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
A.石铲、石斧、石刀 B.弓箭、长矛、石球
C.骨针、骨锥、石制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2.“汉代的某一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汉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汉武帝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这里的“某一制度”(  )
A.选拔了一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B.巩固了西汉王朝的北部边疆
C.改善了汉朝政府的财政状况 D.促使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3.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北宋的治国策略(  )
A.重武轻文 B.民贵君轻 C.重文轻武 D.中央集权
4.某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其中①和②处分别应填写的是
A.①司马迁 ②张仲景 B.①宋应星 ②曹雪芹
C.①唐玄宗 ②明太祖 D.①戚继光 ②郑成功
5.以下是某学校历史社团书写的三副对联,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对联一:欲知清代军国事,不读军机终难全 对联二:诗文成罪状,纵横陷深渊 对联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A.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D.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变化
6.上海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在20世纪20年代初也发生过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大事最有可能是(  )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虎门销烟 D.五四运动中心转移至上海
7.读下图,我们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D.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8.为了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某中学组织全校同学们观看红色革命电影,其中有个场景是:1948年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由此可知,此时同学们正在观看(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右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一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
A.“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
10.建构知识框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下为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一幅知识框架两条路,据此判断其主题为(  )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社会主义改造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马丁 雅克评价:“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马丁 雅克评价的对象是指(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纵览百年党史,辽宁始终与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紧相连。下列辽宁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序号与其相应承载历史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①-a②-c③-b B.①-c②-a③-b
C.①-b②-a③-c D.①-a②-b③-c
13.“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材料评价的外交主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C.全方位外交 D.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14.下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度文字 那烂陀寺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15.武力征服给所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远征中,把希腊文明向东方传播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罗马共和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6.“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从中可以看出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庄园法庭的出现 B.大学的兴起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17.下图是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它体现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奴隶制度 D.法兰克王国的封君封臣制
18.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某位人物作了精辟的评价:“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拉斐尔
19.“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三国革命都体现了(  )
A.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B.对共产主义理想实践
C.民主与君主专制的斗争 D.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20.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分别代表新航路探寻前、后出现的贸易中心,由此可见(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
C.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 D.出现早期殖民扩张运动
2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过程中绘制的时间轴。下列组合中时间与对应的史实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②——巴黎公社成立 ③——十月革命胜利
C.③——第一国际成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④——实施新经济政策 ⑤——苏联解体
22.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为了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罗斯福采取的的措施是(  )
A.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国家对农业的整治 D.兴建公共工程
23.识读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A.二战后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
C.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D.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史实体现的是(  )
A.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 B.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5.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有(  )
A.人口问题、牛态问题 B.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
C.世界格局多极化问题 D.和平发展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与开放,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中,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为的强大国家。唐朝走向强盛与前期统治集团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措施,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乱世变成了治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人们自由结婚和离婚。唐朝前期虽政局经历变动,但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延续下来,从而使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但唐中期以后统治起来越腐朽,由盛转衰,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请回答:
(1)唐太宗的统治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当时的著名的大臣和宰相有哪三个?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大力发展科举,创立了什么制度?
(3)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是在哪位皇帝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4)朝前期这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的哪两个重要的生产工具?
(5)唐朝时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丝织品是什么?
(6)唐朝时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除青瓷、白瓷外,还有闻名中外的什么瓷器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7)唐朝哪个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8)唐太宗实行什么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什么?
(9)唐太宗时吐藩的哪个赞普统一的青藏高原?他迎娶了唐朝的哪一位公主?
(10)唐朝的大诗人李白的诗飘逸洒脱,他享有什么美誉?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他被誉为什么?还有一位大诗人的诗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他是谁?
(11)列出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其中两位?
(12)唐朝著名的画家是哪两个人?
(13)唐朝时曾六次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14)贞观初年,哪位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哪一作品,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5)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是哪两个人发动的?该事件后逐渐形成什么局面?后来在唐朝灭亡后这一局面又延续为什么?
27.材料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不断沉沦。面对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在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奋起进行反抗斗争。晚清时期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出台,但是这些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
(1)举出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的史实(举出两例)。这些史实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分别是什么?
(2)晚清时期提出“救国方案”的社会各阶层分别是哪些阶层?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独立战争之初,玻利瓦尔就制定了要把整个南美洲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西属拉美“全面解放战略”。正是在“全面解放”战略的指导下,玻利瓦尔在大力增进各民族内聚力的同时,一开始就以南美北部为广阔战场,建立一支由南美洲各民族组成的大军……在和南部的圣马丁会晤后,玻利瓦尔率领会合的联军解放了上秘鲁地区……至此,西属南美地区最终获得了独立和解放。 ——摘编自张勇《论玻利瓦尔拉美联合反殖斗争的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原来激进派领导的各种秘密武装组织,主张暴力斗争,但因为它们热衷于暗杀和恐怖活动,都被镇压下去。1919年,甘地在领导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功。1920年,国大党通过决议,正式接受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并把它作为争取印度自治的手段。这种斗争方式始终被国大党所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三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部分)
1952年 埃及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成立共和国,并在四年后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1955年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举行会议,通过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亚非地区反帝反殖斗争更加自觉地联合起来。
1959年 古巴人民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960年 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称为“非洲年”。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1999年 巴拿马人民经过数年抗美斗争,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玻利瓦尔为拉美地区获得独立和解放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运动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当今形势下,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巩固民族独立,亚非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1.C
C:根据所学可知,骨针、骨锥、石制纺轮是纺织、制衣工具,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C项符合题意;
A:石铲、石斧、石刀是农耕工具,A项不符合题意;
B:弓箭、长矛、石球是渔猎工具,B项不符合题意;
D:渔叉、渔钩、渔网是渔猎工具,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半坡人生产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A
根据材料“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汉武帝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可以得出这体现的是汉代推行的察举制,通过察举,汉代选拔了一批有杰出才能的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巩固了西汉王朝的北部边疆 ,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与巩固西汉王朝的北部边疆无关,不符合题意;
C. 改善了汉朝政府的财政状况 ,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与财政状况无关,不符合题意;
D. 促使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使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的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3.C
C:根据题干“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和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人不再以从军为荣,反映了北宋的治国策略是重文轻武政策,C项符合题意;
A:重武轻文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宋朝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分析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4.B
5.A
6.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与题干“20世纪20年代”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符合题意;
C项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发生在广东,不符合题意;
D项1919年6月5日后五四运动中心转移至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7.D
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井冈山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根据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按照这一路线,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大大小小十多块根据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是在解放战争后期,不符合题意;
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是在八七会议上,不符合题意;
C.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遵义会议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途中的根据地,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8.A
A:根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A项符合题意;
B: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地区,B项不符合题意;
C: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C项不符合题意;
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地区统治结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辽沈战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D
从题干中时间“1952”年,以及“ 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 ”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设计到多个知识点的考查,要充分理解知识点,同时还要紧扣题干关键词,对题干进行充分解读,才能正确解答。
10.D
11.A
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A项正确;
马丁 雅克评价的是提出“改造世界”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或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马丁 雅克评价的是提出“改造世界”的伟大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是有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或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界50年代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是材料所述“文明发展新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与理解,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12.C
13.A
14.D
根据题干世界古代文明图表可知,在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等都出现文字和著名建筑,这说明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D项正确;
根据“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可知,“濒临大河”说法错误,“农耕为主”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
题干体现了“文字多样”,但无法体现“交流频繁”,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说明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15.D
据题干“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远征中,把希腊文明向东方传播的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帝国东征,客观上使得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罗马帝国,排除A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罗马共和国,排除B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波斯帝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历山大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史实。
16.C
根据题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说明城市出现的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庄园法庭的出现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与城市的出现无关,不符合题意;
B.大学的兴起,题干没有提及大学的兴起,且大学的兴起是在城市兴起之后,不符合题意;
D. 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材料没有体现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D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它体现的是法兰克王国的封君封臣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与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B. 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属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内容,与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C. 罗马的奴隶制度 ,罗马的奴隶制度不属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内容,与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8.A
19.D
20.B
观察图片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C两项理解错误,题干只反映了欧洲地区,没有涉及亚洲、美洲,不能反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和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题干没有出现欧洲国家对其他大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
21.B
根据所学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正确;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被镇压,A错误;
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9月28日,C错误;
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1921年,D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的发展 。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时间轴。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2.D
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失业问题,为了解决失业问题,罗斯福政府大量兴建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故选D项。
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是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解决失业问题无关,排除A项。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属于国家工业复兴计划的措施,不是提供就业机会,排除B项。
国家对农业的整治是罗斯福政府的农业复兴方面政策,没有提供就业机会,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23.A
24.B
25.A
答题关键词“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各国之间紧密相连,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全球性挑战,诸如人口问题、生态问题、传染病问题、核战威胁问题等,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地区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加强,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全球化进程,不合题意,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随着冷战的结束,两极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利于打破单极霸权霸凌,推动世界民主化,不合题意,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霸权霸凌、局部冲突威胁世界安全与稳定,但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不合题意,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是历史基础性测试,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的相关史实。
26.(1)贞观之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2)武则天、殿试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曲辕犁、筒车
(5)蜀锦
(6)唐三彩
(7)长安
(8)开明 天可汗
(9)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10)诗仙 诗圣 白居易
(11)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任意两个)
(12)阎立本 吴道子
(13)鉴真
(14)玄奘 《大唐西域记》
(15)安史之乱 安禄山 史思明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亲眼见证了隋朝的灭亡,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与民休息,减轻徭役,发展生产等,最终缔造了“贞观之治”百姓安乐的盛世局面。当时的著名的大臣和宰相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农业上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曲辕犁、筒车。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丝织业发达,花色品种多。以轻盈精薄著称,服装主要以丝、麻为主。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特别是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此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民族。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尊为“诗圣”。“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杜甫的诗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最著名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对外关系、唐诗、对外交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唐朝的衰弱与灭亡的相关知识。
27.(1)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3)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对外反抗外来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1)根据所学可知,在19世纪中期近代中国被侵略的史实有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根据材料“晚清时期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和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挽救民族危亡,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人民解放。
故答案为:
(1)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阶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3)主要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对外反抗外来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本题以一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近代化探索等相关史实,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8.(1)贡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推进各民族内聚力的增强;建立了强大的军队,深入前线作战。
(2)原因:激进派领导的暴力斗争被镇压;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特点:周期长(或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由单独斗争到谋求国际合作;具有艰巨性、曲折性;斗争方式多样。
(4)努力: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团结合作、友好相处(或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以武力解决矛盾;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应用和平谈判或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应充分尊重彼此的独立与主权。
(1)贡献:根据材料一“正是在‘全面解放’战略的指导下,玻利瓦尔在大力增进各民族内聚力的同时,一开始就以南美北部为广阔战场,建立一支由南美洲各民族组成的大军……在和南部的圣马丁会晤后,玻利瓦尔率领会合的联军解放了上秘鲁地区……”得出,玻利瓦尔为拉美地区获得独立和解放所作的贡献是: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推进各民族内聚力的增强;建立了强大的军队,深入前线作战。
(2)原因:根据材料二“原来激进派领导的各种秘密武装组织,主张暴力斗争,但因为它们热衷于暗杀和恐怖活动,都被镇压下去。”得出,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是激进派领导的暴力斗争被镇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特点:根据材料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部分)”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是:周期长(或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由单独斗争到谋求国际合作;具有艰巨性、曲折性;斗争方式多样。
(4)努力: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从合作与交流、和平发展等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形势下,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巩固民族独立,亚非各国应该: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团结合作、友好相处(或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以武力解决矛盾;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应用和平谈判或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应充分尊重彼此的独立与主权。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美独立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相关史实。
(1)贡献:根据材料一“正是在‘全面解放’战略的指导下,玻利瓦尔在大力增进各民族内聚力的同时,一开始就以南美北部为广阔战场,建立一支由南美洲各民族组成的大军……在和南部的圣马丁会晤后,玻利瓦尔率领会合的联军解放了上秘鲁地区……”得出,玻利瓦尔为拉美地区获得独立和解放所作的贡献是: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推进各民族内聚力的增强;建立了强大的军队,深入前线作战。
(2)原因:根据材料二“原来激进派领导的各种秘密武装组织,主张暴力斗争,但因为它们热衷于暗杀和恐怖活动,都被镇压下去。”得出,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是激进派领导的暴力斗争被镇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特点:根据材料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部分)”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是:周期长(或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由单独斗争到谋求国际合作;具有艰巨性、曲折性;斗争方式多样。
(4)努力: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从合作与交流、和平发展等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形势下,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巩固民族独立,亚非各国应该: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团结合作、友好相处(或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以武力解决矛盾;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应用和平谈判或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应充分尊重彼此的独立与主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