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下册 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 教学设计单元 反思单元 课题 仰望星空的人 课时 1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学习内容及要求 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5-6年级:⑧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阅读,明确每一种科学学说都需要事实证据来支撑。 科学思维 反思回顾自己搜集证据的经历,总结搜集证据的方法,提高搜集证据的能力。 探究实践 在探究过程中,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态度责任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过程,学会分享和合作。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反思活动,知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真实的信息,只有真实而有关联的信息才能成为科学假说的有效证据。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制作灯笼串活动,学会将自己证实的观点和有效证据建立具体化的联系。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黄色纸、红色纸、安全剪刀、胶水、A4纸。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导入:自古以来,围绕认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提出了很多种看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面不断变化的。二、阅读资料 阅读科学家的故事。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讲解故事的情节。 小结:先进的观测工具可以为获取新证据提供重要帮助,科学学说的成立需要事实证据的支持;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事实证据为前提的。三、反思回顾 思考讨论: 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运用哪些方法收集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没有成为证明某个科学观点的科学证据? 小结: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真实的信息,只有真实而有关联的信息才能成为科学假说的有效证据。四、拓展活动 制作证据灯笼串:把本学期科学探究中被证实的假设或得出的科学结论写在黄色“灯笼”上,把证实它的证据写到红色“灯笼”上,把红色“灯笼”挂到相关联的黄“灯笼”下面,制成“证据灯笼串”。 学生开展制作活动。 分小组展示制作的“证据灯笼串”,并进行相互评价。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A.阿里斯塔克 B.托勒密 C.伽利略 2.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用( )首次观测到天鹅座61这颗恒星的位置变化。 A.自制望远镜 B.显微镜 C.量日仪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因为阿里斯塔克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所以当时人们没有接受他的日心说 B.现在人们知道,太阳只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只有一个 C.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中,人们通过强有力的证据建立起来的学说,会随着新据的出现而发展,甚至会被推翻、取代 二、我会判 1.第一位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真实的信息。 ( ) 3.天文学家贝塞尔(1784—1846 年)才用天文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天鹅座61 这颗恒星在一年中有极小的位置变化。( ) 4.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的普通一员。( )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二、1.× 2.√ 3.× 4.√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仰望星空的人 阅读: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事实证据为前提的 反思:只有真实而有关联的信息才能成为科学假说的有效证据 制作:将自己证实的观点和有效证据建立具体化的联系(共14张PPT)仰望星空的人大象版春季五年级下册 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阅读很早以前,古希腊人就发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同时,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日月星辰每天都在天空中东升西落,因此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日月星辰围绕着地球运动,这就是最早的地心说谁是宇宙的中心?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里斯塔克(约公元前 310—约公元前230年)通过观察和计算,发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因此提出应该是较小的地球围绕着较大的太阳运动,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提出了最早的日心说。谁是宇宙的中心?阅读人们对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提出了质疑:如果地球在运动,我们就会看到恒星的大小和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变化?阿里斯塔克猜想是因为那些恒星离我们太遥远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它们的位置变化。但是对此阿里斯塔克并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因此人们当时并没有接受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2世纪时,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年)又将地心说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完善,不仅和人们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吻合,还能准确地预测天文现象,因此在此后的 1000 多年里,人们一直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谁是宇宙的中心?改良的地心说模型阅读但是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太复杂了。到了16 世纪,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 年)发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解释天文现象将会更为简洁,因此再一次提倡日心说。1610年,伽利略(1564 —1642 年)通过自制的望远镜,发现木星和地球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卫星,而金星和月球一样也有着圆缺变化。这些发现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提供了证据,说明地球也可能是这些行星中的一员。谁是宇宙的中心?金星的圆缺变化阅读直到 1838 年,天文学家贝塞尔(1784—1846 年)才用量日仪首次观测到天鹅座61 这颗恒星在一年中有极小的位置变化(大概相当于7千米外的一个物体移动了1厘米),从而最终证明了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现在人们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的普通一员;而在可观测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也可能在1000亿个以上。谁是宇宙的中心?阅读可见,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中,人们通过强有力的证据建立起的学说,会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发展,甚至会被推翻、被取代。谁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思考:科学家们每次提出日心说或地心说的依据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获取这些证据的?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看一看科学家 学说 发现证据 搜集证据阿里斯塔克 公元前3世纪日心说 恒星离我们太遥远 猜想托勒密 2世纪时地心说 观测到的天文现象 观测哥白尼 16世纪时日心说 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解释天文现象变得更为简洁猜想伽利略 1610年日心说 发现木星和地球一样也有卫星,而金星和月球一样也有着圆缺变化 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贝塞尔 1838年日心说 观测到天鹅座61这颗恒星在一年中有极小的位置变化 量日仪观测发现反思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运用哪些方法收集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没有成为证明某个科学观点的科学证据?我们通过调查了解了各种动物的食性……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证实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和导电线圈匝数都有关系。我们用查阅资料和计算的方法为我们的合理饮食找到了依据。分析和研究飞机的发明过程 ,让我们知道了仿生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形模仿,更重要的是运用其中的原理……我的探究历程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真实的信息,只有真实而有关联的信息才能成为科学假说的有效证据。活动把本学期科学探究中被证实的假设或得出的科学结论写在黄色“灯笼”上,把证实它的证据写到或者贴到红色“灯笼”上,把红“灯笼”挂到相关联的黄“灯笼”下面,制成“证据灯笼串”。制作证据灯笼串活动展示我们制作的“证据灯笼串”,并相互进行评价。练一练一、我会选1.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阿里斯塔克 B.托勒密 C.伽利略2.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用( )首次观测到天鹅座61这颗恒星的位置变化。A.自制望远镜 B.显微镜 C.量日仪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因为阿里斯塔克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所以当时人们没有接受他的日心说B.现在人们知道,太阳只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只有一个C.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中,人们通过强有力的证据建立起来的学说,会随着新据的出现而发展,甚至会被推翻、取代ACB练一练二、我会判1.第一位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真实的信息。 ( )3.天文学家贝塞尔(1784—1846 年)才用天文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天鹅座61 这颗恒星在一年中有极小的位置变化。( )4.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的普通一员。( )×√√×让科学流行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docx 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