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2024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 老山界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学习目标背景资料知识备查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党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越老山界: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叙“老山界”之事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老山界是一座怎样的山。老山界为五岭之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在广西北部,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约6 公里,山地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猫儿山,海拔2141米,是五岭第一高峰。这里山势连绵,峰峦重叠,悬崖峭壁高耸入云,触目惊心。遍山林深叶茂,河谷幽深,人迹罕至。只有悬崖绝壁间的羊肠小径可走。小径如同一 条细长的带子,忽而仲向山顶,忽而坠入峡谷。“瞬间有四季,几步不同天”,是人们对老山界的形象描述。高大陡峭、崎岖险峻、气候恶劣、人迹罕至。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作者是怎样叙事的呢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红军翻山的路线图。叙“老山界”之事想一想,如何画出文中红军行军翻山路线图呢?叙“老山界”之事如何画出文中红军行军翻山路线图?找出文中展示“时间”和点明“空间”的词句列出这些时间点、空间点红军的活动,可采用表格的形式根据以上信息画出红军行军翻山图,在图上做好标注找出文中展示“时间”和点明“空间”的词句“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色晚了”,“我们”“跑到前面去”,“在转弯地方”进了瑶民家“天黑了才到山脚”“走了半天” 露宿“半夜里”冻醒又睡着“黎明的时候”,准备出发“走了不多远”看见雷公岩翻过雷公岩 “快要到山顶”,“下午两点多”到达山顶“一气儿跑下山去”时间 地点 红军活动 我的活动下午 山沟 沿着山沟向上走 沿着山沟向上走天色晚了 瑶民家 继续向上走 与瑶民攀谈天黑了 山脚下 准备翻山 准备翻山满天都是星光 “之”字形山路 夜行军 夜行军半夜里 一尺来宽的山路上 露宿 露宿 冻醒黎明 雷公岩 翻越雷公岩 做宣传工作下午两点 山顶 到达山顶 到达山顶最后 下山 下山列出这些时间点、空间点红军的活动,可采用表格的形式根据以上信息画出红军行军翻山图,在图上做好标注下午、傍晚山沟与瑶民攀谈向前行动山脚往上天黑登山山腰夜里、半夜露宿冻醒上山路上黎明吃饭登山山顶下午休息下山叙“老山界”之事思考:(1)从路线图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 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叙之事。(3)从图中,你还可以发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哪些信息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红军战士翻越了高耸、陡峭、险峻的老山界。翻山的时间是一天半; 是连夜翻山; 翻山的过程很艰苦;在翻山途中红军能密切联系群众。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文中评价老山界的一句话。越“老山界”之难“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究竞有多难走呢 “难”在哪些方面呢 提示:请在课文中将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越“老山界”之难越“老山界”之难越“老山界”之难越“老山界”之难面对重重的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请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并按照下面的句式表达。“ 难,红军战士 。”赞“老山界”之人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行路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睡觉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吃饭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处境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观赏夜景,酣然入梦毫不畏惧,嘲笑敌人鼓起勇气,继续前进越山之难态度与表现如此难走的老山界,被红军胜利翻越了。你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看到了怎样的红军 请继续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进行理解,然后回答。赞“老山界”之人看到了有着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赞“老山界”之人“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看到了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赞“老山界”之人“走了不多远,看见咋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 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看到了有着高度的纪律性、自觉性和团结互助精神的红军。赞“老山界”之人“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挽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看到了努力争取民众支持,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红军。赞“老山界”之人“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 袋子米送给她。”“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品《老山界》之文为了让同学们直观得感受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教材选用了一幅插图,这幅图对应文中的那些段落?为什么单单选这几个段落配上插图?体现山高大陡峭,翻越艰难作者是如何表现老山界的高大陡峭的?品《老山界》之文以山的险峻陡峭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表现红军在艰 难征程中的昂扬斗志。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山路曲折以仰视的视角突出山的险峻以俯视的视角再现山的陡峭品《老山界》之文如果再给课文配插图,你建议给哪个段落配图?说说你的理由?“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第22自然段——夜宿山腰图比喻——山的高大陡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比喻、排比——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写得活灵活现,声音的变化句子短小而整齐——表现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第22自然段——夜宿山腰图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描写视觉——听觉视觉感受中,按照“看”的自然顺序,先写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再自然过渡到听觉。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来写听觉感 受,突出了山的寂静,还能引发读者的种种联想和想象。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第22自然段——夜宿山腰图多角度运用对比手法大与小的对比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近的对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山的寂静。这段所描写的环境寒气逼人、刺人肌骨,令人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凸显了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刻画出了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巍巍老山界,传奇英雄山。作者在文中写道:“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地。”遗憾的是,作者未能如愿。假如你今天重走长征路,重登老山界,想在山顶立一块石碑,你准备在上面写什么?例:星夜翻山不怕险,革命意志高如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颂“老山界”之精神“但是我们走过了金山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 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既然老山界的困难是小困难,作者又是自始至终参加长征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选“大困难”来写呢?纵横14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经过14个省跨过24条大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长征颂“老山界”之精神《老山界》是作者响应中央号召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长征结束后,作者用回溯性的目光来审视整个事件,认识到“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作者说“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但同时作者也发现红军能战胜困难的原因是老百姓的支持与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这是让世界认识红军、认识长征的核心内容。“更困难”不是作者选材的标准,展示红军风貌才是作者的追求。追寻红军足迹,传承长征精神。今日重登老山界,红军精神记心间。星夜翻山不怕险,革命意志高如天。北上抗日何惧艰难万险,穿越老山界红军意志坚。颂“老山界”之精神本文真实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处险不惊、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堂小结课文主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毛泽东拓展延伸课下作业作者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课下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段伟大历史的认识。山沟登山过程山脚山腰山顶山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