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第一课时 认识民法典01大单元02新课标03大视野04微探究06对点练05划重点目 录01 大单元单元知识结构生活在法治社会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走近民法典法不可违犯罪与刑罚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引远离违法犯罪法律为我们护航国家和社会生活实现有法可依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民事、行政、刑事违法行为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意志体现严于律己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面对犯罪要敢于、善于斗争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促社会和谐法律保护人身权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后果树立正确是非观防患于未然法律保障财产权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法律保障生活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促进社会发展规定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02 新课标【 法治观念】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7 )本课目标03 大视野思考:民法典对哪些方面进行了规定?它有何重要作用?导入一:热点速递思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哪部法律?导入二:多维交流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导入感悟04 微探究任务探究一:认识民法典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姐姐25 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任务探究一:认识民法典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爷爷70 岁了,他立下了遗嘱。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链接教材:1.民法典的地位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 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任务探究一感悟任务探究一:认识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思考: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链接教材:2.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任务探究一感悟任务探究一:认识民法典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思考: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链接教材:3.民法典的内容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任务探究一感悟05 划重点1. 民法典的地位(重点)2. 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3. 民法典的内容观点梳理06 对点练1.【期中真题】“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紧急出台,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民法典重磅问世,为中国人民量身定制“权利宝典”;长江保护法高票通过,守护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不懈努力,让法律点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系列举措( )A.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B.说明实施法律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C.强调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宪法至上、法律至上D.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完善了历年真题B1. 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题文中,我国法律不断完善,这说明了法律应生活需要而制定,规范调整生活,故B说法正确;全国人大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故A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宪法的内容,故C与题不符;我国法律基本完善,故D说法错误。故选B。历年真题2.【月考真题】对下列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国家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法治保障②《民法典》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写入民法典,体现了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一学生指出教科书中配图细节有误,与历史不符随即给出版社致电提建议,体现了无视权威的批判精神④村里修条路、社区适老化改造等事项要与居民商量着办,听听群众的意见,这是实行民主监督,防止滥用权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历年真题A2. A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民主、民法典等相关知识。国家高度重视创新,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这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法治保障,故①正确;《民法典》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②正确;一学生指出教科书中配图细节有误,这是发挥了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故③错误;村里修条路、社区适老化改造等事项要与居民商量着办,这是实行民主决策,使决策更加合理,故④错误。故选A。历年真题3.【期末真题】2021年1月1日起,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民法典被誉为( )A. 各类法律的总和B.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C. 我国的最高法律D. 人民意志的统一历年真题B3. B 【解析】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故选B。历年真题4.【月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条款就是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也被称作“好人法”。规定这一条款有利于鼓励公民( )A. 机智灵活地应对违法犯罪 B. 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C. 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D. 依法制裁违法犯罪分子历年真题C4. C 【解析】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B与题意不符,D不是公民的职责。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意在免除救助者的民事责任,为见义勇为者解除后顾之忧。可见,规定这一条款有利于鼓励公民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故选C。历年真题5.【期末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享受天伦之乐,却不知孩子几岁能打酱油 迎来“乔迁之喜”,却遭遇蛮横物业 暮年想修改遗嘱却已无力前往公证处 为了解决这些热点问题,民法典应运而生。从呱呱坠地享受百般关爱到两鬓如霜儿孙绕膝,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民法典时时处处关系着你我。(1)如何正确认识民法典?(2)实施民法典有何作用?历年真题5. 【解析】(1)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2分)(2)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 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3分)历年真题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