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咏柳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咏柳》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景象。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诗人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柳树的婀娜多姿,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全诗节奏明快,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积累,又能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碧玉妆成一树高”将柳树比作碧玉,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翠绿晶莹;“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枝比作绿丝绦,展现出柳枝的轻柔细长,这些精妙的语句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提升语文素养提供了优质范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咏、碧、妆”等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碧、绿、丝”等10个生字,理解“碧玉、妆成、丝绦”等词语的意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仿照诗句,进行简单的诗句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春天柳树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领悟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柳树的精妙之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诗句创作。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以及古诗的作者、背景、诗意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柳树的形态、春天的美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含义。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古诗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春天,与诗人一同欣赏柳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想象的画面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五、教学过程趣味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美景的视频,视频中有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飞舞的蝴蝶,还有随风飘舞的柳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春天像一位神奇的画家,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在刚才的视频里,哪种植物最吸引你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直观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咏柳》,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初读古诗,感知韵律教师板书课题“咏柳”,并向学生解释“咏”是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接着,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跟着老师划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读完后,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错误。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评价标准围绕字音是否准确、朗读是否流利展开。全班齐读古诗,再次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榜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韵律。自由朗读、指名读和齐读等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学习生字词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生字:咏、碧、妆、裁、剪、滨、紫、丝、绦、绿。带领学生逐字认读,强调易错字音,如“咏”的后鼻音,“绦”的声母是“t”。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碧”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是“王”“白”,下面是“石”,可以联想为“王大爷和白大爷坐在石头上看碧绿的湖水”;“丝”字,像两小把绞在一起的丝线。结合诗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对于“碧玉”,教师展示碧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翠绿、温润的特点,明白诗人把柳树比作碧玉是因为柳树的颜色和质地与之相似;“妆成”,教师做出梳妆打扮的动作,让学生理解其是打扮的意思;“丝绦”,出示丝绦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知道这是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这里用来形容柳枝的细长柔软。开展识字小游戏,如“开火车读生字”“摘苹果”(苹果上写着生字,读对生字就能摘下苹果),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联想记忆、结合语境理解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识字小游戏的设置,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精读古诗,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默读古诗,思考:诗人笔下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并圈画出相关诗句。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讲解诗句含义。讲解“碧玉妆成一树高”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句诗里你能看出柳树像什么?为什么诗人把柳树比作碧玉?”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对“碧玉”一词的理解,体会柳树的翠绿、鲜嫩,仿佛是用碧玉精心装扮而成的。对于“万条垂下绿丝绦”,教师让学生想象:如果你站在柳树下,看到千万条柳枝垂下来,像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感受柳枝的细长、轻柔,理解诗人把柳枝比作绿丝绦的精妙之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两句诗,读出柳树的柔美。讲解“不知细叶谁裁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么细小、精致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学生会自然地想到是春风,教师顺势引出下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学生明白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神奇创造力,裁剪出了这一树细细的柳叶。教师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这两句诗,突出对春风的赞美。设计意图:在精读环节,通过问题引导、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和修辞手法的魅力。同时,根据诗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做到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想象画面,体会意境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诵古诗,同时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正站在柳树下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静静聆听、想象,之后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教师总结学生的描述,再次强调古诗描绘的柳树的婀娜多姿、春风的神奇,让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意境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意图:借助想象画面和小组交流分享,让学生将抽象的诗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诵读古诗,熟读成诵教师播放轻柔优美的古典音乐,带领学生配乐朗读古诗,朗读的形式多样,如男女分读、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教师可以提供背诵提示,如每句诗的开头几个字,帮助学生顺利背诵。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得又快又准确,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读和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背诵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拓展延伸,诗句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春天里除了柳树,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如桃花、杏花、小草、燕子等。展示一些仿照《咏柳》格式创作的描写春天其他景物的诗句,如“粉桃绽露万枝娇,恰似云霞映碧霄。不知丽色谁描出,三月春光似彩毫。”让学生读一读,感受诗句的特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春天景物,仿照《咏柳》的句式,进行简单的诗句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构思、用词。学生创作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教师给予肯定和点评,重点表扬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以及富有创意的表达。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诗句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六、板书设计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柳树:翠绿、鲜嫩)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枝:细长、轻柔)不知细叶谁裁出(设问)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神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