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新教材岭南美版七下第一单元《寻觅家乡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岭南美版七下第一单元《寻觅家乡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下册《寻觅家乡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寻觅家乡美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寻觅家乡美”展开,包含两课。第1课《丰收的果实》,丰收时节,家乡呈现出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有紫葡萄、红辣椒、绿西瓜等。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静物构图,如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等,学生要用色彩写生方式描绘家乡果实,还需参与宣传片《家乡的果实》录制并设计拍摄清单,也可尝试用剪纸等方式表现丰收场景。第2课《光阴的色调》,革命老物件承载着岁月怀念与国家变迁,学生要向长辈了解家中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并制作信息卡,开展故事分享会。结合老物件故事运用道具营造时代感色调并用摄影记录,最后策划“寻觅家乡美·诉说光阴故事”主题展览。21世纪教育网
新课标要求 根据新课标,课程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还感受到这些作品如何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背景。文化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课程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还感受到这些作品如何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背景。 实践能力的提升:新课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凝练出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这四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于艺术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7 - 9年级的教材要适当注意知识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跨学科学习:适当设计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活动,加强美术与各学科间以及美术与自然、社会、科技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1世纪教育网 学习方式的引导:结合情境、主题与基本问题等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体系的改进: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元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评价等。
单元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力,但对当代主题性美术作品的认识可能较为有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制作,逐步理解美术作品的奥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需要在课堂中得到锻炼。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美术作品缺乏兴趣,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1世纪教育网
单元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家乡丰收果实的色彩、形状等特征,掌握静物构图方法,如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等,学会用色彩写生方式准确描绘家乡果实。 2. 学生通过欣赏与果实、老物件相关的美术作品,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家乡发展和表现家乡精神方面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3. 学生能运用多样化的材料和美术技法,如剪纸、摄影等,创作反映家乡丰收场景和老物件故事的美术作品,并组合展示。 4. 学生了解家乡特产水果和老物件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单元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家乡发展和表现家乡精神方面的作用,掌握静物构图方法和色彩写生技巧,理解老物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21世纪教育网 难点:根据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分析其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具有创意和感染力的反映家乡特色的美术作品,深入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并通过美术形式展现。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家乡题材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感受家乡发展和家乡精神的能力,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和艺术形式特征。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家乡丰收的喜悦和老物件所承载的岁月记忆,从而更好地发现美、感知美,21世纪教育网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组织学生根据创作主题,选择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运用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进行构思,并通过草图、成品等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使艺术创作成为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21世纪教育网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运用身边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反映家乡丰收场景和老物件故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和表现手法,将心中对家乡的理解和感悟呈现出来。此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21世纪教育网 文化理解: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家乡题材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体会美术作品是家乡发展的记录和家乡精神的写照,创作具有独特想法的艺术作品。通过赏析、讨论、体验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持续探究家乡美术文化的兴趣,领会美术作品在记录家乡发展和表现家乡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尊重家乡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情景 在我们美丽的家乡,有着丰收时节五彩斑斓的果实,还有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物件。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家乡的这些美好。描绘果实的作品,展现了家乡丰收的喜悦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21世纪教育网关于老物件的作品,记录了家乡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故事。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激发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达成单元评价表 单元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 知道与表达知道家乡的特产水果,并且能简单的介绍它,知道老物件的故事,理解老物件所承载的意义。 ☆☆☆☆☆掌握与运用能运用2-3种美术技法表现家乡的果实,运用摄影的方法记录老物件。☆☆☆☆☆理解与交流能为家乡的果实宣传片设计一份拍摄清单,能策划充满创意的老物件主题展览。并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或用单元结构流程图表示) 单元课时规划 授课类型课时设置课程 内容课时目标核心素养达成 新授课 1 丰收的果实1. 了解家乡丰收果实的特点,掌握静物构图方法。21世纪教育网 2.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感受创作者对丰收场景的情感表达。 3. 运用色彩写生方式描绘家乡果实,参与宣传片《家乡的果实》录制策划。 1. 能口头表述家乡丰收果实的特点和静物构图的作用,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体会美术作品在记录家乡丰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行表达(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 能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讨论、概括美术作品中果实的表现手法和构图形式(审美感知)。 3.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果实写生作品和宣传片拍摄清单的设计(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新授课 1 光阴的色调1. 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理解老物件所承载的家乡变迁。21世纪教育网 2. 通过欣赏老物件相关作品,感受创作者对岁月的情感。 3. 运用摄影等方式记录老物件,策划“寻觅家乡美·诉说光阴故事”主题展览。21世纪教育网 1. 能通过赏析与讨论,了解老物件在记录家乡变迁和表现家乡精神方面的作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 能辨别老物件相关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理解作品如何表现岁月记忆和家乡精神(审美感知)。 3. 能与同学合作,设计并制作老物件摄影作品和展览策划书(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1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核心素养 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家描绘果实的作品,分析构图和色彩运用,提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体会不同艺术形式表现丰收果实的美感。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构图知识和色彩写生技巧,描绘家乡的果实,掌握色彩写生方法,尝试多种艺术形式表达,提高艺术表现能力。21世纪教育网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绘画和宣传片拍摄等创作中发挥创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设计独特的构图、运用创意手法展现果实。 文化理解:通过剪纸拓展活动,了解中国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与丰收文化的联系,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丰收的果实”为主题,通过赏析经典美术作品、学习色彩写生、拓展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特点和色彩运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教学内容包括:①静物写生:介绍静物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的造型特点,学习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②赏析经典:赏析卡拉瓦乔的《水果篮》、塞尚的《苹果和橙子》、王肇民的《紫苹果》等经典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构图特点和色彩运用。③拓展实践:通过剪纸、拍摄宣传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丰收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静物写生的构图特点和色彩运用。 2.赏析经典美术作品,理解作品的构图特点和文化内涵。 难点:21世纪教育网 1.在色彩写生中,如何考虑光源与环境色的因素,使色调统一和谐。 2.如何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丰收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活动 活动一: 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的构图特点。
活动二:学习用色彩写生的方式,描绘家乡的果实(绘画材料不限)。 要求:色彩写生果实时,不能仅看到它的固有色还要考虑光源与环境色的因素,让色调统一和谐。21世纪教育网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 2.课后作业布置:21世纪教育网 (1)绘画作业:请学生用色彩写生的方式描绘家乡的果实,要求色彩和谐,构图合理,能够表达出丰收的喜悦。21世纪教育网 (2)拓展作业:请学生选择一种拓展实践活动,如剪纸、拍摄宣传片等,进行创作实践,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拓展 1.介绍剪纸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示范简单剪纸方法,让学生尝试创作丰收主题剪纸。 2.讲解宣传片拍摄清单设计要点,鼓励学生课后分组设计并录制家乡果实宣传片,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拓展艺术视野。
作品展示与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引导互相评价,给予总结评价。21世纪教育网
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构图、色彩写生知识,总结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强化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加深记忆。21世纪教育网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2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观察老物件,感受其独特的历史韵味与艺术美感,通过摄影、展览策划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构图、光影、色调等艺术元素的感知能力,提升审美素养。21世纪教育网 艺术表现:让学生掌握摄影技巧和构图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为老物件拍摄富有时代感的照片;学会策划展览,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呈现老物件,提高艺术表现和实践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老物件故事分享、摄影创作和展览策划中发挥创意,如创新故事讲述形式、独特的拍摄视角和展览布局,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 文化理解:通过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家庭情感,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与认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光阴的色调”为主题,通过感知交流、摄影实践、故事分享和展览策划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老物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感受岁月的变迁和家乡的发展。教学内容包括:21世纪教育网 ①感知交流: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老物件,引导学生认识老物件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②摄影实践:学习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构图、色调、景别等,运用摄影记录老物件。 ③故事分享: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老物件故事分享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21世纪教育网 ④展览策划:策划一场主题摄影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摄影的构图方法和景别运用,学会为老物件营造富有时代感的拍摄氛围;了解展览策划的基本流程和要素,能够参与策划主题展览。 难点:运用摄影技巧和创意为老物件拍出具有感染力的照片,突出其时代特色;在展览策划中体现创意和文化内涵,合理安排展览内容和展示方式。
学习活动 活动一:制作老物件信息卡21世纪教育网 老师讲解信息卡制作要求,提供示例(如缝纫机信息卡),巡视指导。
活动二:摄影实践 请你结合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运用衬布、灯光等道具为它营造富有时代感的色调,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注意取景构图、焦距。
活动三:故事分享21世纪教育网 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老物件故事分享会,介绍分享会的流程和要求。
活动四:展览策划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策划“寻觅家乡美·诉说光阴故事”的主题展览,介绍展览策划的“六步骤”。21世纪教育网
课外拓展 创意实践: 1.根据老师提供的老物件和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搭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拍摄。 2.根据展览策划的要素和步骤写一份策划书。 展示与交流:21世纪教育网 将拍摄的作品和策划书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和策划经验。
作业设计 1.开展一次“老物件”故事班级分享会:全班共同协商讨论完成,每个人都需参与,分工合作。 2.策划一场“寻觅家乡美·诉说光阴故事”的主题摄影展:全班共同协商讨论完成,每个人都需参与,分工合作。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摄影技巧、故事分享和展览策划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