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紧扣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语文学习需求,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板块,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识字加油站”通过展示不同职业的名称,引导学生认识与职业相关的生字,拓展词汇量,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职业分工;“字词句运用”聚焦于近义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帮助学生精准用词,强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升语感;“写话”要求学生依据给定的图片写几句话,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是从字词学习迈向篇章创作的关键过渡;“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激发学习动力与自信心;“日积月累”选取了经典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爱阅读”则以故事《一株紫丁香》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各板块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进阶铺路搭桥。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认读“教师、工程师、魔术师”等与职业相关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拓展职业词汇储备。正确辨析近义词,熟练掌握形容词与名词的合理搭配,优化语言表达。依据写话提示与图片,写出通顺、表意明确的几句话,格式规范,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流利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理解诗句大意,体会古诗韵味。读懂故事《一株紫丁香》,提取关键信息,积累阅读经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借助图片观察、联想表达,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为写话奠基。以读促悟,在反复诵读古诗与故事中,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尊重与向往之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对写话、阅读的热爱,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增强文化自信。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职业类生字词的认读、书写与运用;精准完成字词句的搭配练习。依据图片,按要求写出一段完整、连贯且富有想象力的写话。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古诗魅力;读懂阅读材料,体会师生情谊。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写话中,能有条理地组织语言,将画面内容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并融入真情实感。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送别之情与生命顽强之意,领悟诗歌意境;迁移阅读方法,自主拓展阅读。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诵读法、直观演示法、读写结合法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播放儿歌《劳动最光荣》,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各种职业人物工作的动态图片,如教师授课、医生治病、消防员灭火等。歌曲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刚才的歌曲和图片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辛勤工作的人呀?”引导学生说出看到的职业,顺势引出本节课主题——认识更多有趣的职业。设计意图:以欢快熟悉的儿歌和生动直观的图片创设情境,瞬间吸引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生活经验,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为后续学习职业类生字词做好铺垫。(二)识字加油站展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职业名称:教师、工程师、魔术师、建筑师、理发师、演员、营业员、服务员、裁判员、饲养员。教师富有激情地逐字领读,要求学生跟读,读准字音,重点强调“程、筑、演、营”等易错字的读音。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读,及时纠正错误读音。运用直观演示法,借助PPT展示各职业的工作场景图片,对应讲解每个职业是做什么的,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例如,点击工程师图片,展示工程师绘制蓝图、指挥工地建设的画面,解释:“工程师就是设计、规划各种大型建筑、机器等项目的专业人员,他们可厉害啦,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最初的设计就出自他们之手。”开展“职业猜猜猜”游戏。教师描述某个职业的特点,让学生抢答猜出职业名称。如:“这个职业的人会拿着剪刀,帮大家剪出漂亮的发型,让我们变得更精神,是什么职业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职业名称的字词结构,发现规律。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字,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引导学生说出大多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师”“员”表意,“教”“饲”表音,加深对生字的记忆。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确保学生读准字音;借助直观图片与生动讲解,让抽象的词义具象化,易于理解;游戏环节增添学习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强化记忆;引导观察字词结构规律,渗透汉字构字法知识,助力学生自主识字。(三)字词句运用近义词辨析出示句子:“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和“天上的云一团一团的,好像巨大的棉花糖。”引导学生读句子,圈出“像”与“好像”,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像’和‘好像’在这里的意思一样吗?能不能互相换一换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总结:“像”和“好像”在这里意思相近,都表示打比方,在这两个句子中可以互换,不过在不同语境下,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要靠我们多读多体会。词语搭配展示“字词句运用”中的形容词与名词:“细长的()、雪白的()、()的田野、()的草坪”,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填空,把想到的词语写在本子上。接着同桌互相交流分享,说说自己填的词语,互相评价是否合理。教师选取部分同学的答案进行展示,如“细长的(柳枝)、雪白的(棉花)、(广阔)的田野、(碧绿)的草坪”,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评议,重点讲解搭配的合理性,为什么“细长”搭配“柳枝”很合适,因为柳枝通常又细又长,形象相符,让学生明白形容词要根据名词的特点来选择,使表达更准确、生动。拓展练习:给出更多名词,如“山峰、湖水、星星”等,让学生快速说出合适的形容词进行搭配,巩固所学。设计意图:近义词辨析环节,通过具体句子语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近义词用法异同,培养语感;词语搭配部分,先自主尝试、同桌互评,后全班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明晰搭配原则,拓展练习强化运用能力。(四)写话出示写话图片,画面中有一片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五颜六色,还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看看这幅图,都有哪些景物呀?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按顺序描述看到的,如“我看到图中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的花可多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漂亮极了,还有几只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引导想象:“花园里这么热闹,花儿们会说些什么?蝴蝶们又在做什么呢?说不定还有小蜜蜂在忙碌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想象画面中的故事。教师示范写话开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来到了一片迷人的花园。”然后让学生结合观察与想象,开始在本子上写话,要求写几句通顺的话,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学生写话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个别辅导,如纠正错别字、指导语句通顺度等。写完后,小组内交换写话本,互相阅读、评价。评价标准:有没有把图片内容写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写话,全班展示分享,教师给予表扬鼓励,并针对普遍问题再次强调指导。设计意图:观察图片是写话基础,引导有序观察,培养观察力;想象环节为写话添彩,激发创造力;教师示范给予写作框架,降低难度;小组互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他人长处,发现自身不足,教师总结强化,提升写话质量。(五)展示台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在课外认识的生字卡片、制作的精美书签、书写工整的书法作品等,与本节课语文学习相关的成果。课堂上,创设“语文学习成果展”情境,每个小组在课桌上摆出成员的成果。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走进各个小组的展示区,去欣赏大家的努力结晶,看看谁的发现最有趣,谁的作品最精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参观其他小组的展示,交流学习心得,如“你这个生字卡片做得真漂亮,我又学到了几个新字”“你的书签上写的诗句我很喜欢,能教教我吗”。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分享。参观结束后,选取部分学生上台,向全班介绍自己最得意的学习成果,分享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设计意图: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分享课外学习成果,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小组参观交流促进相互学习,拓宽学习视野;上台介绍锻炼表达能力,将课外学习内化为语文素养提升动力。(六)日积月累故事导入古诗:“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大诗人叫白居易。他呀,去送别自己的好朋友,看到原野上的青草,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师富有韵味地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跟着节奏划动,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读完后,学生跟读,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枯、荣、烧”等字读音。借助PPT展示古诗描绘的画面:广袤的古原上,野草繁茂,野火熊熊燃烧后,春风一吹,新草又蓬勃生长,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诗人与友人在此依依惜别。结合画面,教师逐句讲解诗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野上的青草多么茂盛,一年一度枯萎了又繁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它又蓬勃地生长;“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老的道路,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要送别自己的友人,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如“同学们,看看图,想想‘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能看出来草枯了又荣呢?”多种形式诵读:师生对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反复吟诵,直至学生熟读成诵。引导体会情感:“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们感受到诗人送朋友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呀?”让学生交流发言,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离情别绪,以及对生命顽强的赞美。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古诗兴趣;范读、跟读奠定朗读基础,读准字音;画面辅助诗意讲解,化难为易,助学生理解;多样诵读强化记忆,熟读成诵;体会情感,让学生与古诗共情,感受古诗文化内涵。(七)我爱阅读悬念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悄悄地在做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引出《一株紫丁香》。学生自由朗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朗读情况,及时给予帮助。读完后,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们做了什么呀?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故事梗概:小朋友们在老师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是为了让老师解除疲倦,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分角色朗读: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小朋友、紫丁香、老师,再次朗读,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如小朋友的纯真、紫丁香的轻柔、老师的慈爱,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氛围中。读完讨论:“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激发学生感恩之情,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老师的关爱,将阅读感悟迁移到生活,升华情感。设计意图:悬念导入引发阅读期待;自由朗读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提问引导提取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分角色朗读加深情感体验;讨论交流迁移情感,让阅读与生活相通,实现育人价值。六、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识字:职业名称(图文并茂)字词句:近义词、词语搭配写话:观察-想象-表达日积月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句关键词)阅读:《一株紫丁香》(师生情主题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