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可持续发展一、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环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 、 、交通、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需求的增长,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环境问题按其性质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二、能源及其利用1.按获取方式划分 能源: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 能源:电能等。 2.按能否再生划分 能源:化石能源、核能等。 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3.太阳能: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但目前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途径还为数不多。目前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三、低碳生活碳排放主要指的是 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 、 和 。 在保障未来供应的前提下,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参考答案】一、1.资源 粮食 能源二、1.一次 二次2.不可再生 可再生3.内能 电能三、二氧化碳四、1.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章 人的健康一、健康健康是指人的 、 和 均处于良好状态。 二、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细菌:①一种 的原核生物;②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③有 、 和 ,无成形的 ;④种类: 、 、螺旋菌。 2.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 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3. :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三、身体的防卫1.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原体 ;二是 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胃壁的 、呼吸道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在组织中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获得的,只针对 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人体免疫功能: 、 、 。 四、非传染性疾病1.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肿瘤细胞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2.心血管疾病: 是由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在动脉管腔内堆积,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同时引起管腔狭窄造成的。 (1)动脉硬化发生在冠状动脉叫 。 轻者:胸闷、气喘。心肌暂时性缺血—— ; 冠状动脉栓塞或痉挛—— 。 (2)发生在脑动脉:凝血块堵塞—— 。 3.糖尿病是由于 缺乏,引起血糖浓度 ,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 全部吸收,于是糖分随尿液排出。 五、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1.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 、 和 组成的。运动系统具有 、 和 的功能。 2.人体的骨骼共有 块骨,具有维持体形、支持体重和保护内部器官等作用。 3.骨的结构和成分(1)结构:一块长骨由 、 、 等部分构成。 (2)骨是由柔韧的 和脆硬的 组成的。 4.骨连结(1)活动连结也称 ,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 、 、 三部分构成。 (2) 和 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和 增加了关节的牢固性。 5.骨骼肌(1)骨骼肌由 (白色、位于两端)和 (位于中间)两部分组成。 (2)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例如,屈肘时, 收缩, 舒张。 6.卫生与保健(1)青少年时期,骨弹性 ,易 ,平时要注意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 增厚、 增粗,从而加强关节的牢固性,还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 就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来。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刺激软骨层的细胞和成骨细胞分裂,促进骨 。 六、健康生活1.药物分类: 和 (OTC)。 2.毒品的种类:危害最大的是鸦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3.香烟烟雾的主要成分: ,诱发癌症; ,诱发心脏病,让吸烟者上瘾; ,减慢血液中氧的运送速度,诱发冠心病。 4.急救时,第一位的工作是 ,首要的行动是排除 。 【参考答案】一、生理 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二、1.单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杆菌 球菌2.寄生3.病原体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三、1.侵入体内 抵抗2.皮肤 黏膜 黏膜上的纤毛 吞噬细胞 后天 某一种特定3.防御感染 免疫监视 自我稳定四、2.动脉硬化(1)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2)脑血栓3.胰岛素 升高 葡萄糖五、1.骨 骨连结 骨骼肌 运动 支持 保护2.206 3.(1)骨膜 骨质 骨髓 (2)有机物 无机物4.(1)关节 关节面 关节腔 关节囊(2)关节软骨 滑液 关节囊 韧带5.(1)肌腱 肌腹(2)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6.(1)大 变形(2)关节囊 韧带 (3)脱臼(4)增长、加粗六、1.处方药 非处方药3.焦油 烟碱 一氧化碳4.抢救生命 致死因素第1章 演化的自然一、古代人的宇宙观中国古代神话中有 开天辟地的传说。在欧洲神话中, 创造了宇宙以及其中的万物,天体的运行也是其安排好的。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1.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了“ ”,他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日、月、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体都围绕着 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运转。 2.16世纪,哥白尼建立了“ ”,他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 做圆周运动的。 三、现代宇宙学说1.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 ;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 。 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约 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大的 和极高的 被挤压 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 3.英国人 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构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4.如果以气球变化模拟宇宙演变(如下图),体验到宇宙的 没有中心。 四、太阳系的形成1.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1)同向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 的方向一致。 (2)共面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 。 (3)近圆性:行星公转轨道基本上是圆形或椭圆形,且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太阳系形成的学说(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一块 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 ,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 等行星。 (2)其他学说:“灾变说”。五、恒星的演化1.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核发生 而产生的。 2.太阳在晚年期将首先演化成一颗 ,然后进一步演化成一颗 ,最后它将慢慢“熄灭”,形成一颗看不见的黑矮星,最终变成星云的一部分。 3.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晚年期将形成 ,然后爆发成 ,最后进一步形成 或 。 六、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1.地球的演化(1)早期演化:约 年前,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2)25亿年前至今的演化经历了 、古生代、 、新生代。 2.生命的起源: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 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物质。七、生物的进化1.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不断地进行着由 到 、由 到 的缓慢演变,我们称之为 。 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 说出支持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 3.生物进化的顺序(1)进化顺序①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②植物:藻类植物→ → → 植物→被子植物。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 → ;水生→陆生。 4.进化论的主要观点(1)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 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 , 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 。 (3)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说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 。八、遗传与进化1.(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 ,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 叫变异。 2.染色体:位于 内(人类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 3.新达尔文主义(进化理论的发展)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 。 【参考答案】一、盘古 上帝二、1.地心说 地球 地球2.日心说 太阳 太阳三、1.快 扩大 2.137亿 密度 温度3.史蒂芬·霍金4.膨胀四、1.(1)太阳自转 (2)同一平面 2.(1)星云 太阳 地球五、1.核聚变 2.红巨星 白矮星3.超红巨星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六、1.(1)46亿 (2)元古代 中生代2.米勒七、1.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生物演化2.化石 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生物化学证据3.(1)①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②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2)低等 高等4.(1)或近或远的亲缘(2)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3)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八、1.(1)相似 (2)性状差异2.细胞核 DNA 蛋白质3.自然选择第2章 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 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 , 如花与蝴蝶;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如水稻与杂草; ,如鸟吃虫; , 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等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 。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是 、 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种群生活在 内的 的 ,称为种群。 三、生物群落1.群落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简称 。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 、 。 2.植被的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热能等。2.生态系统含义: 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 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不可缺少的成分:① ,其合成的有机物除供自身利用外,还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② ,其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起着转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区域大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总称。 3.(1)食物链含义: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举例: 。 (2)食物网含义: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 相互交错成的网状结构叫 。功能:生态系统中 和 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 ,自动调节能力就 。 2.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破坏因素: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 、 等。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3.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参考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 互助互利关系 共生关系竞争关系 捕食关系 寄生关系2.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3.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二、一定区域 同种生物个体 总和三、1.所有生物种群 群落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时间结构2.所有植物 植被四、2.生物群落 非生物因素 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 分解者 生物圈3.(1)食物关系 草→鼠→蛇→鹰(2)食物链 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五、1.自动调节能力 复杂 越多 越强2.火山喷发 台风 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下册第1章 演化的自然.docx 九年级下册第2章 生物与环境.docx 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docx 九年级下册第4章 可持续发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