我有了选民资格, 也会认真投下我的一票! ”
探究:
小岩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有选民资格?
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条件:
①国籍: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公民;
②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
③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地位(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基础性政治权利)
14岁的初二学生
美籍在华留学生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20岁的大学生
学校的老师
壮族的老奶奶
×



×
×
判断:以下人员是否具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政治权利——②政治自由
(1)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绝对自由
政治自由
道德
自由有边界
自由的界限:
法律
知识拓展
【言论自由】 : 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表述各种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出版自由】 :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公民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并有权从事著述、出版、印刷、发行的活动。
【集会自由】 :是指公民为着共同目的,临时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 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结社自由】 : 是公民按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者参加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游行自由】 :游行自由是指公民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 ,表示某种庆祝、纪念或抗议、声讨等共同愿望的自由。
【示威自由】 : 是指公民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注意: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
政治权利——③监督权
罗先生通过媒体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问题。经调查, 刘某及其亲属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 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经审理, 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某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探究:
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公民行使这项权利有什么意义
政治权利——③监督权
①主体(谁监督)?
②对象(监督谁)?
③干什么(内容)?
④注意事项?
⑤重要性或意义?
—我国公民
—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
—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遵守法律
—a.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有助于政府提高工作效率。c.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主人翁精神。
政治权利 内 容 意 义(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我国公民
年满十八周岁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我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整合归纳

人身自由
思考: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人身自由包括什么?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创设情境
整合归纳
人身自由 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不受逮捕。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限制、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 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非法 侵入公民住宅
隐匿,毁弃,拆 阅或者窃听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严某通过网络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次日一大早,厂长指使两名员 工强行进入严某家中,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弄醒并带到工厂办公室“教育”了一整天。
思考:该厂长及员工的行为是否违法 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严某从家里被带走
严某在工厂办公室接受“教育”
严某在网上举报某工厂
该厂长及员工的行为违法。①员工破门而入侵犯了严某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②严某在家中被带走,其人身自由受到侵犯;③“教育”了一整天侵犯了严某的人格尊严权
创设情境
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的含义: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整合归纳
权利 侵权表现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诽谤行为;诬告等
非法剥夺他人荣誉;非法侵占他人荣誉;严重诋毁他人所获得的荣誉;侵害荣誉权人应得的物质利益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擅自使用公民的肖像。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更改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练习反馈
1. 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诋毁他人。
2. 照相馆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在橱窗展出。
3. 某同学偷阅他人日记。
4. 小李假冒小强的姓名参加各种大型活动。
5. 小敏被评为优秀学生奖,小明私自领取了小敏的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占为己有。
判断:下列现象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姓名权
荣誉权
练习反馈
判断:下列现象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侵犯人身自由
侵犯人格尊严
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
侵犯住宅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结合课本,说说宗庆后一生享有哪些权利?
宗庆后17岁初中毕业,原本打算报考不要学费还能发给津贴的师范学校,迫于家境困窘,不得不辍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干起了谋生的小买卖。
辍学谋生
工作经历
1978年,宗庆后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回到杭州,顶替了母亲小学教师的职位
1981-1988年,宗庆后在杭州工人业余大学学习工业企业管理;
公益慈善
宗庆后对回报教育情有独钟,历年支援教育的费用共计逾3亿元。
宗庆后成立浙江省娃哈哈慈善基金会,在洪灾、雪灾、地震、旱灾等都慷慨解囊。截至2024年1月,已累计助学、助孤、助老、助残超7亿元。
受教育权
劳动权
财产权
案例分析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
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④受教育权、⑤文化权利等。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劳动权
文化权利
1.财产权
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1、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里
2、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
3、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房
4、我把电脑卖给别人
(占有权)放家里、放包里、放身上
(收益权)租金、利息、股息
(使用权)拿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
(处分权)捐献、转让、卖掉、送掉、扔掉
2.劳动权
①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物质帮助权:①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措施或政策: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4.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1)内涵: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并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实现: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4)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4.文化教育权利
文化权利:
(1)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实现: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以鼓励和帮助?
提示:公民有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鼓励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大会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田甜 。田甜在父母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田甜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田甜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二寒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350元收入。2003年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刚满18岁的田甜对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神圣的赞成票。
姓名权,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人身自由
受教育权,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荣誉权,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人身自由
选举权,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被抚养权,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运用所学分析甜甜成长中的权利
知识产权,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劳动权,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自由
监督权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批评、建议 / 申诉、控告、检举)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经济方面)
文化权
(文化教育方面)
其他权利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财产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政治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随堂练习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身自由
监督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人格尊严
人身自由和住宅
抢答:下列图片分别涉及我们的哪些基本权利?
1.基础作业: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同步练习题
2.拓展性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