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安 史 之 乱 与 唐 朝 衰 亡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统编版新教材(2025春季版)第 4 课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 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 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时空观念)◆3.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 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 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核心素 养 目 标新课程标准誉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一、安史之乱原因: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 奢侈之风日盛,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 ,社 会 矛盾日 趋 尖 锐 ,边疆形势愈为紧 张。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 政权和财权于 一 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 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 局 面 。安禄山兼 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担负唐 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相关史事唐玄宗在位后 期,沉湎于享乐, 怠理朝政。他重用 的杨国忠把持大 权,营私舞弊,排 斥贤能,使朝政黑 暗腐败。任务一: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唐朝三彩釉陶胡人俑唐玄宗天宝年间, 胡人安禄山晋升为节度 使,深受唐玄宗信任。 据说他为取悦唐玄宗和 杨贵妃,以300多斤的 体重,在他们面前跳当 时流行的胡旋舞,旋转 如 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一、安史之乱1.原因经过:755 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和部将史思 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西进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 叛军占领长安。唐肃宗继位,重用郭子仪等将领,在回 纥(hé) 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763 年平叛成功。人物扫描 …… ………… …郭子仪,华州郑县①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早 年以武举从军。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平 叛,收复河北、河东,后收复长安和洛阳。763年, 吐蕃(bō)、 回纥趁乱袭扰,长安失陷,郭子仪率 军再次收复长安。郭子仪因功勋卓著获封汾阳郡 王,被誉为中兴名臣。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任务二:观察地图,阅读教材,简述安史之乱的经过。一、安史之乱郭子仪(697-781)2 . 经过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 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任务三:识读地图,朗读诗歌,说说杜甫诗《无家别》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一、安史之乱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820年)——杜甫诗《无家别》3.影响√二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大规模农民起义 爆 发 。概 况 :8 7 4 年 ,王仙芝_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牺牲后,起义军在黄 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 夺取广州,攻入长安。881年,黄巢建立大 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唐王朝受到致命打击。黄巢,曹州人,出身于富豪家庭,屡举进士不第,以武装贩私盐为生。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黄巢被推为起义军首 领,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采取大规模流动作战的方 式,壮大了起义队伍。黄巢率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在唐军的 联合围剿下,被迫退出长安。后因寡不敌众,黄巢在狼虎谷 牺牲,起义失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任务一:识读地图,阅读教材,简述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概况。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唐末农民起义唐末黄巢起义黄 巢 ( - 8 8 4 )唐朝后期状况:原为农民起义 军将领的朱 温,在斗争的关键时 刻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 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 逐渐控制朝廷,大肆屠杀官员,又陆续兼并了许多割据势力。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 立 后梁 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的原因:1.农民起义军的打击2.唐朝统治腐朽 3.宦官专权4.藩镇割据严重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 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封建社会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有关唐朝灭亡的填空,想一想,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唐朝灭亡√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唐朝灭亡后,北方 黄 河流域 先后 出现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称为五代;( 相 继 存在)南方 地区出现吴、南 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 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 原 的北 汉, 史 称十 国。(特点:先后并存)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任务一:观察地图,简述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并立状况。后唐934年后唐(923-20年) 黄O 东都盛黄海后 / 梁(007-022年)后泽地 后汉 黄 海蠡时空观念、唯物史观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五代十国概况定滩后 四(951-950年)蠡五代政权更迭后(30-07年)奔 鑫 °奔后晋 943年黄 毒五 代 简 表 朝代名称 创建者 起止年代 都城 灭于何朝 后梁 朱温 907-923 东都(开封) 后唐 后唐 李存助 923-936 东都(河南) (今河南洛阳)后晋后晋 石敬瑭 936-947 东京(开封) 契丹 后汉 刘知远 947-950 东京(开封) 后周 后周 郭威 951-960 东京(开封) 北宋 十 国 简 表 国名 吴 前蜀 吴越 闽 南汉 南平 (荆南) 楚 后蜀 南唐 北汉 创建者 杨行密 王建 钱锡 王审知 刘隐 高季兴 马殷 孟知祥 李界 刘崇 起止年代 902-937 907-925 907-978 909-945 917-971 924-963 927-951 934-965 937-976 951-979 都城 江都 (今江苏扬州) 成都 杭州 长乐 (今福建福州) 兴王府 (今广东广州) 江陵 (今湖北荆州) 长沙 成都 江宁 (今江苏南京) 太原 (今山西太原南) 灭于何朝 南唐 后唐 北宋 南唐 北宋 北宋 南唐 北宋 北宋 北宋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 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 ,无复人理。——赵翼《廿(niàn) 二史札记》卷二十二危害: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_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 是掌握兵权的武 将 _。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韩熙载夜宴图》(摹本 ·局部)五代十国大都靠兵变改朝换 代。政权建立后,往往君臣猜忌。 皇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 为了避祸, 一些权臣故意放纵 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此局部画 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 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任务二:阅读图表和史料,说说五代时期武将掌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危害南方 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 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有一定的 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稳定与发展更为显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联系 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 不断增长。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 宗的改革使政权 强大起来,为日后北宋的统 一_打下基础。知识拓展钱谬(liú) 治西湖五代十国时期的西湖,葑(fēng) 草蔓生,淤塞严重,湖水渐趋干涸,城内居民的饮用水和郊区农田灌溉都受到严重影响。当时有人建议填平西湖来扩建都城,吴越国主钱锣坚决反对。他专门设置“撩湖兵”承担浚湖任务,又动员军民修筑捍海塘,有效抵御钱塘江大潮造成的严重潮患,保障民众生活和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同时也留住了西湖美景。杭州西湖钱王祠内的表忠观碑,记录了钱锡及其子孙的功德。表忠观碑周世宗柴荣,志向远大,即位后极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 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 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 在北伐途中,不幸突患急病,被迫退兵回朝,39岁去世。任务三:阅读史料,说说五代十国为什么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3.孕育统一相关史事项目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沉迷享乐经济 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 整顿漕运,改革税制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用人 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重用亲佞,营私舞弊,排斥贤能影响 “开元盛世”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启示:统治者要政治清明、关注民生、发展经济,统治才会长治久安。任务:结合所学,列表对比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采取了哪些不同的措施 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总结归纳治乱兴衰的规律原 因 :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外重内轻经 过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763年,郭子仪平定叛乱影响: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原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连年灾荒经过:874年王仙芝起义;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打击唐朝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概况:北方先后存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并存9个政权与 北方太原北汉,史称十国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评价:消极: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积极:南方经济有一定发展,经济文化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各族 交往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分裂中孕育着统一课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1. 【史料实证】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唐诗中的唐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诗句。这些诗句反映了唐朝 ( A )A. 由盛到衰的变化B. 频繁的中外交流C. 开放的社会风气D. 手工业技术先进素 养 检素 养 检2. 【史料实证】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掾……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史料反映安史之乱( A )A.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 失去对少数民族的控制C. 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力量 D. 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南迁3.中国古代史上的两次人口数量剧烈下降,分别出现在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导 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A. 长期战乱B. 人口迁徙C. 自然灾害D. 统治残酷4. 【史料实证】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 见(B )A. 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B. 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C. 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 D. 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5.清代学者赵翼指出: “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作者意在说明五代十国时期 ( D )A. 藩镇割据政权更迭 B.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C. 宦官专权统治腐败 D. 武将专权危害巨大素 养 检6. 【史料实证】下面《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画面描绘了当时权臣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该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某时期皇帝大多出身武 将,政权更替频繁。建立政权后,皇帝非常害怕武将夺权,往往君臣猜忌。为了 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根据所学,该时期是(B )A. 唐朝晚期B. 五代十国时期 C. 隋唐时期D. 两宋时期素 养 检统编版新教材(2025春季版)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