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大单元十 哲学基本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课件+学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大单元十 哲学基本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课件+学案+练习

资源简介

大单元十 哲学基本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双鸭山模拟预测)中国画最讲求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谓之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之中,托物抒情,于是便有“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境。古人对意境的理解(  )
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
②折射出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思考
③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④揭示了哲学上两个基本派别的分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济宁三模)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凝结着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长期观察获得的智慧,不仅指导古代劳动生产和生活,更折射出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立春:蕴含“阴阳转化、阴退阳升”,对于时空与阴阳关系的思考,彰显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玄妙智慧
②惊蛰:寓意“春雷始鸣,惊醒蛰虫”,反映蛰虫受节律变化而复苏生机,这是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③谷雨:意为“暮春时节,雨生百谷”,民间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可见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④小满:隐含“小得盈满,不求太满”,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促成质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河北二模)墨子思想十分丰富,他主张以兼爱为本。他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他认为,一切灾害都产生于“别”。所谓“别”,即偏爱、自私。各自从偏爱出发,亏人以遂其私,所以产生了“交相恶”。拯救的办法是“以兼易别”。所谓“兼”,即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以兼爱来免除灾害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②兼爱可以免除灾害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③“不相爱”引来祸篡怨恨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甘肃高考)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2024·宝鸡三模)脑机接口是一种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连接的技术,旨在实现脑神经元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这种技术通过记录大量脑神经元的群体脉冲活动信息,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通信与控制通道。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带有传感器的智能仿生手,残疾人朋友戴上假肢以后,就可以摸到冷热和软硬,更会觉得这个是自己的手,同时还能帮助大脑重建神经反馈通路。这表明(  )
①脑机接口的应用论证了感觉是人特有的反应形式
②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脑意识产生的前提条件
③人脑结构复杂、组织严密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④脑科学新成果进一步印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湖南高考)大美潇湘,山水如画,“潇湘八景”最早由宋初山水画大师所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范畴的美学意象,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化母题与图式,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亦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由此可知(  )
①潇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艺术家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
③“潇湘八景”作为美学意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
④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寓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共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江西模拟预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荒凉的古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缓缓落下,忧伤的游子还漂泊在天涯。该词所蕴含的意境(  )
①决定于游子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表明实景和诗人的情感可以相互转化
④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山东模拟预测)复粒稻是一种独特的水稻种质资源,它结出的种子可以三粒长在一簇上,但这“三粒一簇”特性的机制一直未被破解。2024年3月,中国研究团队通过创制大量复粒稻的衍生突变体,最终发现并克隆了控制复粒稻“三粒一簇”现象的关键基因BRD3,从基因层面揭示了复粒稻“三粒一簇”的遗传机制,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途径。这佐证了(  )
①发挥意识能动创造性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②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具体联系
④成功的实践是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汕尾模拟预测)漫画《你若喜欢,便是晴天;你若讨厌,也是晴天》给我们的有益启迪是(  )
①理性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②客观看待主观唯心主义作用的双重性
③运用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造福人生
④将积极乐观的价值观作为人生的向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辽宁高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绵阳三模)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多地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打造安全稳定的友好型骑行环境,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如北京建设12条沿着河流的骑行放射线,成都推出11条天府绿道骑行线路,南宁定期开展骑行公益性培训。这表明(  )
①骑行线路与绿色出行理念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规定了社会生活的面貌
③绿色出行理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探索城市道路发展的本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潍坊二模)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中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周髀算经》载有“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意即方的数理用于观测地,圆的数理用于观测天,包括故宫在内的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规划设计都是基于该理念开展的。天圆地方宇宙模型的美妙之处在于,当圆径与其内、外方边取简单整数时,近似地有“面积=周长”,实现了“形”与“数”的统一、科学与美学的融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利用对“形”与“数”本质联系的把握,使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古代建筑成为可能
②“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实现“形”与“数”统一、科学与美学相融合的基础
③蕴含古建筑美学理念的规划设计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尊重宇宙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建成符合天圆地方宇宙模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4·贵阳三模)2024年,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迎来20周年。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科研人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刷新了我们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如今,随着中国探月四期工程的实施,全球参与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载人登月,将逐渐成为可能。这体现了(  )
①科学实验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世界上存在尚未认识和无法认识的事物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江西二模)在自然界中,植物亦有“爱”和“恨”。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他们发出的气味可相互驱逐害虫;玉米和豌豆间作,二者生长健壮,互相得益;而有些植物间则“水火不相容”,彼此都有“血海深仇”,卷心菜和荠菜是一对势不两立的仇敌,相处后会两败俱伤;水仙和铃兰休想为邻,长在一起会“同归于尽”。植物的“爱”和“恨”就是植物的相生相克,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们认为,研究各种植物间的“爱”和“恨”,可指导人们规划绿化、美化环境和农作物合理化布局。这说明(  )
①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联系是普遍性和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北京海淀二模)“手机响不停,时刻盯着‘群’”“手机里有二三十个工作群,各种打卡,报材料”……“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不少基层干部。2023年12月,中央有关部门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层治理减负增效。这说明(  )
A.把握量的规定性,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C.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6.(2024·天津滨海新三模)与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最符合的选项是(  )
①依靠群众,珍惜民力 ②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③合道而行,本末相顺 ④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8分)(2024·淄博三模)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美丽黄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沿黄河各地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不能犯急躁病、大干快上,特别是不能搞各种各样的开发区。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知识,说明沿黄河各地应如何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18.(14分)(2024·沧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碱地上种粮难”是世界性问题。作为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近八成。盐碱地治理难度大,其重要原因就像农民常说的“碱是天生的,盐是地长的,无法完完全全去掉”。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治理改造,取得积极进展。山东省有近900万亩盐碱地,根据盐碱地现状及特点,采取挖沟排盐、种稻改盐等方式进行盐碱地改良。除了控盐,还需要培肥土壤。吉林省作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在西部地区引入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采用有机硅、脱硫石膏等多种土壤改良剂取得不错的效果。仅“改土”还不够,关键得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作物主效耐碱基因,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又对相关作物进行了耐盐碱育种改良并开展大田实验,其中在宁夏平罗盐碱地,高粱籽粒增产20.1%,谷子增产19.5%;在吉林大安盐碱地,水稻增产22.4%至27.8%。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各地区各部门是如何实现盐碱地改造提升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所运用的创新思维方法。
答案精析
1.B [世界本原的问题强调的是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古人对意境的理解是情与景的交融,并不能反映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思考,②不符合题意。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④夸大了古人对意境的理解,故排除。]
2.A [反映蛰虫受节律变化而复苏生机,这是用形象思维描述了事物的现象,而没有揭示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②错误。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而不是抓住机遇积极促成质变,④错误。]
3.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②错误。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是把意识当成了第一性,是唯心主义观点,④不选。]
4.B [“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和“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两句话都强调了理念(即意识)或思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不选。“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选。故本题选B。]
5.D [意识是人特有的反应形式,感觉不是,①错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②错误。]
6.B [艺术家不能用手中画笔为自然山水设定法则,②说法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应该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共性寓于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之中,④说法错误。]
7.C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因此,该词所蕴含的意境决定于游子漂泊的实践,①错误。实景和诗人的情感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③错误。]
8.B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②错误。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③错误。]
9.D [漫画强调的是调整人的心情很重要,而不是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根据客观实际,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未体现主观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10.A [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现实中柳树的客观状态,而不是源自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错误。应是运用抽象思维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④排除。]
11.D [骑行线路属于物质范畴,绿色出行理念属于意识范畴,应该是绿色出行理念依赖于骑行线路,而不是相互依赖,①排除。应是社会生活的面貌规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排除。]
12.A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属于意识,不是实现“形”与“数”统一、科学与美学相融合的基础,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宇宙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建成符合天圆地方宇宙模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前提,④不符合题意。]
13.A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无法认识的事物”属于不可知论,③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错误。]
14.C [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一定有联系,需要一定的条件,①错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④排除。]
15.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A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错误。只有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错误。]
16.C [漫画反映了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仍然存在形式主义,警示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②符合题意。漫画表明存在为服务而服务,搞形式主义的现象,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没有认识服务型政府的本质,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
17.(1)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或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沿黄河各地应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尊重生态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8.(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各地区各部门根据盐碱地现状及特点,通过控盐、改土、育种等不同措施进行盐碱地改良。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各地区实施科学治理措施,科研部门积极探索和把握盐碱地治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科学实验,实现盐碱地改造提升。③各地区各部门在治理工作中,正确发挥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全面认识治理盐碱地的因素,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实现盐碱地改造提升。
(2)①“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运用了逆向思维的创新思维方法。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正反思维的互补,避免思维的僵化,产生创新性的成果。③我国在治理盐碱地中,从传统的改土适应作物,运用逆向思维,转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开辟了新的盐碱地治理思路,取得良好效果。单元概览
主干构建 模块融合
单元大概念: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2.经济与社会:科学的宏观调控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4.哲学与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5.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顺应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
答题要语
1.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7.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时政术语
1.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2.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三年考题 备考建议
哲学与具体科学 2022·江苏高考,11 1.本课时常考点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2.考查形式:哲学的基本知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唯物论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考查,选择题多以体现类、措施类考查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主观题以小切口形式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3.2025备考,应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义、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和高质量发展等热点,学会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2024·广东高考,9;2024·甘肃高考,8 2023·北京高考,5;2022·江苏高考,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024·湖南高考,3;2023·海南高考,9 2022·广东高考,16
意识的本质 与特点 2024·全国新课标卷,18;2024·湖南高考,7 2024·黑吉辽高考,9;2023·全国乙卷,23 2023·湖北高考,15;2023·北京高考,5 2023·重庆高考,12;2022·江苏高考,10 2022·广东高考,12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2023·辽宁高考,9;2022·辽宁高考,9 2022·江苏高考,10;2022·湖南高考,1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23·天津高考,6;2023·山东高考,10 2023·重庆高考,17(5);2022·全国甲卷,23 2022·全国乙卷,40(1)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派别
典例1 (2022·江苏高考·哲学与具体科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典例2 (2023·北京高考·哲学的基本问题)“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典例3 (2024·广东高考·哲学基本派别)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4 (2023·海南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哲学的内涵
内涵 注意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基本问题
(2)基本派别
阵营 基本形态 阐释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3.马克思主义哲学
(1)基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①精髓:实事求是 ②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提醒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澄清微点]
1.(2024·湖南高考,8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湖南高考,7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4·甘肃高考,8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4·湖南高考,3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法一 依托最新科技发现,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和考生科学精神素养
1.近年来,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凝聚态物质中可能存在着引力子激发。2024年4月,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设计的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首次观察到了引力子激发,为在凝聚态物质中研究量子引力相关物理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这表明(  )
①科技的进步是建立在科学家大胆猜想基础上的
②实践活动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更完备的技术条件
③引力子的存在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
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法二 以漫画、名言警句等形式,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
2.下列选项对漫画中“祈祷改变的不是神的意志,而是祈祷者的心态”解读正确的是(  )
①漫画中的主人公意识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②漫画中的主人公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③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④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法三 结合党百年奋斗的成就,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3.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
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才会具有科学性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伟力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核心考点二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典例1 (2023·湖北高考·自然界的客观性)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2 (2024·全国新课标卷·意识的本质)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3 (2024·湖北高考·规律、价值观)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秸秆打包离田面积过大、量过度,容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离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表明(  )
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②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
③科学离田能够摆脱条件制约以实现综合利用
④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4 (2024·湖南高考·从实际出发)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
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
④正确发挥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结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提醒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提醒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 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够能动 地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 动作用是 有条件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
方法论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提醒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具体要求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归纳总结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前挂后联 唯物论思想在哲学模块的贯穿
(1)认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客观的,在辩证法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
(2)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在认识论中贯彻了唯物主义思想。
(3)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
[澄清微点]
1.(2024·山东高考,9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3·北京高考,5B)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3·重庆高考,12④)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发挥了意识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功能。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3·辽宁高考,9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北京高考,4②)这一做法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法一 结合科研新发现、新成就,考查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
1.2024年4月,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为月球科研与探测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  )
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②人类具有特殊的能动性,宇宙的一切存在都能被理解
③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
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法二 结合我国的治沙实践,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从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三代治沙人,到民勤县“老虎口”的梭梭林;从青土湖芦苇荡的碧波,到光伏治沙的一片“蓝海”……行走在甘肃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点,看得最多的是“绿进沙退”,听得最多的是“久久为功”。如今的河西走廊,树深扎沙地,绿铺向天际,民勤县的治沙工程,阻止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相接。这表明(  )
①人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从美好愿望出发是我们做好治沙工作的出发点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超越自然规律的制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法三 以漫画为载体,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下图漫画《音量》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
①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②实事求是,正确认识事物
③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
④敢于斗争,加强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精析
核心考点一
典题精研
典例1 D [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气体分子、数学的严密论证等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立统一观点,说明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有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D正确,B不选。A、C本身表达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典例2 A [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B错误。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属于不可知论,C错误。材料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D排除。故本题选A。]
典例3 B [“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这属于唯物论,②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的思想动机均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脱离了社会存在,④排除。]
典例4 D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不符合题意。]
澄清微点
1.×。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
2.×。自然山水的法则是客观的,艺术家不能用手中画笔为自然山水设定法则。
3.×。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
4.×。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
命题猜想
1.D [社会实践是科技进步的基础,而不是科学家的猜想,①错误。引力子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意识,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③错误。]
2.C [漫画中的主人公向神祈祷,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未涉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①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祈祷对人的心态的影响,即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并没有反映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3.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被实践检验过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没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它也具有科学性,①错误。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错误。]
核心考点二
典题精研
典例1 D [材料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①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不符合题意。“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
典例2 A [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意识与客观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确的意识才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说法错误。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形式具有主观性,但也并不是人完全自由选择、与意识的内容无关的,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说法错误。]
典例3 A [科学离田并不能摆脱条件制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说法错误。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减少黑土流失,但“避免”一词过于绝对,④错误。]
典例4 B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②错误。我们要把“会做”和“肯做”结合起来,“会做”不是对“肯做”的否定,③错误。故本题选B。]
澄清微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
4.×。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不能把对规律的认识作为依据,规划农时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5.×。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其主体性出发。
命题猜想
1.A [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③错误。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且材料强调认识世界,不是改造世界,④错误。]
2.A [客观实际是我们做好治沙工作的出发点,②排除。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超越自然规律的制约”说法错误,④排除。]
3.C [漫画反映了一些人只谈成绩、不说问题,夸大成绩、掩盖问题,不符合实事求是、辩证思维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漫画与抓重点、开拓创新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共63张PPT)
哲学基本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大单元十
单元概览 主干构建
单元大概念: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2.经济与社会:科学的宏观调控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4.哲学与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5.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顺应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
单元概览 模块融合
1.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7.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答题要语
1.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2.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时政术语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三年考题 备考建议
哲学与具体科学 2022·江苏高考,11 1.本课时常考点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2.考查形式:哲学的基本知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唯物论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考查,选择题多以体现类、措施类考查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主观题以小切口形式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3.2025备考,应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义、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和高质量发展等热点,学会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2024·广东高考,9;2024·甘肃高考,8 2023·北京高考,5;2022·江苏高考,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024·湖南高考,3;2023·海南高考,9 2022·广东高考,16
意识的本质与特点 2024·全国新课标卷,18;2024·湖南高考,7 2024·黑吉辽高考,9;2023·全国乙卷,23 2023·湖北高考,15;2023·北京高考,5 2023·重庆高考,12;2022·江苏高考,10 2022·广东高考,12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2023·辽宁高考,9;2022·辽宁高考,9 2022·江苏高考,10;2022·湖南高考,1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23·天津高考,6;2023·山东高考,10 2023·重庆高考,17(5);2022·全国甲卷,23 2022·全国乙卷,40(1)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派别
核心考点二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内容索引
哲学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派别
核心考点一
典例1 (2022·江苏高考·哲学与具体科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典题精研
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气体分子、数学的严密论证等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立统一观点,说明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有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D正确,B不选。
A、C本身表达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典例2 (2023·北京高考·哲学的基本问题)“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B错误。
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属于不可知论,C错误。
材料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D排除。故本题选A。
典例3 (2024·广东高考·哲学基本派别)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这属于唯物论,②排除。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的思想动机均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脱离了社会存在,④排除。
典例4 (2023·海南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不符合题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不符合题意。
核心整合
1.哲学的内涵
内涵 注意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基本问题
(2)基本派别
阵营 基本形态 阐释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阵营 基本形态 阐释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3.马克思主义哲学
(1)基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①精髓:实事求是
②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提醒
1.(2024·湖南高考,8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
纠正 ×。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
2.(2024·湖南高考,7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
纠正 ×。
自然山水的法则是客观的,艺术家不能用手中画笔为自然山水设定法则。
3.(2024·甘肃高考,8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纠正 ×。
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
纠正 ×。
4.(2024·湖南高考,3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
考法一 依托最新科技发现,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和考生科学精神素养
1.近年来,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凝聚态物质中可能存在着引力子激发。2024年4月,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设计的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首次观察到了引力子激发,为在凝聚态物质中研究量子引力相关物理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这表明
①科技的进步是建立在科学家大胆猜想基础上的 ②实践活动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更完备的技术条件 ③引力子的存在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 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猜想
社会实践是科技进步的基础,而不是科学家的猜想,①错误。
引力子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意识,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③错误。
考法二 以漫画、名言警句等形式,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
2.下列选项对漫画中“祈祷改变的不是神的意志,而是祈祷者的心态”解读正确的是
①漫画中的主人公意识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②漫画中的主人公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③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④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漫画中的主人公向神祈祷,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未涉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①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祈祷对人的心态的影响,即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并没有反映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考法三 结合党百年奋斗的成就,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3.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才会具有科学性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伟力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被实践检验过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没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它也具有科学性,①错误。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错误。
返回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核心考点二
典例1 (2023·湖北高考·自然界的客观性)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题精研
材料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①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不符合题意。
“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
典例2 (2024·全国新课标卷·意识的本质)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意识与客观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确的意识才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说法错误。
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形式具有主观性,但也并不是人完全自由选择、与意识的内容无关的,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说法错误。
典例3 (2024·湖北高考·规律、价值观)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秸秆打包离田面积过大、量过度,容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离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表明
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②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
③科学离田能够摆脱条件制约以实现综合利用
④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学离田并不能摆脱条件制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说法错误。
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减少黑土流失,但“避免”一词过于绝对,④错误。
典例4 (2024·湖南高考·从实际出发)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
前提
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
不容易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
④正确发挥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②错误。
我们要把“会做”和“肯做”结合起来,“会做”不是对“肯做”的否定,③错误。故本题选B。
1.世界的物质性
核心整合
自然界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结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提醒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提醒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
方法论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提醒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具体要求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归纳总结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论思想在哲学模块的贯穿
(1)认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客观的,在辩证法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
(2)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在认识论中贯彻了唯物主义思想。
(3)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
前挂后联
1.(2024·山东高考,9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纠正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纠正 ×。
2.(2023·北京高考,5B)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纠正 ×。
3.(2023·重庆高考,12④)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发挥了意识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功能。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
提示 ×。
4.(2023·辽宁高考,9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不能把对规律的认识作为依据,规划农时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提示 ×。
5.(2024·北京高考,4②)这一做法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
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其主体性出发。
考法一 结合科研新发现、新成就,考查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
1.2024年4月,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为月球科研与探测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
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②人类具有特殊的能动性,宇宙的一切存在都能被理解
③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
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命题猜想
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③错误。
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且材料强调认识世界,不是改造世界,④错误。
考法二 结合我国的治沙实践,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从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三代治沙人,到民勤县“老虎口”的梭梭林;从青土湖芦苇荡的碧波,到光伏治沙的一片“蓝海”……行走在甘肃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点,看得最多的是“绿进沙退”,听得最多的是“久久为功”。如今的河西走廊,树深扎沙地,绿铺向天际,民勤县的治沙工程,阻止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相接。这表明
①人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从美好愿望出发是我们做好治沙工作的出发点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超越自然规律的制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客观实际是我们做好治沙工作的出发点,②排除。
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超越自然规律的制约”说法错误,④排除。
考法三 以漫画为载体,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如图漫画《音量》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②实事求是,正确认识事物
③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
④敢于斗争,加强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漫画反映了一些人只谈成绩、不说问题,夸大成绩、掩盖问题,不符合实事求是、辩证思维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
漫画与抓重点、开拓创新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