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一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01大单元02新课标03大视野04微探究06对点练05划重点目 录01 大单元单元知识结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做核心理念的传承者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思想理念深邃博大讲仁爱,亲亲、仁民、爱物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做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人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人重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守诚信,真实无欺、言行一致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做孝老爱亲的人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02 新课标【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 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6 P10)本课目标03 大视野思考: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导入一:热点速递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要注重挖掘阐释,加强保护利用,完善教育引导,拓宽传播渠道,保障督促落实,形成体系支撑,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思考:我国为何要发布“中国好人榜”?致敬“中国好人”崇德向善 厚德载物导入二:多维交流 发布“中国好人榜”,是在人们心中播下善的种子。我们要以这些上榜好人为榜样,面对利益诱惑坚守正义,面对困难挫折严守初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同时,也要为争做好人搭平台、建载体、抓落实,让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导入感悟04 微探究观看视频思考:中华传统美德有何重要作用?任务探究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链接教材: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任务探究一感悟思考:谈谈你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任务探究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某个炎炎夏日,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东汉名臣杨震有一次调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当地县令王密是他举荐的。为感谢提挈之恩,王密白天空手去见杨震,晚上却准备了十斤金子送他。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正色斥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愧而出”。链接教材: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耻。”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任务探究二感悟思考: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并说说它们反映了怎样的传统美德。任务探究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学无止境,德高者必有所成。——《孟子》”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链接教材: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任务探究二感悟任务探究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戍边卫士陈祥榕,他来人间两次,都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国家领土的钢铁长城。他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也这样践行着,面对外敌的挑衅,他从不退缩,挺身而出,把敌人逼退在国境线之外。他说:“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这不仅是陈祥榕的誓言,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共同心声,致敬所有军人,是他们甘愿卫国戍边,才有我们生活的安宁。愿有一日,士兵不上战场,世界铸铁为犁,而可爱的战士们魂归故里之时,家国太平。思考:千千万万个像陈祥榕一样的英雄身上展现出了怎样的精神?这样的爱国情怀有什么样的作用?链接教材: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3)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任务探究二感悟思考: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 上述两组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务探究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镜头一:出租车司机李某深切感受到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于是她向全市的出租车司机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镜头二:某校初二(2)班利用星期天在广场上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思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秉持着怎样的观念?对此,你有何感悟?任务探究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2024年12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将“一带一路”打造为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和实现各国共同现代化的“梦工厂”。“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4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成为全球合作共赢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担当。链接教材: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任务探究二感悟05 划重点1.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2.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重点)观点梳理06 对点练1.【期中真题】清代有位官员叫叶存仁,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一次离任时,他的部属在夜里送来很多礼物。叶存仁见状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叶存仁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坚守了( )A. 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B. 脚踏实地的思想文化C. 革故鼎新的思想观念D. 谦虚谨慎的思想行为历年真题A1. A 【解析】本题考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耻。”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叶存仁的这一行为坚守了这一观念。故选A。历年真题2.【月考真题】最美女儿章宬、最美护士潘美儿、贴心民警沈云如……作为一座历来崇德向善的城市,湖州用一个个凡人善举构筑起群星璀璨的“两山”儿女道德群像。如今,湖州已涌现中国“时代楷模”群体1个,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人物10例、省道德模范23例、市道德模范116例,“中国好人”49例、“浙江好人”275例、“湖州好人”374例。这体现了( )A. 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B. 脚踏实地的思想文化C. 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D. 夸夸其谈的思想行为历年真题C2. C 【解析】 ”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好人群像的涌现和长期尊崇礼与道德典型、营造见贤思齐所积累的浓厚氛围密不可分。故选C。历年真题3.【期末真题】下列能够体现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有( )①满腔热血洒疆场, 精忠报国铸辉煌②愿将满腔热血洒, 只为守护这神州③若问吾辈来世愿, 仍愿身披华夏裳④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历年真题D3. D 【解析】本题考查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选项①②③④均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历年真题4.【月考真题】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历年真题C4. C 【解析】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历年真题5.【期末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历年真题5. 【解析】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2分)“由义为荣,背义为耻。”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2分)历年真题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