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习近平
保障宪法的实施:
1.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2.每个人都要牢固树立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坚 持 依 宪 治 国
认真阅读课本P20-2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探究点一 根本的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和主要内容
2.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原因和要求
探究点二 最高法律效力
3.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原因/表现
自主学习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每年3月初北京要召开两会,两会的全称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表明我国实行的是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这是由我国哪一部法律规定的?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依法治国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五次修改:1988、1993、1999、2004、2018
1954
1975
1978
1982
现行宪法
现行宪法为1982年12月4日通过,我国国家宪法日12月4日
我国宪法的历史
根本的活动准则
1.我国宪法的构成
根本的活动准则
序言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课本P21相关链接)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宪法的这一规定说明了什么?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地位)
根本的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我国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地位/性质)
⑴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原因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历时4个月,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
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说明了什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根本的活动准则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③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⑴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原因
宪法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⑴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⑵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要求
⑵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图示反映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其他地位
最高的法律效力
图片反映了什么?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的地位
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原因/宪法与普通法的不同
阅读P23《法律的“对话”》,想一想: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何不同?
⑴从内容上看:
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宪法 第五条 一切法律、行政行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关系如何?
⑵从效力上看: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母法
子法
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 普通法律
制定
修改 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只需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⑶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原因/意义/作用:
最高的法律效力
为什么说宪法是法律体系这棵大树的主干?
⑷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地位)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宪法与普通法在内容上的不同)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宪法与普通法在公民权利保障上的不同)
(宪法地位)
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原因或表现:
1.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与普通法的异同
宪法 普通法律
内容
法律效力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特点。
①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制定要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修改必须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只需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宪法与普通法的异同
宪法 普通法律
公民 权利 保障
相同 ①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都是依法治国的依据,
都是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都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都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③都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
宪法=义务教育法+环境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
×
×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易错注意
根本活动准则
坚持
依宪治国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宪法至上
最高的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治国首先要依宪执政。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对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
对一切法律和法规
根本法
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