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 圈点、批注、做笔记◎文化自信:激发阅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中国文学的热爱。◎语言运用:掌握圈点、批注、做笔记的名著阅读方法。(重点)◎思维能力:深入理解文本,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激发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难点)◎审美创造:感受老舍作品中充满京味儿的语言。一、导入新课在课文《济南的冬天》中,我们感受到身为京派作家的老舍先生那活泼温情、信手拈来的语言风格,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而今天这节名著《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我们将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切入点,感受文学大家老舍的悲天悯人之心。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情节。◎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背景链接作品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那个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而又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中国的农村经济迅速走向破产,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其中之一。而在城市中,军阀特务、资产阶级们的严酷剥削和压迫,迫使这些讨生活的底层劳动人民不得不走向灭亡。◎主要内容《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今北京)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小说艺术性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再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苦难一生。它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贫苦人民痛苦生活的图景。祥子的“三起三落”◎主要情节祥子的第一辆车 祥子十八岁从乡下来北平拉车,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凑足了一百块钱,他认为不能再等了,应该及早买车。恰巧车铺有辆别人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车,经过讨价还价,祥子最终以九十六元买下了这辆车。匪兵抢车 北平城外军阀开始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因为客人给的价钱高,祥子抱着侥幸的心理揽下了一桩风险很大的生意。结果还没到目的地,他们就被十几个兵拦住了,祥子的车被匪兵抢去了,人也被抓。祥子绰号的来历 祥子趁匪兵退却时,趁天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走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由于过度疲惫,他在一间小店躺了三天。其间,由于梦中说胡话,三匹骆驼的事被人听了去,自此落下了“骆驼祥子”的外号。怒辞杨宅 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为杨宅拉起了包月。祥子每天接送完这个,又要去伺候那个,还要干杂活。在杨家的第四天,送走一位女客人后,因为杨太太的无理,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辞去了这份工作。曹家遇险 (孙侦探的敲诈) 曹先生因常宣传社会主义言论,被学生告发,被侦缉队盯上了。曹先生赶忙远走避难,让祥子回家送信。一到家,祥子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敲诈走了祥子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破灭了。虎妞去世 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为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不久虎妞难产死去。祥子为了给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人物介绍人物 性格特征 主要事件祥子 前期 纯朴善良、勤劳正直、自尊自强、吃苦耐劳,对未来充满希望 努力工作三年凑足了买车的钱;为多挣两块钱而走危险地带,连人带车被乱兵抓去充军;逃出兵营时牵走三匹骆驼,卖掉骆驼后打算再攒钱买一辆车;被孙侦探要挟,敲诈走所有积蓄,买车的希望再一次落空。后期 自私懒惰、狡猾、说谎成性、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虎妞难产而死,祥子没钱给虎妞办丧事,无奈卖车;满怀希望去接小福子,却得知她的死讯,彻底颓废;拉车故意使坏、能偷懒就偷懒、借钱不还,为了一点赏钱出卖阮明。虎妞 大胆泼辣、粗俗凶悍、好逸恶劳、工于心计,充满市侩习气 与父亲共同经营人和车厂;引诱祥子后假装怀孕,欺骗祥子与自己结婚;为与祥子在一起,和父亲断绝关系,和祥子出去租房住;为祥子低价买了二强子的车。刘四爷 自私贪婪、奸诈圆滑、残忍霸道、不顾亲情 因反对女儿虎妞和祥子的事,与虎妞断绝关系;恼怒女儿嫁给祥子,卖掉人和车厂,带着钱去各处见识;虎妞死后意外与祥子相遇,被祥子恶言恶语顶撞并赶下车。曹先生 为人和气、善良正直,关心并同情底层劳动人民 祥子在曹宅拉包月时,对祥子很和善;因没有给阮明及格的分数而被报复告发,逃到上海避风头,后又回到北平;给来找他的祥子出主意,并同意收留祥子和小福子。小福子 善良、有爱心、不善表达、勤俭 被父亲卖给军官当小老婆,后被抛弃,孑然一身回了娘家;为养活两个弟弟被迫走上卖身的道路;虎妞死后想跟祥子在一起,祥子说等混好了再回来找她;被父亲卖到窑子里,不堪屈辱,绝望自杀。◎艺术特色(1)脉络分明、情节丰富的纵式结构。小说以祥子的“希望→奋斗→绝望→堕落”这条生活道路为主线来安排事件、展开情节,并引出其他人物。这种单纯、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能够更集中、更明确地突出作品的主题。(2)善于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其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小说利用大量细腻而生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例如描写虎妞骂人时的爽快,表现了她泼辣大胆的特点;写祥子最后变得“又瘦又脏”,“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突出了他的堕落不堪,并从中反映出祥子思想性格上的巨大转变。(3)独特的“京味儿”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2.探究活动二:了解圈点、批注、做笔记,学习方法。◎圈点和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有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传统有效的阅读方法——圈点和批注。圈点和批注是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在历史上有多个批注版本,毛泽东每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多种符号,在空白的地方写上很多评语。可见圈点和批注确实是常用且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1)何谓圈点圈点就是阅读时随手用符号圈点勾画出有趣味、有意味,自己有疑难或深有体会之处。常见的圈点符号:用圆点或者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标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横线标示需要着重领会的语句,用竖线或者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等。(2)何谓批注“批”即批语,也指品评,如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叙述、说明、议论的写作方式等;或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法、作者思路、遣词造句等加以评论或赏析。“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加以解释或提示。根据批注位置的不同,有眉批、旁批、夹批、首尾批之别。可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圈点与批注要结合使用,不可脱节。(3)注意事项根据教材P90的“阅读指导”可知,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运用圈点和批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圈点。阅读时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有趣味、有意味,自己有疑难或深有体会之处。②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③反复阅读,圈点批注。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和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再到全篇内容的把握。④固定符号。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符号设定之后,要养成使用的习惯。(4)圈点批注的具体步骤。①标注自然段的序号,以便查找内容。②粗读文本,初步圈点。阅读过程中对一些简单的细节作初步的标注。③再读文本,仔细圈点。这是第二次阅读。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深入,有了更多的疑惑,有了更多的发现。因此需要细细地圈点做标注。④精读文本,细致批注。这是第三遍阅读,对文本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时候再回头把之前所作的标注(圈点)一一批注。(5)实例分析结合刚刚学习的圈点批注法,分析教材P91的批注示例。看看课本上运用了什么样的符号进行圈点,并分析其从哪个角度进行了批注。运用了加点和画横线两种圈点符号。批注的角度有:内容批注——这是祥子的生意经;关键词点评、人物神态性格的分析——“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语言点评——语言简洁,憨态可掬;思考评价批注——祥子的相貌气质是他的保护色吗?坐车人和拉车人,到底谁在揣摩对方上更胜一筹?◎做笔记。除了圈点批注,读书时还要注意做笔记。做笔记可以帮助我们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记录、整理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从而提升读书质量,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1)何为写提要写提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作品某部分或全书的要点。所写的提要,可以是语意连贯的成段文字,也可以是按层次和要点罗列的提纲,还可以是能够体现作品结构的图表。(2)何为写心得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的体验、感想,如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可以只评论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也可以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还可以与其他作品比较,或联系现实生活分析。3.探究活动三:深层阅读,运用方法。小说在介绍祥子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北平洋车夫这个大多数读者不太了解的群体。请运用圈点、批注、做笔记的阅读方法进行深入阅读,完成阅读任务。阅读任务:话说“洋车夫” 书中除了祥子外,还写了形形色色的“洋车夫”们,留下了关于老北京“洋车夫”这一行当的珍贵历史记录。请根据书中的相关内容,梳理“洋车夫”的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等,用自己的话加以介绍。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书中哪些章节部分写到了其他的洋车夫?写到其他洋车夫的主要有第一章的开头部分对北平洋车夫的介绍、第十章茶馆偶遇老马祖孙、第十三章刘四爷过寿时、第十七章卖女儿的车夫二强子、第二十一章祥子从夏家出来得病之后、第二十三章祥子再遇到老马。◎书中除了祥子,还主要写了哪些洋车夫?除祥子外,主要写了二强子、老马、小马以及人和车厂的车夫们。◎梳理小说中描写其他洋车夫的章节内容,说说作者根据年龄、环境与知识的差异,将北平洋车夫的人员构成大致分了几类,其中的代表人物祥子、老马和小马、二强子分别属于哪一类。第一类: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第二类: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第三类: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挣的钱少,可是无须快跑。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一行儿,因为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而四十岁以上的,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第四类: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以前没做过车夫,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时被迫无奈做车夫,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拉最破的车,生意艰难,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第五类:专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第六类:东交民巷的车夫,会说外国话,专拉洋人,跑法很特别,不穿号坎,而一律是长袖小白褂,特别体面。小说中,洋车夫的代表人物祥子基本属于第一类人员,老马和小马属于第三类人员,二强子属于第四类人员。◎这些洋车夫的职业特点和生活状况是什么?职业特点:这些洋车夫大多数是租赁车行的车,拉散座,如果拉得好能拉上包月,而能买一辆自己的车则是祥子之类的车夫的梦想。生活状况:洋车夫们属于社会底层,生活一般都比较困窘,有时连温饱都成问题,不知哪天就瘫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像尘埃一样消失在这世界上。小结:通过完成“话说‘洋车夫’”这一阅读任务,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老北京洋车夫这一行当的情况,也可以从中看出洋车夫们或者说当时所有底层劳动者的共同命运——勤劳奋斗一生却连基本的生存都很难维持。揭露了当时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4.探究活动四:自主探究,巩固训练。好书不厌百回读。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圈点、批注、做笔记深入阅读名著。现在我们继续用圈点、批注、做笔记的方法阅读《骆驼祥子》,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阅读任务。◎任务1:给祥子写小传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挣扎、毁灭为线索,记录了他悲剧的一生。请根据作品的内容,给祥子写一篇小传,完整地勾勒出他的经历。写完后注意对照原著进一步修改,力求能包含祥子经历中的主要事件,并做到准确无误。祥子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的青年劳动者,来到北平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工作——拉洋车。他年轻力壮,有着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善良淳朴、积极上进、任劳任怨、坚强隐忍,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为此,他经历了三起三落。第一次买车,他省吃俭用整整三年凑足了一百块钱,终于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结果连人带车都被乱兵带走。后来他趁乱逃出军营,顺手牵走三匹骆驼,转手卖了三十五块钱,并因梦中讲出这件事又被人听去而得到“骆驼祥子”的外号。第二次,祥子为能再买一辆新车,拼命工作,结果车还没买,所有积蓄便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三次,祥子被虎妞诱骗,与虎妞结婚,婚后虎妞给他买了一辆车。没过多久,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车为虎妞置办丧事。再后来,祥子听说小福子上吊死了,他的精神彻底崩溃。就这样,经历一连串无情打击的祥子对生活感到绝望,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任务2:探寻悲剧原因读完全书,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命运无疑会给你强烈的震撼。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带着问题精读一些章节,并查找资料,写下你的探究结果,然后就此和同学深入讨论。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这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②祥子自身性格的局限性、堕落性、劣根性,这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③周围各色人的影响(与虎妞的不正常结合,小福子的死等),这是造成祥子悲剧的重要诱因。结束语: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某种角度说,《骆驼祥子》就是一首物是人非、饱含叹息的挽歌;也是一首荡气回肠、深沉隐痛的挽歌!如果你想赏一幅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三、作业布置1.整理圈点、批注、做笔记的学习笔记,并进行巩固复习。2.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如何将阅读《骆驼祥子》与学习圈点、批注、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同时落实,并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增加阅读名著的兴趣的目的,这是本教学设计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已有材料进行方法指导,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细致地指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做笔记的阅读方法,并再次结合课本材料运用所学方法解读文本,及时巩固落实技能技巧。在落实人文主题方面,本教学设计采用阅读任务的形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用圈点、批注、做笔记的方法结合阅读任务,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会用圈点、批注、做笔记的读书方法阅读整本书,充分认识到《骆驼祥子》的写作艺术及其深刻的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