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4 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邓小平爷爷植树》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勃勃生机。而这篇课文则以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具体事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里的一份特殊意义。课文讲述了1985年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经过。通过对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如“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等语句,生动地展现了邓小平爷爷认真植树的情景,体现了他对植树绿化的重视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许。从语言表达上看,课文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易于二年级学生理解和朗读。同时,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如“兴致勃勃”“茁壮”“小心”等,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想教育方面,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植树的意义,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邓小平爷爷以身作则、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此外,课文还能引导学生关注伟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邓、植”等13个生字,掌握“爷、节”等6个生字的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朗读感悟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感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邓小平爷爷对植树绿化的重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邓小平爷爷以身作则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2.教学难点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理解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邓小平爷爷的行动中受到启发,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以及课文的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2.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3.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场景。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讨论、交流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5.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的教具,如生字卡片、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认真倾听。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到的老人是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3.教师展示邓小平爷爷的图片,简要介绍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重点强调他对国家发展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熟悉的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对邓小平爷爷的介绍,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人公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每个小组分发一套生字卡片,小组成员互相认读、纠正读音,交流识字方法。4.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如“邓(dèng)”“植(zhí)”“龄(líng)”等,进行重点强调和纠正。5.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例如,“直+木=植”“爷-父+卩=节”“多-夕+山=岁”。6.全班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7.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8.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课文主要写了1985年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经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多种形式的检查生字词,确保学生扎实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明确:这一自然段点明了时间是1985年的植树节,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提问:“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2.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邓小平爷爷的句子,用“”画出来。出示句子:“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引导学生抓住“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等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提问:“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邓小平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认真态度和高涨的热情。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读出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认真和专注。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全班齐读。3.学习第三自然段分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挑选、移入、挥锹、填、站、看看、说、走上前、扶正。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说出相应的动作词,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问:“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地植树?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邓小平爷爷植树动作的描写,体会他对植树绿化的重视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许。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小心翼翼和认真负责。可以采用分角色读、男女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4.学习第四自然段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平树”为什么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小平树”成为美丽风景的原因。如:树长得茂盛、漂亮;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等。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小平树”成为美丽风景的深层含义,感受邓小平爷爷的精神对人们的影响。引导学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对“小平树”的赞美和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设计意图:通过逐段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教育。(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组织学生讨论:“植树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展示一些有关环境污染和植树造林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鼓励学生在课后制定一份“保护环境小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如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化对保护环境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五)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可以从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意义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向邓小平爷爷学习,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六)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讲给家人听。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把植树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设计意图:布置背诵作业,有助于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讲故事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植树并记录感受的作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和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六、板书设计邓小平爷爷植树挖树坑(兴致勃勃、不肯休息)选树苗(茁壮、小心)种树苗(移入、填、站、看看、扶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