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2.1 走进微观世界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知导入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空气、水、岩石、金属、塑料等。我们接触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如何进入微观层面去探究物质的构成?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方法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新知讲解探索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冰糖,我们可以看到什么?2.将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什么?3.将碾碎后的冰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冰糖由一些小颗粒构成构成冰糖的颗粒更小了冰糖分散到水中,看不到冰糖颗粒了由水变甜的事实可知,冰糖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极小的微粒状态存在于水中。感受分子的存在以上实验说明:1.研磨后的冰糖细小颗粒远不是构成冰糖的最小单元;2.冰糖颗粒在水中被拆分为肉眼看不见的颗粒,科学研究表明,冰糖的成分是蔗糖,即冰糖在水中会分散成无数个蔗糖分子。结论:如果对物体一直进行分割,那么就能得到组成单元——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跟蔗糖一样,水、氧气等多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小得看不见、摸不着,分子的直径通常以10-10米来度量,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的物体中都包含大量的分子。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就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即3/1026kg)水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酒精是由 构成的酒精分子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物质微粒还有原子和离子等。铁由 构成铁原子氯化钠由 构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探索活动:1.取一根一端封口的细长玻璃管(长40cm左右),按图进行下面的实验。2.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至玻璃管容积的1/2,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3.用手指堵紧开口一端,上下颠倒多次。4.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什么?现象: 水和酒精的混合液液面低于玻璃管口,即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之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两种物质混合时由于分子之间的空隙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体积的变化。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水、酒精混合 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空隙,使混合后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从而引起总体积减小。思考:你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帮助理解分子间存在空隙?模拟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观上分子间存在空隙。选取材料:1、物体颗粒大小不同2、物体间有空隙1.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如图。探索活动:2.实验发现,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现象: 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分析: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粒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和液体中,粒子之间空隙比较小;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比较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比较?固体液体气体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小,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水的反膨胀(V固 > V液)1.如图,压一下香水瓶的喷嘴,当你闻到香水味时,请马上举手示意。探索活动:2.如图,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紧贴,观察到什么现象?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现象: 红棕色 的二氧化氮气体慢慢向上扩散,一会儿上边的玻璃瓶也呈红棕色,两瓶气体的颜色最后变得均匀。分析: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说明气体能扩散。探索活动: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按图所示的方法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红墨水向水中扩散,整杯水变红,且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分析: 红墨水和水彼此进入对方,说明液体也能扩散,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墙角和地面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刀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仍有黑色。 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与液体之间以及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有人曾经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金和铅互相渗入了约1mm。电子元件晶体管在制造时就用到了固体扩散的原理。人们采用渗碳技术,用固体扩散的方法使低碳钢的表面渗入更多的碳原子,以增大表面的硬度,增强其耐磨性。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同物质的分子能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即固体、液体、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为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科学阅读:水分子运动的佐证布朗的发现引发了多位学者的思索,最终给出了科学的解释:悬浮于水中的每一个花粉颗粒,都处在无数个水分子的包围之中,而且在某一瞬间不同方向所受到的水分子撞击力不尽相同,因此花粉颗粒才会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的发现后来成为水分子运动的有力佐证。1827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将新鲜花粉撒到水面上,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颗粒在水面上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想,难道花粉是会动的生命体吗?于是他又换成干花粉重复了上述实验,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实验现象。思考:物质是由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构成的,那么这些分子为什么能够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各样的物体,而不会分散开来呢?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探索活动:取两块铅块,将它们的端面挫平后,用力将它们压在一起。把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铅柱上挂一个重物,看重物能否将两块铅柱拉开。思考: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且有引力,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是斥力减小得更快。1、当引力等于斥力时,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2、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3、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课堂总结走进微观世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中扩散: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扩散实验说明: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B.打扫房间的灰尘飞扬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在一杯水中放一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晴天比阴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3、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B4、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走进微观世界.pptx 分子的大小.mp4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mp4 气体扩散现象.mp4 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mp4 铅块实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