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活板》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活板》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活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思
2.读懂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活版印刷的主要特征。
3.认识活版印刷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活版印刷的主要特征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文本
1.设问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提个问题。你们谁知道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 指的是什么吗?
2.资料助读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和本文背景。
(1) 作者简介
沈括 (1034— 1095),字存中,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晚年撰著 笔记体综合著作《梦溪笔谈》。
(2) 背景链接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 刷术,但他的发明在当时未受重视。他死后,其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堂兄 弟、子侄辈获得,引起沈括重视,将该发明记录下来。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读准全文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或易读错的字注音。
2、疏通课文大意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尝试翻译课文。
3、学生自主翻译
4、活板制作工艺流程视频播放
三、再读课文,积累重点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1.概括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 (第 1 段) 概述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 (第 2 段) 按工作程序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功能效率及优势 第三部分 (第 3 段) 交代毕昇所制活字的下落。
2.梳理印刷程序
通过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我们大概了解了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
制字 1. (活字原料) 胶泥
2. (活字厚度) 薄如钱唇
3. (与雕版不同之处) 每字为一印,印时,排在铁板上
4 . (活字如何成型)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排版 1.先设一铁板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4 .持就火炀之
5.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印刷 1.一板印刷
2.一板已自布字
3.更互用之
五、细节探究,品析活版之“活”
总结概括活版的“活”
字是活的 “每字为一印”
排版是活的 “密布字印”
印刷是活的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
字印数目是活的 “每一字皆有数印”
做法是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用讫再火令药镕”
六、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这篇课文按照工艺程序流畅详细地说明了活版的制作以及印刷的全过程,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语言浅显平实。接下来我们要活学活用才行。大家在美术课上都学过剪纸这一传统手艺。剪纸的主要特征是“巧”。请大家抓住“巧”这一特征,按照剪纸的流程,写一段话来介绍剪纸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