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训练(三十五) 声现象 基础过关1.(2024杭州期末)如图K35-1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编钟,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K35-1A.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2.(2024台州临海期末)下列关于图K35-2中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图K35-2A.图甲:小东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图乙:笛子发声是靠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最终还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图丁:纸板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声音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3.据说有一种用超声波作为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B.此枪射击时超声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震聋C.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D.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4.(2022杭州上城二模)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地调高耳机音量,提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若瞬间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值,有可能损伤人耳结构中的 (选填“鼓膜”或“半规管”),此过程中声音起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作用;使用降噪耳机能在 减弱外部噪声。 走进重高5.下列实例,均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6.如图K35-3所示,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所示,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K35-3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 50 2000乙 100 500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参考答案】1.D [解析]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而响度不同的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2.C [解析]图甲:小明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图乙:笛子发声是靠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故B正确;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由于不能完全抽成真空,所以最终还能听到铃声,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图丁:纸板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声音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故D正确。3.B4.响度 鼓膜 能量 人耳处5.D 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