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物理三轮冲刺练习:专题三 电磁场的基本原理 微专题11 电场的性质(课件 练习,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物理三轮冲刺练习:专题三 电磁场的基本原理 微专题11 电场的性质(课件 练习,共2份)

资源简介

专题三 电磁场的基本原理
微专题11 电场的性质
1.电场强度的分析与计算
(1)电场强度大小可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进行比较;
(2)计算电场强度常用方法:公式法、平衡法、叠加合成法、对称法、补偿法、等效法。
2.电势高低的判断
(1)电场线方向法: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2)场源电荷的正负:越靠近正电荷处电势越高,越靠近负电荷处电势越低。
(3)根据电势差UAB=φA-φB判断:若UAB>0,则φA>φB;反之,φA<φB。
(4)代数求和法:φ=,若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某点电势为各点电荷在该点电势的代数和。
3.电势能变化的判断
(1)做功判断法:若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反之则增加,即W=-ΔEp。
(2)公式法:Ep=qφ: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位置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位置电势能越小。
(3)能量守恒法:若只有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当其他形式的能增加时,电势能减少。
4.电容器中的电场强度
(1)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U保持不变,两板间电场强度E=∝。
(2)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Q保持不变,电场强度E==∝。
考点一 电场的性质
1.(多选)(2024·广东卷·8)污水中的污泥絮体经处理后带负电,可利用电泳技术对其进行沉淀去污,基本原理如图所示。涂有绝缘层的金属圆盘和金属棒分别接电源正、负极,金属圆盘置于底部,金属棒插入污水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电场分布,其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M点和N点在同一电场线上,M点和P点在同一等势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M点的电势比N点的低
B.N点的电场强度比P点的大
C.污泥絮体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对其做正功
D.污泥絮体在N点的电势能比其在P点的大
2.(多选)(2024·甘肃卷·9)某带电体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是一带电粒子仅在此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M、N分别是运动轨迹与等势面b、a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荷
B.M点的电场强度比N点的小
C.粒子在运动轨迹上存在动能最小的点
D.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3.(2024·全国甲卷·18)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将无限远处的电势规定为零时,距离该点电荷r处的电势为k,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的该点的电势的代数和。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等势线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伏特),则:
A.Q1<0,=-2 B.Q1>0,=-2
C.Q1<0,=-3 D.Q1>0,=-3
4.(2024·河北卷·7)如图,真空中有两个电荷量均为q(q>0)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正三角形ABC的顶点B、C。M为三角形ABC的中心,沿AM的中垂线对称放置一根与三角形共面的均匀带电细杆,电荷量为。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M点的电场强度为0,静电力常量为k。顶点A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B.(6+)  C.(3+1)  D.(3+)
5.(多选)(2024·江西卷·10)如图所示,垂直于水平桌面固定一根轻质绝缘细直杆,质量均为m、带同种电荷的绝缘小球甲和乙穿过直杆,两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在图示的坐标系中,小球乙静止在坐标原点,初始时刻小球甲从x=x0处由静止释放,开始向下运动。甲和乙两点电荷的电势能Ep=k(r为两点电荷之间的距离,k为静电力常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f,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小球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低点的位置x=
B.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位置x=
C.最后停留位置x的区间是≤x≤
D.若在最低点能返回,则初始电势能Ep0<(mg-f)
考点二 电场中的图像问题
6.(多选)在某静电场中,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规定x轴正方向为场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和x3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B.2处到x4处,电势逐渐降低
C.从x2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子从x1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7.(2024·湖南卷·5)真空中有电荷量为+4q和-q的两个点电荷,分别固定在x轴上-1和0处。设无限远处电势为0,x正半轴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点拨·提炼】 电场中的图像(“→”表示相关联的物理量) (1)φ-x图像 ①φ的高低→Ep→W→Ek→v; ②斜率表示电场强度E→F→a。 (2)E-x图像 ①E的大小→F→a; ②E-x的面积表示U,E的方向→φ的高低→电势能ΔEp→静电力做功W。 (3)Ek-x图像的斜率表示带电粒子受到的合外力,若带电粒子仅受静电力作用,斜率表示带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
8.(2024·北京市海淀区一模)空间内有一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为研究该电场,在纸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规定坐标原点的电势为0,测得x 轴和y 轴上各点的电势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160 V/m
B.电场强度的方向与x 轴负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C.点(10 cm,10 cm)处的电势为20 V
D.纸面内距离坐标原点10 cm的各点电势最高为20 V
【点拨·提炼】 x轴和y轴上各点的电势图像斜率表示电场在x 轴和y 轴上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再利用矢量合成法则求合电场强度。
考点三 电容器 静电现象
9.(2024·山东枣庄市一模)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分子层之间具有弹性,可近似类比成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可以输运阴阳离子,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分子层上,其结构示意如图所示。已知无限大均匀带电薄板周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静电力常量为k,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细胞膜的面积S d2。当内外两膜层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Q时,关于两分子膜层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层间的距离增加了
B.分子层间的距离减小了
C.分子层间的距离增加了
D.分子层间的距离减小了
10.(2024·广东部分学校二模联考)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30°,BC=R。A、B两点各固定有点电荷,带电荷量分别为-4Q、+Q,以C点为球心固定一不带电的金属球壳,则球壳半径为R。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球壳表面的感应电荷在球心C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A.为零
B.大小为k,方向沿BA方向
C.大小为k,方向与CB方向夹角为60°
D.大小为2k,方向沿∠ACB平分线
1.(2024·江西鹰潭市二模)真空中的点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与点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离成反比,即φ=k,在某真空中有一如图所示的正六边形ABCDEF,O为其中心,A、C、E三个顶点处各固定一点电荷,其中A、C两点处点电荷电荷量均为+q,E点处点电荷电荷量为-q,EB、EO分别表示B、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φB、φO分别表示B、O点的电势,则EB与EO的比值及φB与φO的比值,正确的是:
A.EB∶EO=3∶8 φB∶φO=3∶2
B.EB∶EO=3∶8 φB∶φO=5∶6
C.EB∶EO=3∶4 φB∶φO=5∶6
D.EB∶EO=3∶4 φB∶φO=3∶2
2.(2024·重庆卷·6)沿空间某直线建立x轴,该直线上的静电场方向沿x轴,某点电势φ随位置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e带负电的试探电荷,经过x2点时动能为1.5 eV,速度沿x轴正方向,若该电荷仅受电场力。则其将:
A.不能通过x3点
B.在x3点两侧往复运动
C.能通过x0点
D.在x1点两侧往复运动
3.(2024·山东省检测)如图所示,由正八面体O-abcd-O',面abcd为正方形,OO'沿竖直方向,M、N、P分别为ab、bc、ad的中点,在a、c两点分别固定两正点电荷,在b、d两点分别固定两负点电荷,四个电荷的电荷量相等。选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不计电子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P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M、N、P、O四点的电势不同
C.电子以某一速率v由O点运动到无穷远时,电子的速率将变大
D.将一带正电的小球由O点静止释放,小球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2024·贵州黔东南三模)如图所示,在一匀强电场中有一正方体ABCD-A1B1C1D1,棱长为1 m,若φA=0,φB=1 V,φA1=2 V,φC1=4 V,则:
A.φD=2 V
B.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V/m
C.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平面BDD1B1垂直
D.将一电子从B1移动到C1时,静电力做功为-1 eV
答案精析
高频考点练
1.AC [因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M点的电势比N点的低,A正确;污泥絮体带负电,从M至N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因M与P在同一等势面上,故污泥絮体在M点的电势能与在P点的电势能相等,可知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P点的小,故C正确,D错误;
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知N点的电场强度比P点的小,故B错误。]
2.BCD [由等势面可知,带电体带正电,根据粒子所受静电力与等势面垂直且指向曲线轨迹的凹侧可知,粒子带正电荷,故A错误;
等差等势面越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故M点的电场强度比N点的小,故B正确;
粒子带正电,因为M点的电势大于N点的电势,故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由于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电势能与动能总和不变,故可知当电势能最大时动能最小,故粒子在运动轨迹上到达最大电势处时动能最小,故C、D正确。]
3.B [根据两点电荷周围的电势分布可知Q1带正电,Q2带负电;
由题图中电势为0的等势线可知
k+k=0
由题图中距离关系可知=2
联立解得=-2,故选B。]
4.D [B点和C点的点电荷在M的合电场强度为E=2cos 60°=方向向上,由M点的电场强度为零,故带电细杆在M点的电场强度EM=E=方向向下,由对称性可知带电细杆在A点的电场强度为EA=EM=方向向上,因此A点合电场强度为E合=EA+2cos 30°=故选D。]
5.BD [小球甲从开始运动至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mg-f)(x0-x)-(k-k)=0,解得x=故A错误;
当小球甲的加速度为零时,速率最大,则有mg=f+k解得x1=故B正确;
小球甲最后停留时,满足mg-f≤k≤mg+f,解得位置x2的区间≤x2≤故C错误;
若在最低点能返回,即在最低点满足k>mg+f,可得x6.BD [x1和x3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从x2处到x4处,场强为正值,则场强方向沿x轴正方向,则从x2处到x4处电势逐渐降低,选项B正确;一电子从x2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静电力一直对其做负功,则电子速度一直减小,选项C错误;从x1处到x2处,电势升高;从x2处到x4处,电势降低,则一电子从x1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正确。]
7.D [方法一 从电场强度方向看电势的变化
设x=x0处电场强度为0,此处E1与E2等大反向=得x0=1,即x=1处,E=0,如图所示
0x>1,电场强度方向向右,x增大,φ减小,故D正确。
方法二 电势叠加法
根据点电荷周围的电势公式
φ=k
设x=x'处(x'>0)的电势为0,得
k+k=0
解得x'=
故可知当0当x=时,φ=0,
当x>时,φ>0,故选D。]
8.D [由图像斜率可知电场强度在沿x轴负方向和沿y轴负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Ex= V/m=160 V/m,Ey= V/m=120 V/m,则电场强度大小为E==200 V/m;电场强度的方向与x 轴负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故B错误;规定坐标原点的电势为0,点(10 cm,10 cm)处的电势为φ=φx+φy=16 V+12 V=28 V,故C错误;纸面内距离坐标原点10 cm的各点电势最高为φ'=Ed'=200×10×0.01 V=20 V,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D正确。]
9.B [内外两膜层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Q时,两膜层之间静电力为引力,在该引力作用下,分子层之间的距离减小,设距离减小量为Δx,分子层之间具有弹性,可近似类比成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由于无限大均匀带电薄板周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细胞膜的面积S d2,则膜层周围的电场也可近似看为匀强电场,令两膜层间的电场强度为E,可知单独一个膜层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则有k'Δx=Q·E,根据电容的表达式有C=C=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有E=结合上述解得Δx=即分子层间的距离减小了故选B。]
10.C [A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沿CA方向,大小为E1=k=kB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沿BC方向,大小为E2=k=E1,A、B两处点电荷分别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互成120°,大小相等,所以合电场强度大小为E=k方向与BC方向夹角为60°;由于金属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球壳表面感应电荷在球心C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C=k方向与CB方向夹角为60°,故选C。]
补偿强化练
1.A [设六边形边长为L,A处点电荷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1=C处点电荷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2=E处点电荷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3=由电场的叠加可知,A、C两处点电荷在B处的合电场强度为E12=E1=所以B处的电场强度为EB=E12-E3=同理可求得:O处的电场强度为EO=所以EB∶EO=3∶8,B处的电势为φB=-=O处的电势为φO=-=所以φB∶φO=3∶2。故选A。]
2.B [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x2处动能为1.5 eV,电势能为-1 eV,总能量为0.5 eV,且试探电荷速度沿x轴正方向,在x2~x3区域试探电荷受到沿x轴正方向的电场力,做加速运动,在x3处速度最大,试探电荷继续运动到x3右侧,做减速运动,当速度为零时,电势能为0.5 eV,即运动到电势为-0.5 V处减速到零,开始向x轴负方向运动,后反向回到x2处动能仍为1.5 eV,继续向左运动,在电势为-0.5 V处减速到零又反向,不会运动到x0、x1处,即试探电荷在x3点两侧往复运动。故选B。]
3.D [把a、d和b、c分别各自看成一组等量异种点电荷,根据等量异种电荷中垂线上的电场分布特点,结合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可判断知N、P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中垂线上的电势分布特点可知,M、N、P、O四点的电势相同,均为零,故B错误;电子以某一速率v由O点运动到无穷远时,静电力对电子做功为零,电子动能不变,电子的速率不变,故C错误;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中垂线的电场强度特点结合矢量叠加原理,可知OO'直线上所有点的合电场强度为零,所以将一带正电的小球由O点静止释放,小球只受重力的作用,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
4.B [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由φA-φA1=φC-φC1,得φC=2 V,再由φA-φD=φB-φC,得φD=1 V,故A错误;分别沿AB、AD、AA1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电场强度沿x、y、z的分量Ex==-1 V/m,Ey==-1 V/m,Ez==-2 V/m,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V/m,故B正确;由φA-φA1=φB-φB1=φD-φD1得φB1=φD1=3 V/m,BDD1B1不是等势面,电场强度方向不与BDD1B1垂直,故C错误;将一电子从B1移动到C1时,静电力做功W=-e(φB1-φC1)=1 eV,D错误。](共44张PPT)
微专题11
电场的性质
专题三 电磁场的基本原理
知识聚焦
高频考点练
内容索引
核心精讲
补偿强化练
知识聚焦
PART ONE
1.电场强度的分析与计算
(1)电场强度大小可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进行比较;
(2)计算电场强度常用方法:公式法、平衡法、叠加合成法、对称法、补偿法、等效法。
核心精讲
PART TWO
2.电势高低的判断
(1)电场线方向法: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2)场源电荷的正负:越靠近正电荷处电势越高,越靠近负电荷处电势越低。
(3)根据电势差UAB=φA-φB判断:若UAB>0,则φA>φB;反之,φA<φB。
(4)代数求和法:φ=,若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某点电势为各点电荷在该点电势的代数和。
3.电势能变化的判断
(1)做功判断法:若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反之则增加,即W=-ΔEp。
(2)公式法:Ep=qφ: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位置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位置电势能越小。
(3)能量守恒法:若只有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当其他形式的能增加时,电势能减少。
4.电容器中的电场强度
(1)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U保持不变,两板间电场强度E=∝。
(2)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Q保持不变,电场强度E==∝。
1
2
3
4
5
6
7
8
9
高频考点练
PART THREE
考点一 电场的性质
1.(多选)(2024·广东卷·8)污水中的污泥絮体经处理后带负电,可利用电泳技术对其进行沉淀去污,基本原理如图所示。涂有绝缘层的金属圆盘和金属棒分别接电源正、负极,金属圆盘置于底部,金属棒插入污水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电场分布,其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M点和N点在同一电场线上,M点和P点在同一等势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M点的电势比N点的低
B.N点的电场强度比P点的大
C.污泥絮体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对其做正功
D.污泥絮体在N点的电势能比其在P点的大


10
1
2
3
4
5
6
7
8
9
泥絮体在M点的电势能与在P点的电势能相等,可知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P点的小,故C正确,D错误;
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知N点的电场强度比P点的小,故B错误。
因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M点的电势比N点的低,A正确;
污泥絮体带负电,从M至N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因M与P在同一等势面上,故污
10
1
2
3
4
5
6
7
8
9
2.(多选)(2024·甘肃卷·9)某带电体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是一带电粒子仅在此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M、N分别是运动轨迹与等势面b、a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荷
B.M点的电场强度比N点的小
C.粒子在运动轨迹上存在动能最小的点
D.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10
1
2
3
4
5
6
7
8
9
等差等势面越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故M点的电场强度比N点的小,故B正确;
粒子带正电,因为M点的电势大于N点的电势,故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由于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电势能与动能总和不变,故可知当电势能最大时动能最小,故粒子在运动轨迹上到达最大电势处时动能最小,故C、D正确。
由等势面可知,带电体带正电,根据粒子所受静电力与等势面垂直且指向曲线轨迹的凹侧可知,粒子带正电荷,故A错误;
10
1
2
3
4
5
6
7
8
9
3.(2024·全国甲卷·18)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将无限远处的电势规定为零时,距离该点电荷r处的电势为k,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的该点的电势的代数和。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等势线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伏特),则
A.Q1<0,=-2 B.Q1>0,=-2
C.Q1<0,=-3 D.Q1>0,=-3

10
1
2
3
4
5
6
7
8
9
根据两点电荷周围的电势分布可知Q1带正电,Q2带负电;
由题图中电势为0的等势线可知k+k=0
由题图中距离关系可知=2
联立解得=-2,故选B。
10
1
2
3
4
5
6
7
8
9
4.(2024·河北卷·7)如图,真空中有两个电荷量均为q(q>0)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正三角形ABC的顶点B、C。M为三角形ABC的中心,沿AM的中垂线对称放置一根与三角形共面的均匀带电细杆,电荷量为。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M点的电场强度为0,静电力常量为k。顶点A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B.(6+)
C.(3+1) D.(3+)

10
1
2
3
4
5
6
7
8
9
方向向下,由对称性可知带电细杆在A点的电场强度为EA=EM=,方向向上,因此A点合电场强度为E合=EA+2cos 30°=,故选D。
B点和C点的点电荷在M的合电场强度为E=2cos 60°=,方向向上,由M点的电场强度为零,故带电细杆在M点的电场强度EM=E=
10
1
2
3
4
5
6
7
8
9
5.(多选)(2024·江西卷·10)如图所示,垂直于水平桌面固定一根轻质绝缘细直杆,质量均为m、带同种电荷的绝缘小球甲和乙穿过直杆,两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在图示的坐标系中,小球乙静止在坐标原点,初始时刻小球甲从x=x0处由静止释放,开始向下运动。甲和乙两点电荷的电势能Ep=k(r为
两点电荷之间的距离,k为静电力常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f,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小球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1
2
3
4
5
6
7
8
9
A.最低点的位置x=
B.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位置x=
C.最后停留位置x的区间是≤x≤
D.若在最低点能返回,则初始电势能Ep0<(mg-f)


10
1
2
3
4
5
6
7
8
9
小球甲最后停留时,满足mg-f≤k≤mg+f,解得位置x2的区间 ≤x2≤,故C错误;
小球甲从开始运动至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根据动能
定理(mg-f )(x0-x)-(k-k)=0,解得x=,故A错误;
当小球甲的加速度为零时,速率最大,则有mg=f+k,解得x1=,故B正确;
10
1
2
3
4
5
6
7
8
9
若在最低点能返回,即在最低点满足k>mg+f,可得x<,x=,联立可得Ep0=<(mg-f),故D正确。
10
6
1
2
3
4
5
7
8
9
考点二 电场中的图像问题
6.(多选)在某静电场中,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规定x轴正方向为场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1和x3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B.从x2处到x4处,电势逐渐降低
C.一电子从x2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一电子从x1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10
6
1
2
3
4
5
7
8
9
x1和x3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
从x2处到x4处,场强为正值,则场强方向沿x轴正方向,则从x2处到x4处电势逐渐降低,选项B正确;
一电子从x2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静电力一直对其做负功,则电子速度一直减小,选项C错误;
从x1处到x2处,电势升高;从x2处到x4处,电势降低,则一电子从x1处沿直线运动到x4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正确。
10
6
1
2
3
4
5
7
8
9
7.(2024·湖南卷·5)真空中有电荷量为+4q和-q的两个点电荷,分别固定在x轴上-1和0处。设无限远处电势为0,x正半轴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10
6
1
2
3
4
5
7
8
9
方法一 从电场强度方向看电势的变化
设x=x0处电场强度为0,此处E1与E2等大反向,=,得x0=1,即x=1处,E=0,如图所示
0x>1,电场强度方向向右,x增大,φ减小,故D正确。
10
6
1
2
3
4
5
7
8
9
方法二 电势叠加法
根据点电荷周围的电势公式φ=k,
设x=x'处(x'>0)的电势为0,得k+k=0
解得x'=
故可知当0当x=时,φ=0,
当x>时,φ>0,故选D。
10
6
1
2
3
4
5
7
8
9
点拨·提炼
电场中的图像(“→”表示相关联的物理量)
(1)φ-x图像
①φ的高低→Ep→W→Ek→v;
②斜率表示电场强度E→F→a。
(2)E-x图像
①E的大小→F→a;
②E-x的面积表示U,E的方向→φ的高低→电势能ΔEp→静电力做功W。
(3)Ek-x图像的斜率表示带电粒子受到的合外力,若带电粒子仅受静电力作用,斜率表示带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
10
6
1
2
3
4
5
7
8
9
8.(2024·北京市海淀区一模)空间内有一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为研究该电场,在纸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规定坐标原点的电势为0,测得x 轴和y 轴上各点的电势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160 V/m
B.电场强度的方向与x 轴负方向夹角
的正切值为
C.点(10 cm,10 cm)处的电势为20 V
D.纸面内距离坐标原点10 cm的各点电势最高为20 V

10
6
1
2
3
4
5
7
8
9
则电场强度大小为E==200 V/m;电场强度的方向与x 轴负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故B错误;
由图像斜率可知电场强度在沿x轴负方向和沿y轴负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Ex= V/m=160 V/m,Ey= V/m=120 V/m,
10
6
1
2
3
4
5
7
8
9
势最高为φ'=Ed'=200×10×0.01 V=20 V,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D正确。
规定坐标原点的电势为0,点(10 cm,10 cm)处的电势为φ=φx+φy=16 V+12 V =28 V,故C错误;
纸面内距离坐标原点10 cm的各点电
10
6
1
2
3
4
5
7
8
9
点拨·提炼
x轴和y轴上各点的电势图像斜率表示电场在x 轴和y 轴上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再利用矢量合成法则求合电场强度。
10
考点三 电容器 静电现象
9.(2024·山东枣庄市一模)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
本支架,分子层之间具有弹性,可近似类比成劲度系数为
k'的轻质弹簧。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可以输运阴阳离子,使
其均匀地分布在分子层上,其结构示意如图所示。已知无限大均匀带电薄板周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静电力常量为k,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细胞膜的面积S d2。当内外两膜层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Q时,关于两分子膜层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层间的距离增加了 B.分子层间的距离减小了
C.分子层间的距离增加了 D.分子层间的距离减小了

6
1
2
3
4
5
7
8
9
10
6
1
2
3
4
5
7
8
9
可近似类比成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由于无限大均匀带电薄板周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细胞膜的面积S d2,则膜层周围的电场也可近似看为匀强
电场,令两膜层间的电场强度为E,可知单独一个膜层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则有k'Δx=Q·E,根据电容的表达式有C=,C=,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有E=,结合上述解得Δx=即分子层间的距离减小了,
故选B。
内外两膜层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Q时,两膜层之间静电力为引力,在该引力作用下,分子层之间的距离减小,设距离减小量为Δx,分子层之间具有弹性,
10
10.(2024·广东部分学校二模联考)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 30°,BC=R。A、B两点各固定有点电荷,带电荷量分别为-4Q、+Q,以C点为球心固定一不带电的金属球壳,则球壳半径为R。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球壳表面的感应电荷在球心C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A.为零
B.大小为k,方向沿BA方向
C.大小为k,方向与CB方向夹角为60°
D.大小为2k,方向沿∠ACB平分线

6
1
2
3
4
5
7
8
9
10
6
1
2
3
4
5
7
8
9
别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互成120°,大小相等,所以合电场强度大小为E=k,方向与BC方向夹角为60°;由于金属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球壳表面感应电荷在球心C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C=k,方向与CB方向夹角为60°,故选C。
A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沿CA方向,大小
为E1=k=k,B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沿BC方向,大小为E2=k=E1, A、B两处点电荷分
10
1
2
3
4
补偿强化练
PART FOUR
1.(2024·江西鹰潭市二模)真空中的点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与点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离成反比,即φ=k,在某真空中有一如图所示的正六边形ABCDEF,O为其中心,A、C、E三个顶点处各固定一点电荷,其中A、C两点处点电荷电荷量均为+q,E点处点电荷电荷量为-q,EB、EO分别表示B、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φB、φO分别表示B、O点的电势,则EB与EO的比值及φB与φO的比值,正确的是
A.EB∶EO=3∶8 φB∶φO=3∶2
B.EB∶EO=3∶8 φB∶φO=5∶6
C.EB∶EO=3∶4 φB∶φO=5∶6
D.EB∶EO=3∶4 φB∶φO=3∶2

1
2
3
4
设六边形边长为L,A处点电荷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1=,C处点电荷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2=,E处点电荷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3=,由电场的叠加可知,
A、C两处点电荷在B处的合电场强度为E12=E1=,所以B处的电场强度为EB=E12-E3=,同理可求得:O处的电场强度为EO=,所以EB∶EO=3∶8,B处的电势为φB=-=,O处的电势为φO=-=,所以φB∶φO=3∶2。故选A。
1
2
3
4
2.(2024·重庆卷·6)沿空间某直线建立x轴,该直线上的静电场方向沿x轴,某点电势φ随位置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e带负电的试探电荷,经过x2点时动能为1.5 eV,速度沿x轴正方向,若该电荷仅受电场力。则其将
A.不能通过x3点
B.在x3点两侧往复运动
C.能通过x0点
D.在x1点两侧往复运动

1
2
3
4
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x2处动能为1.5 eV,电势能为-1 eV,总能量为0.5 eV,且试探电荷速度沿x轴正方向,在x2~x3区域试探电荷受到沿x轴正方向的电场力,做加速运动,在x3处速度最大,试
探电荷继续运动到x3右侧,做减速运动,当速度为零时,电势能为0.5 eV,即运动到电势为-0.5 V处减速到零,开始向x轴负方向运动,后反向回到x2处动能仍为1.5 eV,继续向左运动,在电势为-0.5 V处减速到零又反向,不会运动到x0、x1处,即试探电荷在x3点两侧往复运动。故选B。
1
2
3
4
3.(2024·山东省检测)如图所示,由正八面体O-abcd-O',面abcd为正方形,OO'沿竖直方向,M、N、P分别为ab、bc、ad的中点,在a、c两点分别固定两正点电荷,在b、d两点分别固定两负点电荷,四个电荷的电荷量相等。选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不计电子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P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M、N、P、O四点的电势不同
C.电子以某一速率v由O点运动到无穷远时,电子的
速率将变大
D.将一带正电的小球由O点静止释放,小球将处于
完全失重状态

1
2
3
4
把a、d和b、c分别各自看成一组等量异种点电荷,根据等量异种电荷中垂线上的电场分布特点,结合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可判断知N、P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中垂线上的电势分布特点可知,M、N、P、O四点的电势相同,均为零,故B错误;
电子以某一速率v由O点运动到无穷远时,静电力对电子做功为零,电子动能不变,电子的速率不变,故C错误;
1
2
3
4
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中垂线的电场强度特点结合矢量叠加原理,可知OO'直线上所有点的合电场强度为零,所以将一带正电的小球由O点静止释放,小球只受重力的作用,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
1
2
3
4
4.(2024·贵州黔东南三模)如图所示,在一匀强电场中有一正方体ABCD-A1B1C1D1,棱长为1 m,若φA=0,φB=1 V,φA1=2 V,φC1=4 V,则
A.φD=2 V
B.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V/m
C.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平面BDD1B1垂直
D.将一电子从B1移动到C1时,静电力做功为-1 eV

1
2
3
4
-1 V/m,Ez==-2 V/m,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 V/m,故B正确;
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由φA-φA1=φC-φC1,得φC=2 V,再由φA-φD=φB-φC,得φD=1 V,故A错误;
分别沿AB、AD、AA1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电场强度沿x、y、z的分量Ex==-1 V/m,Ey==
1
2
3
4
由φA-φA1=φB-φB1=φD-φD1得φB1=φD1=3 V/m,BDD1B1不是等势面,电场强度方向不与BDD1B1垂直,故C错误;
将一电子从B1移动到C1时,静电力做功W=-e(φB1-φC1) =1 eV,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