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青春之光(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青春之光(教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语文学科
15 青春之光
◎文化自信:学习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执着追梦的精神。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细腻、真挚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红蕾的《青春之光》,了解黄文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的主要事迹。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课文资料。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熟络”“执拗”“心急如焚”等重点词语。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人物介绍
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背景链接
2.目标任务二:梳理课文内容。
◎本文用三个小标题连缀主体部分的内容,阅读这三部分,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小标题 时间 (村民)情感 主要内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2018年3月26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月的时间 接纳
“我心中的长征” 2018年底 服气、喜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她还在一样”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痛、不舍、怀念 牺牲后村民的悲痛与缅怀
内容概括:本文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了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参考答案]①质疑、排斥 ②初到百坭村的困境与坚持 ③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 ④2019年6月18日中午 ⑤时间 ⑥黄文秀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卓越成就,并和村民建立深厚感情,最终因公牺牲
◎通过上面的学习任务单,我们对文章的主体部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请速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课文通过倒叙的手法写了黄文秀的事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黄文秀心系百坭村灾情,深夜冒雨驱车返回工作岗位,遭遇山洪围困后失踪的事。
第二部分(5—14):写黄文秀初到百坭村受到村民的排斥和质疑,仍坚持不懈地深入走访贫困户,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并确定了带领村民脱贫的路线图,展现了她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部分(15—27):写黄文秀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砂糖橘产业,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卓越成就,也与村民建立了深厚感情。
第四部分(28—38):写得知黄文秀不幸牺牲后,村民们悲痛、不舍,回忆其生前的点滴事迹,表达了对她深切的感激和缅怀之情。
第五部分(39、40):引用黄文秀入党申请书中的话语,展现了她和像她一样的扶贫干部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表达了对他们由衷的赞颂。
3.目标任务三:体会人物精神。
◎课文写到了关于黄文秀的哪些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事迹 精神
返乡扶贫:黄文秀牢记初心,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初到百坭村遇到困难时,她也没有改变初衷,始终坚守并践行着自己最初的选择和理想。 不忘初心
不畏困难:面对村民的排斥和质疑,黄文秀想方设法融入村民,并深入走访贫困户,绘制贫困户分布图,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等产业,增加收入。 牢记使命
心系村民:帮助村民解决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帮助村民申请低保、养老补贴和贴息贷款等,将村民的福祉放在首位。
关心灾情:黄文秀在得知村里灾情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驱车返回岗位,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倾力扶贫: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黄文秀因地制宜,找到全村脱贫的方向——发展砂糖橘种植业,选定产业带头人,请来技术员指导村民,修路通路,建立电商服务站。 勇于担当
推进党建:黄文秀积极加强村党组织的建设,为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全力以赴,以身殉职: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返回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舍小家为大家,村里大小事务总能找到她坚毅的身影,直至为扶贫献出年轻美好的生命。 甘于奉献
◎在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他人的反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烘托出了黄文秀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例子 分析
他人的反应 村民态度的转变:村民从最初的排斥、质疑到后来的接纳、信任及喜爱。班统茂由最初的不搭理到后来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 侧面表现了黄文秀的真诚热心、执着坚韧和实干精神。
村干部的评价与配合:村支书周昌战初见黄文秀时的质疑、担心转变为高度认可、村干部在黄文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时的积极配合,村支部的崭新面貌。 侧面表现了黄文秀的智慧、能力以及踏实肯干、坚韧顽强的品质。
村民的感激和怀念:得知黄文秀牺牲后村民们的反应,如班氏会的喃喃自语、韦乃情的伤心哭泣、孩子们的不舍,以及人们对黄文秀的怀念和感激等。 侧面烘托了黄文秀在村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环境的变化 百坭村从黄文秀初来时的有“195户是贫困户”“交通不便”“没有路灯”到后来的“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22.88%下降到了2.71%”,屯与屯之间修了路,点亮了路灯,建起了蓄水池,发展起了砂糖橘种植业等。 这种种变化都从侧面烘托了黄文秀的实干精神、坚韧意志及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品析语句,理解人物。
◎细节描写。文中在刻画黄文秀的形象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找出几处,试赏析。
细节描写 赏析
黄文秀心急如焚,拨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 通过描写在冒雨驱车返岗的途中黄文秀还不忘商讨防洪对策的细节,表现了她心系群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此后,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 写黄文秀通过各种方法,主动融入村民,表现了她不畏困难、富有智慧、平易亲切的特点。
一天,她忙完回到宿舍,鞋都没脱就睡着了。天蒙蒙亮时醒来,浑身散架一般。要不休息一天?她摇摇头,还有那么多事等着她呢。 通过“鞋都没脱就睡着了”“摇摇头”等细节,写出了黄文秀工作一天后虽然劳累但依旧坚持,表现出她的不怕辛苦、乐观坚毅、心系群众。
包里除了笔记本、雨伞、手电筒,还有村民需要的创可贴、感冒药、农业技术资料,给孩子们的糖块和鞋袜,给孤寡老人的毛巾等日用品。 详细描述黄文秀的双肩包里的物品,这些细节体现出黄文秀时刻为村民着想,将他们的需求放在心中,表现了她对村民的细心关怀和无私奉献。
◎环境描写。文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请找出几处,试赏析。
出处 句子 赏析
第2段 雨起初还小,渐渐变为瓢泼大雨。 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泻,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 通过描写暴雨倾泻的情景,营造出紧张而危急的氛围,凸显了黄文秀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时的无畏与坚决,表现出她心系群众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第8、9段 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 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 写黄文秀初到百坭村因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而辗转难眠时看到的寂静的乡村夜景,烘托出黄文秀走访贫困户时受到排斥、找不到突破口的焦虑和无助。
第38段 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驻足凝望怀想,有人在轻声自语:“仿佛她还在一样。”在百坭村人心里,这个大山的女儿从未离开。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这处环境描写以“路灯亮起来了”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既表现了黄文秀给百坭村带来的温暖和希望,也烘托出村民们对黄文秀深切的怀念之情。
2.目标任务二:研读摘引,走近人物。
◎作者在写作时摘引了黄文秀扶贫日记和入党申请书中的话语,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所处位置 摘引内容 分析
第9段 “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这句话展现了黄文秀在初期遭遇村民排斥时的无助与困惑,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第10段 “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黄文秀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展现了她在面对困难时的不畏艰难、信念坚定和意志顽强。
第23段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这句话是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的体会,表现了她的乐观坚毅、不怕辛苦,同时也体现出她与村民建立了深厚感情。
第27段 “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卓越的扶贫成就,使她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使她对扶贫事业斗志昂扬,充满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第39段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揭示了黄文秀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展现了她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深化了文章主题。她的这些话语,将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国家、民族的建设事业中。
3.目标任务三:精读文本,揣摩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25段中“黄文秀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崎岖的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路”这一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对黄文秀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崎岖的山路”,既指百坭村坎坷不平、难以行走的山间道路,也指黄文秀带领百坭村村民一路向前的艰辛的致富之路。
只有走过那些崎岖的山间道路,融入村民,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切实解决脱贫攻坚之路上没有创收产业、道路不通、销路不畅、上学困难、看病困难等种种难题,克服村民的质疑、扶贫工作的复杂劳累等带来的精神上的挑战,黄文秀才能带领村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4.目标任务四:再读文本,体会作用。
◎第40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
内容上:①由黄文秀的个人事迹上升至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干部这一群体,表现了黄文秀所代表的精神在广大扶贫干部中的普遍性,同时将对黄文秀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扩展到对全国扶贫干部的集体敬意和感激,既升华了情感,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该段在总结扶贫工作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展望。
结束语:本文笔触细腻,感情真挚,采用倒叙的手法,记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表现了她作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热情地赞扬和歌颂了她以及像她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奉献的广大青年们。
三、作业布置
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塑造黄文秀的人物形象,请你也至少运用两种手法描写一个你尊敬的人。
本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精神和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为此,本教学设计立足于文章具体内容,先从概括、分析人物事迹入手,使学生感悟人物精神后以重点语句为抓手,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整个教学设计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节奏明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