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进校园法治教育班会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法制教育进校园法治教育班会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法治教育进校园
知法、懂法、守法
增强法治观念 提升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
什么是法治?
法治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导入
治理的依据就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呢?
目录
1
2
3
什么是法律
如何遵守法律
校园法治教育
1
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
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的定义:
我国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
行政法
民法
商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其他
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所有的法律都是依照宪法来制定的。可以说,宪法是“母法”,其他的全部法律都是“子法”。
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的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主要权利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荣誉权
财产所有权
继承权
著作权
专权利
受教育权
其他权利
未成年人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1.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2.向公安机关报案;
3.向人民检察院进行控告;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主要途径有:
当未成年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未成年人本人或其监护人有权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除了司法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还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6周岁
≥14周岁 <16周岁
≥12周岁 <14周岁
2
如何遵守法律
学生应该如何遵守法律
学习法律知识
树立正确三观
培养健康习惯
了解解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规章制度,知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避免犯罪和违法行为。
不以犯罪和违法为手段获取利益,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使身体健康,思维清晰,精力充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防止走上错误的道路。
3
校园法治教育
校园里的法律案例
案情简介:被告人朱某等五人均系北京某校在校女生(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2017年2月28日,五名被告人在女生宿舍楼内,采用辱骂、殴打、逼迫下跪等方式侮辱女生高某某(17岁),并无故殴打、辱骂女生张某某(15岁)。经鉴定,两位被害人的伤情构成轻微伤,五名被告人的行为还造成被害人高某某无法正常生活、学习的严重后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朱某等人随意殴打和辱骂他人,造成二人轻微伤,严重影响他人生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破坏社会秩序,构成寻衅滋事罪,且系共同犯罪。据此,以寻衅滋事罪依法分别判处五名被告人十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校园里的法律案例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行为构成犯罪的案件。
本案中,五名被告人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同学伙伴之间的打闹玩笑,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而是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处的犯罪行为。
对此类行为,如果仅仅因被告人系未成年人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会纵容犯罪,既不利于被告人今后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保护同是未成年人的被害人。法院充分考虑了五名被告人主观恶性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校园里的法律案例
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某,男,与被害人葛某某系同班同学。2015年1月9日,葛某某到张某某的宿舍时,碰撞张某某一下,二人因此发生争执并厮打。厮打中,张某某持刀将葛某某捅伤。经鉴定,葛某某的损伤构成重伤。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被告人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系未成年人,投案自首,且已与被害人和解,对其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据此,认定张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校园里的法律案例
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王某某均系某高中二年级学生,二人因琐事产生矛盾,双方约场在学校门口打架。王某某、李某各纠集多人持鱼叉、镐把等物品参与斗殴,双方均有人员受伤。参与斗殴的人员先后有6人归案。
法院认为,李某、王某某等六名被告人组织或积极参与持械聚众斗殴,均构成聚众斗殴罪。被告人王某某、李某在聚众斗殴犯罪中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案发后投案自首,自愿认罪悔罪,法院对其减轻处罚。依照各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所起作用、犯罪后果及犯罪后的表现,法院依法认定6名被告人犯聚众斗殴罪,对李某、王某某各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对其他4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三年至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相互约架
聚众斗殴
校园里的法律案例
案情简介:法院查明,被告人李某(化名)2012年至2018年期间,在担任班主任、数学老师期间,利用其教师身份的便利,采用欺骗、强迫等手段,以补课辅导、批改试卷、接热水、家访为由,在晚自习下课后,先后将15名未成年在校女学生分别单独带至其家中、附近的山上、教学楼等地实施强奸、猥亵行为。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化名)目无国法,违背妇女意志,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采用欺骗、强迫等手段,猥亵多名在校未成年女学生(已满14周岁)构成强制猥亵罪,采用欺骗、强迫等手段,猥亵多名在校未成年女学生(未满14周岁)构成猥亵儿童罪,应予严惩。
1
2
3
4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若未成年人身陷权益受侵,以至于其合法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时,他们或者其父母或监护人应借助于法律机制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具体措施包括:
向相关监管机构提出申诉(比如教育局等);
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打110也可以;
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交控诉;
向当地人民法院发起诉讼等。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知法、懂法、守法
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触犯法律;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欺负弱小,不斤斤计较,也绝不胆小懦弱。
在校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学习法律知识,阅读法律案例,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
如果遭遇不幸,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感谢观看
增强法治观念 提升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