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训练题(含答案)选择题1.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法治的价值追求。琳琳为完成“崇尚法治精神”的手抄报,搜集了以下资料并进行解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平等:我国小学学龄净入学率接近100%,女童与男童无明显差距,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B.自由:网络为人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人们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自由地发表意见,不受约束C.公平:我国针对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重制度精准保障,实现应保尽保D.正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2.公园里的向日葵被抠成“小怪脸”;遛狗不牵绳,不履行“铲屎官”职责;“最美天路”沦为“垃圾满路”……近年来,类似不文明现象不断涌现。不少当事人还将自己的行为看作理所当然,称之为“自由”。对此,你会告诉他们( )①每个人都对自由有无限向往 ②拥有自由能够增强幸福感 ③没有约束的自由必然产生混乱 ④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学习“无法治不自由”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①小婷: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小欣: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一定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小强: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④小亮: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一名男子在高铁列车的卫生间内吸烟,触发烟雾报警器。该男子除受到警方罚款外,还将在180天内被限制乘坐火车,这说明( )A.法治束缚自由,有法治不自由B.自由是相对的,很难得到保障C.珍视自由,必须学会依法维权D.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5.看漫画《如此招聘》,对这一做法,正确的态度和理由是( )①不赞同,因为违背了同等情况要同等对待的要求 ②赞同,因为男女有别,就应该坚持做到区别对待 ③不赞同,因为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④赞同,因为这体现了法律之外也要讲人情的愿望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下列能反映追求公平正义的有( )①在司法活动中,纠正冤假错案②在国际交往中,主张各国一律平等③在国际贸易中,奉行霸权主义④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漫画表明,我国( )A.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B.依法保障农民工政治权利C.满足了农民工的一切需求D.消除了城乡间的发展差距8.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此举(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劳动权益 ④体现我国积极践行平等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中国正义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评选出了年度最具正义精神,最有影响力、感召力的“全国十大正义人物”“中国正义人物”,评选有利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下列行为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是( )A.明明参加招教考试被择优录取B.小王买到了假货,一气之下砸了那家商店C.小丽告诉爸爸开车要礼让行人D.小强向老师反映同桌没交作业10.路人孙某阻止撞伤儿童的郭某逃离现场,后来,郭某在等“110”时因心脏骤停而死亡。其家属起诉请求孙某赔偿40余万元。法院审理后认为,孙某的行为是正当之举,判决孙某不承担责任。本案的判决( )①鼓励社会成员守望相助、见义勇为②体现了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监察权③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司法公平正义④从立法的角度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弘扬助人为乐、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等核心价值的重要制度设计。此规定 ( )①说明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②有利于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③有利于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④能彻底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学习英雄人物,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做到( )①学习英雄,维护正义,相信邪不胜正 ②做有正义感的人,不惜一切代价去守护正义 ③增强守护正义的勇气和智慧 ④建立并完善维护社会正义的制度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3.下列观点最能体现下图寓意的是( )A.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安定有序D.充满活力14.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如下岗失业职工基本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义制度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的各项权利②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③有了这些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就不用刻苦学习了 ④正义制度是为了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制定的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15.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踏步而来,更为高效、便捷、透明的司法服务成为时代的呼声,智慧法院在时代的呼唤下应运而生。作为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智慧法院将司法活动置于阳光下,大大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以及因司法过程不透明而带来的各种猜忌。智慧法院的诞生( )①完善了司法体系,有利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②根除了暗箱操作,保障了公民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 ③依托了现代科技,为提升司法治理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④提升了司法公信力,让民众在司法审判中感受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情节严重,应当负刑事责任。下列建议能够劝导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珍视自由的是( )①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②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③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④要远离违法犯罪,就要回避社会生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7.漫画《就业之路》告诉我们( )①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不平等现象 ②歧视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③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践行平等,要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加快缩小;“择校热”降温了、“大班额”瘦身了;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推进教育公平是因为( )①教育发展需要绝对公平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③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④可以彻底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9.从公平的内涵来看,下图漫画中的做法不符合________的要求。( )A.机会公平B.规则公平C.权利公平D.义务公平20.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实现公平( )①就要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②需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③必须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公平 ④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公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1、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请你为上述两幅漫画确定一个主题。(2)围绕上述主题,请你发表评论。(3)请说说你打算怎样践行这种精神。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1)材料一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生动描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材料二 2024年3月31日,浙江临海市孙安琪和周文杰两个少年救助落水女童事件被众多媒体报道。媒体点赞两个少年:机智反应快、冷静不怯场、坚定不慌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我们应如何向两位少年学习,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构建正义的大厦?23、活动探究题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以“公平正义”为主题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特征描述】同学们用关键词描述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特征,请你来续写。请你根据描述,分析正义行为的共同点。问卷调查】同学们就表中问题针对中小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亲历或身边发生过校园欺凌事件 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时能够维权 非正义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选择忍气吞声 能够做到见义勇为、匡扶正义23% 82% 29% 20%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美好憧憬】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的校园是我们大家所向往和追求的。请展开你的想象,描绘出你心目中正义校园的美好景象。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材料二 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1)我国多部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平等的认识。(2)请你列举为追求平等,我国采取的两项措施。(3)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请你谈谈生活中我们怎样践行平等。答案1-5BACDB 6-10BADDB 11-15BCACD 16-20DBCBD2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②法治社会里,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④将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22、(1)此话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2)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求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3、(1)①正义行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②非正义行为:弄虚作假、恃强凌弱等。(2)在校园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公平、非正义的现象,大多数同学能够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一些同学缺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感。(3)①人人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校园秩序井然。②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关系融洽。③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④师生权利得到保护,校园中充满正能量。⑤校园里没有欺凌和暴力现象,人人都能和谐相处。⑥同学们诚信做人,以诚待人,无考试作弊等现象。⑦校园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等。24、(1)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老人、儿童、孕妇和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高考取消一些加分项目,等等。(3)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