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你读过科幻小说吗?
阿西莫夫《基地》
新课导入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刘慈欣《三体》
25 带上她的眼睛
学习目标
了解科幻小说的特征,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重点)
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体会文章将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妙处。(难点)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点)
作者简介
刘慈欣,生于1963年,科幻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乡村教师》等。
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科幻小说有“软”和“硬”之分。硬科幻更具科学依据,软科幻则回避小说中的科技原理,更具人文关怀。刘慈欣的小说,可谓兼两者之长,作品中既有依据科学原理的大胆猜想和假设,又有充盈丰沛的人文关怀精神。
字词注音
点缀( ) 漫步 迟钝( )
蒙眬( ) 闲暇( ) 凸现( )
拍摄 蔚蓝( ) 合拢( )
吟唱( ) 心有灵犀( ) 天涯海角
孤零零 不期而至
zhuì
dùn
ménɡ lónɡ
xiá
tū
wèi
xī
与眼睛相关,多说“睡眼蒙眬”。
lǒnɡ
yín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覆盖 高频( ) 压抑 铁镍( )
pín
niè
因与时间有关,故左边是“日”。
____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____指彼此心意相通,文中指“我”心里似有感应。
____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____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____没有事的时候。
词语解释
A.点缀 B.闲暇 C.不期而至 D.心有灵犀
E.天涯海角
A
B
C
D
E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线索是什么?理清文章脉络。
明
“我”的经历见闻
(所见、所闻、所感)
线 索
暗
一名年轻的地航飞船女领航员的遭遇
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开始(1~5):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发展(6~24):“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看日出却未果。
高潮和结局(25~45):“我”发现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地航飞船失事的情况。
尾声(46、47):“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课文讲解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想象奇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如此开头,有何作用?
第8段对“眼睛”进行了大量的描写,说说这样有何作用?
交代了“眼睛”的由来和作用,既解开了读者的疑惑,也使文章的结构更为完整,表明“我”认为“小姑娘”在太空中工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揭开真相埋下伏笔,给读者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感。“闻到”是嗅觉,“小夜曲”是听觉,将两种感觉互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姑娘对花香诗意的感受,体现了小姑娘对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小女孩的“不正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当“我”带着“她的眼睛”来到草原时,她做深呼吸,说自己“太怕封闭了”;
②“看到”草原上有星星点点的小花非常惊喜,还要去“闻闻”花的香味;
③让“我”把手伸进溪水中“感受”溪水的清凉,并且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感受微风的凉爽;
④草原上的一切自然景物都让她“激动不已”。
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文中也在多处埋下伏笔,请结合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体会其作用。
悬念一
悬念二
悬念三
悬念四
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为什么“她”作出去“起航前去过的地方”的决定这么艰难?
为什么“她”会因为花草、溪水、微风等平常的事物而激动不已?
为什么“她”这么渴望看月亮和日出?
伏笔
照应
(第2段)“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第4段)“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我不由笑出声来。”
(第15段)“热,热得像……地狱。”
(第24段)“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第26段)“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那支飘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第38段)“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第42段)“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设置悬念的作用:
①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②能使情节跌宕起伏;
③能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与丰富的情感活动,并在揭晓时刻,凸显人物性格。
伏笔的作用:
①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加合理;
②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当谜团揭开后,让读者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身陷绝境
平静
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心态怎么样?
处境
心态
同时,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
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对自然界每一种事物的珍视打动了“我”,使“我”由过去对自然的漠视到开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暗示小姑娘的行为给“我”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切都明白了,我无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动作描写:“无力地跌坐在地毯上”表明“我”知道小姑娘的身份后痛苦、绝望的样子,“我”的这一行为再次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我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为什么主任让“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明白了她为什么对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如此留恋。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这段话与前面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照应: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
作用:交代了她看不到日出而叹息的原因,表达了“我”对她的同情和敬意。
从小姑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勇敢、善良、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不怕牺牲、坚持科研工作的敬业品质。
思考:小姑娘以自己的生命捍卫着“落日计划”的庄严,这时我仿佛“看到了……感受到了……听到了……”,这些表现是否多余?
不多余。小姑娘能为痴爱的地心探险献出生命的代价,她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的崇高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热血人士为解开未知的科学之谜而不懈奋斗。
开始: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带上她的眼睛
板书设计
崇高的情怀
非凡的想象
发展:在草原度假
高潮
结局
白天游草原
夜晚观月亮
渴望看日出
(渴望与热爱)
发现小姑娘的真实身份
补述地航飞船失事情况
(科学考察精神)
尾声:“我”挂念小姑娘
(设置悬念)
(伤感与咏叹)
主旨概括
这篇科幻小说叙述了“我”带着一个因事故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地航飞船领航员小姑娘的“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原旅行的故事,赞美了小姑娘不怕牺牲、坚持进行科研工作的敬业精神,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和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
1.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互动探究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我”与“她”(小姑娘)。“我”是小说的叙事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另一面,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使“我”这个形象更加丰满。
小姑娘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她不告诉“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我会想象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无休止的探险只会给地球带来灾难,因而放弃对太空、对地心的探索,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2.如果让你续写本文的情节,你会想象出一个怎样的故事?
我会想象人类借助于小姑娘发回的珍贵资料,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小姑娘得救,人类也得以开发利用地下更加丰饶的资源。
写作鉴赏
1.想象奇特。本文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中,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想象奇特,节奏紧凑,情节感人,渗透着一股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朴实直率而又尝尽沧桑的感觉。
2.巧设悬念。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文章开篇即写主任让“我”带着一双眼睛度假,匪夷所思,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探究的兴趣,这是第一层悬念。第二层悬念是小姑娘对大自然的一切,如花儿、溪水、微风、月亮、日出等都感情丰富,充满期待,这种“不正常”又让读者起疑。然后说明“落日六号”被困地心,解开谜底。
第三层悬念是为什么小姑娘再也不能和地面联系。作者在随后揭示这是因为飞船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已耗尽。这种悬念的构思,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又使情节波澜起伏。
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三体》,感受中国科幻文学的魅力。
课后作业
发挥科学想象,设计一款与本课“眼睛”功能相似的设备,以《带上他的______》为题,写一篇简短的科幻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