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2 力的描述 教学设计课题 力的描述 单元 第七章 力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教材内容分析 《力的描述》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力有了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力的相关知识。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是后续学习二力平衡、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力的示意图是描述力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2022新课标要求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力的基本描述方法,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知识应用能力,体现了物理学科注重实践和理论结合的特点。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学生能准确说出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分析归纳其对力作用效果的影响;认识力的单位,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熟练画出力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科学思维:经历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作用效果影响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能力;在学习力的示意图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图形表达能力。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使其形成对力的基本认识;发展科学思维,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物理概念。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乐于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然而,力的三要素较为抽象,力的示意图的规范绘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需结合大量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重点 1.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难点 1.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影响的实验设计与分析。2.准确绘制力的示意图,尤其是确定力的作用点和表示力的大小。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物理教材、实验器材(如书本、弹簧、钩码、矿泉水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足球比赛视频片段,运动员用不同方式踢球,足球运动状态各异。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对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猜测。 从学生熟悉的足球运动场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地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1. 力的三要素:(1)实验演示:分别用很小的力和较大的力沿同一方向推书的中间部位,让学生观察书的运动情况;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方向推书的同一部位;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推书的不同部位。(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讲解力的三要素的概念,强调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性。(4)介绍力的符号 F 和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通过举例(如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 1N)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大小的力。2. 力的示意图:(1)讲解力的图示的概念及具体做法(定作用点、定标度、定长度、标箭头、标力的数值和单位),通过实例(人对箱子的拉力是 80N)进行演示。(2)引入力的示意图概念,对比力的图示,说明力的示意图是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物体受力时,从作用点开始画一条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3)详细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做法(定作用点、定长度、标箭头、标力的符号(数值和单位)),并举例(用 80N 的力水平向右推桌子)示范绘制过程。(4)总结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强调力的示意图的实用性。 1. 力的三要素: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书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2)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理解力的三要素概念,记忆力的符号和单位。 2. 力的示意图: (1)理解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观察教师示范过程。(2)对比力的图示,理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和特点。(3)跟随教师步骤,学习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尝试在练习本上绘制示例。 (4)明确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体会力的示意图在分析物体受力时的便捷性。 通过直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三要素对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结合实例讲解力的单位,帮助学生建立力的大小的感性认识。由力的图示引入力的示意图,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实例示范和练习,强化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绘制方法的掌握。课堂练习 展示相关练习题,如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要素有关、根据描述绘制力的示意图、分析力的示意图中力的三要素等题目。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练习题,主动向教师请教疑问。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强调重点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积极参与回顾,与教师一起梳理知识框架,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板书 力的描述 1. 力的三要素 -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2. 力的单位:牛顿(N)3. 力的示意图 - 绘制步骤 - 与力的图示区别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科普文章或观看物理科普视频,了解生活中更多与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应用相关的现象,如建筑工程中的力学原理、体育运动中的力学知识等。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器材,设计简单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视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实验过程;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实物演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增强感性认识。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绘制掌握不熟练,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合作不够默契等,并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针对性练习、加强小组合作指导等,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