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39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39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一课时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01
大单元
02
新课标
03
大视野
04
微探究
06
对点练
05
划重点
目 录
01 大单元
单元知识结构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做核心理念的传承者
影响
深远的
人文精神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践行中华
传统美德
传承核心
思想理念
弘扬中华
人文精神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思想理念深邃博大
讲仁爱,亲亲、仁民、爱物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做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人
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人
重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守诚信,真实无欺、言行一致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做孝老爱亲的人
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02 新课标
【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 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6 P10)
本课目标
03 大视野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怎样的人文精神?
导入一:热点速递
思考:视频中是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
导入二:多维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导入感悟
04 微探究
小明和小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大学时代就认识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却非常深厚。小明是一个热爱户外运动和冒险的人,而小华则更喜欢安静的室内活动,比如看书和画画。
一次,小明邀请小华一起去登山。小华虽然不是很喜欢户外活动,但是为了支持小明,他还是答应了。在登山的过程中,小明和小华互相帮助,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小明教会了小华如何应对高海拔的气候变化,而小华则教给小明一些关于心理调节的技巧。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最终成功登上了山顶。
回到城市后,小华邀请小明一起去参加一场画展。虽然小明并不是很擅长欣赏艺术,但是为了支持小华,他还是欣然接受了邀请。在画展上,小华向小明介绍了一些画作的背后故事,而小明则向小华分享了一些关于户外运动的趣闻。他们在画展上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彼此之间更加了解了对方的兴趣爱好。
思考:小明和小华之间的相处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任务探究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链接教材: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1)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2)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任务探究一感悟
思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任务探究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链接教材: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作用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任务探究一感悟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什么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任务探究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链接教材: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1)各种各有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任务探究一感悟
思考: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有何作用?
任务探究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离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关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链接教材: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2)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探究一感悟
思考:诗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怎样的人文精神?
任务探究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诗歌赏析:
链接教材: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1)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2)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任务探究一感悟
司马光:
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是指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并且有自我克制、不奢侈浪费的行为。他在《训俭示康》一文中,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节俭才能使国家富强、家庭幸福。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倡俭约自守,更在生活中实践这种理念,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股清流。
孔子:
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是指一个人表现得非常谦虚谨慎,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美好,用这样的态度去做事才能得到周围所有人的认可,所做的事情才能正确。提倡“中和”的处世原则,主张以中庸之道来待人接物,不偏不倚,既能适度又能协调。强调“泰和”的态度,即要以平和、祥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以保持中和泰和的心态。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任务探究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链接教材: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1)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任务探究一感悟
思考: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作用?
任务探究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10.31——世界勤俭日
节俭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是亘古不变的文明时尚。“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对于国家大有利弊,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
链接教材: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2)作用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任务探究一感悟
05 划重点
1.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2.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3.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4.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观点梳理
06 对点练
1.【期中真题】书法家们不仅注重字形的工整和美观,更重视通过字形表现出文字的意义和内涵。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感应碑》,楷书端庄、稳重,又不失灵动、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
A.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历年真题
C
1.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楷书作品《多宝塔感应碑》,楷书端庄、稳重,又不失灵动、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正是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故选C。
历年真题
2.【月考真题】孔子强调,“仁爱”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人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和不同的观点,并且要寻求共同点来达成共识。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人们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意愿和感受,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于他人。“和为贵”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协作、协调一致,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下列体现了孔子这一思想的是( )
A.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历年真题
A
2. A 【解析】本题考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民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孔子这一思想正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体现,故选A。
历年真题
3.【期末真题】荀子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双重作用,认为人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不良习惯,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下列体现了荀子思想的是( )
A.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历年真题
B
3. B 【解析】本题考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荀子的思想正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具体体现。故选B。
历年真题
4.【月考真题】下列体现了“俭约自守”的诗句有( )
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谨言终少祸,节俭胜求人
③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历年真题
D
4. D 【解析】本题考查“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历年真题
5.【期末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易》中论述的“厚德载物”思想,实际上提倡的就是博大包容精神,讲求万物间的和平共处,以平和的心态寻求与万物和平共处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孔子也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历年真题
5. 【解析】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民彼此尊重、包容。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每点2分,共6分)
历年真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