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十九) 酸和碱(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十九) 酸和碱(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时训练(十九) 酸和碱
基础过关
1.(2022台州)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在水中加入草木灰(含有K2CO3)来提高洗涤衣物的效果。如图K19-1所示物质与K2CO3溶液一样呈碱性的是 (  )
图K19-1
A.稀硫酸 B.食醋 C.蒸馏水 D.碳酸钠溶液
2.(2024浙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性质”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体的肺中有很多肺泡,因此有利于气体交换
B.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C.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能维持一定的形状
D.盐酸和硫酸稀溶液都含有H+,因此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2023金华)在如图K19-2所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
图K19-2
4.(2024浙江模拟)盐酸(HCl)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关于如图K19-3所示的概念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图K19-3
A.X不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硫酸钡
C.若W呈红色,则指示剂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5.(2024杭州西湖模拟)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常用的学习方法。如图K19-4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某同学对(甲)(乙)(丙)(丁)区域相对应的内容填写正确的是 (  )
图K19-4
A.(甲):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B.(乙):跟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丙):由氢、氧原子组成
D.(丁):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6.(2022杭州)如图K19-5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
图K19-5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9湖州)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8.(2024宁波一模)小科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下列现象和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  )
选项 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锌粉 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MgCl2
B CuO粉末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可能有NaOH
D 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9.(2022金华)如图K19-6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
图K19-6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10.(2022绍兴)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
图K19-7
11.根据图K19-8回答问题。
图K19-8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的证据是            。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    (填符号)。
(2)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E.取样,加入铁粉
12.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某同学利用图K19-9Ⅰ所示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Ⅱ和图Ⅲ。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K19-9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要配制50 g 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    g。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推断出图Ⅲ中V=12,他的理由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图Ⅱ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Ⅱ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Ⅱ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Ⅲ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走进重高
13.(2024杭州一模)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 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 g 20%的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                 。
(2)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试液的变红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图乙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图甲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图K19-10
14.(2024浙江)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K19-11甲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
图K19-11
(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    (选填“吸热”或“放热”)。
(2)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              。
(3)进一步实验:
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
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甲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的变化是  。
(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  。
【参考答案】
1.D [解析]稀硫酸、食醋的pH均小于7,显酸性;蒸馏水的pH等于7,显中性;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
2.B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决定的,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
3.C [解析]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以上反应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都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
4.D 5.D
6.C [解析]①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稀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②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若稀硫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③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因为有氢氧化钠生成,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④中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若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7.B 8.B 9.D
10.D [解析]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含有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仍在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减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变化;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为0;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不断增加。
11.(1)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OH-、H+ (2)ABCE
12.(1)NaOH (2)25
(3)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最高,且pH刚好为7,所以图Ⅲ中的V=12
(4)AD
13.(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解:49 g 20%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49 g×20%=9.8 g。
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98 142
9.8 g x
= x=14.2 g
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7%。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7%。
(3)如图所示
[解析](3)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pH为8.2,此时溶液呈弱碱性,溶液中钠离子数量=硫酸根离子的数量×2+氢氧根离子的数量。
14.(1)放热 (2)浓硫酸的密度比硫酸铜溶液的大
(3)先出现蓝色晶体,然后又变成白色固体
(4)不能滴到手上(合理即可)
[解析](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试管壁发烫。
(2)浓硫酸的密度比硫酸铜溶液的大,因此蓝色硫酸铜溶液在上部。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浓硫酸又有脱水性,使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失去水变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