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溶液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 溶液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5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在家庭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
2.某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g
B.将氢氧化钠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称量
C.所需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量筒等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B.石灰浆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98%的浓硫酸,H2O是溶剂,H2SO4是溶质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是指
A.20℃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6g氯化钠
C.100g水中溶解了36g氯化钠即成为饱和溶液
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5.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g B.100g C.200g D.280g
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开始关闭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过一会儿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b明显鼓起的是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硝酸铵固体 水
B 稀硫酸 水
C 氢氧化钠固体 水
D 氧气 水
A.A B.B C.C D.D
7.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中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在t1℃时,A、B两物质配制溶液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个烧杯内均有固体剩余,且质量相等
B.由t1℃到t2℃的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t2℃时,烧杯中的A溶液为饱和溶液
D.由t2℃降温到t1℃,B溶液底部未溶解的晶体质量增多
10.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1.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12.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蒸发溶剂,使某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D.再降温不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1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该温度下,关于 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是氯化钠
B.溶液中含有 36g 氯化钠
C.加水能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取出 20g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的相同
14.t℃时,将74g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24g固体,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A.24g B.32.4g C.48g D.98g
15.60℃时,50g水中溶解55g的硝酸钾恰好饱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g
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C.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g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16.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22g/100g 水 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零 D.溶解度可以定量的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升温会减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8.气体的溶解度与多种因素有关,能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的选项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而氧气不易溶于水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植物油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喝下汽水感到气体冲到鼻腔
19.某温度时,三种气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都难溶于水
B.该温度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C.该温度时,三种气体中丙的溶解度受压强影响最小
D.该温度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溶液,压强减小,甲溶液质量变化最大
20.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60%
参考答案
1.A
A、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0g×10%=20.0g,故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C、实验室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漏斗,故错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
故选D。
3.C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灰浆是氢氧化钙与水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98%的浓硫酸,H2O是溶剂,H2SO4是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D
A、20℃时,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选项中由于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5.C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设需加水的质量为为x,则:80g×35%=(80g+x)×10%,解得x=200g。故选C。
6.C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变小,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加水无明显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压强变大,气球膨胀,C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无明显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时,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溶液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浓度)也不变,选C。
8.C
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所以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正确;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故D错误。
故选:C。
9.A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30g水中能够溶解9gA或B,因此两个烧杯内均有固体剩余,且质量相等,都是3g,该选项说法正确;
B、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t1℃到t2℃过程中,A不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A的溶解度是50g,30g水中溶解15g恰好饱和,烧杯中的A溶液中含有12g溶质,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由t2℃到t1℃,B的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所以B溶液底部未溶解的晶体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0.C
A、丙是饱和溶液,若乙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等于3g,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是饱和溶液,若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溶液丙若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溶液甲蒸发掉10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液乙是否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溶液乙蒸发掉10g水后,析出了3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B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无法证明该溶液已经饱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说明该溶液已经饱和,选项符合题意;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无法证明该溶液已经饱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但在20℃时不知道有无晶体析出,无法证明该溶液已经饱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A、蒸发溶剂,使某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可能不饱和,正确;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错误;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析出晶体后,是稀溶液,正确;
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不知道,故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B。
13.B
A、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正确;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在100g+36g=136g饱和溶液中含有 36g 氯化钠,错误;
C、加水能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取出 20g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的相同,正确。
故选B。
14.C
t℃时,将74g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24g固体,则溶剂水的质量为,可知t℃时,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24g,则该温度下,100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48g,所以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8g,故选C。
15.D
由于在60°C时,50g水中溶解了55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则在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110g,即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故选D 。
16.D
A、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未指定温度则不知道物质溶解度,说法错误;
B、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的不是,如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说法错误;
C、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溶解度在0.1~0.01为难溶,溶解度不为零,说法错误;
D、溶解性是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说法正确;
故选:D。
17.C
A、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之一均一性:溶液的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所以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此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还可以溶解其他的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C、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压强,且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故符合题意;
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一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溶剂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D
A、氨气极易溶于水,而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明气体的溶解性与气体自身性质有关,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植物油,说明气体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不符合题意;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
D、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A、气体并非都难溶于水,如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二氧化硫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是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比较气体溶解度的大小,需要指明温度和压强,该题只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所示,该温度下,压强变化时,丙的溶解度变化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所示,该温度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随着压强的减小,甲溶液质量变化的最大,但未指明是否都饱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0.B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3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