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活板◎文化自信: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思维能力: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说明流程的方法。◎审美创造:欣赏本文语言严谨、简洁的特点,体会说明类文言文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说明流程的方法。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到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理解标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题解释活版最初使用瓦字(胶泥烧成),以后改用木字、锡字、铜字,现代一般用铅字。◎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晚年撰著笔记体综合著作《梦溪笔谈》。◎作品简介《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笔记体裁著作,全书26卷,另《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等17类,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该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背景链接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他的发明当时未受重视。他死后,其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堂兄弟、子侄辈获得,引起沈括重视,将该发明记录下来。2.目标任务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冯瀛王(yínɡ) 毕昇(shēnɡ) 薄如钱唇(bó)和纸灰(huò) 持就火炀之(yánɡ) 字平如砥(dǐ)更互用之(ɡēnɡ) 以纸帖之(tiè) 木格贮之(zhù)与药相粘(zhān) 不若燔土(fán) 用讫(qì)以手拂之(fú) 至今宝藏(cánɡ)把握节奏: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3.目标任务三: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通假字活板(“板”同“版”)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药稍镕(“镕”同“熔”)◎古今异义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薄如钱唇(古义:边缘。今义:嘴唇。)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覆盖。今义:向外透,往上升。)一板已自布字(古义:另自,另外。今义:自己;从。)◎一词多义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拿、用)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表目的)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因为)《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卖油翁》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判断动词,是)未为简易(动词,算作、算是)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板印书籍(动词,印刷)每字为一印(名词,字印)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助词,同“以”)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已经)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介词,自从)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另自、另外)其印自落(副词,自然)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瞬息可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孙权劝学》若止印三二本(连词,如果)不若燔土(动词,如、比得上)若屈伸呼吸(代词,你)《杞人忧天》则以纸帖之(动词,标记)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木兰诗》更互用之(动词,交替、轮换)即更刮目相待(副词,另外,再)《孙权劝学》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用讫再火令药镕(动词,烧)有奇字素无备者(副词,平素)可以调素琴(形容词,不加装饰的)《陋室铭》◎词类活用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标记)◎文言句式被动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省略句:火烧令坚\[省略宾语“之”,即“火烧令(之)坚”\]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省略介词“于”,即“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第2课时1.目标任务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第2段):按工作程序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功能效率及优势。第一层(第1句):介绍活版发明时间和发明者。第二层(第2—4句):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第三层(第5、6句):介绍活版印刷的功能效率。第四层(第7—10句):补充活字印的优势。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毕昇所制活字的下落。◎文章各段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第1段介绍印刷的简要历史,为第2段推出活字印刷设置一个大的背景,也可以说是为了体现印刷术的发展和进步;第3段交代下落,照应第2段开头,使对活字印刷的介绍有始有终。◎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学习任务单材料 步骤(方法)制字(略) ①_______ 胶泥刻字(每个字刻一个字模,字薄如铜钱的边缘)→烧制字模②_______(详) 铁板 松脂 蜡 纸灰 铁模 平板 ③_______→药物覆盖→放置铁模→④_______→烘烤铁板→按平字面⑤_______(详) 两块铁板 标签 木格 柴草 刻刀 印两三本(不算简便):排一次版只印两三次,需反复排版。印制多本(极为快速):1.两块铁板,提前布字,交替使用; 2.一个字(特别是常用字)有多印,以备重复使用; 3.不用时,以韵做标记,放在木格中; 4.生僻字随用随刻,用草火烧,很快成型。拆版(略) 柴草 印完后再用火烤铁板,药物熔化后,用手一擦,字模会自然脱落。[参考答案]①胶泥 ②制版 ③设置铁板 ④密布字印 ⑤印刷◎本文介绍活字印刷过程的顺序能否变换?为什么?不能。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2.目标任务二:深入研读,理解课文内容。◎雕版印刷术早在什么时候就已出现?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从“唐人尚未盛为之”一句可知,雕版印刷术早在唐代时就出现了。从“自冯瀛王始印五经”的“始”字可知雕版印刷术是冯瀛王开始推广的。冯瀛王生活在五代时期,即五代是雕版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雕版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与发展,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作铺垫。◎“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突出毕昇的身份?交代了活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其身份。突出毕昇的“布衣”身份是为了凸显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课文最后一段交代活版的下落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活版为毕昇所发明是真实可信的,与开头“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在内容上,“宝藏”说明这一发明在当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受到人们珍爱。3.目标任务三:细节探究,品析活版之“活”。◎雕版是活版的基础,与雕版相比,活版有哪些优势呢?雕版 活版每部书需要许多块木版。 以一个个活字为单位,按照书稿排字,使用灵活。一个活字块可重复使用。雕刻一套书版要几年。 制版容易。在铁板上“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发现错误不好改正。 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按刻好的木版逐块印刷,速度慢。 常作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使用频率高的字,如“之”“也”,需要一个就要刻一个。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使用频率高的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使用极为方便。◎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内容 “活”的体现 简要说明每字为一印 字印“活” 取用灵活密布字印 排版“活” 随时排用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 印刷“活” 统筹用版,提高效率每一字皆有数印 字印数目“活” 方便一版中多次出现时使用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选用“活” 放在不同木格中,方便精准取用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做法“活” 随时可以增补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拆版“活” 灵活拆版,重复使用结束语:纵使岁月冲刷,也无法抹去文明的印记,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才能让我们享受到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从五代雕版到毕昇的活版,再到近代的铅版,昔日印刷技艺已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其工匠精神不断鞭策着中华儿女。技术在传承,科技在创新。希望新一代的你们能传承文化,实现复兴的梦想!三、作业布置搜集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印刷的知识,帮助理解课文。《活板》是一篇文言说明文。教学第一步,应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的基本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接下来就是了解本文说明对象“活版印刷”的主要特征,通过雕版与活版的对照比较,更清晰地了解活版印刷的优势,从而理解这一发明的重大意义。吾课网https://www.wookey.c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