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村居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明丽的乡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放风筝,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童趣,十分契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诗中的场景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趣,同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而且,学习古诗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莺、拂、堤、柳、醉、咏、妆、丝、绦、裁、剪”等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诗、村、童、碧、妆、绿、丝、剪”等8个生字。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的能力。借助朗读、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春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以及古诗的作者、背景、诗意等基础知识,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古诗中的画面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诗句,感受意境。情境教学法:创设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与体验。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分享学习成果。五、教学过程趣味导入师: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家,给我们带来了五彩斑斓的画卷。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看看那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出示乡村春天的图片,图片中有绿草、柳树、飞翔的小鸟、奔跑的儿童等)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描述看到的景象。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在古代,有一位诗人也看到了这样美丽的乡村春天,还把它写成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村居)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丽的乡村春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感官,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古诗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地导入新课。初读古诗,扫清障碍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读得特别认真,现在,哪位小勇士来试一试,大声朗读这首古诗给大家听?(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读音错误)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莺(yīng)、拂(fú)、堤(dī)、醉(zuì)”等易错字的读音。师: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拼音,把古诗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齐读古诗。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诗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名朗读可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纠正读音错误,而齐读则让全体学生巩固读音,为理解诗句打下基础。学习生字师:古诗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要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啦!(课件出示生字:莺、拂、堤、柳、醉、咏、妆、丝、绦、裁、剪)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师:谁先来分享一下你的识字妙招?学生汇报识字方法,如:“莺”:上面是个“艹”,下面是个“鸟”,草丛里的小鸟就是莺,我还知道莺啼婉转,它的叫声很好听。(结合字形和字义记忆)“拂”:提手旁表示用手,“弗”像一个人弯腰,用手轻轻擦过就是拂,比如春风拂面。(利用偏旁和形象记忆)“堤”:土字旁,和土有关,河边用土堆成的挡水的岸就是堤,我见过堤坝。(根据偏旁理解字义)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老师也来考考大家,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小火车就继续前进,读错了,大家一起帮帮他。(开火车认读生字)师:生字宝宝很调皮,它们藏到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词语:莺飞、拂堤、杨柳、醉酒、咏柳、梳妆、丝线、绿丝绦、裁剪)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师:光会读还不够,我们还要把生字写得漂漂亮亮的。(课件出示生字“诗、村、童、碧、妆、绿、丝、剪”)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笔画、结构,说一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观察生字,汇报书写注意事项,如:“诗”:左右结构,左边是“讠”,右边是“寺”,“寺”的上面两横要短,下面“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下,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碧”:上下结构,上面是“王”“白”,注意“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下面是“石”,写的时候要紧凑,不要分家。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边写边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学生书空。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5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姿势和不规范的笔画。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以及书写指导,巩固了生字的学习,让学生扎实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师:生字宝宝都认识了,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看看诗人笔下的乡村春天到底有多美。(课件出示古诗,诗句逐行变色)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都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默读古诗,思考画面。师:谁先来分享一下第一行“草长莺飞二月天”描绘的画面?学生回答:春天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长得长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师:你说得真棒!二月天,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小草使劲地生长,黄莺欢快地歌唱、飞舞,这是一幅多么生机勃勃的画面啊!(板书:草长莺飞)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草,你会怎样生长?如果你是黄莺,你会唱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的感受。师:接着看第二行“拂堤杨柳醉春烟”,这里的“拂堤”“醉”是什么意思呢?谁来猜猜?学生猜测词义,教师讲解:“拂堤”就是杨柳枝条很长,轻轻地抚摸着堤岸;“醉”在这里可不是喝醉的意思,而是形容杨柳在春天的烟雾中陶醉的样子,好像被春天的美景迷住了。(结合图片,直观展示杨柳拂堤、春烟缭绕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师: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一行诗,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画面)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画面:我看到长长的柳枝垂下来,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堤岸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柳树好像在跳舞,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里。(板书:杨柳拂堤)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读出陶醉之感)学生朗读,互评互学。师:诗的后两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呢?学生回答: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趁着东风赶紧放风筝。师:对呀,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儿童们是多么快乐!(板书:儿童放鸢)他们早早地放学回家,迫不及待地拿着风筝跑到田野里,那欢声笑语仿佛就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当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儿童的快乐)学生分享放风筝的经历和心情。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朗读后两行诗,读出儿童的活泼、欢快。(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读出节奏和欢快的语气)设计意图:精读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默读思考、想象画面、交流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意境。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情促读,提高朗读水平和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师:这首《村居》把乡村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欢乐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全诗,读出对春天的喜爱,读出儿童的快乐。(教师配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师: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这么美的诗,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了。大家试着根据刚才理解的画面,自己背一背。(学生自由背诵)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背诵成果?(指名背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背诵结束后给予掌声鼓励)师:大家背得都不错,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想象着诗中的画面,齐声背诵古诗。(学生配乐齐背古诗)设计意图:朗读与背诵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手段,通过配乐朗读、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记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总结拓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高鼎的《村居》,感受到了乡村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还有儿童的快乐生活。诗人用他的妙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场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其实,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读一读,背一背,看看诗人笔下的春天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美。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收获,同时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六、板书设计村居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景美儿童放鸢生活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