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典型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面;“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则从侧面写出了乡村夏日的宁静,以动衬静,饶有趣味。教材选编这首诗,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笔下的乡村生活,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会认“杂、篱”等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杂、稀”等7个生字,理解“杂兴、蛱蝶”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入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江南田园风光的视频,视频中有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圆润饱满、麦浪滚滚、菜花摇曳等画面,同时配上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们想到了什么?想不想知道古代的诗人是如何描绘这般美景的?”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田园诗内容有初步的感知,为理解诗句营造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字典自主认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读音,纠正错误。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杂兴、篱落、蜻蜓、蛱蝶、稀、茅檐、翁媪”,指名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对于易错字,如“篱”,可结合字形,讲解篱笆的样子,帮助学生记忆;“蜓”,强调右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理解字词的方法,如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找近义词等,让学生自主理解“杂兴”(随兴而写的诗)、“蛱蝶”(蝴蝶的一种)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榜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韵律;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桌互查巩固学习效果;结合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为理解诗句含义奠定基础,让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基本技能。
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引导学生观察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让学生用横线画出来。
提问:“从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享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梅子变得金黄金黄的,杏子又大又圆,麦花像雪一样洁白,油菜花稀稀疏疏的。”
教师结合图片进一步展示这些景物的形态、颜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金黄”写出梅子成熟时的色泽诱人,“肥”字把杏子饱满圆润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雪白”形象地描绘出麦花的纯净洁白,“稀”字则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菜花花期将过、逐渐稀疏的状态。
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对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语速稍慢,语调轻柔,突出重点字词。
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引导学生思考:“日长”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夏日白昼变长的感受。“篱落无人过”说明了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教师总结:“日长”指白昼变长,随着夏日来临,白天时间越来越长;“篱落无人过”表明农民们都忙着在田间劳作,所以村子里很安静,连篱笆边都很少有人经过。
引导学生想象:在这寂静的午后,只有蜻蜓和蛱蝶在飞舞,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带来的独特意境。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乡村午后的宁静,“无人过”要读得轻柔、缓慢,“惟有”稍作强调,突出蜻蜓蛱蝶的灵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景物、想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用词精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深入理解诗句蕴含的生活场景,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更好地悟情。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引导学生回顾整首诗描绘的画面,思考:诗人仅仅是在写田园风光吗?他对这样的乡村生活怀着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教师可适时范读,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分组朗读,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有感情,评选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引导学生在理解、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背诵古诗,可采用填空背诵、配乐背诵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练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思考,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以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加深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美读中自然成诵,积累经典诗词。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的其他几首,让学生自主阅读,选取一首最喜欢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展示古代其他田园诗人的作品片段,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田园生活的异同。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田园诗的特点,拓宽文学视野。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回顾古诗的诗意、诗人表达的情感以及学习古诗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课后,用自己的画笔把《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的画面画下来,或者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田园风光。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课后作业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一步感受田园之美。
六、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
景美: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人勤:日长篱落无人过
情赞:惟有蜻蜓蛱蝶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