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地球与宇宙一、太阳概况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的大小: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质量为地球的 万倍,体积为地球的 万倍,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太阳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中心温度高达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二、太阳活动1.各种太阳活动太阳内部结构 从里到外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太阳活动 耀斑 表现 太阳表面由于温度 而显得 的气体斑块 突然 增亮 的斑块 从色球层不断喷射出来的火焰状的炽热气体 向空间持续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活动周期 11年 11年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形式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 黑子 影响地球气候 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太阳活动高峰年,反常气候的概率明显增大;反之,气候状况相对平衡耀斑 扰乱地球电离层 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发生短时间中断三、月球1.卫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 2.大小:直径约为3476 km,大约是地球的,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质量只有地球的 。 3.月球状况(1)月面景观与地球的不同之处①没有水,没有 ;②没有大气,昼夜温差 ;③没有大气,听不到声音;④没有大气保护,有很多 ;⑤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是地球上的 。 (2)“山”与“海”月球表面布满许多 山(陨石坑);月球表面黑暗部分: 或 等低陷地带;月球表面明亮部分: 或 。 (3)环形山: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 坑,它是月球形成早期 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 爆发形成的,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 4.“探索月球” 年 月 日,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四、地球的自转1.自转含义:地球绕 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自转。 2.自转方向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自转 地轴 自 向 时针 时针 (一天)约 h 3.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 ,也不 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 ;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为 。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 (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日月星辰相对于地球自 向 运动。 五、昼夜交替晨昏线: 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构成,如右图所示。 (1)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 变成 的界线。 (2)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 变成 的界线。 [注意]晨线是日出之处,昏线是日落之处。六、地球的公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绕太阳作 方向运转。 2.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 ,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用杆影长度的变化来认识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如左图)。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先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1.含义: 与 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右图)。 2.规律:太阳高度随 变化而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季的太阳高度较 ,夏至日 ,冬季则相反。 八、昼夜长短变化1.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北纬40°地区)该地区 、 两个月的白昼最长;该地区 、 两个月的白昼最短。四季昼夜长短变化是由 移动引起的。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 2.如左下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 夜,越往北, 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地夜 昼,越往南, 越长, 越短, 内出现极夜现象。 3.如右上图,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越往北,夜越长,昼越短,其中 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则昼长于夜,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4.如下图,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全球各地 。赤道上 昼夜等长。 九、月相及其成因1.定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2.成因(1) 本身不发光,不透明。 (2) 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发生有规律地变动,使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十、月相变化和应用1.月相变化规律月相 月相图 日、月、地位置 位置图 视觉形状 出现时间新月(朔)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 大致成直角 半圆亮面朝西 初七、初八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地居中) 圆形 十五、十六下弦月 大致成直角 半圆亮面朝东 2.应用: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确定的。3.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 。4.月球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朝向地球。[注意]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区分可用两句口诀来记忆:“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前半句指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出来,从西面出来,月面朝西;后半句指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出来,从东面出来,月面朝东。十一、日食1.日食: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2.成因: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太阳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挡, 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3.发生过程:太阳被遮部位从日轮的 边开始, 边结束。 4.类型: 、 、 。 5.发生时间:农历 。但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 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十二、月食1.月食:月面全部或部分被 阴影遮掩的现象。 2.成因: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食现象。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 居中。 3.发生过程:月球变暗部位从月轮的 边开始, 边结束。 4.类型: 、 。 5.发生时间:农历 (满月时)。 十三、日食和月食比较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地球上的可见 范围 发生的时间(农历) 地球上可以看见持续的时间 先亏的方向 类型日食 地、月、日 部分地区 初一 几分钟 先亏 三种月食 月、地、日 半个地球以上 十五、十六 一个多小时 先亏 两种十四、太阳系1.太阳系太阳系2.行星之最(1)水星:离太阳最 的行星。 (2)海王星:离太阳最 的行星。 (3)木星:体积最 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赤道南侧有一个颜色鲜艳的大红斑。 (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第二的行星,有83颗卫星。(5)金星:体积、质量和地球相近,又名“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6)火星:与 最相像,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十五、星座1.现代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 个区域,命名为 个星座。 2.常见的星座: 座(北斗七星)、 座(北极星)、仙后座、天鹰座( 星)、天琴座( 星)、猎户座、天鹅座、大犬座( 星)。 3.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在晚上八九点钟观测,春季指向 ,夏季指向 ,秋季指向 ,冬季指向 。 4.记忆著名星座和恒星口诀:织女星抚天琴,牛郎星骑天鹰,北斗北极大小熊,大犬天狼星最亮。十六、银河系和宇宙1.构成与大小: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2.形状:从侧视图看,银河系像个 ;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 。 3.宇宙宇宙(总星系)【参考答案】一、1.恒 2.33 1303.6000 ℃ 1500万 ℃二、1.太阳黑子 日珥 太阳风 较低 较暗三、1.卫星 2. 3.(1)①生命 ②大 ④环形山 ⑤(2)环形 平原 盆地 山脉 高原(3)陨石 小天体 火山4.1969 7 20四、1.地轴 2.西 东 逆 顺 24 昼夜交替3.(1)发光 透明 昼半球 夜半球(2)东 西五、昼夜 (1)夜 昼 (2)昼 夜六、1.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逆时针2.365.2422天七、1.太阳光 地面 2.季节 大 最大八、1.6 7 12 1 太阳直射点 极昼 极夜2.长于 昼 长于 夜 昼 南极圈3.冬至 北极圈4.赤道 昼夜等长 全年九、2.(1)月球 (2)日、地、月十、1.初一 上弦月 满月(望) 二十二、二十三3.朔望月十一、2.月球 3.西 东4.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5.初一 5°十二、1.地球 2.地球 3.东 西4.月全食 月偏食 5.十五、十六十三、西边 东边十四、2.(1)近 (2)远 (3)大 (6)地球十五、1.88 882.大熊 小熊 牛郎 织女 天狼3.东 南 西 北十六、2.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一个大漩涡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一、感觉世界感觉的产生:外界物质刺激→ → → →形成感觉。 二、声音的产生1.条件:发声的物体都在 。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 和 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三、声音的传播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 、 、 。 不能传声。 四、声波1.定义:声音以 的形式通过介质进行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应用: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超声波来探测海水深度等。五、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 和 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同一温度下,声音一般在气体中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 。在15 ℃的空气中,声速是 ,气温每升高1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 m。 六、耳和听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神经中枢→形成听觉。 七、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 、 、 。 [说明]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 。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 Hz,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 八、噪声污染1.乐音: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叫乐音。2.噪声: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3.噪声的危害: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4.控制噪声:①在 减弱;②在 减弱;③在 减弱。 九、光源1.光源:自身会 的物体。太阳 光源,月亮 光源,未点亮的灯 光源。(后三空均选填“是”或“不是”) 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注意]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十、光的直线传播1.传播规律:光在 均匀物质中沿 传播。 2.规律应用: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都是因光的 传播而形成的。 [注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3.光学仪器中的应用:枪支中的瞄准仪。十一、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2.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为 m/s,空气中的光速接近真空中的光速。 十二、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穿过三棱镜被分解成 七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3.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4.白光: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十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的色光决定。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颜色 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 。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的色光决定。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颜色 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3.光的三原色:自然界中 、 、 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注意]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 所有颜色的光。 十四、看不见的光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十五、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 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十六、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两线分居) (3)反射角 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证明下图甲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再测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对比后可得到的结论是 。图乙中以ON为轴转动纸板F,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可证明: 。图丙中,如果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对调,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说明光路是 。 十七、光的反射类型1.类型: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特点: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 的,入射光线平行入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漫反射的反射面是 的,入射光线平行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射出。 3.规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定律。 十八、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中代替平面镜的器材是 。 (2)实验使用的两根蜡烛应该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时,放置的玻璃板要与水平面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原理简析如右图所示,平面镜前烛焰上的S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后到达人眼处,但眼睛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觉得光线好像是从平面镜后S'点发出的,实际上镜后并没有点燃的蜡烛,像S'点是 的交点,所以S'点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拓展]水面倒影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所成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像点到水面的距离与物点到水面的距离相等。4.成像规律:平面镜成 、 的 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记忆口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5.应用:一是成清晰的像,如照镜子来梳妆打扮;二是改变光的 ,如潜望镜;三是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如商场、商店在墙上安装平面镜。 十九、凸面镜与凹面镜1.凸面镜(1)作用:对光有 作用。 (2)应用:汽车后视镜等。2.凹面镜(1)作用:对光有 作用。 (2)应用:汽车前灯等。二十、光的折射现象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 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点拨](1)光的折射是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间传播时发生的现象,而反射是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2)光折射时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光折射时在两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二十一、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根据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4.透过透明的介质看物体时,我们看到的是由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体的 像。 5.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都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比物体实际位置都 的虚像。 6.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不断改变,这也是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等现象都是由于 使光的传播径迹发生弯曲造成的。光的折射的其他生活实例:叉鱼时要瞄准“鱼”(像)的下面,才能叉中;池水看上去比实际要浅;竹筷在水面弯折等。 二十二、透镜1.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说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光线的真正会聚点,因而称为虚焦点。一个凸透镜有2个焦点,一个凹透镜也有2个虚焦点。4.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二十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另一侧的焦点。(2)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虚焦点。(2)正对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二十四、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物距)2.当u=f时, (如上右图所示)。 3.当f4.当u=2f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 、 的 像(如上右图所示)。 5.当u>2f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 、 的 像(如下图所示)。 [说明](1)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与光屏,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使三者的 ,目的是确保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改变物距,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性质。(2)可以通过物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以及像的大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大小。 二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物距 成像 调节方法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远像变大 前伸镜头,靠近景物,成像变大 镜头靠近物体,屏幕远离镜头,成像变大 远离物体,成像变大[点拨]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实像投在屏幕上,并且投影片要倒插。二十六、眼睛的结构1.眼睛的结构: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组成,眼球壁的结构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 2.折光系统: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能在视网膜上成 像。 相当于光屏。 3.视觉形成: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落在 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将物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 ,人就产生了视觉。 二十七、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1.近视眼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远视眼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说明]近视眼可戴 矫正,远视眼可戴 矫正。 [注意]不管是近视眼、远视眼还是正常人的眼,视觉的形成部位不是眼睛,而是在大脑皮层的 。【参考答案】一、感受器 神经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二、1.振动 2.固体 液体 气体三、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四、1.波 五、介质 温度 最慢 最快 340 m/s六、振动 放大声音 产生兴奋七、音调 响度 音色[说明]赫兹 20 20000八、4.①声源处 ②传播过程中 ③人耳处九、1.发光 是 不是 不是十、1.同一种 直线 2.直线十一、2.3×108十二、1.红、橙、黄、绿、蓝、靛、紫十三、1.透过 相同 吸收 2.反射 相同3.红 绿 蓝[注意]吸收十五、反射十六、1.(1)同一平面 (2)法线 (3)等于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可逆的十七、2.光滑 凹凸不平 3.反射十八、1.(1)薄玻璃板 (2)大小 (3)垂直3.反射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4.正立 等大 虚 相等 垂直5.传播方向十九、1.(1)发散 2.(1)会聚二十、传播方向 二十一、1.同一平面 法线 小于 大于2.保持不变 3.增大 4.虚 5.高6.大气不均匀二十二、1.会聚 2.发散二十四、1.正立 放大 虚2.不成像3.倒立 放大 实4.倒立 等大 实5.倒立 缩小 实[说明](1)中心在同一高度二十五、u>2f f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十六、1.眼球2.凸透镜 倒立、缩小的实 视网膜3.视网膜 视觉中枢二十七、1.过长 曲度过大 前方2.过短 曲度过小 后方[说明]凹透镜 凸透镜[注意]视觉中枢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一、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1)新生命都是从 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 和雌性生殖细胞 相互结合而产生。 (2)精子和卵细胞: 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有尾,能游动。精子和卵细胞的 内均携有遗传信息。 2.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 、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 ,分泌 , 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 、输卵管、 、阴道等器官组成。成年女性大约 会排出一个卵细胞。 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 ,分泌 ,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精子和 在 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 。 4.受精卵形成胚胎后,会在 内继续发育。 5.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 ,产出的胎儿叫 。 二、走向成熟1.人的一生中快速生长的两个时期先后是 、 。 2.在人体外表上, 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三、动物的生长时期1.(1)蛙的生长发育顺序是 →胚胎发育→蝌蚪→有腿的蝌蚪→ → 。 (2)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 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是青蛙、蟾蜍、蝾螈等两栖类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之一。 2.家蚕的一生要经历 、 、 、 四个时期,而蝗虫的一生要经历 、 、 三个时期。 3.(1)有性生殖:通过 和 的结合,形成 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 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5.草履虫、 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方式为 。水螅进行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 6.试管婴儿属于 受精, 生殖;而克隆属于 生殖。 四、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结构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它是新一代植物体的 。种子中含有丰富的 、 、 、 等营养物质。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里。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中。(淀粉遇碘会变 ) 2.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将种子分为 和 。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将被子植物分为 和 。 3.种子萌发的条件(1)内部条件:胚必须是 的、完整的,它是将来发育成 的结构基础,胚乳或子叶中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所需要的 的来源。 (2)外界条件: 、 和 。 4.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 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 。 5.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 。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 和 。 6.花是被子植物的 器官。花由 和 组成,其中花萼和花冠构成了花被,雄蕊和雌蕊构成了花蕊。雄蕊由 (内有花粉)和 组成,而 、 和 (内有胚珠)三部分组成了 。花的主要结构是 和 。 五、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 和 ,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 。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可将花分为 和 ;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 传粉。 3.4.植物的无性生殖可分为两种,即 和营养繁殖。像蕨、胎生狗脊、地钱等植物是用 进行繁殖的。 5.被子植物用 进行繁殖的方式叫营养繁殖。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有 、 、 、 。营养繁殖的优点是 。 六、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细菌的个体十分 ,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 显微镜或 显微镜。 2.细菌的细胞有 ,但没有 ,称为 。细菌细胞内无 ,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3.真菌的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一样都有 ,属于真核细胞。 4.细菌是 生物,常进行 生殖。真菌主要有 、 和食用菌等。酵母菌主要进行 生殖,霉菌和食用菌进行 生殖。 【参考答案】一、1.(1)受精卵 精子 卵细胞(2)卵细胞 精子 细胞核2.(1)睾丸 精子 雄性激素(2)卵巢 子宫 每个月 子宫 卵细胞雌性激素3.卵细胞 输卵管 受精4.子宫5.分娩 婴儿二、1.婴幼儿期 青春期2.男、女生殖器官 除生殖器官外三、1.(1)受精卵 幼蛙 成蛙(2)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2.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受精卵 幼虫 成虫3.(1)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2)一个母体4.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体内受精 体外受精卵生 胎生 卵胎生 出芽生殖5.变形虫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6.体外 有性 无性四、1.胚 幼体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胚乳 子叶 蓝2.有胚乳种子 无胚乳种子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3.(1)活 幼苗 营养物质(2)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4.胚根 茎和叶5.花 顶芽 侧芽6.生殖 花被 花蕊 花药 花丝 柱头花柱 子房 雌蕊 雄蕊 雌蕊五、1.传粉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2.虫媒花 风媒花 风力3.果皮 种皮 胚 种子 果实4.孢子生殖 孢子5.营养器官 分根 压条 扦插 嫁接 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较快六、1.微小 高倍光学 电子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 叶绿体3.细胞核4.单细胞 分裂 酵母菌 霉菌 出芽 孢子第3章 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机械运动:物体的 不断发生着改变,这种运动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说明](1)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跟所选的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是 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就可能不同。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1)直线运动按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可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 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 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三、速度1.定义:物体在 内通过的 叫速度。 2.公式: (也适用于平均速度的计算)。 3.单位:米/秒,符号为m/s;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km/h)。1 m/s= km/h。 4.意义: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人走路的速度大约是1.3 m/s,其意义是 。 四、速度公式的应用公式:v=;s=vt;t=。五、力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注意](1)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2)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右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相互接触的A、B两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六、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 。 [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②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③物体运动由慢变快;④物体运动由快变慢;⑤物体改变运动方向。若物体的运动情况属于上面的任何一种,则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从而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意]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那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八、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手托两只鸡蛋的力大约为1 N。 九、弹力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簧的这种性质叫 。手拉弹簧时也会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叫 。 十、力的测量1.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 。 2.使用方法①检查: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②观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③测量:测量时,所测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④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板垂直,需与指针 。 十一、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 有关,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十二、重力及其方向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2.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 3.作用点:物体的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上。4.应用:建筑工人常利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说明]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有几个概念要弄清楚:平时我们所说的“这条鱼多重”指的是质量;“这块石头太重了,搬不动”指的是重力;“铁比木头重”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十三、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 N/kg。 2.关系式:G=mg。①G表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②m表示物体的质量;③g为9.8 N/kg。3.重力和质量的特点物理量 重力 质量特点 ①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②同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不同位置所受的重力可能不同 ①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②同一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但不能说“质量与重力成正比”。十四、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十五、力和运动的关系1.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或静止状态;由此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与运动的关系模型(如下图所示)①图甲: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②图乙: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重力起到阻碍运动的作用,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小。③图丙: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这样的力会起到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故小球会做曲线运动。[说明]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速度越来越大;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速度越来越小。十六、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和 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 有关, 越大,惯性越大。 2.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不受外力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才适用;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一切外在因素无关,任何时候都存在。(2)联系: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所以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3.应用:①把水泼出去;②拍掉衣服上的灰尘;③运动员跳远前助跑;④投掷标杆等。4.危害与防范: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等。汽车限载、系安全带、不能超速、保持车距等,都是为了防范因惯性带来的危害。十七、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说明](1)如果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变,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运动的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若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则物体速度会增大,并做直线运动;若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速度会减小,并做直线运动;若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存在夹角,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做曲线运动。十八、二力平衡的条件1.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 相等, 相反,作用在 上,作用在 上。 [辨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项目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相同点 大小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前提条件)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但只涉及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不一定同时存在 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2.二力平衡的模型(如下图所示)[注意]如下图所示的模型是非二力平衡模型。3.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轨迹的模型(如下图甲所示)[注意]如上图乙、丙所示是非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轨迹的模型。十九、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2)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两物体间要有压力;(4)两物体接触面粗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的方向相反。 4.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注意](1)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许多时候,摩擦力可能是物体运动的动力。如把物体刚放上传送带时,就是靠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的。(2)对相对运动的理解:不要把“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等同,相对运动指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二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影响因素(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 。 (2)接触面的 。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模型(如下图所示)(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做 运动。此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2)甲、乙两图说明: ,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说明: ,滑动摩擦力越大。 (4)上述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5)此实验在测量拉力的时候,很难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要精准测量,可选用下图中的方案 。 二十一、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 。例如: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用力握紧杯子。 (2)使接触面 。例如:轮胎表面有花纹;冰雪天气汽车轮胎装上防滑链;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要涂防滑粉。 (3)变 摩擦为 摩擦。例如: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二十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 。例如: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不能太紧。 (2)使接触面 。例如:滑冰场上的冰面需要光滑。 (3)变 摩擦为 摩擦。例如:使用滚动轴承。 (4)使接触面分离。例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二十三、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 。 (2) 。 [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名称 产生原因 方向 大小 作用点重力 地球的吸引 竖直向下 G=mg 重心压力 物体接触且有挤压 垂直于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 由施力物体决定 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注意]物体自由静止在水平面上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自由静止在非水平面上时,该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下图所示。(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 法的应用。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再比较乙、丙实验,可得出结论: 。上述实验过程采用了 法。 (3)由乙、丙实验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 。二十四、压强1.定义:物体 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用于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3.公式:压强= (用字母表示为p= )。计算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4.单位:帕斯卡(Pa),1 Pa=1 N/m2。二十五、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减小 。例如:切蛋器上装有细钢丝。 (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 。例如:把铁块挤压成零件要用较大的力。 (3)增大 的同时减小 。例如:钉钉子时,要用较大的力,另一方面要将钉子做得更尖细一些。 2.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增大 。例如:坦克装有宽宽的履带;火车轨道上铺设轨枕等。 (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 。例如:易损的货物(如玻璃)不能摞得太高。 (3)增大 的同时减小 。例如:为了使路面不被损坏,对载货车辆限重,且该类汽车轮胎数较多。 二十六、液体对容器的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 力且具有流动性。 2.规律:液体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 。 二十七、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测量工具:压强计。2.影响因素: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有关。 3.规律(1)在同种液体的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2)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参考答案】一、1.空间位置 2.[说明](1)相对二、1.直线 曲线2.(1)匀速 变速 (2)直线 相等(3)直线 不相等三、1.单位时间 路程 2.v= 3.3.64.运动快慢 人每秒大约行走1.3 m六、形状和运动状态八、牛顿 牛 N九、弹性 弹力十、1.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2.①零刻度线 ③量程 ④相平十一、大小 方向 作用点十二、1.地球 2.竖直向下十三、1.正比 9.8十四、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十五、1.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改变十六、1.原有的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说明]质量 质量十七、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十八、1.大小 方向 同一条直线 同一物体[辨别]相等 直线上十九、3.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二十、1.(1)压力大小 (2)粗糙程度2.(1)匀速直线(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3)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4)控制变量法(5)二二十一、(1)压力 (2)更粗糙 (3)滚动 滑动二十二、(1)压力 (2)更光滑 (3)滑动 滚动二十三、1.(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2.(1)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2)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控制变量(3)书包背带做得较宽(答案合理即可)二十四、1.单位面积 3. 二十五、1.(1)受力面积 (2)压力(3)压力 受力面积2.(1)受力面积 (2)压力(3)受力面积 压力二十六、1.重 2.底部 侧壁 大二十七、2.密度 深度 3.(1)增大 相等 (2)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下册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docx 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docx 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docx 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