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船与浮力(教案+课件14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小船与浮力(教案+课件14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小船与浮力
大象版春季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开心游乐场》
表达交流
思考:小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浮力是船自带的吗?什么是浮力?
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活动
①橡皮泥
②玻璃球
③泡沫板
④葡萄
⑤苹果
⑥小木块
⑦金属块
⑧乒乓球
材料超市
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活动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记录表 橡皮泥 玻璃球 泡沫板 葡萄 苹果 小木块 金属块 乒乓球
预测
结果
“沉”用符号“ ”表示,
“浮”用符号“ ”表示。
实验——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了吗?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收到的拉力成正比,也就是说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
吊环
指针
挂钩
刻度盘
弹簧测力计
实验——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了吗?
使用前:
①先轻轻地反复拉动弹簧,防止卡住;
②看看测力计的刻度(分度值—最小刻度值)及测量范围,不能超量程使用;
③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如果没有对齐则需要进行调节。
使用时:
①要让弹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了吗?
“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记录表 实验物品 测力计在空气中的读数 测力计在水中的读数 减少的读数
金属块
橡皮泥
葡萄
重力
浮力
下沉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且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比它的重力小,所以物体才会下沉。
实验——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了吗?
那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
“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物品 测力计在空气中的读数 测力计在水中的读数 减少的读数
泡沫板
小木块
苹果
重力
浮力
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总结
①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竖直向上。
②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重力=浮力
沉入水中的物体:重力>浮力
讨论
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
反思
划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在水中和陆地上搬起同一块石头,( )比较吃力。
A.在水中 B.在陆地上 C.一样
2.将一块木块和一块石块投入水中,发现木块上浮、石块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了浮力,石块没有受到浮力 B.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受到的浮力
C.石块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3.下列物体不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
A.铁钉 B.塑料板 C.干草
B
C
A
练一练
4.下列做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是 ( )
A.把橡皮泥捏成球形 B.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C.把橡皮泥切成两块
5.使用测力计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测力计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
B.使用时要让弹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C.使用测力计前要使劲拉一拉,测试弹簧的弹性是否良好
6.下列做法中应用了水的浮力的是( )。
A.下雨天打伞 B.放飞气球 C.套着救生圈游泳
B
C
C
让科学流行起来大象版 四年级下册 《开心游乐场》单元 1.小船与浮力 教学设计
单元 《开心游乐场》 课题 1.小船与浮力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6年级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5~6年级②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浮力的初步概念。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科学思维: 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反思,分析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探究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力。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知道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态度责任: 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知道浮力的初步概念,知道沉入水中的物体依然受到浮力。 2.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力。
教学 准备 教师:水槽、橡皮泥、玻璃球、泡沫板、葡萄、苹果、小木块、金属块、乒乓球、测力计等。
学生:水槽、橡皮泥、玻璃球、泡沫板、葡萄、苹果、小木块、金属块、乒乓球、测力计、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任务一:猜想假设 在公园游玩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在湖面上划船,请大家思考:小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任务二:初识浮力 1.提问:浮力是船自带的吗?什么是浮力? 2.师总结: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初步认识浮力。
二、实验探究(预设25分钟) 任务三: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吗? 1.生活中,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呢?出示材料超市。 2.观察材料超市的几个物体,猜想这些物体中,哪些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先和同组成员交流,再将预测写在记录单上。 3.小组合作,实验验证猜想。 4.全班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5.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呢?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又会沉下去呢? 任务四: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了吗? 1.认识弹簧测力计 (1)出示图片认识弹簧测计力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播放视频《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师再次强调使用方法。 使用前: ①先轻轻地反复拉动弹簧,防止卡住; ②看看测力计的刻度(分度值—最小刻度值)及测量范围,不能超量程使用; ③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如果没有对齐则需要进行调节。 使用时: ①要让弹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2.师讲解实验方法:用测力计勾住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看看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把它慢慢放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再把它记录下来。比较把物体放入水中前和放入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每次重复测量3次) 3.生按照要求开始实验。 4.全班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5.师讲解:利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物体在空气中测量时所得数值的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弹簧测力计两次数值相减得到的数值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5.结论:下沉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且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比它的重力小,物体就会下沉。 6.思考:那漂浮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生做实验进行验证。(每次重复测量3次) 结论: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7.师总结: ①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竖直向上。 ②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重力=浮力 沉入水中的物体:重力>浮力 探究实验中,让学生认识沉浮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在预测和实验结论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反思并修正想法,进一步锻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观察、分析、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三、讨论、反思(预设10分钟) 任务五: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既然每个物体在水中都是会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的大小能不能改变呢?在刚才的实验中橡皮泥在水中是下沉的,有没有方法能让这块橡皮泥浮在水上面呢? 2.学生尝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3.经历了我们刚才用橡皮泥捏小船的活动,你觉得以后你要是去公园划船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把实心橡皮泥变成空心的,增加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在水中和陆地上搬起同一块石头,( )比较吃力。 A.在水中 B.在陆地上 C.一样 2.将一块木块和一块石块投入水中,发现木块上浮、石块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了浮力,石块没有受到浮力 B.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受到的浮力 C.石块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3.下列物体不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 A.铁钉 B.塑料板 C.干草 4.下列做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是 ( ) A.把橡皮泥捏成球形 B.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C.把橡皮泥切成两块 5.使用测力计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测力计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 B.使用时要让弹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C.使用测力计前要使劲拉一拉,测试弹簧的弹性是否良好 6.下列做法中应用了水的浮力的是( )。 A.下雨天打伞 B.放飞气球 C.套着救生圈游泳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C 6.C 本节课在实验环节所用时间会较长,所以习题作为备用。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小船与浮力 浮力:水(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竖直向上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重力=浮力 沉入水中的物体:重力>浮力 本节课的数据分析,可以提前做好教具在黑板上呈现,也可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在课件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